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琪琪

佛教植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4: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瑞香

  世间什么花最香?蔷薇。不是。虽然有一种蔷薇叫十里香。桂花。也不是。尽管有被称为百里香的。

  是瑞香。被称为千里香,说她香味浓烈,飘逸之远。如此芳香的花儿,却有个很粗的别名“花贼”,说她偷得百花之香集于一身,要不它怎么能花香袭人、香飘千里呢。“世谓之花贼,他花闻其香辄萎死。”岂止“花贼”,简直是百花杀手!

  我没有见过瑞香,但在网上和她邂逅,可以算作一次“艳遇”。在一个花花草草的论坛里,无意中点击了一下,就看到了她倾城的美貌与芳容,有洁白和紫红两种,掩映在绿叶之中,肥厚的花瓣,四片,对生,团团簇簇长于枝头的顶端。的确是艳!

  说实话,我对瑞香并没有过多的好感。只是在了解了她的身份之后,才觉得瑞香是奇异之花,而且和佛寺有源缘。

  据说,瑞香原产庐山锦绣谷深山草莽中,野生。是僧侣发现了它,移植到寺庙精心培育,后从寺庙流入世间。宋《清异录》中记载:“庐山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寝磐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觉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花中祥瑞,遂名瑞香。”

  宋王十朋咏瑞香诗:“真是花中瑞,本朝名始闻。江南一梦后,天下仰清芬。”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诗人朱淑贞,也留下一首动人的咏瑞香:“玲珑巧蹙紫罗裳,令得东君著意妆;带露破开宜晓日,临风微困怯春霜。发挥名字来庐阜,弹压芳霏入醉乡。最是午窗初睡醒,重重贏得梦魂香。”这两首诗歌都是据此传说写就,突出了睡香的名称。范成大也写下了“一从三百朵,细细拆浓檀,帘幕护花气,不知窗外寒”的诗句,苏轼赞美它“幽香结浅紫,来自孤云岑,骨香不自知,色浅意殊深。”杨万里把瑞香、水仙、兰三种花写在同一首诗中。瑞香获得诸位诗人的青睐,这说明在宋代瑞香颇受欢迎,在文人中很流行的一种花。

  瑞香为瑞香科、瑞香属常绿灌木,又名风流树、蓬莱紫、露甲等。因有了佛教文化的神秘色彩,被看作花中祥瑞。宋代之前,瑞香实名露甲,《楚辞》中对其曾有过描述,可见其栽培历史之久远。

  瑞香中的极品是金边瑞香,以姿、色、香、韵俱佳而蜚声花界。古人云:“牡丹花国色天香,瑞香花金边最良。”金边瑞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花开时,花团锦簇,清香四溢,且花期正值圣诞节、春节期间,契合了人们"瑞气盈门"、"花开富贵"的美好愿望,因此历来被视为吉祥之花,富贵之花,倍受人们推崇,古时还被列为贡品。

  世间很多人与物,名实不符,而瑞香,实至名归。  
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4: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12 古树与古寺的缠绵

  公元84年,在东汉的版图上开始出现扶南,一个遥远的南方的国度。此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使者出使东南亚各国,其中就到了扶南。朱应、康泰分别撰写了《扶南异物志》和《吴时外国传》,记录了扶南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和经济文化。

  元朝时(公元1296年),周达观来到了真腊,被首都吴哥城宏大的建筑群和精美的浮雕所倾倒,他写下了《真腊风土记》。如同马克·波罗的《马克·波罗游记》让世界知道了中国,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让世界知道了东方古老文明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吴哥文明。

  然而,吴哥的文明仍在沉睡之中,湮没在苍莽的热带雨林之中。1860年,法国博物学家亨利·莫哈特,在《真腊风土记》记录的线路指导下,有意识地向丛林深处走去,探路的砍刀碰到了坚硬的石头,亨利看到了倒塌的佛塔、东歪西倒的石柱,于是,吴哥古迹震惊了世界,吴哥古城显露出庄严、神圣的真相。

