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5775839

请欣赏:故宫馆藏玉器全集(下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22: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73.玉组佩
   玉组佩,明晚期,通长53.6cm。清宫旧藏。
   组佩由53件玉饰串成。上部以一件寿星骑鹤式玉纽总揽组佩,其下有金质横梁,横梁两端为龙头。横梁下悬有4串玉片,每串由上下5组构成,横向相对。上4组玉饰每串各为3件,其中2件为玉叶,1件为玉镂件,玉镂件分别为“卍”字、“寿”字、凤、双鱼、双桃、华盖、麒麟等,第5组均为单个玉文臣。这类成组玉饰产生的年代很早,与《诗经》中所言“杂佩”类似,按不同的部位,玉件被称为“珩”、“琚”、“瑀”、“冲牙”,佩戴于人身,行走时玉件相触而有声。明代墓葬中出土有成组玉佩多套,如定陵中即有与此件类似的组佩。这组玉佩所用白玉质地优良,加工精致,是宫廷玉器中的精品。
冲牙  
   成组佩玉中的一种,用于组佩的下部,一般成对佩戴。因佩玉者行走时玉件相撞可发出悦耳的声音,加之此器形如兽牙,故名冲牙。春秋、战国时期,玉冲牙的样式很多,还出现了一些玛瑙作品,作品样式较复杂,在牙形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化。
图74.玉谷纹圭
   玉谷纹圭,明,高21.3cm,宽6.3cm,厚0.9cm。清宫旧藏。
   玉圭表面有旧色,厚片状,顶部有凸起的圭角。两面饰纹相同,为5列凸起的谷纹。圭下部呈方形,插入饰填金纹饰的紫檀木座中。木座顶部雕海水江崖,其下刻阴线夔龙纹,座四面共饰12组图案,为古代的“十二章”。插圭处的凹槽内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种谷圭在明代墓葬中发现多件,为贵族妇女身上的装饰。玉圭的木座为清代宫廷所制。
圭  
   圭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玉制礼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直到清代仍流行。各时期圭的样式略有不同,用途也有多种。在礼仪、祭礼活动中为礼器;朝聘活动中执于手,表示身份;婚娶时用“以聘女”。
73.jpg
7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22: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75.玉九螭璧
   玉九螭璧,明,直径20.4cm,孔径5.8cm,厚2cm。清宫旧藏。
   玉璧为暗青色,有黄斑,圆形,一面饰谷纹,一面浮雕9条螭纹。璧中央孔中1条螭纹为龙首、兽身,一前爪握火珠。璧正面凸雕5条螭纹,皆小头独角,团团围住中孔之螭。璧边缘处有3条螭,后肢与尾在璧的背面。
   古人认为螭是龙的一种。宋、元以后,多以螭龙纹装饰玉璧。此作品以玉璧表示天际的广阔,以九螭表示皇族的兴旺,应是明代宫廷用品。
图76.玉螭纹笔
   玉螭纹笔,明,通长23.7cm,管径1.6cm,帽径2cm。清宫旧藏。
   笔管青玉制,直管,无斗,顶部封堵玉片。笔管端部饰阴线回纹,中部饰凸雕的蟠螭。笔帽亦为青玉制,直管式,较笔管略粗,可套接于笔管上,笔帽两端饰阴线回纹,中部亦雕一螭。
   一般毛笔应由笔管、笔毫、笔帽三部分组成。一些笔因毫较多,需另配笔斗以固定笔毫,谓之斗笔。此笔因年代久远,笔毫已失。
75.jpg
7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22: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77.玉卧兽形砚滴
   玉卧兽形砚滴,明,长12.7cm,宽6.5cm,高5.1cm。清宫旧藏。
   砚滴玉色青白,卧兽形,略仿汉代辟邪样式,但有较大变化,兽头有双角,粗眉,大眼,口衔小羽觞,四肢伏于地,肢上有火焰纹装饰,背后部有骨椎状装饰,卷尾。腹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刻。背部有孔可通腹部,腹内空可蓄水。
   砚滴为文房用品,一般配有滴注,可用滴注将所蓄之水吸出,滴于砚。汉代已有飞熊、卧羊、辟邪、鸠凤等多种样式的玉质砚滴,常为后代所模仿。这种砚滴在明代又被称为“水中丞”,除用于蓄水外还是文房内的陈设品。
图78.玉双管式笔插
   玉双管式笔插,明,高21.9cm,大口径5.5-6cm,小口径4.5-4.7cm。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制,色略暗。形制为竹节及桃桩相连式,竹节略高,内空,其外有小竹枝、灵芝相附。桃桩与竹节相并,内空,其外有桃枝、桃叶及果实,一桃枝伸展,连于竹节之上,桃桩下部饰兰花之花叶。
   笔插是文房用品,管内可插笔或其它物品。明代,室内陈设及文房用品中多有此类作品。笔插取竹、桃、兰、芝之形,以象征君子之德。此作品造型高低错落,生动逼真,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
笔插  
