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蝈蝈,俗称“叫哥哥”。一种像蝗虫的昆虫。翅短,腹大。雄的借翅膀基部摩擦发声。蝈蝈分“翠蝈”和“铁蝈”,“翠蝈”全身翠绿色非常漂亮,酷夏时看着给人带来一丝凉意。“铁蝈”的腿和身体呈浅褐色,虽然不如“翠蝈”那么好看,但是叫声好听。蝈蝈的生命期一般在100天左右。(各地气候不同会有差异)入秋后,随着天气渐冷就会衰老死去。蝈蝈身前产下的卵到来年天气暖和后,在合适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慢慢就孵化成蝈蝈了。人们大都喜欢河北保定地区产的蝈蝈,保定的蝈蝈个大,叫声响亮。
普通百姓把或抓或买来的蝈蝈,装进蝈蝈笼里挂在窗前。夏蝈蝈的喂养不难,每天喂它些毛豆即可。时常喂些小虫也行。吃饱了它就会不停的鸣唱。很是可爱哦。
真正把蝈蝈当玩艺儿的,大约是起源于大清国的皇宫内。后由那些皇亲国戚传出宫外来。早先也只是些王公贵族八旗子弟们玩的。
天气渐冷,蝈蝈们一个个衰老离去。不知道是大清国的哪位皇帝喜欢玩蝈蝈。(正史中没记载)都入冬了,有一天想起了要蝈蝈玩了。这下宫里可就乱了套。都这季节了,上哪弄蝈蝈啊!
可皇上是金口玉牙,说啥是啥。不弄来哪成!想辙吧。您别说,这宫里还真有能人。
御膳房有一个干杂活的太监。他小名叫蝼蛄,这蝼蛄太监从小就聪明伶俐,遇事爱琢磨。平时也好养些蛐蛐,蝈蝈啥的。他搞明白了这些小东西都是在天气转暖后由卵孵化而成。想起了在家时,那老母鸡不抱窝。见奶奶一天天的坐在炕头用手摸那些鸡蛋。过了二十一天后小鸡就一个个破壳而出了。要是弄些蝈蝈的卵来,想法子慢慢地加温是否也能孵化出蝈蝈来呢?他把这想法找太监大总管一说。大总管说:嘿!你这主意不错啊,行了,明儿起你甭在御膳房干活了。就给皇上弄蝈蝈吧。他说:今年不成了,这都下上雪了,我上哪儿弄蝈蝈卵呀。要弄也明年了。好,那就明年吧。大总管说。
这边太监们每天都想法找些新鲜的玩艺儿哄着皇上。到底是皇宫里嘛,好玩艺儿多。几天一玩,皇上就把蝈蝈这茬忘了。
转眼又到春暖花开时,太监蝼蛄来找大总管。
蝼蛄:“小的给大总管请安了”。大总管:“你谁呀”?“小的是御膳房的蝼蛄,来请示给皇上弄蝈蝈的事的”。“噢,是有那么档事,这一冬好不容易才把皇上哄过去了,你真能把蝈蝈给弄出来”?“小的琢磨了差不多了,得试试才知道行不行”“好吧,那你就甭回御膳房了,今儿起去御花园当差,回头我跟你们管事的说一声。你给我好好干,要真能把皇上哄高兴了自然有你的好处,去吧”。“喳!”
太监蝼蛄来到御花园跟管事的一五一十的把事一说。第二天要了辆马车就回保定府老家了(保定府的蝈蝈是出名的)。有家里人领着找到那头年蝈蝈多的地块,连土带草小心地挖成四四方方的一块一块,装了满满一马车。
回到京城御花园,把土块分装在几口大缸里,等到夏天时候,大缸里还真有几只蝈蝈了。不光有蝈蝈,还有别的什么小虫子呢。哈哈!有门,把那太监蝼蛄高兴的直蹦高。
天越来越暖和了。那几口大缸里都有了蝈蝈。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公母都有。蝼蛄太监天天守在边上精心照料着蝈蝈们。每天定时喂些蝈蝈爱吃的食物,还给遮风挡雨的一点都不敢马虎。
你再看蝈蝈们吃饱喝足了,一个个挺着大肚子扬起翅膀你鸣我唱的真热闹。蝼蛄太监把那些身小体弱,缺胳膊少腿的蝈蝈挑出来扔了。留下的全是身强体壮,叫声响亮的好蝈蝈。
过了立秋天气开始凉快,大缸里的蝈蝈慢慢见少了。等到蝈蝈全没了,蝼蛄太监把缸都搬进屋里保温,随着气候越来越冷再在屋里生火逐渐加温。这年下头场雪时大缸里竟然又有蝈蝈出现了。哎呀!这可了不得喽!把那蝼蛄太监乐的是满地打滚。马上叫人去向大总管报告,大总管跑来见了蝈蝈喜的是满脸开花,只会说:好!好!好。。。。。。
又过几日,缸里的蝈蝈更多了。先出的几只已会鸣叫。大总管用笼子装上几只挑好的蝈蝈就给皇上拿去了。
大总管把几只蝈蝈揣在怀里,一路小跑来到皇上面前。一面把蝈蝈拿出来,一面喊着:皇上,皇上,看奴才给您弄着好玩艺了,瞧这蝈蝈多好看!皇上一看,什么?这冰天雪地的时节竟然会有蝈蝈了。问明白了这蝈蝈的来龙去脉立刻就龙颜大悦。拿在手上只玩到睡觉也不撒手。
第二天皇上带着蝈蝈去早朝。龙椅上落坐,下面王公大臣们跪着三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刚落音,这边蝈蝈就叫开了。有蝈蝈叫?怎么会有蝈蝈叫?王公大臣们一个个你看我我看看你,全傻了。
皇上:听听,都好好给我听听。这蝈蝈叫的多欢实!你们这些废物,拿着朝廷的俸禄,朕让你们弄几只蝈蝈来,你们一只都没给弄来。还不如个干杂活的奴才!叫什么名来着?
