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49|回复: 0

鱼类小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4 13: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鱼,相伴人类走过了五千多年历程,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食品与观赏宠物,但人们对什幺动物是“鱼”?鱼的定义应如何下,却知者甚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鱼所下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五亿年前,地球上生命历程进程中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出现了最早的鱼形动物,揭开了脊椎动物史的序幕,从而导致动物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真正的鱼类最早出现于三亿余年前,在整个悠久历史过程中,曾经生存过大量的鱼类,早已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亡绝灭,今天生存在地球上的鱼类,仅仅是后来出现、演化而来的极小的一部分种类。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种,给以名称,通常所说的“鱼”包括水中的所有动物,因而把许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均冠以鱼名,把鲸、海豹、大鲵(娃娃鱼)、乌贼、鱿鱼、章鱼、海星、海哲、海绵、文昌鱼等与鱼类混为一谈。到底那些水生动物才是真正的“鱼”,对于“鱼”的划分,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定义。

二千几百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纪元前427——347)对鱼类所下的定义是:“这一类(鱼类)是由完全无知无觉的东西造出来的。变形之主以为在这一类中给予纯洁的呼吸是不再值得的,因为它们是各种罪恶的后代,而存在着不洁之心。变形之主把它们投入水中,使它们通过深厚的污泥,来呼吸那神妙而纯洁的空气。这就是鱼和牡蛎以及其它所有的水生动物,作为有了莫大的无知之罪而得到的处罚,被遥远地分离开来了”。柏拉图的观点充满了神创论。由于近代科学的发展,早已彻底否定了这种观点。

我国汉代初期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其中鱼包括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等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1707——1778)创立了现代分类学,他在所着的《自然系统》一书中,他将动物界分为哺乳、鸟、两栖、鱼、昆虫及蠕虫等6纲。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诞生了系统分类学。从此,鱼类的定义及包含范围也就确定下来。

究竟那些动物属于“鱼”?现代分类学家给“鱼”下的定义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鱼类包括园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等三大类群、世界上已知鱼类约有26000多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约占脊椎动物总数的48.1%.它们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鱼约有8600余种。我国现有鱼类近3千种,其中淡水鱼约1000种左右。

在我国沿海近岸浅水区的粗砂中生活着一种体形细长,长不超过50毫米,两端尖、半透明的小“鱼”,其学名为“文昌鱼”,它的外形虽是鱼,但它并不属于鱼类,文昌鱼的体背侧虽具脊索,但无脊柱的构造,体内无骨骼,无明显的头,心脏未形成。文昌鱼近似鱼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有脊索、神经管和鳃裂,在分类学上处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中间过渡类群——原索动物的全索类,也称无头类。

鱼类是水体中最重要的一类脊椎动物,在全世界有记载的4万余种现生脊椎动物中,鱼类占有28000(已有记载为26000)多种,其中淡水鱼类约8600多种,亚洲的淡水鱼类约有1600种,生活于我国内陆水体中的纯淡水鱼类有1000种左右,其中约有500种为我国特有的种类,且含有许多单型属种类,并保存了相当多的孑遗物种。世界渔业产量超过了牛、羊和家禽、鸡蛋的生产量,是人类最主要的野生和家养动物蛋白来源。

据估计,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平均约每10万立方米水体有一种鱼类,每种的平均种群为109个体;而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平均约每15立方米有一种鱼类,每种的平均种群大小为106个体;而在淡水生态系统中,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淡水生态系统范围狭小,相互隔离较强,栖息其中的鱼类种群的分布范围较为有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环境的变迁,有时甚至不太大的或局部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某个种群鱼类的死亡甚至物种的灭绝。据估计,世界淡水鱼类的20%(约1800种)处于渐危或濒危状态,主要起因于生态环境改变(人类过大的用水需求、水污染等)、引种及过渡捕杀。如在北美,高达1/3的鱼类处于渐危或濒危状态。在我国的淡水鱼类中,约有69种处于渐危或濒危状态。
          [s: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