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盆迷

新年了,发点自己写的东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0: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象牙阴刻水盂(民国时期玩物)

用上好白玉制作的水盂少见(一般玉石为材料以岫玉居多)

清 景泰蓝水盂(底款古艺斋藏)

清 紫砂水盂,落款适园主人清玩。

马槽秋声馆,比较著名的一个水盂品种,“秋声馆”为南方一大养户堂铭款,延续几代。在收藏水盂中有十圆不抵一方之说。

满里菊水盂(楚北万氏珍藏款)


草里菊水盂,底部双圈写“朱”字,又名“朱字水盂”,工整细腻传世量少(仅见三具),堪称南方水盂第一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0: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斗栅出现于何时笔者不知,现有传世品来看最早出现在清中期。材料有硬木(紫檀、酸枝)、白木(黄杨、楠木)、竹几种。清代斗栅为矩形平盖,民国斗栅为长方形抛面盖。斗栅双面带狗洞(供蟋蟀入栅角斗)中间有插片,顶面用十几根细竹丝组成顶盖防止蟋蟀角斗时翻出栅外。底部用毛纸糊底。笔者常在安徽看到一些徽派斗栅,用毛竹筒一劈为二使用取材极为方便,但工艺粗糙收藏价值不大。

清式斗栅

民国时期斗栅

引栅(里面放入叫虫,供角斗蟋蟀起性)

水牌南方不多见,用途为书写一条蟋蟀的档案,记录收虫时间、出斗场数、封将日期等,此物平时放置于盆盖上,随写随用一秋结束洗盆时可擦去记载来年再用。之前笔者只听一些老先生提及未见过实物,2004年元旦我北上京师求学在刘建国、卢旺二位师兄家才得见水牌庐山真面目,特别是刘建国先生收藏的一套梅、兰、菊让我爱不释手,当时真想开口让兄割爱,但又想君子不夺人所好只得作罢。卢师兄收藏的二块牙牌也别有韵味。可惜的是留有文字记载的水牌笔者未见到过。
铃房南北均使用至今,外形还是当初南宋时期的样子基本未变。南方烧制铃房做工普遍不及北方细腻,精品者稀少。南方铃房烧制时是放在盆中一起入窑,很多底部都留有当时烧制时留下的印痕可以说明这点。早期南方铃房做工口部为椭圆形,俗称“鸭蛋口”,后期才改为随行制作。笔者认为南方铃房烧制高手当数邹东帆、邹维新,但南方铃房底部基本不留有工匠的图章(仅见一只留款李东明的)故无法一锤定音,只是从邹家的工艺线条上用泥上来推断的,和他们的制盆手法相差无二。先前在介绍水盂的时候已说明“非泥制用具必为良品”笔者见过有一瓷器铃房,上绘西厢记,把张生和崔莺莺二者之间的暧昧之情描绘到极点,让观者深入到这个故事的情节中。铃房材质还有象牙、紫檀木等、大多为单素,价格不菲一般人不敢轻易问津。

清 青花铃房

黄杨、紫檀、泥制铃房

制作饭板的材料更多,如密蜡、琥珀、紫水晶等,最难忘的是笔者还见过几块璧玺料饭板,当时是1996年一位老先生在文庙茶馆中给我看的,至今那闪闪发光的质地感觉还记忆犹新。如今一些古玩市场里店主出售介绍的翡翠饭板,笔者认为是以前头饰上的装饰花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虫具,不过强用为之也不过分。饭板表面内凹,底部平整或带圈足。读者注意有特小号的鸦片烟碟外形也如饭板,但相比尺寸还是偏大万不可混淆,是收藏要注意的本质区别。一般饭板的尺寸仅可盛放几粒米的大小,这和旧时养虫的规律有关。

饭板(图中那片青花瓷饭板难得)

