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巧玲(1842-1882),原名芳、雪芬,又字小坡,号梅道人。泰州人。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的父亲梅天材从事木雕塑像业。父丧后,梅巧玲随母及兄弟们逃荒江南,并过继江姓为子,后被转卖给福盛戏班杨家、夏家,备受打骂之苦。著名青衣演员罗巧福同情其遭遇,为之赎身并收为弟子。先学昆曲旦行,后改学皮簧。他敢于创新,突破青衣以唱为主、不重表演,花旦以做工、话白为主,不注重唱工的分工界限,增强旦角艺术表演力。其代表作是《雁门关》中饰萧太后一角,不仅运用青衣的端庄风度、唱工技巧,同时吸收花旦的技巧和表演,开京剧旦角改革之先河;且扮相俏丽,唱做俱佳,有“活萧太后”之称。长期嗣领四喜班,为清宫内廷供奉,“同光十三绝”之一。梅巧玲为人仗义疏财。四川成都举人傅留青曾向梅借债3000两,后傅落魄客死北京,梅巧玲闻讯到灵前吊唁,当场焚化债券,并以500两代办衣衾棺木,由傅的老仆扶柩回川,一时传为佳话。梅巧玲授徒很多,有桃李满天下之美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