  在没有观看《花样年华》之前,我对今日柬埔寨知之甚少,当然,西哈努克亲王除外,是王家卫和梁朝伟让我对吴哥古迹有惊鸿一瞥,梁朝伟对着墙壁的一个洞,说自己心中的秘密,那个身披黄色袈裟的僧人默默观望,那些破败的建筑和历经沧桑的佛像,只是背景,苍凉,神秘,只一瞥,就让我难忘。

  直到我打开2004年第4期《中国国家地理》,我才知道,吴哥,我来了,柬埔寨不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成了一个可以感知、触摸的形象。我在这期的“柬埔寨:苦难与微笑”专辑中,乘着想象的翅膀游览了柬埔寨,确切地说是吴哥古迹。这种纸上的旅行,真的如同身临其境,那些精美的图片、细腻感性又不乏理性思考的文字,让我有一种飞翔的阅读快感。

  气势恢弘的古城,庄严匀称、比例协调的吴哥寺庙,寺庙建筑上的浮雕,更是美仑美奂——遍布于墙壁、柱廊、窗楣、基石、栏杆上的阿朴萨拉雕像,姿态各异,妩媚动人,她们面带微笑,头带花饰,端庄秀丽,自诞生之日就为神而舞。色彩饱满的图片,让我目眩神驰,可以说是陶醉,是艺术品给人的那种安定,愉悦,混合着莫名的兴奋,还有异域文化带来的新奇感。

  最让我心驰神往的是吴哥古城中心的巴扬寺,它结构奇特,由54座大大小小的人面塔组成,中心塔高约43米。塔的四面雕有四种不同表情的巨大面像,分别代表佛陀的四种心情。而微笑的那一面便是闻名于世的“高棉的微笑”,那神秘的笑脸和蒙娜丽莎的笑容一样迷人,一样的永恒,展现佛陀的慈祥与与喜悦,高棉的微笑实质上是一种寂静的东方美学,深邃的静,无边的空,我相信是人与神永恒交流的状态,愉悦的灵魂,超脱了生死和苦难,给人以生的乐趣和希望。“高棉的微笑”体现了神的自由,而蒙娜丽莎的微笑体现了人的自信。

  然而,因大规模修建宫殿、寺庙和佛像,吴哥王朝衰落了,灿烂的吴哥文明淹没在400年的历史灰尘中,伴随它们的是遮天蔽日的丛林,再加上战争的炮火、文物的走私,吴哥文明成了一片古迹,被历史改变了容颜,“眼见他起高楼,眼见它楼塌了”,古树见证了坍塌、破败的建筑群落,如今,古树和古寺相伴而生,已难舍难分。

  图片清晰地显示了古树与古寺的千古缠绵,那树就像神话国度的树,具有魔法,像蛇一样缠绕着寺庙。难怪《古墓丽影》要在达布隆寺庙里取景拍摄,树仿佛具有柔软的躯体,和大石块建筑的寺庙浑然一体——“被当地人称为蛇树的卡波克树那粗壮发亮的根茎,绕过梁柱、探入石缝,盘绕在屋檐上,裹住窗门,沉稳紧密地缚住神庙。”

  寺庙里的佛像坍塌了,而古树依然青翠,青绿色的树皮和寺庙的石雕、墙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说谁更具有法力,我觉得这古树是仿佛,最后变成了树佛,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是一种昭示,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借助佛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佛借助人成为永恒。

  吴哥古迹是天地、人神、万物交融的一个缩影。  
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5 14: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13 香茅原是吉祥草

 一、带香味的茅草

  沿着记忆的交叉小径,那里长着一种带香味的茅草,返回到童年的时光。 家乡原是一个村寨,四周有水环绕,后来水渐渐干涸,只有茂密的芦苇和茅草依旧,生长在寨门外。春天,地暖回升时,它们从地下冒出来,有的像针尖,有的像银色的锥子,粉嫩的芽,在阳光下晶莹剔透。我常常从那湿润的洼地中扒出茅草的地下茎,一节一节的,像扯绳子一样,从地下翻出来,然后擦干净上面的土,把关节处灰色的皮和白色的细小的根须去掉,然后,放进嘴里享受这大自然馈赠的美味。茅草根茎白亮,甘甜多汁,清脆,且耐嚼,带有一股土壤的气息,还有一种极悠远又清淡的香味。我们家乡叫它香茅,等青青的绿叶生长出来,像绿色的火在原野蔓延。这种茅草,丛生,长势迅速。夏天,用锋利的镰刀割,仍很费劲,它的根太发达了,紧紧地拥抱着大地,而且草中含有大量的纤维,坚韧。