草筒用料多为竹、木、牙,形式有方、圆、瓜楞等。旧时草筒有统一尺寸,长度为23厘米左右。象牙材料历来珍贵但不易保存,多数使用至今的有开裂弯曲现象,包浆好的传世品皮壳深红油脂感强烈,筒体装饰工艺阴刻为多,浮雕少见多数仅在头部雕刻狮子等点缀。草筒制材笔者认为还是竹材为上,可用来选用的品种有、湘妃、梅绿、凤眼、斑点等,对选材的要求是花斑圆大、质地老结、皮壳无损。因为竹是天然长成我们无法要求它,很多竹草筒的花纹为单面,所以双面花纹的竹草筒犹为珍贵。现今市场上也有用红湘妃制成的草筒出售,工艺水平比旧时大大提高值得收藏。好的竹品种越来越少有的品种甚至濒临灭绝,爱好者还是先入为主好。

象牙、红木、竹制草筒
在此带一笔虫草,一为用葭草制成,另为用黄狼须、鼠须制成。老草保存不易,容易霉变脱须。旧时有黄锡成、徐家草、赵老虎等制草高手。潘志链先生每年到宁津收虫必备几根老草用来对付虫性刚烈的好虫。笔者也试过的确效果不错,不伤虫牙一点起性,难怪九十年代初文庙老无锡以每根20元出售问津者颇多。

老黄草

带册是旧时出斗前使用,将二尾三尾共入一室。长方体结构有顶盖、外插片、内插片。提册是出斗后使用,多为竹筒形筒身带插片,用来放置三尾。考究的提册内部装潢二室一厅可以同时具备带册的功能。材制为泥、木、竹其他用料笔者未见不敢断言。时间提升到明代,泥制提册就已出现,而且工艺高超。邹振宗、邹元隆等一些制器在市场上流通过,可惜当时笔者无经济收入囊中羞涩未能买下,今花落谁家无从得知了。

黄杨木施漆带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0: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门用来携带三尾的过笼(提册)

泥制带册

双连格带册少见(清早期)

汤箱是虫具收藏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品种,汤箱的材料一般为柜木(也有杉木),上点档次的为楠木,当然花梨、红木是其中的佼佼者。里面分格的格数一般为二、四、六、九,四格最为常见。考究点的汤箱上还有螺钿或八宝作镶嵌且四角包铜,或面板上雕刻人物、诗句等题材的图案。新民晚报古玩收藏板块曾经登载过一只清代的汤箱堪称精品。汤箱为晚秋出斗提盆的工具,内有温胆为白铁皮制作,放入温水起到保温作用。无温胆的叫盆箱,是早中秋出斗使用的。

红木材质的双格汤箱
汤箱内使用的盆称汤盆,盆壁要比其他一些养盆来的薄,考究的要放入套盆而不会东一个西一个拼在一起,箱有几格盆配几个。旧时出斗对携带的盆也有讲究,起码是李南山或邹东帆的,现在所谓上档次的邹维新、李焕章在当时只配蓄养三尾用。

王云樵所制汤盆

红木材质的四格汤箱

面板留有名家提句
其它种类的虫具还有紫铜草枕、金银刻花饭勺、牙杆绒球、白铜铃钳、黄杨过笼、细丝网罩等等,一件件都是做工精细之物,如今市场上已难觅他们的身影了。


清 象牙柄,铜镏金饭勺、饭铲

旧时用这样的网罩捕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0: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元宝式竹过笼

红木带罐

讲到这里好的虫具大家也多少有了个概念,心里面是不是痒痒的,很多朋友也一定想搞上几个玩玩!但笔者可以肯定地说。诸如些顶级的好东西有时侯是花钱也买不来的,拥有它的主人肯定比自己的命还宝贝它,要收藏到这些东西真要看您的天时、地利,诚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这样一例子,说明此种状态再恰当不过了:昔日有位老先生拥有一平湖人物粉彩水盂,某位藏家独独缺这一款,开口便是二千高价回购,那位老先生哈哈大笑道:您把你手里的三千一个卖给我吧!结果直到这位老先生仙逝那位藏家也没收全,而那个水盂偏偏随老先生的遗愿放入了他的骨灰盒中永远的跟老先生去了,让那位藏家遗憾至今。这段佳话也一直在藏界流传。

