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6-25 23: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气如何决定年景好坏?
正是由于我国夏收作物种植区域广泛,各地夏收夏种时间差异较大,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影响夏收夏种的主要天气活动也有所区别。
钱拴指出,对于处于抽穗灌浆期的冬小麦,主要需要关注干热风、干旱对小麦灌浆、粒重的影响;进入成熟收获期后,夏收工作需关注连阴雨天气;在小麦抽穗灌浆至成熟期,以及油菜收获期,还需关注雷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每年夏收期间频频被提起的“干热风”,指的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钱拴表示,干热风在西北、华北、黄淮等北方冬麦区比较常见,其发生与否、强度如何,与温度、湿度及风速大小有关。在气象标准中,当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0℃、当日14时相对湿度小于等于30%、14时风速大于等于3米每秒时,出现轻度干热风;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14时相对湿度小于等于25%、14时风速大于等于3米每秒时,发生重度干热风。
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它会使植物水分蒸发量增加,同时,破坏叶绿素,使光合作用停滞。这会导致小麦茎叶枯萎,小麦灌浆不足,小麦籽粒干瘪、皮厚,千粒重下降。遭受干热风后,小麦一般减产5%至10%,严重时减产20%以上。钱拴表示,应对干热风,要适时灌溉“灌浆水”,以此降低麦田近地表气温并提高田间湿度,满足小麦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求,延长灌浆期。
而在小麦、油菜成熟收获期,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暴雨、飑线、冰雹、大风等,则容易造成农田渍涝、作物倒伏、籽粒脱落。如倒伏发生较早,应尽快将高秆作物扶起,加强管理;对于密植作物,应增施茎节生长素,使倒伏的茎秆尽快恢复直立状态。
连阴雨过程指的是连续多日出现日降雨量大于等于0.1毫米或无降雨但日照时间小于等于3小时,农民常称其为“烂场雨”。其显著特点是多雨、寡照,并常与低温相伴。连阴雨在我国南、北方冬麦区均有出现,南方冬麦区出现的频次高于北方冬麦区。连阴雨易造成油菜发黑、小麦发芽霉变。1977年6月20日至30日,天津麦收期出现的连阴雨曾造成全市夏粮损失8000余万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