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5775839

请欣赏:故宫馆藏玉器全集(上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3: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39.玉龙首璜
   玉龙首璜,战国晚期,长17.4cm,高6cm,厚0.3cm。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出土。
   璜玉料暗青色,局部有因埋藏浸蚀而产生的色变,片状,弧形,约为三分之一圆周。璜两端雕侧面的龙首图案,其形似兽,耳贴于颈部,上唇厚大,下唇尖细,嘴部镂空且刻有齿纹。璜身饰凸起的谷纹,谷粒间以细阴线勾连。璜的上部中间有一小孔,供穿绳系挂。
   龙首玉璜在商代已出现,一般为单龙首,璜体似龙身。西周时期出现了双龙首璜,璜身多饰以弧线勾连而成的龙身。战国时期的龙形佩较多,其中一些制成了璜形。这类龙首璜的璜身完全没有龙的含义,所表达的内容较龙形璜更为宽泛。此璜为战国时期龙首璜中较大的作品,两端的龙嘴可悬挂其它佩件,因而应是成组玉佩中位于上部的玉件。
图40.玉镂雕双龙首佩
   玉镂雕双龙首佩,战国晚期,长13.5cm,高7cm,厚0.3cm。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晚期墓葬出土。
   佩青玉制,有色变沁斑,薄片状,整体呈“弓”字形。佩以中线为对称轴,对接双龙,两端雕龙回首仰视,唇吻部位卷曲夸张。龙身短而宽,饰凸起的谷纹,谷纹以短阴线勾连。佩中部廓外上、下镂雕云纹,上部及两下角都有镂雕的孔洞,可穿绳。
   这件玉佩为成组玉佩中部的中心玉件。这类带有前肢的半身龙玉佩在战国玉佩中非常罕见。
39.jpg
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3: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41.玉镂雕双龙首佩
   玉镂雕双龙首佩,战国晚期,长13.5cm,高7cm,厚0.3cm。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晚期墓葬出土。
   佩青玉制,有色变沁斑,薄片状,整体呈“弓”字形。佩以中线为对称轴,对接双龙,两端雕龙回首仰视,唇吻部位卷曲夸张。龙身短而宽,饰凸起的谷纹,谷纹以短阴线勾连。佩中部廓外上、下镂雕云纹,上部及两下角都有镂雕的孔洞,可穿绳。
   这件玉佩为成组玉佩中部的中心玉件。这类带有前肢的半身龙玉佩在战国玉佩中非常罕见。
图42.玉夔凤纹樽
   玉夔凤纹樽,汉,高12.3cn,口径6.9cm,足径6.8cm。
   樽白玉质,有褐色沁斑。此樽有盖,盖面隆起,中心凸雕一花瓣形纽,纽周凸雕3个鸟形伴纽;器身表面有带状夔凤纹和谷纹,间刻小勾云纹;一侧有环形柄,顶端形成简单云形出廓,上饰一兽面纹。底有3个蹄形足。
   此器造型端庄,图案精美,系仿青铜尊而作。早先它曾被认为是盛化妆品的奁。1962年,在山西右玉县大川村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其中有两件器物上铸铭文“温酒樽”,并有西汉成帝“河平三年造”(公元前26年)字样,其器型与此玉器极似,故此玉器被更名为樽。
樽:
   亦称尊,初为青铜礼器的共名。1962年在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的铜器中就有二件铜樽,都有铭文,称“铜温酒樽”,并有“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的字样。
   宋代将一种盛酒器或温酒器称为樽。
   玉樽多为清代陈设玉器中仿古类的一种。
出廓  :
   即在玉璧的孔内或外侧镂雕出龙凤纹样。战国时期始见镂雕玉璧,汉时极为流行。汉代有些玉璧在一侧还出现凸起的镂雕装饰,其高度有时超过璧的直径,称“出廓”璧。出廓部位一般雕作螭龙对拱形,有些螭龙间还有“益寿”、“长乐”、“宜子孙”等字样,因此又有人称之为“拱璧”。清代宫廷大量仿制汉代作品,制造了许多镂雕出廓璧,只是尺寸略小于汉代。
    
夔 kuí
【名】
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aone-leggedmonsterinfable〗。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 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musicaloffical〗。如:夔挚(夔:舜时乐官名。挚:太史挚,周官) 夔州〖Kuiprefecture〗,旧府名,府治在今四川奉节县      
41.jpg
4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3: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43.玉辟邪
   玉辟邪,汉,长13.2cm,宽4.8cm,高8.6cm。
   玉料青褐色,圆雕异兽,卧状,圆目,张口,头顶有角,身有翼,长尾。
   汉代,造型艺术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动物、人物题材的作品形象生动,取材广泛。其中尤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兽最引人注目。这些异兽被赋予了超自然的特性,造型上有很强的气势。目前,在汉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已发现了数件此类玉制作品,传世玉器中也有少量遗存。这件玉异兽形状劲健雄伟,神态凶猛,造型表现力与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是此类作品中的典型。此物有一定的重量且重心低,可做玉镇使用。
辟邪:  