各式草枕(民国时期,白铜材质)

所以,上佳的虫具的价值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虫具收藏是一条相对偏门的道路,它不像字画、玉器都可以成批成套的出现,有时一件小小的虫具连博物馆也未必拿得出,是一代一代人传承的心血。得到它拥有它除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外最主要的还是交流,心与心的交流。我认为我有时在一些藏家那里拿东西,他们一方面看我是否有拥有它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在看我的人品,在审度我有没有传承这些东西的资格。也的确,谁想让自己的东西流入一败家子手呢?现在的社会不是80年代凭眼光就可以在地摊上捡漏,不是90年代凭金钱实力在拍卖会上一锤定音。二十一世纪是交流互动的社会,人们不满足八九十年代经济上的需求,而是文化文明的交流。这时将相人和、天时、地利的运气就看您是否真正的珍惜和把握了。



古谱中对虫具的描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7 17: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简单了

大............大玩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0: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留耕堂邹”的故事

笔者手中珍藏有一对“留耕堂邹”,辗转历时二年才被笔者收入囊中,其间的曲折变化作为一个故事同读者们一起分享,里面包含了卖盆买盆双方的心态变化、行业吵作及弊端。但愿有助于读者在今后收盆时起到一定作用。
二零零二年夏,朋友小李去安徽收盆后带上来一个消息,屯溪老街有一对黑色的小号盆,店主索价一千二,后让价至八百,朋友告诉我其中一只盆口沿上有小手指甲大小的一块缺损,买者觉得美中不足故未能成交。
安徽,特别在徽州地区,旧时斗虫成风,素有男斗蟋蟀、女玩雀牌的传统。古时徽州(今为黄山市)是安徽乃至全国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文化重镇,百姓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据安徽一些老人回忆,当地古以有之的斗蟋蟀的传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才慢慢淡去,那里给世人留下了一大批的名盆佳罐,所以安徽皖南一代一直是玩盆人必去寻宝的地方。上海七十年代末就有人开始跑安徽贩盆倒手回上海赚取差价,集中在人民大道一带贩卖,据老先生讲当时一般的盆只要二、三元一个,五元可以换取一个不错的东西。屯溪商贩老王对我讲过,当时他拿担子挑着盆到上海换取食糖、肥皂等生活用品再回安徽倒差价,收益颇丰。可见,小小的盆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搞活了一小部分当地经济。
回到正题。小李带上来这个消息后笔者也想去看看,由于单位安排不出时间未能前往。过了一个月虫季到了北上山东收虫,回来后忙于养斗,这件事也就慢慢淡忘了。十月长假,好友小陆也去安徽收盆,同样在老街上看到这对东西打电话告诉我,描述的同小李一样,问我是否感兴趣,他未能做下这笔生意也是因为盆口上略有残缺,这时店主以把盆价涨到了一千。笔者知道小李、小陆都是玩盆年轻一代的高手,他们不买估计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再者零二年的盆价也没有现在这么高居不下,仅几个月涨了二百店主未免太黑心,加上我没有亲眼看到这对盆心中无底,于是也就作罢。其中的主要原因倒是为了上涨的二百元赌气,岂不知为了这二百元,却引出了下文这么多事情。
二零零三年仲秋,我和姜老师一同去安徽收盆(那时上海好盆已经不多,只有向外地发展空间),一到屯溪便找到当地盆商老张打听情况,询问有无我们对路的货,老张当初由上海支内,八、九十年代安徽许多盆都经他手流入上海。老张对我们明言货不多了,倒是老街上还有对小黑盆不错,去看的人蛮多,他也还过六百元交行价,想请我们去看看。又是这对小盆!讲实话真不想去,笔者还在为二百元的事生气,可既然花了路费总不见得空手回去吧!三人同往老街的那家古玩店走去。
一路上老张为我们介绍店主姓“蒋”,是老街上专门做古玩大生意的主儿,区区千把元的小生意他不会放在心上所以应该不会在价格上卡的太死,如果加上他再讲几句好话这事也就铁成了。进了店果然从里面装修上看出蒋老板派头不小,那对小黑盆静静躺在红木宝笼中摆放在店中显眼的位置,透过玻璃看到这对盆,我和姜老师二人不由同时脱口“好盆!”。
蒋老板不在看店的是他伙计,遂问伙计拿出这对黑盆放在手中仔细观看。盆在烧制时火候掌握恰到好处,用手指轻敲盆壁有金属感,通体乌黑发亮品像好似刚出窑般生辣光挺,口径95毫米、底径96毫米、高65毫米标准清中期定制小号盆尺寸,盆底一枚“留耕堂邹”款见方尺寸12毫米、盖底一枚“邹窑上细”原配原盖不容置疑,盖面压模名家题诗一首落“芳亭”款(据清史记载此章款主“文莲”,字“芳亭”,上海人。官知县,有听雨集著作传世),这也是邹家制盆常用的一个花沿盖品种,盆工手完美制盆线条流畅,远观隐隐透出一种文气,让人爱不释手,同二位好友口述的一致其中一只口沿内有爆口,从外观上并不影响盆的品像。综合以上几点我认定是邹窑的精品,品像好、器型少、工一流、难得还成对。姜老师在一旁也看的入了神,暗中拉拉我衣角表示认同。
笔者在此发表一下对“留耕堂邹”的看法,有人讲是邹东帆制的,也有人讲是文人墨客请邹家定制的,大家说法不一,我认为“留耕堂邹”是邹氏家族的一个品牌,延续几代工匠。现有一些传世器物来看,器型工艺各不相同,但同为清代产物。

