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11-28 20: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豚鱼主要生长在我国和日本沿海一带,它的肉质鲜美,人们非常喜爱食用。但河豚鱼的某些脏器组织有剧毒,食后可引起中毒。古人有“拼死食河豚”之说法。一般上市的河豚鱼都经过彻底处理,不会引起中毒,但由于进货渠道混乱,加工人员马虎,市场控制不严也会引起中毒。同时有人自行捕捉河豚鱼,不经彻底加工即食用,加之人们对它能引起中毒认识不清,所以中毒屡有发生。仅北京市1994年统计数字表明全年发生河豚鱼中毒事件几十起,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河豚鱼体内的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及河豚酸两种,毒素容易溶解于水中。河豚鱼的毒素主要集中在肝脏、卵巢(鱼仔)、睾丸中,万其是卵巢含毒最剧。每年1~5月是河豚鱼产卵的季节,此时其生殖系统发育毒性最强,所以,在春节食用河豚鱼中毒最多见。
如果对河豚鱼宰割不当,将肝脏、卵巢、睾丸中的毒素污染鱼肉,甚至未挖去鱼的内脏即做食用,或喜食鱼仔就会造成中毒。因此宰割技术和食用的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毒的轻重。
(一) 中毒表现
河豚鱼中毒主要是麻痹中枢神经。发病急骤,发展迅速。一般在食后数十分钟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首先出现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病人感觉口唇、指尖麻木,随之失去知觉,不知疼痛,肌肉瘫痪不能行走。严重中毒病人言语不清,呼吸困难,呼吸表浅、频速而不规则,血压下降,昏迷,瞳孔散大,最后呼吸麻痹死亡。
(二) 救护措施
(1) 立即催吐,洗胃去除毒素。洗胃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已经严重呕吐的病人送医院急救,在补液的情况下洗胃为好。
(2) 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血压等症状,采取吸氧,注射呼吸兴奋药、强心药等治疗。随时准备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的急救措施。
(3) 河豚鱼中毒可试用鲜芦根1 000克捣汁内服;或用鲜橄榄、鲜芦根各120克捣汁内服;紫金锭1丸口服,可以起到解毒作用。
(三) 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和市场管理,说明食用河豚鱼的危害,劝阻人们最好不要食用。
食用河豚鱼的方法是,去鱼头、去皮,彻底去除骨脏,尤其是鱼仔,并在水中浸泡数小时以上,反复换水至清亮为止,然后再高温烹调煮熟后方可食用。以上方法仅供参考。
河豚鱼
又名吹肚鱼、气泡鱼、连巴鱼及台巴鱼。世界上有200多种,可引起中毒的有9种。其毒性强度因不同种类和不同季节而有差异,一般在春、夏季及卵巢孕育阶段毒性最强。以卵巢、睾丸和肝脏为主要有毒部位,其次为肠道、血液、鳃、肾及皮肤等。含河豚毒素、河豚酸、卵巢毒素和肝脏毒素。对中枢神经和神经末稍有麻痹作用,其毒性较氰化钠大1000倍,0.5mg即可致人中毒死亡。河豚毒素毒性稳定,加热和盐腌均不能使其破坏。
诊断要点
(1)潜伏期约半小时至4小时。
(2)胃肠道症状上腹不适、口渴、恶心、呕吐、腹泻、呈水样便,重者有便血。
(3)神经系统症状口唇、舌尖以及肢端感觉麻木,继而全身麻木,出现运动不协调,酒醉状态,眼睑下垂,四肢乏力乃至瘫痪,严重时言语不清,呼吸困难,瞳孔散大,甚至呼吸麻痹等。
(4)循环系统症状脉博缓慢、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
(5)心电图检查显示有房室传导阻滞。
(6)取患者尿液5ml,将其注入雄蟾腹腔内,观察其中毒反应,有助于明确诊断。
急救处理
(l)立即采取排毒措施,口服1%硫酸铜溶液100ml予以催吐;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5%活性炭悬液洗胃;也可用高位清洁灌肠;最后口服硫酸镁导泻。
(2)解毒治疗尚无特效解毒剂。但可用相应药物以拮抗毒素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如应用阿托品,可拮抗毒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肌注1%盐酸土的宁,可拮抗毒素对运动麻痹的作用等。
(3)输液,以促使毒素尽快排出。
(4)中草药治疗鲜芦根1kg或鲜橄榄、鲜芦根各30g捣汁内服,早期有解毒作用。
(5)对症治疗呼吸困难者可给予氧气吸入;血压下降织应用强心剂或升压药等。
河豚鱼中毒的急救
一般在食后3小时左右发病,发病初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继而嘴唇、舌、肢体麻木,运动失调如醉酒,随之眼睑下垂,语言含糊不清,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困难,可伴心律失常,晚期进入休克,昏迷。
常用应急措施:
1、立即用1:5000高锰酸钾或0.5%活性炭悬液洗胃。
2、催吐可口服1%硫酸铜100ml,必要时用盐酸阿朴吗啡5mg皮下注射。
3、高位清洁灌肠及口服硫酸镁导泻。
4、静脉补液必要时加用升压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5、必要时氧气吸入,注射呼吸兴奋剂及人工辅助呼吸。
6、纠正电解质及酸中毒。中药治疗以小野鸡尾草、甘草、绿豆煎服。
河豚鱼中毒
河豚鲁(Spheroides vermicularis)又名鲀,有上百个品种,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剧毒素的鱼类。中毒多发生在日本、东南亚及我国沿海、长江下游一带。
(一)毒性
有毒物质为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对热稳定,需220℃以上方可分解;盐腌或日晒不能破坏。鱼体中含毒量在不同部位和季节有差异,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鱼死后内脏毒素可渗入肌肉,而使本来无毒的肌肉也含毒。产卵期卵巢毒性最强。
(二)临床表现和治疗
河豚毒素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阻断神经肌肉间传导,使随意肌出现进行性麻痹;直接阻断骨骼纤维;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及动脉压急剧降低。潜伏期10分钟~3小时。早期有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四肢无力、发冷、口唇和肢端知觉麻痹。重症患者瞳孔与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肉麻痹,以致发展到全身麻痹、瘫痪。呼吸表浅而不规则,严重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衰竭。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解毒剂,对患者应尽快排出毒物和给予对症处理。
(三)预防
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食。新鲜河豚鱼应统一加工处理,经鉴定合格后方准出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