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属兰在江浙一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兰叶黑斑病、白绢病、茎腐病、炭疽病、根腐病、拜拉斯病(病毒致病)等数种。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有害真菌、细菌、病毒侵害兰草,给兰苗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间接原因,多半是小环境卫生条件差。通风透气性能不好,盆内水分长期渍留,用药过量,盆内植科长期处于偏酸状态等,也是造成生病的原因。
兰花常见病有:
炭疽病:
发病条件: 在兰花整个生长过程中炭疽病最易发生,在南方病斑区的分生孢子可以不断繁殖蔓延,无明显越冬期.但以梅雨季节最为严重,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植株和植料带病菌,通风和采光条件差,施肥太浓,栽培管理粗放,是发病和病情加重的原因。在北方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苗组织内越冬,第二年4月病苗组织内的菌丝体开始活动,向周围叶片和植株扩展,从叶片伤口侵入并产生新的红褐色病斑.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叶面上有水滴的条件下孢子萌发,产生侵入丝,从叶面角质层、气孔和伤口处侵入,经过14~21天的潜伏期后,引起发病.炭疽菌也可处于潜伏侵染状态,等到寄主进入生长中后期才开始发病.病斑区产生分生孢子借飞溅的水滴和兰叶间的接触进行传播导致病害的蔓延.气温在20度开始发生新的病斑,当气温在25度~29度,相对湿度高于80%有利于该病的流行.
症状:兰花的炭疽病主要有两种:一种侵染老叶片.大多开始于叶尖,初期有褐色略下陷的小点,有时有水渍状,然后扩大为圆形至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病斑区凹陷,病斑中央呈灰褐色至灰白色,病斑与健康区分界明显,后期病斑边缘变成褐色至黑褐色,从而造成叶片成段枯死,病斑两面均可见轮生状的黑色小点.病斑发生在叶缘时会出现半圆形灰褐色斑块或云纹状发生在叶中就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的病斑,直径可达2~20mm.另一种侵染幼苗嫩叶,大多先从叶基部开始,扩展后轮纹斑,严重的造成新叶腐烂,病叶迅速枯死,从而造成全株死亡.炭疽病发病时湿度大的话,病斑会产生橙色至粉红色的黏液,这是区别于叶枯病的重要特征
防治办法:上盆前,做好苗、土、盆的消毒工作,植料疏松通气,不使渍水,放置兰花的地方要透光通风,发现病叶及时剪除并销毁,防止霜冻和碰伤,加强管理,合理施肥,以增强抗病能力。发现病情,立即用药物防治。可用波尔多液、腈菌唑、百菌清等农药喷施,效果都较好。可喷猛飞灵和大生等(800倍液)每隔10天一次进行预防,在发病初期可用爱苗(3000倍液)和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7天一次,连续3次进行治疗.
白绢病:
症状:白绢病在春夏之间,梅雨季节,秋雨绵绵的季节易发病,通风不畅,光照不足,在植料呈酸性状态下,发病尤为严重。感染初期,假球茎基部变黑而腐烂。当湿度适宜,病斑处会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病斑逐步扩大到全株,引起球茎腐烂,而后形成圆凸形小颗粒状菌核,菌核刚开始是白色,进而硬化变成褐色,该病感染迅速,损害大,病株叶片会逐渐变黄,枯衰而亡。
防治方法:首先,改善上述致病原因,其次是在发病初期,及时覆盆,病株消毒,对无法挽回的病株要处理了。用无菌植料和盆盂,上盆后,用生石灰或新焙烧的草木灰撒于盆面,以调和酸硷度,使土壤达到中性和微硷性,抑制和杀灭病菌的生长,防止病菌的再度发生。
可用50%大克烂可湿性粉剂3000倍浇灌,每7—10天一次,连续3—4次。或用「亿力」1000倍,每周浇灌一次,连续2—3次。
黑斑病:
病因:多半是炭疽病真菌为害生叶。
症状:黑斑病是春兰、惠兰以及秋兰、报岁兰的多发病害,初发时成小疤、圆点、斑块状,如不及时处理,能扩及全盆甚至延害其他。如发生在高位,可以剪除;发生在叶中,可涂以托布律或石硫合剂。为防孢子萌发,对全草和盆上应至少每口喷洒两次多菌灵或代森锌。
茎腐病:
病因:为白绢病真菌为害兰茎。
症状:病兰首先在培养基表层有白色能见丝状体,不久可见兰草假球茎上部、叶基呈黄褐色水渍状,用手轻提即可拔起,所以又称抽头病。
防治方法:如发现此病,应立即翻盆,用1%硫黄泡洗兰盆,将感染明显的球茎剪除,兰草正株亦应泡洗五分种以上,再晾干,在患病处涂上“达克宁”,更换栽培介质上盆。
软腐病
发病条件:病原体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借雨水飞溅、水流及昆虫传播,从伤口处侵入.气温在27---30度、多雨的条件下容易发病.在受到暴风雨侵袭,闷热、湿气滞留发病加重.
