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北京话“瞎掰”是指毫无根据的乱说话。可早在2600多年前,“瞎掰”是确实存在的,但它不是形容人说话没边儿,而是一种颇受人们喜爱的生活用品。
“瞎掰”↓
这“瞎掰”又名鲁班枕、鲁班凳,是咱们家喻户晓的鲁班制作出来的,所以说这“瞎掰”的鼻祖也就非鲁班莫属了(不是你们见到的马云,不是马云,不是马云……)。乍一看,这“瞎掰”有点像咱们平实坐的小板凳,并没有觉得这鼻祖做出来的玩意儿有多牛X。
“瞎掰”的鼻祖——鲁班
其实,这种“瞎掰”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作难度也特别大。首先它是用一块木板制作出来的,却实现了可以折叠的效果。据说,古时候的百姓出门聊天,都会打开它当板凳坐,休息的时候再当枕头用。小编不禁想问,你们说这白天坐完晚上又枕着,它就没有特殊的味道么?
其次“瞎掰”的制作原理,基本上是靠“以缺补缺的方法”制作出来的。一锯一凿,让两个面相互藴合,天衣无缝。从整个“瞎掰”的结构来看,它既是卯又是榫,是彼此相互关连的。颇有点太极八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思。所以不得不说,咱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蕴含在万事万物当中的,有时候当你瞅见一个老物件儿,就能读出一个做人的道理。
但可惜的是,“瞎掰”的制作手法都是靠师傅口传心授的。如今,随着老艺人的逐渐减少,这项手工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小编倒是觉得,咱们各位手工帝们也不妨去研究研究这种榫卯结构的“瞎掰”,说不定能运用到咱们的文玩上来。又或者同样是榫卯结构,在古代用来开发智力的鲁班锁,能不能尝试用抗造的菩提根、象牙果做出来玩玩?倘若真是一边开发智力还能一边盘玩,也是不错的吧。
六块的鲁班锁,需要将木头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组装或是拆开。用小叶紫檀、金丝楠做一个玩玩可好?
鲁班锁组装好的样子↓
不同块数的鲁班锁,难度也有所不同↓
最后,关于鲁班凳为何叫“瞎掰”,小编还不甚了解。如果您是这方面的高手,对此有所了解,不妨留言告诉小编,当然您要是瞎掰的,小编我可不同意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