各式“留耕堂邹”款

另有一款“留耕堂梅”款常被人误解,笔者综合器型、泥质等方面认真考虑认为是民国时期产物,非清代邹家制作,至于有“留耕堂”三字不过是“梅”姓人利用这个“牌号”为自己定制而已,二者切务混淆。

“留耕堂梅”盆底照片

问伙计要来了老板的手机,哆嗦着手按了号码打去。按道理客人买东西商家因客客气气,可到好,蒋老板得知我们的来意是为了这对盆时,讲话一付爱理不理的样子,绕了一大圈开价一千八,我心中一愣“怎么又涨价啦!店主莫非在 ‘拉抽屉’?”“拉抽屉”是古玩行一种恶习,卖主心中无底,要根据买方需要的程度和财力而定,见机行事不断摸对方的底。买主给价低了、高了或不还价都有可能不卖,等待下次机会再出手。
随即又窃喜店主还是开漏价了,零三年的盆价已经抬头,这样的盆在上海差不多二千有余。来安徽收盆大伙主要目的还是想捡个漏(当时安徽行情还是前几年的样子),讨价还价是每个顾客的心理,做古玩的漫天要价就地还价是很正常的,况且我还知道这对东西的底,随口就出了一千二(我想给高给低都不合适,先给个适中价再加上去也不要紧)一种势在必得的心态,那知刚刚一千二出口蒋老板火了,电话那头大喊道:“要买就一千八等我过来面谈。”随即挂了电话我一时语塞。
左等右等蒋老板来了,得知我们是上海人后火气不打一出来,讲道:“你们上海人就是烦,来了好几拨人都看上这对盆,开了实价还要还,今天我不卖了,要卖也不卖给你们上海人。”说完把盆塞入宝笼回里屋喝茶养神了,把我们晾在那儿。这时我心中那个悔啊!可老板明言不卖又怎么办?做生意两厢情愿、硬逼是不行的,于是只能悻悻走出他的店门。陪我们去的老张安慰我们说下午再去,他给我们说和说和。现在想想也是的,有时候知道了底细不是一件好事,还不如不知道的好,喜欢就拿下价位,高点就高点吧!真的当时要是不知道里面的价格底细一千八我准买了。
步行二十米的样子迎面碰上了老段,他同老张是同行。得知我们碰壁后他哈哈大笑道:“这对盆现在在屯溪可出名了,上海来过好几拨人谈过价钱,南京、无锡、苏州玩盆的也给我打电话让我动动脑筋,这不前天你们上海的某某给了一千六。”
我顿时明白刚才店主讲话是真的,开一千八是实价。古玩行就这个毛病,越是人多买着买反而买不走,店主每次会暗暗涨价。相反一件货压着不动没人理几个月后倒赔出售也是常有的事,我们这次碰上前一种麻烦了。老段要我们请客吃饭,条件是下午同老张一起去给我们讲情。中午菜是丰盛的,毛豆腐、臭桂鱼、辣笋尖都是徽菜特色,可我哪里吃的下去一心只想着那对盆,心中怨恨二位好友当初拿盆当断不断,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为了200元不去蹩这口气,从而多了今天这么多麻烦。
一行四人又来到蒋老板店中,他和三个朋友在喝茶聊天,老段挑明来意、老张说尽好话,可蒋老板那时的头摇的像拨愣鼓似的反复强调“盆不卖了”,又一指他的朋友说道:“这对东西人家出到三千六也想要,你要就四千少一分都不行。”完了这件事彻底完了,原本想讨个便宜没想到比上海盆价还贵,四人无功而返。对买方来讲最不利的因素都在这时碰上了,原因我分析有几点:一、店主看我们杀了回马枪知道遇上真买主了,故意吊我们。二、店主自己对盆也没底,他是做木器、石头,盆属杂件他不懂。三、这对盆恰巧在做大生意的蒋老板手中,千把元对他无所谓他压的起。四、来巧了不是做生意的时候,店主在和朋友聊天那有做生意的心情。五、店主看朋友、同行都在,为了显示自己生意做的大又狠狠的涨了价。也该我们倒霉!天时、地理、人和都占全在人家哪儿了。
