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6 14: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有二必有三,在捕获一号通缉犯后又陆陆续续踏到了三、四只画眉(考虑到黄腾爱好者的感受过程就不一一累述),加上朋友送的,最多时候家里养了七、八只画眉,画眉和黄腾一样也是爱斗善斗的鸟类,打斗精彩场面不逊色于黄腾,唯一不同就是它还善鸣,能文亦能武,相比较个人还是偏爱黄腾,原因有三;1、自己可捕可抓,资源丰富,挑选余地大2、笼具讲究,华丽漂亮,文化内涵深3、斗性足(雏斗、窝里斗、外面斗,一生都在斗)笼具携带方便(特指江浙沪,四只一方,六只一方都可扎笼携带),没有较多忌讳(仰头、趴杠、淘水缸等)
我养黄腾的引子就是画眉,家中饲养了画眉必定结局是优胜劣汰,方法很简单;听音看斗。有了饲养画眉的经历,慢慢使我对斗鸟也产生了兴趣(以前主攻绣眼,其它鸟一概不养),在得知我想养黄腾后,很多人都劝我不要养,都说黄腾是条不归路,上了这个船就下不来了,强盗画眉贼百灵养了黄腾不是人等等,现在看来这些话虽然不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古人养鸟必是官宦人家或是土豪富绅,他们自己不抓不养由专门人来养,他们只负责玩(这个天煞星的门槛好像比地煞星要高,蟋蟀是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能玩的东东)。旧社会生产力水平这么低,普通百姓家里又养了一大堆小孩,整天忙于生计,衣食温饱都成问题,谁有闲功夫来养鸟,这个从清朝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鸟笼及配件管中窥豹可见。现在感觉名家的笼具是天价,但当时价格也是按金条来算的,没有点经济实力你是玩不起的,说明这的确是有钱人的游戏而不是普通百姓玩的,(那种读书人养个绣眼是有的、路边算命养两个黄雀也是有的、小孩子抓几个麻雀养着玩也是有的…….)注意我特指的是黄腾,玩这个鸟的都是达官贵人,普通百姓严格意义上不能叫玩,最多是帮人抓、帮人养,帮人调教驯斗,目的还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有些人对我上面的说法可能会有质疑,但以上言论不是我胡编乱造,在很多历史书籍和文学、影视作品中大家都可以查到看到。所以说养鸟运动在古代不是一项普及全民的运动,它是有门槛的,即便到了现在,养鸟依旧不是一项普及运动,因为受门槛的限制:1、个人兴趣使然2、条件使然(经济、居所、时间等等)3、政府立法限制(记得六、七十年代麻雀是作为四害之一的,那时候跟着家中长辈一晚上用气枪可以打个两百来只,爊麻雀、油汆麻雀、麻雀塞肉,现在想想都要流口水,可惜再也吃不到了)
啰哩吧嗦讲了那么多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就是影射黄腾的现状或是笼统养鸟的现状吧,繁殖鸟不在此列,因为繁殖和野生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繁殖鸟是标准养来玩的,野生是要遛、盘、比、斗的,纵观现在养鸟的圈子和氛围,人数一年比一年少,三教九流阿猫阿狗都有,以前茶馆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了,不知道这个是传统文化的悲哀还是我们养鸟人的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