回皇上:叫蝼蛄。
皇上:对,就是蝼蛄,把那个蝼蛄叫来!
是:传蝼蛄!传蝼蛄。。。。。。
蝼蛄:奴才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皇上:平身,蝼蛄你给朕弄的蝈蝈很好。朕要赏你。
蝼蛄:皇上,那是奴才孝敬您的。。。。只要皇上喜欢,奴才一直给您弄蝈蝈。
皇上:哈哈~~~~好!封你个九品蝈蝈官,即日起就在御花园给朕养蝈蝈吧。
蝼蛄:谢龙恩!
太监蝼蛄欢天喜地的领赏而去,以后就名正言顺地在御花园给皇上伺弄蝈蝈。
有了皇上的恩准,就好象现在搞科研的立了项。要物有物,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几年下来太监蝼蛄不但伺弄蝈蝈很是得心应手了。还能在秋,冬季节孵化出油葫芦,蛐蛐等其它的鸣虫。
皇上高兴的时候经常把蝈蝈赏给王公大臣们。由此传出宫外,逐渐流落民间。玩的人多了,这伺弄蝈蝈的技术也日渐成熟。为了更好地把玩和给蝈蝈保温,冬天来临时就把蝈蝈装进葫芦揣在怀里。人走哪蝈蝈叫到哪,正是悠哉悠哉。。。。。。
有了好的虫玩,那虫具也得改进了呀,何况还是皇上喜欢的玩艺儿。好在大清国有的是能工巧匠。葫芦再也不是用自然长成的那种了。在葫芦刚结的时候就用硬木刻成的模具套上(模具是做成二半的,里面还刻上各种图案或者字)。等葫芦在模具里长成后基本上都是直筒形的,上面的图案和字有一种像浮雕的效果,非常好看。挑长的好的葫芦把头去掉,用上好的木料(如楠木,紫檀,乌木等)做个盖子,盖子上雕刻镂空的花纹(透气,透声)。这样做成的葫芦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了。当年出自名家之手的葫芦价格不菲呢。能够流传至今的更是希罕物了。
曾经在古玩店里见过一只葫芦(说是前清的物件)开价一万元哦。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有时间也有闲钱玩玩自己喜爱的东西了。京,津,沪地区都有在秋,冬季节玩各种鸣虫的人。上海的花鸟市场里都有蝈蝈等鸣虫卖。还有专门卖葫芦和各种虫具的店铺。当然上海地区不产蝈蝈,大都来自北京,天津。价钱也要梢贵些。一般在10——200元之间,按质论价。
上海地区秋天气温较高。喂养秋蝈蝈不必用葫芦保温。买一个有机玻璃做的蝈蝈罐即可。(十元左右一个)罐呈圆柱型(直径5。5公分高7公分)用透明的有机玻璃做成。蝈蝈在里面吃食,鸣叫一目了然。案前灯下,沏一壶香茗,捧一卷好书,耳旁蝈蝈一声声鸣唱,好惬意哦!喂养得当可至年底。
冬季喂养冬蝈蝈就需放人葫芦里保温了。花鸟市场有专卖各种虫具的店铺。各式各样的葫芦应有尽有(价格从几十元至几百元的都有)。葫芦里还放一个黄铜丝绕成的音簧,蝈蝈鸣叫时会产生共鸣,加上葫芦的音箱效果声音就更好听了。
冬季气温低,需把蝈蝈葫芦揣在怀里保温。有时外出,在公交车上,地铁车厢里怀里的蝈蝈照样鸣叫。碰巧挤在你身边的人怀里也传出同样的鸣叫声,于是两人点一下头会心一笑。都是好虫族嘛。是否有趣?!信不信由你,好的蝈蝈并不是长鸣不停的那种。而是时不时地发出的短叫声,那叫声听着就象是蛤蟆叫,这样的蝈蝈才被视为上品哦。
以上有关蝈蝈的事情只是本人胡乱一说。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爱信不信,信也白信。如有雷同,纯属造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