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下养鸣虫多年,尤其喜欢收藏虫具,发现大多数虫友对虫具,尤其是虫盒的收藏存在误区,我发一贴,谈谈我多年来的经验,望大家喜欢,谢谢!
鸣虫的饲养历史十分长久,起码也有数百年,从流行的程度来讲,尤以北面(北京,天津)为盛,三十年代末开始渐渐向南面流行,而所指的南面也仅仅局限于上海,当然近年来有向苏州,杭州,南京,无锡等地扩展的趋势.
北路养鸣虫者,虫具基本以葫芦为主,所养之虫基本局限于蝈蝈,油葫芦,白虫,金钟(上海称马蛉),也有以其它材质所制之虫具,如白铜制的虫盒等,南方的虫具,始于上海,发展于上海,融合了海派文化的底韵,所制的虫具大多小巧玲珑,这类虫具基本养的是黄蛉,竹蛉,金钟(非马蛉)等体积较小的鸣虫,由于此类虫具大多做成盒子形状,因此称之为虫盒,而这类虫具的材质大多用******,红木,竹子三种.
今天主要讲讲虫盒,鸣虫文化由北向南传入上海后,上海人用上述几种材料制成各式各样的盒子,其中一人以其聪明才智和一颗玩心成为上海鸣虫虫具界的泰斗,他姓朱,排行第五,人称朱老五,他是个小开,极其爱好养虫,他发现世面上的虫盒有问题,会把虫须夹掉
(当然这是因为当时的工艺水平无法做到一点缝隙也没有的原因)于是万体出现了,他用脚踏车床把******,竹子车成圆环,用竹丝做窗,拼成一个圆型虫盒,那时只叫虫盒,后来上海造了万人体育场,这虫盒的形状和其相似,后人就叫它万体了.而朱老五也成了当时虫具圈子中的老大,当然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的东西有点粗糙,但从当时的工艺来讲已经是极品了,眼下他的一个万体,起码10000以上了,而且有价无货.
文革后,花鸟鱼虫又重新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从八十年代至今,上海共出了四位虫盒高手,老叶,胡悦强,徐以麟,沈坚,他们四人所制虫盒所用材料各不相同,做的东西也不同.
1.老叶的真名已经被人遗忘,由于他一个眼睛有病,人称叶白眼,他基本只做万体,用的是有机玻璃,他的万体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细,看过他的东西,其它有机虫具全部丢掉.他的有机万体市价在1000-1500左右.
2.胡悦强:喜欢用******和红木外带银丝镶嵌,其作品大多为正方型,他的东西从外形上看,大小适中,线条流畅,极适合虫的居住和发声,他的手工窗至今鲜有人能做出来,他的作品市价在6000-20000之间(我是指虫盒他的鸟笼起码30000-50000).
3.徐以麟:人称阿麟,他做******万体,走的是朱老五的路子,加上台湾人帮他炒作,他的万体价在5000.
4.沈坚:四人中最手巧者,精通雕刻和虫具制作,他不走传统老路,喜欢用些希奇古怪的材料做虫盒,他会用一段******雕成一个全空心的南瓜做虫具,也用过全部竹簧来做虫盒,要知道用竹簧做贴面工艺极其复杂,不然竹簧材料极多,为什么没人做呢,他的竹簧虫盒价在1500.
以上介绍的四位高手,他们的作品应该说在当今是无人可比的,也只有他们的东西有收藏的意义,老叶和胡悦强由于身体原因已经不做了,阿麟和沈坚每年出的东西极少,尤其是沈坚,每个品种只做五对,每件东西有橄榄核雕刻镶嵌的落款和编号,他们的东西升值空间很大,看到的话可别错过机会.
以上这些只介绍了几位制盒名家,和他们的部分作品类型,过几天我把我收藏的他们的
虫盒拍一下传上来给大家现现宝,希望我的这篇介绍给大家起到些作用,谢谢!
前些天整理一下虫具,有些请陈银华做保养,我那些虫具都收于二十年前,现在看看很多回忆。上网见到上面05年虫友的贴,和大家共享。我们玩虫时朱老五盒子是最值收藏的。胡悦强。阿麟。翘脚小陈盒子都不错。沈坚我不认识。05年旳贴回头看看蛮有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