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血鹦鹉的疾病管理方面,依旧得考量水质因素和血鹦鹉所持有的生理结构。这两个重点决定了血鹦鹉健康和体型、体色的表现。有论及疾病治疗管理(包括用药方面的问题)前,还是从最基本的预防管理说起,毕竟“预防重于治疗”这名话说再多次也无法显示这个观念在水族生物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对这种先天上的生理结构“缺陷”的鱼来说,等鱼病发生之再来求医投药,倒不如先要求自己做到刻注意的事情,尽量避免发生病变的机会。
水质因素除了在水质管理上所提及的几个重点之外(前文中已经有详尽的讨论,在此不再详述),最主要的还是在这个水质管理的“心态”。文章中和一般的饲养管理经验中都已经清楚地说明“血鹦鹉”是一种相当好照顾且十分“认命‘韧命’”的鱼类,绝非那种需要许多时间和精力照顾的娇娇女。于是乎,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喷饭笑话因应而生:“养血鹦鹉需要换水吗?”、“我家的血鹦鹉已经有八个月没有换水了,你家的呢?”、“血鹦鹉随便想都会活,那个天才将血鹦鹉养死啦?”当然还有因为血鹦鹉死亡来一阵讥笑的结果。现在让我们收起这些轻蔑的想法,来正视血鹦鹉可能会面临的病变问题。
细菌性疾病
这类的病原生物主要侵犯血鹦鹉两个部位,一个是鳃部,另一个是消化道。在鳃部的病变方面,笔者认为是血鹦鹉健康上最大的问题,因为一旦细菌感侵犯了血鹦鹉的鳃部之后,鳃丝红肿到缺血变白破损之后,这些情况几乎是一连串的反应,在末期会引起相当普遍的鱼体变白和大量的死亡情形。此外,这类病症常常侵犯到鱼儿的眼睛,而引起爆凸致使眼球病混浊的病变。
至于对消化道的影响,当病原细菌(不见得是侵犯鳃部的细菌是同一类)在侵犯肠胃道之后,腹部会肿胀充水(气),生殖孔和附近的皮肤充血红肿的病症相当普遍。这类的病鱼常常会无法顺利下沉,会悬浮在近水表面的地方。
真菌类的侵犯
在这方面常见得是肤霉菌和水霉菌的寄生。在秋冬季变化的时节里,当鱼体有一些小伤口,且水质较为优养的情况下,是相当普遍的疾病。
原生动物的寄生
主要的寄生者为纤维虫中的白点虫。这类的单细胞寄生动物会在水温变化剧烈的秋冬和春夏交替时发生。除了在体表形成相当密集的小白点之外,会并发相当多种的细菌性疾病。
仍有争议的特有疾病
这里所要提及的是慈鲷(特别是中南美洲的慈鲷)所持有的疾病一头洞疾病。虽然有些“专家”宣称至是因为鞭毛虫寄生所引起的疾病,但是,目前学术界并未有直接的证据加以佐证。可以确定的是在一些水质相当优养的水族箱或水池中,这类的疾病发生的情形更为严重。其实看了上面几种常发生的疾病,其主要引起的病因大多来自环境的恶化和人为的疏失,对应文章前面所提及的,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将水质管理好,多花一些照顾的心,养育一缸色彩艳丽、体态丰腴的血鹦鹉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血鹦鹉的饲养管理
众所周知的“血鹦鹉”是由红魔鬼和紫红火口杂交所获得的“新品种”,承袭了来自两种鱼类所特有的生理习性。在饲养管理方面除了和一般的中南美慈鲷科鱼类应该注意的事项相当之外,还有一些特有的,专属于它的特点。
在讨论饲育管理方法之前,先来讨论一下血鹦鹉的“种类”。前面的文章中稍微提及在人为刻意的“雕琢”之下,不同的体色和体型的血鹦鹉也因而生。例如在幼鱼时期剪去尾部成为“一颗心”的无尾血鹦鹉;剪去部分鱼鳍的“独角”血鹦鹉;注射色素的“紫鹦鹉”,都是典型的例子。当然,经过选种和育种的培养,体型特大的“金刚鹦鹉”也是一个重要的“品种”。
早期,血鹦鹉的数量较少,售价偏高(十公分体长的血鹦鹉曾有新台币15000左右的身价)的情况,家中能拥有血鹦鹉已经算得是相当有“行情”。拜生产繁殖技术精进之赐,多了很多选择机会,现在拥有高等极的血鹦鹉已经不算是一件困难的事。
在饲养的水质和管理方法上,所应特别注意的事项诸如(1)水质的管理;(2)温度控制;(3)饲养和饵料的选取;(4)混养的诀巧;(5)水中的造景;(6)其他。以收清晰明了之效果。
水质的管理
承袭和一般的中南美洲慈鲷所需要的生长条件一般,血鹦鹉也是需要弱性且硬度较低的水质。但是,因为血鹦鹉先天有嘴部法愈合的情况(尤其是特A级和A级的血鹦鹉),在引入水流经过鳃部以供呼吸所需的能力上就少了一半。因此,鳃部的呼吸作用成了明显的“致命伤”。一旦鳃部受伤或是吸取氧气的过程不顺逐,会直接影响血鹦鹉的生理健康。也因此,饲养血鹦鹉时需要较其他的鱼类多了维持更优良的水质和提供充足的氧气。尤其是降低水中的溶解的养分(避免优养化),避免细菌大量滋生和引起鳃部疾病,维持鳃部细胞有疚效效率地吸引氧气的能力,相形之下变得相当地重要;至于充争打气方面,除了选用效率较高的打气马达之外,还要为了夏天容易停电的地区准备不断气的打气系统,以便应付不时之需。
温度控制