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兰花的蘖芽和叶片.初期在芽的基部产生水渍状小斑点,2---3天后向上下迅速扩展,呈现暗绿色水烫状大斑块,并扩展到叶鞘外部,呈现深褐色腐烂,发出臭味,病叶一拔即去.感染叶片,则产生暗褐色水渍状大斑块,外部有黄晕.
防治方法:精心养护,尽量避免产生伤口,发现病株立即销毁.病害流行期间宜控制浇水,避雨栽培,避免栽培基质适度过于饱和.在发病期前,用噻菌铜500倍液,每10天一次、77%可杀得500倍液,每7天一次进行预防.发病时,如有名贵品种,可将植株取出,切去病株后,将植株放在77%可杀得和噻菌铜800倍混合液中浸泡2小时,取出阴干,栽入消毒过的基质中,并在2—3天
根腐病,
原因:为害兰很多半为嗜酸性立枯病真菌,是盆内渍水,长期偏酸,兰体循环受阻所致
症状:感染初期,根部有褐色腐烂病灶,进而形成环状或带状褐色斑,此时罹病组织凹陷并开始腐烂,最后只剩下皮包骨。成株根部烂完后,由於吸收养分及水分的功能全失,因此,叶片及假球茎会逐渐脱水乾绉扭曲。对幼苗而言,根尖才刚冒出来便受感染,并且逐渐蔓延,以至黑腐,继之叶裤亦开始变黑、生长迟缓、停顿,甚至逐渐黄化枯萎而亡。因此,当发现幼芽成长异常迟钝,且叶裤变黑便应注意。
防治方法:根腐病不易及时发现,其表现为兰草较长期无光泽、不生芽,长期不旺和缩头。发现后,应立即翻盆、清理烂根,用指甲将腐烂部分刮除,留下中柱筋,以为支撑、输水之用。然后清洗干净,用高锰酸钾消毒后再重新上盆。
(1)改善植株排水功能,一经发现立即换盆,剪去烂根,以忆力1000倍浸泡5
一10分钟,再行重种。
(2)若需催根时,应以植物贺尔蒙剂(如美能露、根王)处理,植株应置阴凉之处,避免阳光直射。水份控制稍显干燥,则较易发根。
枯萎病:
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以分生孢子借雨水或浇水传播,从植株根或假鳞茎基部的伤口侵入,经过几天潜伏期后即可发病。土壤潮湿、植株长势弱、移植时伤根较多或土温在28度时较易感病。在土温21度以下或33度以上,发病速度会降缓。
症状:兰花的兰叶会变黄萎篶,假鳞茎会收缩扭曲,后期根茎也会变成紫红色,部分植株根系还会腐烂。病情严重时,假鳞茎还会发生腐烂,但无臭味,此有别于软腐病,并有别于根腐病。
防治方法:彻底烧毁病植株,盆土和植株要消毒。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立枯磷2500倍液、爱苗3000倍液防治。
青枯病:
病因:植株生长不良,或伤口感染。
症状:此病征有点类似「根腐病」通常由叶尾开始黄化、变薄、干绉、扭转、假球茎亦会干绉扭曲,根部亦会腐空成皮包骨,皮内有白色菌丝,高湿时常有粉红色菌丝及孢子堆。最主要的辨别方法是接近假球茎的根头有环状或带状紫黑色变色斑,但并不凹陷,维策束则呈淡粉或淡紫色的条纹。
防治方法:亿力1000倍浇灌,并切除罹病部位。
烧尖病:
病因:多为兰场湿度低,盆内水泄过决所致。
症状:先是植株局部下缩,然后全部受损,尤其是老草,编头较快,故又称缩头病。
危害对象:烧尖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兰属兰的多发病,特别对叶艺兰损害较大。
处理方法为:剪去缩头坏死部分,增施托布津、百菌清等,注意盆内及环境不易过干。
病毒病 (也称巴拉斯病、花叶病):
病因:花叶病毒借蛋白质引导进入细胞内形成病毒粒子,破坏细胞,并立刻复制毒素核酸引成蛋白质外壳。主要通过自发性感染传染、媒介传染。