   文房用具,用途似笔筒,但较笔筒插笔少,同时又可用作笔架。清代玉器中有白菜形笔插、荷花形笔插等,它们既可插笔,又是非常有趣的文房清玩。
77.jpg
7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8 22: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 07: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79.玉双管式笔插
   玉双管式笔插,明,高21.9cm,大口径5.5-6cm,小口径4.5-4.7cm。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制,色略暗。形制为竹节及桃桩相连式,竹节略高,内空,其外有小竹枝、灵芝相附。桃桩与竹节相并,内空,其外有桃枝、桃叶及果实,一桃枝伸展,连于竹节之上,桃桩下部饰兰花之花叶。
   笔插是文房用品,管内可插笔或其它物品。明代,室内陈设及文房用品中多有此类作品。笔插取竹、桃、兰、芝之形,以象征君子之德。此作品造型高低错落,生动逼真,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
笔插  
   文房用具,用途似笔筒,但较笔筒插笔少,同时又可用作笔架。清代玉器中有白菜形笔插、荷花形笔插等,它们既可插笔,又是非常有趣的文房清玩。
图80.玉兽面纹匜杯
   玉兽面纹匜杯,明,高9.2cm,口长13.2cm,口宽7.5cm。
   此匜杯由整块玉料琢成,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口,前凸而后方,凸出部分为流,口沿外侧饰夔纹、凤纹。中部为腹,上饰浅浮雕兽面纹。下部为长方形器足,足下有沿,足外饰夔纹。匜的四角及中部出戟。匜柄为兽吞式,柄上部为兽首,仿古样式,巨耳,粗眉,张口,口吞夔式柱,其外饰勾云纹。
   匜为古代盛水之器,此杯样式仿古匜而有所变化,装饰图案也与古器不同,凤纹的使用更具时代特色。此匜杯杯体方正,图案古朴,为明代仿古器的代表作之一。

[匜] yí 古代一种盛水洗手的用具。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匜 yí
【名】
(形声。从匚(fāng),也声。匚,受物之器。本义: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同本义〖gourd-shapedladle〗。如:匜水(以匜盛水。也指匜中的水)
79.jpg
8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 07: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81.“子刚”款青玉合卺杯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明,高8.3cm,口径5.8cm。
   杯为双筒相连式,外饰两周绳纹,两筒间镂雕一凤为杯柄,杯前面雕双螭,并于两道绳结间雕方形饰,其上琢“万寿”二字。杯两侧分别琢凸起的篆文诗句,其中一侧杯口沿琢“子刚制”款识,杯身铭文为“九陌祥烟合,千春瑞日明。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另一侧杯口沿琢“合卺杯”,杯身铭文为“温温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琼浆,钧天广乐”,末署“祝允明”三字。
   古时“合卺”多指婚姻之事,合卺杯亦应为大婚所用。此杯署“子刚制”款,陆子刚为明晚期治玉名家,与祝允明为同时代人,他的作品多为后人所仿冒。
子刚  
   即陆子刚。明晚期治玉名家。明代著作中对其有较多的记述,称其治玉为吴中绝技,上下百年保无敌手。陆子刚治玉高峰期约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其作品当时即为富贾、权贵们追寻和收藏。
合卺  
   卺,是把瓠一分为二。旧时指婚礼上夫妇饮交杯酒。《礼记·昏仪》谓:“共劳而食,合卺而酳”。
[酳] yìn 吃东西后用酒漱口
[卺] jǐn 古代结婚时用作酒器的一种瓢:合卺(旧时夫妻结婚的一种仪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卺饮(饮合卺酒)。  
瓠 hù
【名】
(形声。从瓜,夸声。本义:瓠瓜)同本义〖Makinobottlegourd〗。一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夏开白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吃。如:瓠齿(整齐、洁白的牙齿);瓠肥(又白又胖);瓠脯(干菜的一种。即瓠子干);瓠犀(瓠瓜的子。因排列整齐,色泽洁白,所以常用来比喻美人的牙齿。也作瓠栖) 瓠瓜 hùguā 〖Makinobottlegourd〗葫芦的一个变种;亦指其果实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因手生六指,故自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弘治五年(1492年)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后转任南京应天府通判,故后世又称之为“祝京兆”。