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伙觉得有希望吗?
希望
当然是有的
曾几何时
我也为这个犯愁过
呵呵
没有人带的宝宝苦呀
苦呀
真的苦勒
想问人都不知道问谁
茫茫人海
哪怕找到有人可以问了
也是一脸懵逼
仿佛什么都说了
仿佛又什么都没说
到头来
还是不会喝
造孽吧
苦完了
接着
问完了后
抱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严谨态度
问来的答案还不能囫囵吞枣的全盘接收
要运用到实践中慢慢去验证
方能化为自己的力量
如何让茶的力量传递
这也是我也写文的源泉之一
进行着
不过知道是一回事
但是把意会的东西写出来
还是挺不容易的
那么言归正传
如何喝懂一款茶?
希望从何而来?
1*树立自己的标杆
2*借助自己的六识的感观,反复方法,立体的记住这款茶
3*建立并丰富自己对茶叶世界的“抽屉”系统
这三点我们如何理解
1.比如我们买了一件衣服300元,穿得很舒服。等我们第二次去买的时候,没货了。我换一家找了件差不多质量款式的问,店里小妹说:500。这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贵了。为什么?因为你大脑里面有了这样的衣服300元的一个标准。这就是你用的标杆。所以有的时候你的标杆可能是你喝的第一款茶,有的时候可能是你喝的第一次觉得记忆深刻的茶,都可能成为你的标杆。你也会一直用着“这样”的标杆,一直比下去。
2.从耳观鼻口……去反复的体悟这款茶。为什么要反复泡反复喝,因为有的人喝一次就记住了,甚至能很长一段时间过后都还能记住,说出名字,这是喝茶有悟性的。但是更多的是喝七八次才记住这个味道和香气,甚至更多次。也有兴趣乏乏,记不住的。
我是算比较不灵泛的(笨的)。
但是我勤快呀。
一款茶连喝几个星期都可以的,几个星期不够,就几个月,几年。勤能补拙,直到能记住她为止。自由搏击的单一动作练习,和乒乓球的挥拍练习也是锻炼肌肉记忆,等下次遇到危险,遇到险球的时候的自救。下次再泡的时候,能叫出来名字来是她,也一样。
3.既然记住了她,当然要把她保护好。我会打开茶叶的世界大门,找到她属于哪款茶类,在这个茶类上,拉开抽屉,写上自己给她取的熟悉名字,把她放进去。下次喝到她的时候,就会悄悄的拉开她的抽屉,回忆她的一切。信息资料一目了然。
方法说完了,如何实际综合应用?
举例:我如何喝懂普2015年出的洱茶中的标杆7542?
首先,我会选取2015年份的《大益7542》,我会从正规渠道购进昆明仓,广东仓两饼茶,反复去喝,直到记住大姨牌两个版本的7542(记住的标准,就是下次喝的时候能叫出名字)。然后把她放入抽屉。然后再以这个为标杆,购入2015年份的《大益7542》干仓,湿仓茶,喝懂她,然后放入抽屉。再然后以这个为标准,我购入2013年份的《大益7542》,2018年份的《大益7542》。方法同上,放入抽屉。
这个时候你觉得我喝懂了7542吗?
对《大益7542》有发言权了吧?
嘿嘿
我觉得还不够
我会继续购入《007牌7542》《国~牌7542》学习,对比。
好的
坏的
好的,好在哪里
坏的,坏在哪里
喝她个明
喝她个透
至此
可能都不用我问
你都觉得我对2015年份《大益7542》有发言权了
甚至侃侃而谈7542这个配方都不在话下
这就是方法
这就是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