病征:兰株在感染病毒后,可造成全身系统性感染,使兰株生长缓慢、叶片出现黄花条斑或不规则凹陷黄化褪色斑块,有时会产生坏疽条斑。花器上亦有呈色不均的条纹、斑块,甚至畸形、坏疽,提早凋萎等病征,对兰花的商品价值影响甚大。然而不同品系兰花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亦有差别,有些品系即使已感染,但不出现病征,因环境和感染的种类而异。通常表现在叶片上产生长形褪色斑,叶片组织凹陷,生长缓慢,叶片黄化,甚至产生坏疽病斑。在叶下表面出现长条状坏死组织,引起叶的死亡,但花可以无病征。严重时,花器上出现色不均、条纹、斑块,乃至畸形坏疽提早凋萎病徵。早期为不规则的萎黄色花斑。大约感染3周后,国兰类的新苗出现萎黄色斑点,随着叶的长大而愈来愈明显和增多,然后变成褐色或黑褐色坏死斑。在国兰类的一些杂种中,会出现长方形的、黄化的断续线条,然后坏死。黑色坏死区也可能蔓延整个叶。
防治方法: 国兰毒素病至目前为止仍无有效药品可治疗,要防治兰花之病毒病害最好的方法是在发生前预防其传入,也就是要澈底了解病毒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来源,予以全面封杀,始可根本杜绝病毒病害,只能在预防工作下工夫。控制病毒病主要是清除病株,改善环境卫生,消毒用具,销毁使用过的植材,不使用旧植材及栽盆,避免密植,避免造成机械性伤害,应防止兰园内昆虫发生等方法,以防止其蔓延。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较好的消毒液是:1、2%的福尔马林和2%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变绿后不能再用);2、164g无水的或377g含结晶水的磷酸三纳(Na3PO4)加水1L(1000cc)。可用于消毒工具、环境等。这二种药品对病原菌都有一定安全与有效之浓度比例,太低杀不死病原菌,太高,则对国兰产生药害,浓度正确才有杀菌的效果。
介壳虫:
介壳虫是寄生在兰花茎叶上吸取汁液为食之主要害虫之一。介壳虫以口器刺吸植物组织所造成的伤口,又可造成病菌感染,使受害株易于罹病。
病因:介壳虫每年繁殖两次,成虫成熟后,即能产生近百个粉状卵,待天气暖和和空气乾燥时,脑壳自边缘裂开,虫卵即随风飘散,散布于各处兰株茎叶上,遇有水湿,即化为幼虫,附著於茎叶的气孔上,一面吸收养分,一面分泌腊质形成外壳,以保护身体
病征:介壳虫在植株的叶片,叶鞘、茎、甚或根部均可发生。有些介壳虫喜好稳蔽的处所,在叶鞘下或叶片摺缝处大量滋生,只有当应数繁殖太多时,才会蔓延至叶片表面或茎部, 介壳虫,寄生在植物体各部,而叶部被害后,即出现淡黄色斑点,尤其嫩叶更为显明。介壳虫的为害是由其吸食植物汁夜所造成,植物在被吸食处会呈现黄白色或黄褐色斑点或晕圈。单独存在的介壳虫在叶上的吸食可能造成点点的斑痕,多数群聚在一起的介壳虫因吸食量大,则使叶片或茎部整块呈现黑褐色,并呈于缩现象。
介壳虫防治药剂有数种,如马拉松、巴拉松、大灭松,大利农、富粒多等等。其中以5%马拉松乳剂稀释500倍的药液喷洒最有效果,为避免兰科植物体受药害起见,最好稀释为1000倍至2000倍,而增加喷洒以数为佳。因为成虫及卵有腊质掩护,不易得到效果,只能杀死初孵化还没有分泌腊质之幼虫而已,但是成虫只有六星期寿命,会自然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