《明史》有传。工诗文书法,才华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书工各体,融会贯通,蜚声于当时艺坛,与文徵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家”,是明代中期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博采众长,远法晋唐,复具创新意趣,成为明代书家巨擘。楷书法钟、王宗虞、褚,行书学二王、苏轼,草法旭、素而兼取章草意韵,然法古人而不泥于古法,呈现出独特的书法风貌,自成一家。明人谓其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存世书法作品较多,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宋四家文》卷、《六体诗赋》卷、《牡丹赋》卷、《歌风台》卷等均是他各个时期书法的代表性作品。
图82.玉寿鹿山子
   玉寿鹿山子,明,高14.8cm,宽9cm。清宫旧藏。
   山子玉料青绿色,雕立体山林景致。作品下部为山石,其上高树成荫,并结有桃实,树下一老人当风而立,著长袍短褂,左手轻抚身旁小鹿,右手持如意,崖下又有一小鹿,口衔灵芝,仰首面向石上的老人。
   玉山布局有致,以桃、鹿、如意、老人之造型表现吉祥长寿的主题。加工时采用了镂雕技法,作品中保留着较多的镂雕孔洞以表现山石的风化与穿孔,树木枝叶处精雕细琢,因势就形,边角处打磨圆润,具有典型的明代玉雕艺术的造型风格。这类玉雕作品主要用于室内陈设,今人称为“摆件”。
山子  
   山子是一种以山石为主体的立体景观,主要流行于明、清,以竹、木、牙、石、玉等材质制成,宋代的作品目前发现的很少。
81.jpg
8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 07: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83.玉八出戟方觚
   玉八出戟方觚,明,高22.7cm,口径8.1-8.5cm,足径4.9-6cm。清宫旧藏。
   作品为方柱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撇口,粗颈,其外饰阴线琢出的变形蝉纹及双夔纹,四面花纹相同。中部为觚腹,四面微外凸,饰变形蝉纹,花纹与觚颈纹饰相呼应。下部与上部对称但稍短,上饰变形蝉纹。足下有一周方形榫式座。觚四面的中部各有一道凸起的戟线,戟线分成多节,每一节上有阴线图案。觚的四角饰有镂雕的卷草形装饰,这类装饰称为“出戟”,四面及四角出戟者称为“八出戟”。明朝时多用觚作为室内陈设,觚内或插如意,或插博古挂件。
图84.玉条纹兽耳簋
   玉条纹兽耳簋,明,高8.8cm,口径13.2cm,足径9.4cm。清宫旧藏。
   簋玉色暗青,圆形,敞口,颈部微内收。簋两侧各有一个兽吞式耳,形为兽头口吞夔形柱。器身两面图案相同,每面各有两个用以装饰的凸戟,中部为凸雕片状兽首,兽首两侧各有一阴线夔纹。簋的腹部排列纵向条纹,其下有圆形圈足。
   簋为商、周时流行的食器,这件作品为仿古器,造型较商、周古器有所变化。明代,这类仿古簋可用于室内陈设,也可用于燃香。此簋的木盖为清宫所配,紫檀木质,上雕仿古云纹及镂空卷草纹,盖钮为元代玉件。从木盖的形式上看,此物在清代宫廷中曾作为贮放香料的香薰。
兽吞式  
   器皿装饰的一种样式,常见于铜器、玉器中。多出现在器物的耳、柄部位。其造型特点主要为兽头与长柄组合,兽口大张,长柱自兽口中吐出,曲而呈弧状,兽颈及柱的下端接于器身。
83.jpg
8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 07: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85.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
   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明,高12cm,口径3.2-10cm,足径4.5-7.1cm。清宫旧藏。
   杯青玉质,扁圆形口,上部略宽。杯体上部饰细密的方格纹,两侧中间凸起条形戟,其下饰凤尾夔一周共6只,首尾相接。杯腹饰6组蕉叶纹,叶脉细密,蕉叶间有阴线小兽面。杯的一侧透雕凸起的夔龙3只,大头细身,上下排列,另一侧有环形柄,杯柄上端为云形鋬,柄下又饰一夔龙。杯有椭圆形足。
   此玉杯所饰夔纹及兽面纹与商、周、秦、汉器物中出现的花纹不同,环形柄及蕉叶纹也有较大的变化,图案风格接近宋、元时的作品,为明代仿古陈设品。
图86.玉兽钮夔龙纹樽
   玉兽钮夔龙纹樽,明,通高11.2cm,口径6.2cm。清宫旧藏。
   樽玉料青白,略显黄色。圆柱状,一侧为环形杯柄,柄上部有扳。樽深腹,平底,其下3足。樽身外壁饰夔龙纹及谷纹,下部近3足处分别饰兽面纹。盖隆顶,盖面上等距立雕3个兽形钮,似羊,盖面中部饰涡纹。
   樽为古代酒器,在汉代较流行,常见有铜、漆、玉质作品。此件作品与汉代玉樽相似,花纹略有变化,工艺不如汉代作品精致。清宫旧藏中存有明代仿古玉樽多件,北京地区考古发掘中也发现有陆子冈款的代表作品。陆子冈是明代治玉大家,可见此类作品在明代玉器中的地位。
