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27 19: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尾和三尾的初产卵,在孵化白虫时容易孵化出个体较大的成虫来,以后产的经产卵,孵化的效果就差一点了,成虫的个体也不易养大.初产卵易早出小秧子,经产卵小秧子孵出的时间就相对来说要晚许多.
卵床里的卵要及时筛出,选出.如所选出的卵一时不去孵化的,可与一定量的沙混合,装入大口玻璃瓶内,给足湿度,封闭瓶口,防止干燥,置于冰箱冷藏室内保存,等需要时拿出回暖一天后再加温加湿孵化.虫卵保存期内一定要注意湿度变化,冰箱有吸湿的作用,沙一干虫卵就会死亡.冷藏过的虫卵孵化率会有所降低,但孵化出的白虫斗性会增加.注意千万别把卵放到冷冻室里,温度过低虫卵也会冻死的.
这一瓶装的是蟋蟀卵与黄沙,加湿后用盖子密封,外用塑料袋扎紧,不要让湿度散失而避免虫卵干死.最后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冷藏,准备明年再孵化白虫.
此文由 meicc 发表:
"外用塑料袋扎紧,"未必合适,虫卵也要呼吸的.
此文由 ljbljb 发表:
有道理!多谢了!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各位网友在蟋蟀卵保存期内要多加注意这些问题!蟋蟀卵的保存期内主要问题是:零度低温及保湿和透气.
四,孵卵时期:
在所选用的泡沫箱底部铺衬一层约一寸厚的细沙,经验告诉我们如铺衬细泥的话,在高温高湿的环境里容易发霉,而且在过饱和湿度状态下,细泥会形成粘稠的泥浆状,小秧子会被它粘住六爪形成爪尖结泥球,最严重的后果是小秧子被粘住不能动而死亡.用细泥不及用细沙的好.孵化白虫用的卵床可用黄沙,黑沙,细泥等分别做成不同颜色的卵床,这样做的意义在后面说明.再在细沙表面上把选出的虫卵均匀地铺开,最后在虫卵上铺约1-2毫米厚的细沙.这层沙不能过厚,不然孵化出的小秧子不易钻出沙层而死亡,而如不铺这层沙,虫卵直接暴露在热气的烘烤下会烫死的.一只长80*宽50*高60厘米的有盖泡沫箱,大约可孵化300-500只蟋蟀(雌雄都算在内).
不管是用热水或电热器加热,都要有一个架子,把热源与细沙层隔离开来.最简单的是用一只倒扣的蟋蟀盆做架子.加热器搁置在其上即可.如用白炙灯加热的,要给灯外罩一个多层的遮光散热罩,把光遮蔽起来方可.
孵卵的沙层之上要多放一些给小蟋蟀做窝用的纸筒或竹筒,不过经验得出纸筒比竹筒好,竹筒易发霉,而纸桶不易出现这个问题.
用热水加热可不用去补充湿度,把热水容器的盖子卸开一条缝,让热气散发出来就能达到给湿的目的;而用电加热器的,要随时观察温湿度表的数据,如湿度低于65%时,要及时给泡沫箱内用喷雾器喷水雾,增加箱内湿度.
孵卵时的温度控制在:20-25度之间,或:25-30度之间.湿度控制在:65%-75%之间.
出虫期约20-30天左右;选择温度高的孵虫方法,出虫期要比温度低的方法少一些天数.高温高湿能略略缩短蟋蟀卵孵化出小秧子的时间,但不会很多.
我知道的蟋蟀卵孵化出小秧子的最短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天!
这里有必要把蟋蟀卵从开始加温到孵化出小秧子的时间过程说一说.
蟋蟀卵的孵化有二种情况:
一,完整孵化时间---休眠期蟋蟀卵的孵化
秋天蟋蟀卵从三尾肚腹中产出开始,到明年五月之间因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蟋蟀卵是处于休眠状态,即:休眠期!这是蟋蟀在长期的野外生活条件下自然形成的生长规律,目的是对蟋蟀卵及后代的保护.处于休眠期的蟋蟀卵因新陈代谢低及几丁质外壳和泥土的保护,大量的蟋蟀卵能抵抗住这段时期的严酷的自然环境对蟋蟀卵的伤害,如果这时候不是虫卵而是蜕变出来的小秧子的话,那后果就不妙了,小秧子绝大部分会死去,只有极少量的秧子能渡过严冬活到明年.蟋蟀卵在明年的五六月时,因自然界最低温度在15度以上湿度在75%以上,开始自然进行孵化,到小秧子出壳所花时间约30天左右.这段时间是不会缩短的!
