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8-4 12: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海天佛国--普陀山记游之名山宝刹
潮音洞
潮音洞在岛东南紫竹庵前,不肯去观音院下入海处。洞半浸入海中,纵深30米,崖至洞底约10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峭壁竖立,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康熙三十八年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
这个名称一语双关,寓意深刻。其一概括了洞窟的实景,其二潮水汹涌澎湃,声若惊雷,而且佛说法声如洪钟,振聋发聩,所以常用“潮音”比“佛音”潮音洞日夜浪涛不断,声如观音讲经说法,又如千僧诵经,妙响洗尘,故名。
据载,宋元以来普陀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叩求观音菩萨现身赐福,潮音洞也是观音大士现灵异处之一。历代到潮音洞的游人,往往被这里的奇景所触发,心中充满诗情且常欲一发而后快,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诗篇。如徐如翰的“纵有绣肠描不出,直须绝倒叫神奇”,则是直抒感慨。
在潮音洞左侧上方的岩壑中有一天然小型石泉,石壁上刻“光时池”三字,旧名“甘露潭”,山民称“慧泉”佛家信众常祈求取水疗眼疾。
据传说,明正德年间,皇太后遣使取此池水治疗眼疾。得以康复,遂改名为“光明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