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想与朋友们交流一点养盆方面的感知和经验。由于牵涉到市面上各家卖盆的林林种种,局限于俺现阶段的时间实在有限。篇幅长了自己也会受不了,对虫友们也没个好的交代。因而难下决心。今儿边就着照片边和大家谈一些个人对养盆的感受。主要从罐子的保温性;透气性;舒适性(利于虫子服盆)和避震蔽声等实用性来考虑。局限于本人的水平实在有限,主要还望此帖能起到引玉之砖之作用。
1,上世纪50至90年代的出品,泥胚;透气性好且盆工整度可以,对养蛐蛐来说都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但前提必须得把盆处理的干干净净,做到密封;无怪杂气味。是实惠的早中秋养盆。
2,王水荣的北盆南做,盆龄约20年了。细毛底用泥很好,壁厚在一公分左右。透气性和舒适性都上佳,摸上去手感很细软。早秋虫子较易服盆。因其透气性上佳所以到了晚秋保温功能相比较就显得稍稍弱了一些。
3,蒋泉林90年代的罐子。老蒋那时的泥练得很好,透气性好和软硬度适中。养虫舒适且美观度也上乘。市场口碑也获广泛认同。后期因其身体状况和泥质的原因认同感也有所下降。
4,苏晓红做的盆外观大气,用泥也很到位。我曾经目睹他练泥过程,要求是相当的讲究。就是成品率较低,我曾经向他预定了100个但到手不到60个。只见许多被烧坏的坯子被扔在进大门处。苏盆用之养虫还是不错的,我这里还有几十个在服役中。晚秋的保温性能也相对的优于上面几款。
5,袁氏兄弟的盆,由于中平的淡出弟弟中华冉冉而起。近些年他做的盆价格是越抄越高。当然练泥和做工也是益发精细。我和朋友们原打算向他定一批养盆,后因他更愿意做高价盆而作罢。想想也是,匠人的高峰期就这几年。更应该让他尽其所长做他想做的事。还好他的太太这几年制盆手艺日渐稳定,作的盆外观秀丽养虫也不错的。(我与朋友们都认为)处理好后为其塘一个合适的底更为趁手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