对处于休眠期的蟋蟀卵人工加温加湿进行孵化,所花时间也是30天左右.
二,不完整孵化时间---孵化期蟋蟀卵的孵化
如果在六月份以后,蟋蟀卵已经自然孵化了一段时间;或者一部分蟋蟀卵已经蜕化出小秧子一部分蟋蟀卵还未蜕变,而把未蜕变的蟋蟀卵收集起来冷藏的;再或者对休眠期的蟋蟀卵进行人工孵化了一段时期,又因各种原因不再加温加湿进行孵化而冷藏保存的.以后再对这些已经孵化过但未育出小秧子的蟋蟀卵进行人工孵化,所花时间就会大大缩短,这就是不完整孵化时间---处于孵化期蟋蟀卵的孵化,所需孵化时间视原来孵化过的时间而定,原来孵化过的时间越长,再一次孵化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也就是30天减去原有的孵化时间后的剩余孵化时间了.
2008年6月2日,在闸北小洪家,网友给了我一盆蟋蟀卵,要我不要打开,里面已经出小秧子了.回家后在脸盆里打开盆盖,挑出约近五十只小秧子,进行孵化白虫.未出小秧子的蟋蟀卵收集起来放入冰箱冷藏,到同年9月9日晚加温加湿进行孵化,9月13日看见大量的小秧子出土了,所花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天!这种情况行话叫:压籽!
所以大家可以把要孵化的蟋蟀卵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加温加湿孵化,未出小秧子前把它们收集起来放入冰箱冷藏,等以后再要对它们进行孵化时,可以缩短很多等待蜕出小秧子的时间.
但对要长期保存的蟋蟀卵不能这样做!所以在养蟋蟀时,对选出来长期留种的好蟋蟀虫卵应早日收集起来放入冰箱内冷藏.
短时期内就要孵化白虫的蟋蟀卵可以这样去做.
孵化秋蟋虫卵时有一个问题希望大家注意:
立秋时分,蟋蟀开始蜕壳变为成虫.到秋分为蜕变的最高峰,白露时分渐进尾声.蜕变为成虫的蟋蟀只要二三尾碰头就会交配产卵.而这碰头可由鸣叫声吸引或由气味相互吸引,它是蟋蟀这种生物亿万年来的进化形成的,是确保蟋蟀能繁衍生息的必要条件.三尾蟋蟀在交配后一星期里就会产卵,以后会再去找二尾蟋蟀交配,继续产卵,直到老去,历时约45-60天,分批分期产出总数约200-1200粒左右的蟋蟀卵.
知道了秋蟋三尾产卵的过程,再想一想三尾蟋蟀产卵时的天气情况,善于思考的人们不禁要产生这样的疑问:第一批虫卵产出时逢气温30度湿度75%以上,时值八月初,到九~十月间,那么高的温度湿度下还不出小秧子了吗?!而等这批小秧子长大成熟不正好赶上严冬了?!那还不全冻死啦!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为什么?原来蟋蟀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形成了一种保护:虫卵自锁!秋季蟋蟀产出的虫卵,不会在同期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孵化,这就是自锁!要经过冬季低温的催化,解锁掉它的自锁,才会在来年的初夏孵化成长,至八月初开始蜕变为成虫.
有人要问了:我用秋虫卵加温加湿孵化,并没有经过冷冻,不也孵化出小秧子了吗?!是的!蟋蟀卵自产出后直接人工加温加湿,经过一段时间也会孵化出小秧子来的.这是另外一种孵化情况:叫累积积温孵化!打个比喻:秋蟋卵在温度30度,湿度75%的条件中,累积一定的时间,有人统计出这段时间约1000小时,也会打破虫卵的自锁,孵化出小秧子来!在自然界中温度30度湿度75%秋季一天中约8~10小时,积温达1000小时要花100多天,三个月后天冷了,具有一定积温的虫卵在温度10度以下,又变成"压籽"了,故自然积温作用不会使当期的秋蟋卵孵化出小秧子来的,人工孵化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如果秋后用当季产出的秋蟋卵直接加温加湿孵化,从出第一只小秧子到最后一只秧子结束,出秧子的持续时间会很长,有时会达数月之久!当第一只小秧子都成虫了,卵泥里还在不断地蜕变出小秧子来.为何会如此呢?可作这样的解释:八月初秋蟋第一批虫卵产出后,因当时的温湿度条件,实际已经在做自然的积温作用了,而秋末最后那一批虫卵,产出时温湿度已远远低于温度30度湿度75%以下了,没有任何的积温作用!前后积温差异极大的虫卵一起人工加温加湿直接孵化,那虫卵累积积温达到阀值的时间差异也会很大!这就是未经处理的当期秋蟋卵直接孵化出秧子期很长的原因所在.知道这个原理后,要使秋蟋卵或不同期的白虫卵在短时间内集中孵化出小秧子,方便规模化孵化白虫时,可对虫卵作如下的处理:留种的虫卵放入冰箱,在约0度冷藏20天左右,然后取出在暖箱中约30度预热10天左右,再置于常温15度中,2天后加温加湿进行孵化.这样经过处理后的虫卵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孵化出小秧子来,方便以后的规模化孵化.