   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有角,有翼,能除邪恶。《急就篇》有“辟邪除辟凶”之句。
            
圆雕 :
   即立体雕,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鸟、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圆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后各代多有发展,至清代趋于鼎盛。
           
玉镇:
   战国时期,人们席地而坐,坐席边角处往往摆放重物,称为镇,玉镇便是用来镇坐席的玉器。汉以后,布帛纸张进入文房,书镇、镇纸也随之出现,玉镇逐渐成为文房用具。
图44.玉螭凤纹韘
   玉螭凤纹韘,汉,宽6.5cm,高7.8cm。清宫旧藏。
   玉为暗白色,局部呈褐赭色,片状,中部为心形玉片,表面饰云纹,中心有孔。玉片上部透雕云头装饰,两侧分别透雕螭、凤,螭细身,大臂,长角,长尾,凤亦细身,长尾,头顶之翎长而分叉。
韘:  
   韘原为古人拉弓射箭时套于手指用以护手的工具,后逐渐演化为人身的佩玉。《诗·卫风》有“芄兰之叶,童子佩韘”之句,其传曰:“韘,玦也,能射御则带韘。”也就是说,佩韘是表示具有射御的能力。古人还认为佩韘表示佩带者有决断事物的能力。
[韘] shè 古代射箭时戴在手上的扳指:“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韘] xiè 古通“渫”,疏浚。 笔画数:18
43.jpg
4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3: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45.玉夔纹韘形佩
   玉夔纹韘形佩,汉,长12.3cm,宽3.6cm。清宫旧藏。
   玉为暗白色,片状,弧形,较璜的弧度小,上部有尖锋,其外饰有透雕的夔纹。此器应系东汉玉韘的代表作品,中部的孔径很小,其外的透雕装饰是从夔凤图案演化而成的非动物形图案。
   目前已知的早期玉韘为商代作品,其形呈筒状,外饰兽面纹,且有一道横向的凹槽。作品具有套于手指扣弦拉弓的功能,又有佩带于身的装饰作用。战国时期,玉韘变短,外带勾榫,成为纯粹的佩玉,这时还出现了环片状作品。西汉时期,玉韘发展为透雕片状,花纹图案日趋复杂,其上多有动物形装饰。东汉时,又演变出透雕长条形韘形佩。
图46.玉蝉
   玉蝉,汉,长2.9cm,宽2.1cm,厚0.8cm。清宫旧藏。
   作品为白玉质,有褐色斑,薄片状。扁腹,腹下有纵向的直线纹。长翅,翅上无翼纹。小头,双目凸出于头两侧。
   玉蝉的使用历史较长,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其后至汉代的各个时期,蝉都是玉质作品中的重要题材。玉蝉的用途主要有两项,一为佩饰,流行于商之前。汉代玉蝉多为逝者口中的含玉,称为“琀”。在逝者口中置玉是古代的一种入葬习俗。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玉琀为一组小牲畜,汉代墓葬中出土了较多的玉蝉,其上多无穿绳挂系之孔,用蝉作琀有祝愿逝者蜕变再生之意。
琀 hán
【名】
古代塞在死者嘴里的珠玉〖jadepieceputinthemouthofthedeaduponburial〗 琀,送死口中玉也。——《说文》
玉贝曰琀。——《荀子·大略》
字本作“含” 含者何?口实也。——《公羊传·文公五年》
红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距今五千年左右,因1935年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而得名。红山文化居民定居生活,进行农耕生产及畜牧、狩猎等活动。已出土的玉器有十几个品种,造型多为现实生活中的动物或作为神灵的动物。其形象古朴浑厚,注重造型的神奇而不讲究图纹的华丽,具有北方民族文化质朴豪放的风格。
45.jpg
4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3: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良渚文化:  
   因最初发现于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而得名,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发展和继续,距今约四五千年。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出土玉器内容极其丰富,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其雕刻之精和出土量之大都是空前的,代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展现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曙光。
图47.玉**
   玉**,汉,其一长11.2cm,高2.9cm,其一长11.7cm,高2.6cm。
   两件作品所用皆新疆玉,颜色不同,一件玉呈青绿色,另一件玉呈青白色。圆柱状,底面较平,两端略作切削以呈**首及**尾的外形,又以粗阴线界出眼、耳、四肢,雕琢简练朴实。
   这类玉**在汉代墓葬中有较多的发现,一般都置于逝者手中,为丧葬使用的玉握。在汉代及稍后时代的丧葬礼俗中,玉**的使用较为流行,其中的一些作品四肢直立,头、臀部隆起,形象较为真实。
琢  
   治玉的一种方法。在玉的表面加沙与水,用工具带动砣头旋转,用砣头琢玉。
玉握  
   古人入葬时手中往往握有玉器,称为玉握,象征握有财富。除使用玉**外,有些墓葬中使用的玉握为璜或其它玉器。
图48.青白玉辟邪
   青白玉辟邪,汉,长13.5cm,高8.5cm。清宫旧藏。
