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33|回复: 22

再转一贴“高手辩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7 09: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三青蝈蝈”的命名致甘棠先生


  甘棠先生:春节好!
  偶见网上大作《玩虫琐记之一---蝈蝈篇》中不指名而道姓地提及我,所以在此作一些说明。你在文中有如下一段:“第二种是山青蝈蝈。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孟姓教师曾著书《中国鸣虫与葫芦》称之‘三青蝈蝈’,余阅之,大笑不止。天津方言‘三’、‘山’不分,该教授亦作想当然尔。三字何解?”我就是那个“孟姓教师”----孟昭连。因拙著中有“三青蝈蝈”之名,而引得你“大笑不止”,真不好意思,先向你赔礼了!因为我知道,“大笑”而又“不止”,那会弄出病来的。首先应该肯定,你的这段话言简意赅,内涵颇丰富:不但指出了问题之所在,而且分析了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个问题在你心理上引起的不良反应。作为《中国鸣虫与葫芦》的作者,从对读者负责的角度,我想说明以下几点:
  一、南开大学在天津,我在南开大学工作,但我不是天津人,也不会天津方言。
  二、据我的有限知识,天津方言中“三”、“山”是有区别的,虽声调相同,但一为不卷舌音,一为卷舌音。
   三、“三青”之名其来有自,不是“想当然尔”。“三青”一词,来源甚古。《山海经》上就有“三青鸟”、“三青马”之名。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就能找到,不必赘言。那么“三青”是一种什么颜色呢?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一有“采绘法”一条,专谈绘画所用各种颜料色彩及其调制方法,有如下记载:“凡合用颜色细色,头青、二青、三青、深中青、浅中青、螺青、苏青、二绿、三绿……”“蓝青,用三青入高三绿合”。所谓“青”准确地说叫“石青”,根据色彩之深浅又细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后来又有人分出“四青”);同理,绿色也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三青”是一种淡于浅蓝而重于绿色的颜色。上面《辍耕录》中所载“蓝青”一色,是用“三青”加“三绿”调制而成。后世绘家,一般用石青画枝叶或山石。另外,印刷用色亦与此同。“三青”之名,即来源于此。
  民间玩虫,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身份虽有参差,然各有心得,尽得其乐,这是一件大好事。十多年前所以草成《中国鸣虫与葫芦》一书,正是与天下虫友共享个人的心得与体验。至于命名之确否,分类之当否,完全可以讨论。甘棠先生既然玩虫日久,又有过与世襄王先生类似的捉虫经验,完全可以在分类上另立一家之言,而不必拘泥我的“四分法”。事实上,蝈蝈之大小、色泽、音色,相差何止万千!拙著之分类与命名,只不过按照民间玩家常用的说法(但并非只是北京人的说法),既非严肃的昆虫学著作,也不必那么“科学”。尽管如此,还是照顾到了“言必有出处”的原则。从色彩对比的角度看,“三青”的传统含义,正与“三青蝈蝈”的体色相符,在修辞上也要比“山青”(山里的青蝈蝈)来得准确、雅致。
  有些事不必太较真,尤其是民间工艺、民俗文化中的一些问题,有些甚至根本说不清。作为研究者,只能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在认真思考与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进行归纳、总结、提炼。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然会出现失误,所以也允许进行评论乃至批评。但作为批评者,也要在充分掌握有关知识、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评,不能光根据个人不完全的所见所闻,或个人的狭隘经验来批评,更不要说用讽刺与挖苦的口气了。
  就某棠先生文中所涉及的问题来说,可质疑的问题也不少,虽然它不至于引起我的“大笑不止”。比如说,甘棠先生文中说“山青蝈蝈”之名才对,有什么根据?说“只有山区才有这种蝈蝈”,是这样吗?平原地区没有吗?解放初期在大江南北的大平原上,各种颜色的蝈蝈都有,既有翠绿者,亦有深青者,还有近似铁蝈蝈者。再比如说,大作中说草白蝈蝈“直到2000年以后,这个品种彻底绝迹,好多年没看见了”。能这样说吗?到底是因为“彻底绝迹”你才多年不见了,还是因为你多年不见就说它“彻底绝迹”了?恐怕都不是吧?另外你先说唐朝皇帝养蝈蝈,后来又更正说明朝“刘侗写的《帝京景物略》里有冬季玩蝈蝈的记载”,请问书里是写的“冬季玩蝈蝈”吗?此书就在我的案头,书的何卷何章有此记载?请问你真的看过此书吗?
  欢迎再批评! 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 孟昭连 06-2-2
发表于 2006-2-7 09: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10: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早知道孟先生有这么严谨的学术做风。我总在想一个问题?

为什么在那次鉴宝节目中,那个故宫的“专家”把黑虫葫芦统称叫做“蝈蝈笼”时,为什么不当面指出有误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10: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严谨的作风还是我们应该学习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10: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具体说的就是这期节目的这个

http://www.cctv.com/program/jb/20040616/101854.shtml

同期节目孟先生鉴定了这个

http://www.cctv.com/program/jb/20040616/101848.shtml


顺便请高手大家都来讨论一下,看看专家们说得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11: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13: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13: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方面刚强调“民俗”文化不得细究 另又大幅详解“头,二,3,乃至4青” 晕。。。即是民俗又哪来的那么学术的细分色法呢 寻常百姓给蝈蝈起个名字还要为个“3”来酸上一气? 蝈蝈中有“青”,斗蟋中也有“青”,谁都知道此青非彼青 这就叫约定俗成。。。俺只用山青,但不反对孟先生给山“升华”,穿啦新鞋不走老路也不是啥错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米丫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2-7 13: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14: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ee8ee2006-02-07 10:34发表的“”:
早知道孟先生有这么严谨的学术做风。我总在想一个问题?

为什么在那次鉴宝节目中,那个故宫的“专家”把黑虫葫芦统称叫做“蝈蝈笼”时,为什么不当面指出有误呢?
对,那期我也看了,好像是位女“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4-12-27 10:18 , Processed in 0.0287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