古玩界的消息最为灵通,蒋老板一对小盆从八百涨到四千愣没出手的事没一晚就传遍了屯溪老街,商人们还在不断的夸张“据说那个上海人还没走,看样子要卖”、“看样子蟋蟀盆现在好卖了”、“据说又涨到五千了”讲什么的都有。一时安徽盆价平地而起连草盆都翻了一倍。临走前我并没有死心,又托老段去蒋老板哪儿侦察过一回,得到的消息是盆不在店里了,被店主放回家中自己收藏着玩。二人带着遗憾一路谴责着对方回到上海,对那对盆我咬着牙发誓一定要归我所有。
直至零四年国庆前安徽前后去了不止七八次,每次总是问老段、老张或旁人打听一下这对盆的事,据我的“情报”反映江、浙、沪不少的蟋蟀盆发烧友同我一样也不停地打听着对盆的下落,据说这对盆节节高升至六千六百元大关终无人再问津。我觉得不能再这样拖下去,拖下去始终不是个办法。这年市场上的盆价也如同座了火箭般直往上穿,像样一点的盆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安徽这个“盆仓库”基本被全国的爱好者折腾一空,去一次能带回几个没盖子的就算不错了,好在这对盆还安稳躺在那儿,原因是盆没在市场上露面,大家都认为那店主真的收藏着自己玩了。
又是一个国庆长假,我备足了钱再下皖南准备最后大干一场,彻底把皖南翻个底朝天(讲实话还是专门为这对盆而去),打听下来那对盆已经大半年无人动过心中稍微有点轻松。接连几天黟县、祁门、歙县、大阜、岩寺、绩溪转了个遍,收获不佳,不是货主不肯卖就是东西不对路,大概寻了七八个王云樵、许元顺什么的。
临走前上午我没让老张他们陪同前往蒋老板哪儿,一个人背了个小包装作游客进了店门,老板还是不在伙计却换了个人,真是天助我也!和伙计有一句没一句拉着家常,不经意中留露出想要盆的事,伙计很热心直接打电话给蒋老板告诉有这么个情况,我记得很清楚伙计在接通电话后转达蒋老板的指示,问我哪里人?我脱口而出杭州人(我本来就祖籍杭州不算骗人)要是还讲上海人恐怕今天这事黄定了。果然店主示意伙计带我去他家看看货。我想有门机会来啦!不是笔者奸诈狡猾用这等不老实的手法欺骗店主,既然玩了这行就不得不用些行内的手法来应付。
进了蒋老板家,见他家中有客户在谈生意,我不敢正面对着他怕他认出我,好在他也没搭理我,这一个巴掌的生意想来他不会放在心上。伙计领着我去里间看盆,一大堆货物中我看到了这对久违的罐子,和当初无二只是长时间搁置多了少许尘埃,擦去灰尘乌黑如金的包浆显得那样格外引人,因为激动(多少还有点做特务的感觉),心跳有点加快手不由自主抖动了下,很快镇静后装着不在乎问了个价,伙计报出六千六,好吉利的数字啊!看来真是大半年无人问津价位停在那儿不动了,我还了个三千整要伙计去请示,蒋老板忙着和大客户做生意那儿能分心管着点小事,随口和伙计报了个四千。中!价位合适两不吃亏(当时我真的准备六千六也要了)等的就是这句话,掏出四千放入伙计的手中,苦等一年多的“留耕堂邹”今天终于异主归我所有,从进门到盆入我手前后都没超过十分钟时间。


