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2 11: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4月9日是巨赞法师圆寂30周年的纪念日,我们江阴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博学多才、坎坷一生,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乡贤;全国人民,特别是佛教界也不会忘记这位为中华民族抗争,坚持佛教改革奋斗一生的高僧。
巨赞法师,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我市澄江街道贯庄村人,是我国著名高僧、著作等身的佛学家、爱国活动家、“现代新佛学”奠基人,新中国佛教协会创始人之一,生前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付会长兼付秘书长,中国佛学院付院长,《现代佛学》主编,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巨赞早年就读贯庄小学、江阴师范、上海大夏大学。1929年回江阴,任金童桥小学校长,一边从事地下活动,险遭逮捕,后出逃沪杭。1931年经太虚法师介绍在灵隐寺出家。出家后,遍览群经,淬厉奋发,读经7000多卷,写下数百万字笔记。1936年在《论学》什志发表《评熊十力所著书》,名声大噪。抗战爆发,奔走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香港等地,与教徒一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在桂林任广西佛协秘书长,并主编《狮子吼月刋 》,继续宣扬坑战救亡爱国理论与佛教新思想。其爱国爱教的高尚品德,深得各界好评,被誉为新佛教领袖 。1941年他抱着彻底改革佛教的夙愿,撰写了约十余万字 的《新佛教概论》一书,鲜明提出要排除旧佛教中的封建思想和迷信毒素,必须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大乘教理,弃伪扬真,澄清思想。要发扬菩萨的积极精神,无我除执。要改革僧伽制度、僧伽教育,要加强寺庙的管理和整顿、保管和整理经典、文物。要恢复释迦牟尼佛原有的光明和佛教的优良传统,体现《生产化、学术化》的宗旨。1942年在桂平西山,任龙华寺主持。一面潜心研究佛学,一面筹划西山风景区开发建设,还着手设点试行佛教改革。1946年抗战胜利回到杭州灵隐寺,任浙江省及杭州市佛协秘书长后,撰写介绍灵隐寺历史的《灵隐小志 》。全书文笔流畅,表现法师高深佛学素养和渊博历史知识。还去台湾考察月余,写有《台湾行脚记》,刋上海《觉有情》月刋 。在此期间,数度来往香港与澳门之间,与挚友共商全国解放后佛教教改设想。并着手草拟改革全国佛教教务的计划,1948年底以前,在香港还接受要求撰写新中国佛教改革草案建议书,送交领导阅查。1949年春,经天津抵达北平后,与有关人士调查一个多月,以北平佛教同仁名义,为改革佛教上书党中央和各民主党派。这一改革建议,远见卓识,不仅当时得到有关方面所重视和嘉许,即在数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9月参加政协全国第一届会议,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出席开国大典。后参与筹建成立中国佛协和中国佛学院,创办《现代佛学 》刋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并长期定居北京广济寺。在反右斗争中含寃受辱检查十多次,差点打成右派。在文革动乱中,被关整整坐牢七年 。但巨赞始终恬退为怀,不以荣辱介意。1975年出狱后挟古稀之雄心。全心全意恢复满目疮痍的佛教事业。刻苦从事《大百科全书》佛教部篇的编撰,并筹办《法音》刋物,全力发展佛教文化。1984年4月9日巨赞法师终因劳累过度而圆寂,享年76岁。数十年间巨赞为中国佛教改革,辛勤奔走,精进不懈,他经常号召佛教同仁,要爱国爱教,众善奉行,促进团结,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一再强调佛教徒,要真正发挥释迦牟尼的积极精神,从事劳动生产,真正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他时常告诫和勉励教徒,要认清时代,认识佛教的真精神,真正接受改革佛教教务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宗教徒还必须:“爱国心诚,报国增力”他本人也为之坚持而百折不挠奋斗一生。
在大师圆寂后,1985年家乡的《江阴文史资料》第六辑就发表徐华根撰写的“当代爱国高僧巨赞法师”一文,这是在家乡第一篇介绍法师事绩的文章。1991年底江阴日报发表黄明泉、陈忠撰写的《佛魂》为名连载24期,介绍一代高僧巨赞法师。1992年黄明泉还在《浙江佛教》第四期上,第一次发表《巨赞的年谱 》。1993年为迎接纪念巨赞圆寂二十周年,把连载加年谱出专册,取名《佛魂》,由书法家薛双甲题写书名公开发行。并在江阴开始了对巨赞佛学思想、诗词和言行的研究。随后“现代佛学文集”—《巨赞集》、300多万字三大册《巨赞文集》和《巨赞法师文集续编》、八大册的《巨赞全集 》相继在北京问世,这是我们研究传播巨赞思想的一笔宝贵财富。1994年圆寂二十周年时奠基,同年10月在家乡君山南麓“巨赞纪念堂”建成。1998年10月“巨赞故居”在澄江街道贯庄修复。2008年10月集故居、纪念馆、园林于一体的佛文化主题公园—“赞园”建成开放。还举行了巨赞百年诞生的纪念活动,同年在广西桂平市西山也建立了“巨赞纪念馆”和开展百年纪念活动。在广东阳江市关山月家乡,也举办巨赞百年座谈会。2010年金秋“贯莊胜景”《赞园》册子正式出版,介绍巨赞和“赞园”简介,2013年底“赞园相册”出版,2014年“巨赞法师画集汇编”初稿。
我们要时刻怀念这位佛学大师的精神,缅怀他的佛教改革思想,使佛教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更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一:我们江阴的宗教界,特别是佛教界,应该传承和发扬巨赞的佛学思想和佛教改革精神,认真学习,付之实践,在开展活动中取得成效,以慰前辈的苦心追求,事业兴旺;
第二:我们应把“赞园”办成巨赞佛学思想和佛教改革的传播基地,成为佛教界的培训基地,江阴佛教的圣地;
第三:巨赞进入佛门后一直未回故乡,晚年思乡心切,因故未能实现。现在家乡人民希望他能魂归故里,从浙江天台山上迁葬法师灵塔到江阴,叶落归根,以了却他的思乡夙愿,普济众生;
第四:在江阴佛教协会下成立巨赞研究会,学习、传佈、研究巨赞的佛学思想、佛教改革精神和他一生救国、爱国、爱教的轨迹,他留给我们的所有著作,特别他提出佛教改革要坚持“学术化、生产化”,使其在佛教弘法中发挥作用,为大众服务,发扬光大,造福人群;
第五:旅游界和佛教界要共同努力,广泛推介、宣传,取得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佛教界人仕的支持,提高知名度,把“赞园”办成有宗教特色的园林旅游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