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姚明当选新一届篮协主席时,就对中国篮球提出过改革,其中面对诟病的裁判问题,姚明就表示在中国裁判会往更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我希望成立相对独立的裁判员组织机构,为各级联赛、各种比赛,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裁判员的培养、选拔、任用、监管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制度化。”
近日,由中国篮协组织的2017年篮球国家级裁判员复试认证在扬州的裁判培训基地结束,来自全国73名国家级裁判参加了这次复试认证。考核分成两个部分,理论和体能,通过之后才能在未来两年吹罚比赛。
中国篮协副秘书长、竞赛部部长肖红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以往有部分国家级的裁判,在拿到资格证书之后,就开始放任自我,这也导致这部分裁判的体能、思想、业务并不能符合执法高水平比赛的要求,所以现在需要裁判员自己先加强忧患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手中的裁判资格证并不是铁饭碗 ,让他们要自己提升自己。”
如肖红安所说,很多人印象中裁判就像终身制,只要拿到证书,就终生受用。裁判的一个不公正的判罚就能左右比赛最后的走向,干扰到比赛的公正性。举例来讲,CBA的裁判没有一个是全职的,都是兼职或者半职业,每场比赛补贴2000元,CBA的比赛场次又少,并且一个裁判不可能执法每一场比赛。所以收入少转变成其弱点,被一些功利心的人利用,出现了具有争议性的黑哨。
裁判经验丰富往往是年龄偏大的,在汲取最新规则时是否能够接收和消化是一个问题,另外在体能方面能否更得上比赛进程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所以,才有年龄(50岁)不让执法转而改当技术代表的规定。
从上任篮协主席提出改革,再是发布CBA的五年计划,到现在实行裁判考核,姚明坐镇的篮协不断给出新的面貌,改革路漫漫,群众具有识别真正在做实事的人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