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466|回复: 457

[转贴] 啄木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6 14: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牋牋牋 啄木鸟会给树木治病。啄木鸟在树干上不停地叩击,查出树干内有虫子,就用尖利的嘴啄形一个洞,将舌头伸进去,把虫子勾出来吃了。一只啄木鸟每天能吃掉1000到1400条害虫和虫卵。一对啄木鸟能保护一平方公里森林免受蛀虫的侵害。

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 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 牋牋
mmexport1497593183524.jpg
mmexport1497593187772.jpg
mmexport1497593191554.jpg
mmexport1497593195357.jpg
mmexport1497593198924.jpg
mmexport1497593203723.jpg
mmexport1497593207487.jpg
发表于 2017-6-16 16: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6 16: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6 16: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6 16: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好!欣赏啄木鸟。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6 16: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啄木鸟的别称是“森林医生”,它是常见的留鸟,在我国分布较广的种类有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它们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蛾、蠢虫等有害虫,每天能吃掉大约1500条( 需要鸟类学家再做核实)。由于啄木鸟食量大和活动范围广,在13.3公顷的森林中,若有一对啄木鸟栖息,一个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虫90%以上,啄食天牛80%以上。

鴷形目啄木鸟科和啄木鸟亚科( 真啄木鸟),约180种,以在树皮中探寻昆虫和在枯木中凿洞为巢而著称。除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南极,几乎遍布全世界,以南美洲和东南亚数量最多。多数啄木鸟为留鸟,但少数温带种如北美的黄腹吸汁啄木鸟及扑动鴷(扑动鴷属)有迁徙习性。

大多数啄木鸟终生在树林中度过,在树干上螺旋式地攀缘搜寻昆虫;只有少数地上觅食的种类能像雀形目鸟类一样栖息在横枝上。多数啄木鸟以昆虫为食,但有些种(尤其是Melanerpes属)吃水果和浆果,吸汁啄木鸟一般在特定季节吸食某些树的汁液。春天,啄木鸟的响亮叫声,是雄性占领地盘的表示,加以常常啄击空树,或偶尔敲击金属而使声响扩大;在其他季节中,啄木鸟则通常无声。啄木鸟多无社群性,往往独栖或成双活动。

橡树啄木鸟长约20公分(8英寸),分布于北美洲西部、南到哥伦比亚的落叶林中。以橡树果作为冬天的食物,在树皮上钻洞储存食物。红头啄木鸟体型与橡树啄木鸟相似(19~23公分〔7.5~9英寸〕),稀疏地分布于洛矶山脉以东的北美洲温带开阔林地、农地和果园。

啄木鸟属的著名种类有绒啄木鸟(D. pubescens),约仅15公分(6英寸)长,栖息于北美洲温带林地或果园;大斑啄木鸟(D. major),长约23公分(9英寸),分布于欧亚大陆西部温带,南到北非森林和果园;柔毛啄木鸟(D. villosus),长20~25公分(8~9.8英寸),分布于北美洲温带。

黑啄木鸟属(Dryocopus)包括两个著名的种:黑啄木鸟(D. martius),长约46公分(18吋),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的针叶林和山毛榉林,北美黑啄木鸟(D. pileatus),长约40~47公分(15.5~18.25吋),分布于北美洲温带大部分的成熟林中。

两种三趾啄木鸟构成了三趾啄木鸟属:北三趾啄木鸟(P. tridactylus),分布范围从北半球的亚北极区,南至某些山区;黑背三趾啄木鸟(P. arcticus),分布于加拿大中部的森林。

绯红背啄木鸟分布于从印度到菲律宾岛的开阔林。绿啄木鸟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向南到北非的林地。红腹啄木鸟分布于美国东南部的落叶林。

象 牙嘴啄木鸟,以其体型(长45公分)和漂亮著称,曾见于古巴和美国南部。虽列为濒危物种,据信已灭绝。然而在2005年,有研究者声称在阿肯色州东部见到此鸟。这种鸟的一个亚种,古巴象 牙喙啄木鸟(C. principalis bairdii),据信已灭绝,另一个亲缘种,墨西哥的帝王啄木鸟(C. imperialis)为极度濒危种,甚至可能已经灭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6 16: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啄木鸟的舌头长在鼻孔里的原因

啄木鸟的舌细长而富弹性,其舌根是一条弹性结缔组织,它从下腭穿出,向上绕过后脑壳,在脑顶前部进入右鼻孔固定,只留左鼻孔呼吸,这种“弹篝刀式装置”可使舌能伸出喙外达12厘米长,加上舌尖生有短钩,舌面具粘液,所以舌能探入洞内钩捕5目7科30余种树干害虫。

啄木鸟不会脑震荡的原因

1979年加利福利亚的美国科学家May等人训练了一只啄木鸟,并用2000每秒帧的高速摄像机摄像记录。

其结果是,啄木鸟头部最大速度达到7m/s, 击中树木后在短短0.5毫秒时间减速至零,其向前运动的时间是每次8~25毫秒。减速时承受的加速度达到1500g,也就是说,在这短短0.5毫秒中承受1500倍重力加速度。啄木鸟是怎样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能保证头部不受损伤呢?

原来,啄木鸟的头骨十分坚固,由骨密质和骨松质组成,其大脑周围有一层绵状骨骼,内含液体,对外力能起缓冲和消震作用,它的脑壳周围还长满了具有减震作用的肌肉,能把喙尖和头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使其在啄木时头部严格地进行直线运动。假如啄木鸟在啄木时头稍微一歪,这个旋转动作加上啄木的冲击力,就会把它的脑子震坏。正因为啄木鸟的喙尖和头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尽管它每天啄木不止,多达1.2万次(?需要鸟类学家再做核实),也能常年承受得起强大的震动力。

啄木鸟的大脑和头骨之间存在着小小的硬脑膜,这样就不会像人类一样发生脑震荡。而且它们的大脑上下尺寸长于前后的尺寸,这就意味着作用在头骨上的力量被更好的分散了。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叫做舌骨的成熟骨骼,而人类只有喉结上方存在这种骨骼。舌骨从鸟嘴下面开始一直延续到鼻孔,分布于头骨的下面和四周,越过头骨顶部最终在前额处汇合。

这项新研究的合作者之一,香港工业大学的张明说他和他的同事想用定量分析来寻求真相。他告诉BBC记者,之前的大多数研究被定性答案限制了,更多的定量分析对于回答这个有趣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项研究将对人类生命保护装置的设计,甚至一些工业设计有着重要帮助。

研究人员设置一个特定的环境观察啄木鸟,他们用传感器测试啄食的力度,并用两台慢镜头摄像机将捕捉这些啄食的镜头。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收集啄木鸟头骨的分析数据,详细标注了这些部分是如何组合的以及骨头密度的变化位置。借助收集到的数据,科学家能够使用电脑模拟演示啄木鸟啄食过程中对头骨产生的作用力。

研究人员通过模拟演示发现有三个因素能够减少作用力对啄木鸟的伤害。首先,环绕整个头骨的舌骨结构在最初的冲击中扮演着安全带的作用。其次,鸟嘴的上下部位不均等,当撞击力从鸟嘴尖传递到骨头的时候,这种结构削弱冲击力并使它远离了大脑。最后,头骨不同部位的“海绵”构造的层状骨骼能够帮助分散冲击力,因此也能保护大脑。

研究人员强调,保护啄木鸟大脑不受伤害是这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的单独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6 18: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6 18: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6 18: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