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王世襄文玩界的朋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是国际公认的大玩家。不管玩是么都是样样精通讲的头头是道。并把赏玩心得记录在册。写成书供我们学习,真是为可敬可佩的老人。在王老的书中记载着一位北京制匏名家张金通老先生。书中记载王老曾去南郊园地参观,见百余垂实累累,数以千计。他因生产范有喜字的葫芦而赢得喜字张的美名。还有南极老人手捧寿桃及天宫手执如意期间立鹤鹿各一花纹清稀。寿比南山四字葫芦也是亲手所种。
我说的也是机缘巧合。记得2010年的冬季将近中午我到北京一鸟市去买鸟食。无意间看到一地摊的葫芦好眼熟走进一看这不是喜字张的喜瓜吗?。只见卖东西的是夫妻俩50多岁,老板见我把葫芦拿在手中盘看。也不说话。我说“您把那几把葫芦给我看看”。什么价格。老板一一告诉我价格。还成价格能够接受。我把葫芦一一过手仔细端详。器型对路范痕清晰不用说老东西会说话。一看就知道是几把半老的葫芦,于是我心里有底了。这时边上也有不少路过的拿起葫芦看了看然后又放回原处。我问“这东西现在好卖吗?”老板说“现在人们玩东西眼都高了,看不上这路东西了。但听虫特别响”这下我也摸到了我板的心气。我说“多好的葫芦啊!都卖了不可惜吗?”我试探着问这葫芦好眼熟,一时想不起那位出的了。这是坐在边上的女老板说话了。她说“这是我们老爷子当年种的葫芦,边说边指着男老板说,当年我们老爷子种出葫芦都是他把葫芦送到琉璃厂去卖”正说着从一个上海字标的黑色皮包里拿出一本相册来。指着相册的人物给我介绍。这是王世襄这是张金通当年俩人在南苑种葫芦。一把把官范十足的葫芦在这小小的相册中涌现。于是我问“张老现在身体如何?”女子道老人已过世,留着这些东西也没用。家里搬家这不才拿出来给卖了。要不搬家时摔了不就可惜了。还是找它的有缘人吧!突然感到心跳加速,如获至宝的喜悦万分但没在脸上露出。脑海里猛然一闪这东西得收啊!因为我已事先问过价格,价格还算合理。也就没怎么和老板还价,把所有的葫芦和范制模具都给收了。模具里有个模子跟王老书上的酒香图完全一样。交易完毕后两口子见我买东西够痛快,送给我几只张金通当年养蛐蛐的罐子。并帮我装上车。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中暗暗庆幸早上出门正好带现金。还庆幸鸟市上来来往往的人。东西放在哪净没人识宝。还是我老师说的那句话。万物随缘。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这次我算明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