  把割来的茅草在烈日下晾晒,水分被太阳榨干了,茅草的香味更强烈了。到了秋天,家家户户的门外都有一垛茅草。老人说,用它来盖房子,编织坐垫、席子、篮子,用处大着哩。

  有时,我在晒干的茅草堆里睡觉。干了的茅草,贴在皮肤上,痒痒的。天高云淡,原野一片金黄,蘑菇一样干草垛,鸡鸣,犬吠,袅袅炊烟。秋日午后的太阳,变得温柔,阳光像细雨一样撒进茅草堆里,悉悉(字头上加“穴”字头)簌簌地响,那茅草的香味丝丝缕缕渗透进儿时的梦境。茅草的香味仿佛是回忆童年的关键词,一旦在脑海中出现,那颜色与气息,生活的场景与活动的人,便全部被激活。既真实,又虚幻,是缥缈的梦境,又是真切的记忆,在那一刹那,我分不清那是我的前生,还是我的今世。

 二、佛家的吉祥草

  近日乱翻书,一下子翻出吉祥草。也许这是佛家所说的“缘”。

  释加牟尼在菩提树下开悟时,铺吉祥草为座。于是,“一切世间皆以此为吉祥”。为何叫吉祥草呢?佛经记载,传说此草是吉祥童子为释尊所铺之座;也有说是一位名为吉祥者的人,为释尊献上这种草。在印度举行维达(圣典)仪式时,吉祥草是作为圣草铺在会场,自古就被看成神圣的草,是宗教仪式中必不可少的。因为释加牟尼成佛的缘故,吉祥草被赋予了许多神奇的功能,如果修行以此草为座,种种障碍不生,一切毒虫都不会靠近。

  释加牟尼以吉祥草为座,这说明在印度吉祥草是常见的。吉祥草(梵音为固沙),意译为茅草、香茅、吉祥草、牺牲草。生长于湿地,可栽培于水田,地下茎发达。一年或多年生的禾本科植物,丛生,茎刚直平滑,叶子在茎的下方,形状细长,鞘口有毛。穗在晚秋成熟。吉祥草也适合生长在耐热干燥的土地,阿富汗山区当地人以此为牧草。吉祥草的根可作药用。古代印度以吉祥草为神圣象征,编织草席,上面放置供物。而行者在空闲寂静处和清净房中,常以吉祥草为坐卧之具。

  修行之人选择吉祥草为座,大半是因为释加牟尼。而吉祥草叶片锋利,碰到皮肤容易被划破,躺卧在此草上,就会受伤。吉祥草提醒修行之人不要贪图安逸,是一种有助于修道精进的植物。

  不贪图安逸的生活,拒绝感官的享受,一心向善如同吉祥草的清香,使人平和寂静。吉祥草的特征暗合佛教的精神。

三、遍地香茅

  上网查阅了许多资料,知道国内有一种百合科的地披植物,也叫吉祥草,常绿,有红色浆果。此吉祥草非彼吉祥草。不敢确定家乡的香茅就是佛家的吉祥草。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想想,心中释然。万事万物都有佛性,心中有佛,茅草皆是吉祥草。佛本平常,一如大江南北的遍地茅草。佛以慈悲为怀,以此关照天地万物,卑微的灵魂,平凡的草木,莫不沐浴在佛的光辉中。

  茅草是有香味的,只不过对于口鼻耳眼等六根都被污染的人来说,这天然的香味不如毒药香水,也不如名利之诱惑。本色的东西,没有伪饰,往往被人忽略。

  云南,那里有一种香茅,用它缚在鸡或鱼上烤,茅草的香味和鸡鱼的肉香被火糅合在一起,风味独特。遍地香茅,有一千种味道,再也没有儿时的那种滋味。

  从香茅谈到了美食,而且是鸡和鱼,而佛家是吃素的,真是罪过。阿弥陀佛,就此打住。
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15: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20: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介绍的详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20: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帖子,长知识了。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20: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over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5 22: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5 22: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kjclz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1-6 00: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