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5-5 08: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结合的古建园林,统名“晋祠”。它背山面水,坐西向东,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蜒穿流于祠庙殿宇之间,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晋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西周初年成王姬诵封其胞弟虞为古代国开国诸候,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为祭祀他,虞后人在这里建祠堂,称“晋祠”。但晋祠的创建年代尚待考证。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晋祠在北魏之前就有了,当时不仅有鱼沼、唐叔虞祠,而且水侧有凉亭,结飞梁于水上,古树相交,游人众多,是晋川之中的著名的游览胜地。现在晋祠的建筑,除主殿圣母殿和“鱼沼飞梁”是北宋遗物外,其余都建于金,明和清代期间。
祠内圣母殿规模宏伟,殿前有鱼沼飞梁、献殿、对越牌坊和钟楼二楼,再前为金人台、会仙桥、水镜台等,整个布局形成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一组祠庙建筑群。祠区其他建筑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昊天祠、东狱庙、文昌阁、胜瀛楼、景清门、唐叔虞殿等。
晋祠三绝 建于宋代天圣年间(1023—1032年),是供奉周武王王后邑姜的祠堂,是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晋祠内圣母殿的宋塑侍女(泥塑)、老枝纵横的周柏(齐年柏)、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并称“晋祠三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