“留耕堂邹”对盆

付了钱东西归了我,我反而倒有点木然,伙计怎么帮我包的盆、我怎么出的门都不记得了,只有一点还记得蒋老板和我打了个招呼,具体那时和我说什么也忘了。回到宾馆仔细拆开报纸慢慢抚摸这对盆,眼角有点湿润。我这个大男人感情没多么丰富,绝不是因为偷了机捡了便宜,实在是因为寻此佳盆不易,和我同样去过安徽的朋友肯定能理解寻盆的不易之处吧,鞍马劳顿、风餐露宿、翻山越岭、提心吊胆是何等滋味!这次的天时、地理、人和站到了我这边,倘若半年中旁人不断打探这对盆结果会怎么样?倘若这次蒋老板认出我又会怎么样?再倘若。。。呵呵!没有这么多“倘若”了。
事后我和蒋老板无意中成了朋友,零四年春我继续我的安徽之旅在一家饭馆中无意碰上他,我有点尴尬倒是他热情主动和我碰了杯,他对我笑道:“还是你有缘分啊!这对盆多少人来看我都没出手,那天糊里糊涂的让给你小子,讲实话我是四百元收来,看着大家都要了我也故意不卖啦!你要好好保存它哪天不要了再还给我。”字里行间透出对这对盆的留恋。是的,好器物谁不喜欢呢?还是因为这对盆,那天我和他聊的非常投机、喝的都有点高。。。。。。


六角井栏盆(异形盆中黑色少见)

五福捧寿黑盆

腰鼓百钉黑盆,底款“香炉浜曹”。此盆有几大特点,器型别致,盆身用百钉装饰,盖底圈栏,盆盖名家题字。

晚清 王通和制 蟋蟀草堂款
“王”还是晚清制作金砖的工匠之一,黑盆是其特色。常有乌金盆一说,笔者认为乌金盆是一个泛指,用来形容包浆好的黑色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8 10: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0: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品赏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蟋蟀盆是养虫必备用具之一,历来饲养者对它颇为重视,收藏者则更为珍视。
名盆古罐历来有之,上可追溯到宋、元。南宋宰相贾似道(1213—1275)是促织养斗开山老祖,亦是发明泥盆瓦罐的鼻祖,他的《促织经》一阅千年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1966年镇江官圹桥出土过南宋三具过笼,报道称“灰陶胎,二只为长腰形,长7厘米,两头有洞,上有盖,盖上有小纽,其中一只内有铭文残一字。另一只为长方形,长7厘米,作盖顶式,顶中有一槽,槽二侧饰园珠纹。”似为我们所见最早蟋蟀用具,古时铃房的雏形和现在仍使用的铃房也好象并无多大差别。宋代蟋蟀盆只见书中图像未见实物,明万历年间刊行的《鼎新图像虫经》绘盆四具,可作为我们参考宋代蟋蟀盆样式的最早资料。