   玉料青白,表面有桔黄色及赭色斑。雕一兽伏地,爬行状,兽为扁方头,曲颈。从头形看,似虎,头顶有长角,角端分叉,四肢短粗有力,身侧有翼,为前后两组羽组成。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许多人们想象中的动物,玉、石器中的这些神异怪兽便是依传说演化而出的。辟邪便是极受人们崇敬、在雕塑作品中出现较多的怪兽,其制造往往受多种动物造型的影响。此件辟邪应是以虎为原型加以兽形变化,仅于局部加翼,无鸟身,造型生动,颇具想象力。
47.jpg
4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3: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49.玉“益寿”谷纹璧
   玉“益寿”谷纹璧,汉,高13.2cm,宽10.5cm,厚0.5cm。清宫旧藏。
   玉璧青白色,有暗黄色斑。璧圆形,体扁平,内、外边缘处凸起,两面纹饰相同,均饰颗粒状谷纹。璧的上缘之外饰有透雕的“益寿”二字,字两侧分别雕一螭和一龙。螭为回首状,身有环点,长角。龙为阔嘴长唇,似由鳄演化而来,龙身有鳞,四肢及后身似兽身。
   清宫档案有关于“益寿”璧进宫的记载,称其为“拱璧”。
图50.玉龙螭纹洗
   玉龙螭纹洗,汉,长16.8cm,宽14cm,高2.8cm。清宫旧藏。
   此器玉料为青色,圆形,内膛很浅,可贮水。口沿宽而平,两侧横出片状柄,左侧柄饰龙、螭,螭头似虎而有角,身自云水中隐没,龙隐于螭后,仅露头,头形似熊。右侧柄装饰一长身龙,独角,身亦隐于云水中。柄的背面为阴线刻的图案,与正面图案近似。
   中国文化在汉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书、画勃兴,文房用具出现了很多新品种。目前已发现的汉代文房玉器有砚滴、笔屏等。此作品内膛较浅,口又阔,应是文房用品中的笔洗。
49.jpg
5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3: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砚滴  
   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具,用于贮水并向砚池内滴水。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记:“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砚滴。”
图51.玉卧羊形砚滴
   玉卧羊形砚滴,汉,长7cm,高5.6cm,口径1.6cm。清宫旧藏。
   此羊形砚滴青玉质,通身有褐色沁斑,头部尤为严重,被沁蚀成深褐色。羊为立体圆雕,呈跪卧式,昂首挺胸,二圆目平视前方。面部呈三角形,双角回卷,贴于头部两侧。身躯丰满,四肢屈于腹下。胸前、眼下部、面颊及腿弯处皆饰阴刻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玉羊背部有一圆形凹洞,洞上置双兽形圆柱纽盖。此玉羊背上的凹洞及双兽形纽盖和中空的腹部均似明代的制作风格,故此物可能是明代人以汉代玉羊改制而成的砚滴。
   汉代玉羊多饰有以手工刻出的阴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且弯曲有度,一般刻于颈下、身体两侧、腿弯处,这些特征可作为识别汉代玉兽的重要标志和断代的依据。
图52.玉卧羊
   玉卧羊,汉,高3.1cm,长5cm,宽2.2cm。清宫旧藏。
   玉羊为圆雕,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羊卧姿,昂首目视前方,眼睛以阴线刻成圆形,外圈加弧线。双角弯曲盘于头后方两侧,颈下及身体两侧以平行的短线饰作羊毛。前足一跪一起,后足贴卧于腹下。
   玉羊的造型自商代即已出现,汉代时圆雕玉羊的造型已十分准确,多为静态卧形,身体肥硕,背部丰满,短颈,嘴部似榫凸,羊角雕琢细致,大而夸张,一般向下盘旋弯曲,羊身上多有阴线细纹为饰。此类玉羊用作玉镇或陈设品。
51.jpg
5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3: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53.玉镂雕谷纹“长乐”璧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东汉,通高18.6cm,外径12.5cm,孔径2.6cm,厚0.5cm。
   玉璧呈青绿色,为和阗玉,有红紫色沁斑。体扁圆形,上部有出廓,两面纹饰完全相同。璧两面雕谷粒纹,内外缘各饰凸弦纹一周。出廓部分正中镂刻“长乐”二字,字体圆润浑厚。字两侧对称透雕独角螭龙,两螭龙嘴部分别吻“长”字的两侧,以阴线饰龙身和身上之勾云纹,螭龙躯体翻卷有致,身下饰卷云纹。璧的外圈边侧以阴文篆刻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
   長樂號?宮,炎劉氣蔚虹。
   如宜子孫式,可匹夏商周。
   傳著妒必有,鴙平恨莫窮。
   郅傳禁中語,曰勇?當熊。
末镌“古香”、“太璞”二印。
   汉代玉璧的纹饰、造型和风格突破了以往的传统,采用浮雕、透雕、阴刻等工艺以及在圆形璧外出廓透雕等新雕琢法,增强了玉璧的装饰效果和立体感。
5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14: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部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8 14: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子,学习了!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5-1-10 19:41 , Processed in 0.0370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