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624|回复: 12

[转贴] 【转】 中国传统红子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2 17: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代表,作为中国传统鸟文化和中国京剧一样是中国的国粹,红子文化具有以下集中性质,传统性,长期性,地区性,民族性,群众性。只有红子文化的集中性质,她所以是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芭。不顾国情。国粹。为了一个地区、一个什么集团的私利,抛开传统,什么标新立异的说辞,不是徒劳,就是离国家的方圆太远。最终被淘汰。
民间荮养红子的长期性,北京养鸟历史很长,天津建卫600年,红子的笼养历史300年,至清朝达高峰。如果把中国传统养鸟的历史追索最长可至东汉。可见红子文化的流传地区还有津京,涿州,保定,承德,上述地区的制笼业,包括北式笼抓,顶盖。顶棚。罩子,笼箱,的手工制作很有名气,这些制笼的传统工艺,促进竹制业。绘画,冶炼。焊接。刺绣的长期演变和发展,是劳动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至于养红子的传统。在古诗词,传统戏剧中屡见不鲜,话剧《鸟人》中的鎟架红子,(茶馆)中的道具,清朝的铁帽子王爷,王公大臣,商贾大家,文人雅士,社会贤达,以及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都养红子,以及养红子的行话都成了俏皮话,红子这一题材成了国画大师,艺术家,戏剧家,教育家传统的题材,作为劳动人民似乎在京津一带玩鸽子,养红子成了城市代表文化。这一传就是几百年。
至于养红子的地区恰恰就是在老北京,老天津卫,一个是古都。一个是水旱码头。早年在旧社会殖民地这种中国传统鸟文化对外来的养鸟技术是一种挑战。老红子把式戏称“下边的人”不会玩这鸟。足见这种红子文化的代表性。
民族也造就了红子文化,清朝是满人旗人,在清朝盛世时鸟抓(即鸟笼钩)依宝剑和剑袍为依据制成鸟抓,剑体制成弯钩形,剑穗演变成四个支架,并规定鸟钩不准对人,象征祈祷和平。津京地区满族回族人多。现在也是这样。汉人在旧社会大都在“家礼”是不准饲养小动物的。而满族人世代训鹰养鸟是高手,至目前津京养红子高手大多是满族回族的后裔。在承德还有鹰手营子鸟把式营子,现在还有老人荮养百灵和红子。
在老北京,天津西头一带六十以上的老人,说起红子都是一套套的,红子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养。不像画眉,蜡嘴,只少数人养。北方养绣眼更不要提。这里碍口不说也罢。养红子还是普遍的,大街小巷。胡同,茶社可以看得见的都是红子笼。这养红子的群众性在京津有目共睹。
红子的笼养技术,北笼的传统配置更是海峡两岸,东南亚之间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交流的载体,一张天津小王扎制北京三合乔式高笸箩底腔子,配上天津疤痢孙油饰的中国虎皮大漆,配上天津小储仿北京郭字的鸟抓。抓上一个好红子。装进张文做的鸟笼箱。多次作为送给港台友人的礼物。东南亚的老华侨得到一支中国红子老泪纵横。他们喃喃的说“一滴红呀'\"
现在的年轻人知道这些吗。传统鸟文化。就是传而统之,不知过去。怎能对传统鸟文化有狐疑说三道四,警醒呀,鸟友们,红子没有中国的传统鸟文化罩着,只是单单把红子放到铁笼内,管他叫什么。关起来养起来再说,不客气的说,这只是破坏环保杀害益鸟-----,是犯条例的------警醒呀。中国传统鸟文化传的是人。统一的是中国人的精气神。
发表于 2016-6-12 22: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席阅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22: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3 05: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一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3 07: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3 08: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是该好好警醒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3 23: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4 13: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丰田汽车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6-6-14 15: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4 18: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词语搭配不当,主次不分名,表达意思不明确,肯定是酒后直言,口无遮拦,如有再续,八两足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