南宋过笼资料图片

笔者曾记当年购买过一本蟋蟀书,虫盆介绍一段中刊登描绘了“宋内府镶嵌八宝盆”、“宣和盆”、“平章盆”等古盆式样,遂整日魂牵梦绕于脑海中茶饭不思,曾立志有生之年必得其一,今日再自我反思实觉可笑。李大翀所著《蟋蟀谱》一书中也有对古盆的描绘,与《鼎新图像虫经》相比,所介绍名字相同之盆图案相差实在太大,此类图像只能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实际价值已并不太大,我们无法凭此去确实推断昔日名盆的真实面目。常怀此遗憾的笔者在有几年藏龄后一日突法省悟,莫非古人书中描摹之物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浮雕盆”、“镶嵌盆”?是焉非焉,一谈了之。
由于陶艺品本来保存不易,几百年的风雨变幻,能保存下来的东西就越显弥足珍贵了,十年的“文化革命”,大批珍贵玩物被扣上封、资、修思潮,如一切污泥浊水被红色潮流荡涤得干干净净。某家藏的数百件文物古玩一夜间给红卫兵捣为灰烬,其中“大元百宝盆”、乾隆宫庭玩物、“金丝虫盒”、象牙斗栅、错金镶银“大明盆”,连同雕刻紫檀盆箱、成套的虫玩杂件,件件称绝,故人遗物付诸愚昧之手,能不痛惜!“永安”郭老板、画家殷梓湘均有不俗名玩。明人于淑宁七彩螺钿镶嵌人物故事盆、戗金漆地百寿对盆、连花梨木雕镂提箱,甚为少见,惜失诸浩劫中。
这章节中的名盆都是一代代藏人传承心血,来之不易,也是最“精华”所在,一器一具,无不向各位展示了南盆的无穷魅力。


元 应龙翔天盆 俞瑞国款
此盆样式古朴平和,盆体较为矮扁,是元代制盆的典范作品。盆的外壁上,三条应龙含珠之态栩栩如生,颇有飞龙在天,大人造也的威势。这三条龙形,有指为飞龙,有指为翼龙,有指为夔龙,查典籍所谓“有翼曰应龙”之说,应无繆。历经数百年风吹雨打,能传世至今,当属幸事。
应龙最早出现在神话故事中,《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尽显富贵之气
龙是中国历代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封建时代,龙是天子的象征。它无形中代表了皇帝,在等级森严的时代,即便是王公大臣也对五爪龙望而却步。元多为三爪和四爪,明则皇帝用五爪,王公及赏赐外番国王用三爪。宣德时期,由于宣德瓷器装饰的多样化,使得更多龙纹得到应用,如螭龙,应龙,夔龙。
应龙的主要特征是:1.象鼻(又称猪嘴)。2.二足。3.三爪。4.卷花尾。5.有翼。6.有角。7.有鳞(较关键)。


明 宣德 海兽鱼涛盆
明朝宣德年间在制盆的历史上达到了一个顶峰,盆型大气,外壁的浮雕图案多式多样,传世的品有龙凤、云鹤、人物、山水等等,做工都比较精致。
此盆器形工整大气,整体的雕刻上使用了明宣德时期开创的三层立体雕刻手法。察盆外壁,有波涛汹涌,层出不穷之感;盆盖上雕刻的雌雄二海兽形神兼备,活灵活现,令人赞叹。器大须双手捧握方可,此后历代之盆再未见如此工艺,引为憾事。