85.jpg
8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 07: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87.“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
   “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明,长5.5cm,宽3.5cm,厚1.4cm。
   玉饰暗白色,月牙形,中间透雕一海东青啄大雁头,迫其降落于水,下部有水波与苇叶纹。作品背面边柱上有阴线“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款识。
   “御用监”是明代宫廷内专司造办用品的机构,由此而知此物为明代宫廷督造的用品。传世的明代玉器中带有制造年款的非常少,而带有“御用监”款的作品仅此一件,因而非常珍贵。“海东青啄雁”的图案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养鹘捕雁的习俗,同类题材在辽、金玉器中大量出现。从造型判断此饰物应为妇女的头饰。
图88.玉卧鹿寿星山子
   玉卧鹿寿星山子,明,长8.5cm,宽5cm,高11.5cm。清宫旧藏。
   山子玉色青绿,玉中有杂色。雕一鹿卧地,寿星老人坐于鹿背。老人长头大耳,长髯,右手持龙头杖,左手抚腰带。鹿回首,依老人长袖,头顶有枝杈形角,身饰“米”字形花纹。
   作品造型繁简相宜,老人头部的雕琢细腻而鹿则仅具外形,衣褶也只以直线及折线表示,仅有少量弧线。这类雕饰风格在明代玉器中多有运用。
87.jpg
8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 07: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89.“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明,高11.4,口径4.2cm,底径3.8cm。清宫旧藏。
   花插筒状,茶色,梅树干形。器身有白斑,巧做俯仰白梅二枝,花蕾并茂。一面琢隐起两行行书“疎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末署圆形“子”、方形“冈”阴文二印。充满了文人画韵味,格调高雅,技艺不凡。原藏清宫南库。
   水晶依质色不同称紫晶、绿晶、茶晶、墨晶、蓝晶、发晶、鬃晶、黄晶等。出于矽卡岩、伟晶及热液脉状矿床中(砂矿)。茶晶产于我国内蒙、甘肃等地。此茶晶有白斑,玉工因材施琢白梅,是冰晶器中难得的俏色之作。
图90.玉八仙纹执壶
   玉八仙纹执壶,明,通高27cm,口径7.8-6cm,足径8.2-6.5cm。清宫旧藏。
   壶青玉质。体扁圆形,细颈,阔腹,圈足。盖钮镂雕寿星骑鹿,盖缘刻一周山字纹。器两面凸雕八仙、花草及山石等图案,口沿和足亦刻山字纹一周,夔形柄上有一镂雕兽。颈部有两首剔地阳纹草书五言诗,其一为 :“玉斝千巡献,蟠桃五色匀。年来登鹤算,海屋彩云生。”末署“长春”。其二:“芳宴瑶池熙,祥光紫极缠。仙翁齐庆祝,愿寿万千年。”末署“永年”。
   执壶是明代一种极具特色的玉器,造型多借鉴其它工艺门类。图案丰富多彩,其中有些受道教的影响,八仙图案即其一,为明代中晚期工艺品上常见的题材。花草和山石图案清朗洒脱,盖缘、口沿和足部的山字纹更反映出明代艺匠的美学倾向。颈部雕刻的两首草书五言诗运笔流畅,使此壶在铭文不多的明代玉器中更显珍贵。
执壶  
   一种酒器。出现于中唐时,当时称注子。唐代执壶硕腹,喇叭口,短嘴,壶的重心在下部。后壶体渐瘦长,重心向上提,五代至宋时壶体多为瓜棱式,往往与注碗成套使用。从元代开始,执壶的壶体呈玉壶春瓶式,壶流弯曲而细长,景德镇窑与龙泉窑都有烧制。明清时期,执壶形式变化不大。
          
剔地阳纹  
   由阳刻发展而来的一种雕刻技法,也称减地凸雕、减地阳文。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各代均沿用。此法较费工,需先凸雕器物上的纹饰或铭文,然后将四周的地子减低,最后再精琢纹饰,细磨地子。
玉斝  
   斝是青铜酒器的一种。清宫中仿古类玉器常以青铜器为蓝本构思造型,玉斝是其中的一种。
斝 jiǎ
【名】
古代酒器〖round-mouthedandthree-leggedwinecup〗,青铜制,圆口,三足,用以温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如:斝耳(古酒器名)  
             
瑶池  
  《史记·大宛列传》引《禹本纪》:“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其上有醴泉、瑶池。”此即《山海经·西次三经》所记之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住所。
89.jpg
9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5-1-10 19:50 , Processed in 0.04478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