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地势上,紫禁城地面顺应了北京整体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的地势,让积水能缓慢排泄。“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雨水降落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明沟若遇有台阶或建筑物,则从 沟眼 穿过,汇入暗沟。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
昨天傍晚,金水河在故宫的出入水口、太和门广场的内金水河段以及三大殿的排水。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前三殿的排水功能,“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前后排列,坐落在一个8米多高的工字形台基上,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三层共有螭首1142个。”正是这1142个螭首,在大雨时如白练,小雨时如冰柱,暴雨时会呈现“千龙吐水”景象,蔚为壮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