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的鱼种,重点并不是在于鱼体对温度的适应性相当差,而是因为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使用加温器提升水温在25-28℃的范围内,便可使鱼只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鱼只不但健康状况差得可怜,且容易生病、死亡,相信这都不是玩家们所乐见的。
饲料和饵料的选取
早期的坊间流传:“血鹦鹉要吃虾子,体色才会红润。”这观念是相当正确的。因为虾子体内的“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但是,现在已经不用这么麻烦了,许多坊间可获得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直接投喂就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在艳红色的情况下。
混养的诀巧
许多家庭和公司行号中所布置的水族箱,喜欢单养一群血鹦鹉,看一群健康的血鹦鹉在水族箱中群泳是一幕壮观感人的景色(笔者的母亲就深深被这景色所吸引)。但是,有另一群人喜欢混养的水族箱。这也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在混养的鱼种选择上,强烈建议还是选取一些中南美洲的慈鲷来得合适。尤其是一些中大型的慈鲷,会较身体柔弱且游动缓慢的慈鲷来得合适。
因为血鹦鹉的体型近似三角形且无法合拢的嘴型,使攻击性降低(仅能冲击无法撕咬),可以选择金菠萝、黑云、红珍珠、关刀、珍珠火口一类的鱼来搭配,除了有多样化的体色搭配之外,还能在某种平衡之下,达到和平共存的境界。
水中的造景
对于这些体色通红且颜色单一的鱼类来说,水中的造景除了颜色的搭配和避免使用植物为造景材料之外,还需要考量鱼体冲撞的力量,因此造景的坚固性也是必备的。许多值得一提的造景提供给看官们参考,其一是沉木或是长大的墨丝的沉木,大都摆放在水族箱的正中央,和血鹦鹉的鲜红色搭配起来,有更强烈的对比效果;其二是以木化石或 岩石叠出来的水中造景。常会在水族箱中以单一或是多个石堆的方式摆设,当然,水族箱的够大才会有较多的选择和变化。
其他
就是饲养者的心态问题了。虽然在必备的生长条件置妥之后,并不需要太多的照顾,但是,有耐心的定期换水,检视水族箱中的配备,细心地观察水中血鹦鹉的健康状况,都是得化费一些精神和时间的。
了解鱼类的健康状态,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掌握鱼类的健康状态是饲养过程中所必须时刻注意到的。但是,可能因为鱼类是活动的生物所以观察并不容易,尤其是在那些水草密集种植的造景缸;只有凭借饲养者本人细心和持久地注意观察鱼类的健康状态,才能够在问题发生之前即时作出正确的处理决定。
鱼类的健康状态在决定购买之前就应该进行仔细地观察,因为健康状态不佳的鱼类往往是以后导致水族箱中疾病传染的因源,这对于一个状况已经稳定的水族箱来说,是极具破坏力的。在购买之前,应该考虑到:
1.鱼类的健康状态--是否是活泼而行为正常的鱼只。
2.新鱼与其他鱼类的相互融洽性--是否会发生争斗或互相残食的现象。
3.饲养的空间--是否有足够剩余水族箱空间资源容纳新鱼以后能够完全发育成熟。
当新鱼能够符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条件以后,才能够正式作出购买的决定。
而在平日对于饲养鱼类的观察是除了在测试水质与喂食饵料之外的重要工作之一。鱼类平时在游动的时候非常不容易观察,而且大多数鱼类会因为光影的闪动而胆怯、闪避;所以,建议饲养者利用每天喂饲饵料的时候来进行仔细地观察。这时候进行的观察包括了对于鱼类本身的状态观察和鱼只与饲养环境之间的交互观察。
鱼类本身的状态观察直接影响到饲养的趣味,唯有健康而色彩显示正常的鱼类才能够获得饲养者本人的垂青。状态健康的鱼类体表应该是光滑的,同时体表黏膜的分泌应该也是正常的,各个鱼鳍应该透明而亮丽;一般地说,健康状态良好的鱼类,眼睛(眼膜)应该清澈而无污浊物;鼻孔、鳃组织、鱼鳍以及肛门则不应该充血或其他异样状况……所以,当鱼类缺少上述的条件时,饲养者本人就应该必需找出影响(导致)发生此情况的因子,并迅速改善。
而观察鱼只与鱼只或鱼只与周边饲养环境的状态也应该是观察的重点。鱼只之间是否存在互相攻击的现象或互相排斥的现象?又或是其中鱼只有部份生长不良的情况……等等问题都必须通过饲养者本人的仔细观察,才能得到结论。
此外,如定期的换水、定期的水质检测等等也都是一位负责的水族爱好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尤其是对于一些从事繁殖或育种的水族爱好者而言,“饲育流程”的概念就显得更为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