邹敬桥款
海兽鱼涛图案以汹涌波涛作地,海马、狮、象、翼龙和鱼等各色海兽鱼类奔逐其间。此纹饰始于明宣德朝,瓷器中常以青花与红彩互为衬托,明代后期采用青花一色绘画。


明 嘉靖年款 秋葵缠枝纹式盆
 缠枝纹,又名“万寿藤”、“转枝纹”、“连枝纹”。它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缠枝纹所表现的“缠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爬山虎、葡萄等藤蔓植物为原型。这些植物本系吉祥花草,多为世人所赞咏。缠枝纹被广泛用于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制品中,明清两代更是广泛,从而成了最重要装饰语言。缠枝纹之所以具有强盛的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变化多端,婉转多姿,它与不同的花卉组成不同的纹饰,常见的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缠枝葡萄”、“缠枝石榴”等。

明代外饰图案粗矿豪放,此盆运用高浮雕工艺,将纹式立体展现。



明 宣德 五子婴戏盆
婴戏图是以儿童游戏为题材,大多描绘孩童活泼有趣、逗人喜爱,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情景,曾被大量使用在古代瓷器、玉雕、木刻、刺绣等作装饰图案。这些婴戏图体现了人们从古至今对孩童的无限关爱与期望,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祝愿。
   此盆上还有两只蝙蝠在两童子眼前翩翩起舞,合“洪福(红蝠)齐天”或“福(蝠)在眼前”之意。共有五位童子一位老人,喻“五子贺寿”之意,值得观赏与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0: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 荷燕秋色盆 邹振宗款
明朝中期开始蟋蟀盆逐步登堂入室,再也不是一般市井之徒的玩物。这时一些观赏盆开始出现,放入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家中的博古架上,以向来人表示自己对蟋蟀文化的一种认同。
上图为明代中期邹振宗的制盆。器型小巧玲珑,浮雕图案清雅,展示一种文人的气息。盆色为黑青色,几百年来未曾褪色,敲盆壁有金石声,可见当时的烧铸水平之高。

早期黑色浮雕盆不多见





清 邹亿清所制
此盆图案为瑶池赴会,描绘为许多神仙为王母祝寿时的路中场面,海、陆、空各式场景刻画栩栩如生,该类型的盆为套盆,其场景分别描绘在几只盆中,现传世仅留有三只(不成套)。由于诸多原因笔者未能拍摄到另外二只,只能让读者留下一份遗憾。
神话故事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传世相同类型的图案还有八仙浮雕盆、福禄寿三仙浮雕盆等。




明 双狮戏球镜面盆
镜面盆,顾名思义盆周身上下无款,是当时一种制盆风格。

盖面的雄狮威风八面,盆身上狮子一文一武,静动有至。




明 石榴纹式盆 邹宏发款
邹宏发为明代制盆高手,传世品不多。石榴的装饰代表吉祥富贵、多子多福之意,是民间常用的一种图案。

盖面装饰变体灵芝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9 10: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早期)瑞兽浮雕盆
瑞兽是人们想象中的神兽,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

五福盖






明(早期)邹大雨所制
盆高80毫米、盆口直径146毫米,糠胎白泥制作,铜鼓器型,盆身生双皮壳,通体明亮。一周装饰荷花图案,高浮雕工艺。
盆内镶嵌七巧板,双三角图案,镶嵌合缝平整如镜。传世品中浮雕有见、七巧板也有见,但二者兼一难得。堪称南盆极品。





明 彩泥镶嵌盆 大明宣德款

盆盖装饰凤落祥石图案




彩泥镶嵌对盆,以花草点缀,素雅之极。
镶嵌是南盆中最高级的一种工艺,分为填色镶嵌和彩泥镶嵌二种。填色镶嵌用比较高级的材料,如:螺钿、八宝等,为后天装饰,清三代制作居多。
彩泥镶嵌用天然矿物材料和泥混合调配成色,在盆身上镶嵌出图案一起入窑烧制,工艺复杂,成品极少。

从局部放大图片上来看,各色交接浑然一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4-12-4 16:38 , Processed in 0.04165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