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3-12 21: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楼雨中独奏于2017-03-12 20:13发表的:
再次回复下楼主的帖子。在我们当地养百灵是传统,可现在养百灵的越来越少,基本上偶尔有老者在养。年轻人很少饲养,养画眉的却越来越多,未来终究是年轻人的,所以百灵会走向没落,这是必然。
为什么年轻人不太喜欢百灵?就是传统,传统根深蒂固。必须是套口,还得老师带,这脏口那脏口什么的。现在社会邻居都不见得说话,找只老师鸟难上加难,买只老师鸟价格不菲,这无形当中就提高了百灵的门槛,让人望而却步,慢慢变成了小众。就如同中国足球,没有全民普及,只一支恒大只是虚假的繁荣。
我们为什么不能为了养而养,而摒弃为了卖而养?百灵学上了画眉刮青就不值钱,不会蛋口就不值钱,挂青很难听,鸡下蛋很好听吗?
一个市场,是先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把蛋糕做成高端,人们被迫去选择面包。这些值得深思。 我觉得您有些地方说的非常对。很多传统的东西现在难以保存,多和门槛太高,接收人群太少有关。现代社会,衣食住行多与过去有极大的不同,任何事物都需要适应时代的变迁,传统的东西需要适应时代的变革才能有存活的空间(当然,这是针对生存来说的;如果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有人不惜一切原封不动的去保护这种传统,这是需要国家和地方支持的)。
就拿百灵的套口来说,其实十三套是基于当年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环境来说的,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的生活环境与当年山野农田的景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当年对套口的要求放到今天如果仅仅依靠纯自然的资源是基本不太可能实现的。其中有些声音今天已经听不到,而部分鸟鸣在城市里已难觅踪迹。这个时候,十三套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的去保护它,就需要借助现代工具来实现它,那么音频就是一个最好的替代品。可能音频作为百灵压口界一种新生事物注定会经历诸多质疑和排斥,因为这种方法让过去几年才能成型的百灵在短时间内即可速成,从而降低了百灵的身价,这是一些用传统方法的人不愿看到的。因此,对于音频的质疑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些质疑有的有理有的无稽;顺带着,一些听似无理的门槛也被提了上来,一时间现代社会中的很多容易接触到声音(有不好听的,有好听的)就变成了脏口,有了脏口的就降了身价,总之让你一个普通人不能轻易得到一只所谓的上品百灵,这样一来,十三套作为一种与文化传承相对的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却又丢失了它基本的生存基础(消费人群)。因此,以上两者(排斥新生事物对文化传承的帮助;以及排斥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须的生存要素)共同作用,造成了今天百灵文化的没落。
其实蛋口真没啥好听的,但就是因为难学,所以有蛋口的值钱;连着刮青是挺难听的,同时因为现在画眉多,很容易就学上了,所以有了刮青的百灵就不值钱,这想想也有它的道理。但咱终究不是八旗子弟可以闲着蛋疼琢磨出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和门槛,咱小老百姓每天工作压力巨大节奏巨快,当今鸟文化终究还是由市场所左右,你不适应市场,就要被淘汰,最终落的个非得以文化传承的名义靠政府和民间组织保护起来才能得以生存的结局。
啰啰嗦嗦说这么多,我想说的就是:小老百姓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要被门槛框死,要大胆的使用新工具,接受新事物,这样百灵文化才能重新兴旺,而在百灵文化百家争鸣的背景下,老的传统才会重新被人提及并保护起来。如果一成不变,你是激不起大众的怀旧情怀的
另外,我觉得百灵相比画眉等其他鸟有它独到的优势,耐粗饲料,饲养成本低,而且由于笼子里有沙土,粪便很快就干,不需要像画眉那样每天洗笼子把家里搞的湿哒哒的,也不需要像画眉那样天天拿出去遛,年轻人哪有那么多时间。至于说飞沙走石,我笼子用上挡沙板外加半截子纸箱子,家里还真没什么灰,还没什么味儿,真比养其他鸟干净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