这是用热水加热的方法,把盖子卸开一条缝是为了增加孵化箱内的湿度.为了说明问题把盖子打开的大了一些,好拍到热气出来的镜头,实际用时只要留一条很小的缝隙就够了.
孵化白虫时一定要有给小秧子躲藏栖身的窝,没窝是孵化不好白虫的.良好的窝能保护小秧子,使其在孵化其间少受其它秧子的侵害;良好的窝能拉长分离小秧子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孵化时小秧子的密度;良好的窝能使小秧子自小就有划地为家的霸占欲,提高小秧子成虫后的战斗能力.
一,做窝的形状有多种,总结一下可分为:
(一)床铺式窝,如天津人用木板做的窝.小秧子在木板上如同在北方大床铺上一样.
(二)片状叠层窝,如用平板状的材料,层层叠起而做的窝.
(三)短管形状窝,如用竹管或纸管做的窝.
(四)蜂巢形状窝,多个短管组合形成的如蜂巢形状的窝.
(五)片管组合窝,把片状材料和管状材料组合形成的窝.
(六)麦草窝,用麦草或野干草做的窝.
二,做窝的材料有许多种选择,有木质,竹质,纸质,塑料,泥陶质,麦草或野干草.孵化白虫蟋蟀时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一)木质板材,材质自然,获取方便,使用便利,有木质素可供秧子啃食.缺点是易受潮霉变,再生病菌病毒,且不易彻底清楚掉.如果孵化一次即弃用,规模化孵虫就会造成成本变高.
木材树皮,材质自然,获取方便,使用便利,有木质素可供秧子啃食.缺点是易受潮霉变,树皮中原生病虫害极易造成秧子大片死亡,给孵化白虫蟋蟀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大规模孵化白虫蟋蟀所用树皮数量多,连续获取树皮难度增大.
木材刨花,材质自然,获取方便,使用便利,有木质素可供秧子啃食,木材刨花形状自行卷曲成圈,有利于秧子孵窝.缺点是易受潮霉变,但其成本极低,更换方便,获取便易,大规模孵化白虫蟋蟀中多次更换,成本也不高.
人工合成板材和人工处理过的木板不能用于孵化白虫蟋蟀,记得云南有一位孵养蟑螂的人,用它后造成大批的蟑螂死亡,原因是板材里的有机成分苯等物质危害到了蟑螂的生长,同理用它孵化白虫蟋蟀也一样,如果小秧子不死也孵养不大,最终结果是孵化出一箱小个子白虫蟋蟀来.
(二)竹质管筒,材质自然,获取方便,使用便利,有竹质纤维素可供秧子啃食.大规模孵化白虫蟋蟀能批量供应竹质管筒,孵化过程中更换也很方便.缺点是易受潮霉变.
(三)纸质板材,硬纸板(瓦棱纸)裁成条块状,叠堆在一起也是很好的孵化材料.它成本低,易找寻,大规模孵化白虫蟋蟀也能方便地大量供应,在白虫蟋蟀的孵化过程中更换瓦棱纸片也很方便.缺点是极易受潮发霉.
纸质鸡蛋隔,可以整块使用,也可以剪碎使用.同样它成本低,易找寻,在菜场卖蛋摊位可以很便宜地购买到,大规模孵化白虫蟋蟀也能方便地大量供应.孵化过程中更换也很方便.缺点也是极易受潮发霉.
纸质纸管,可以到纸管厂或纸箱厂去购买,二层纸(最便宜的板纸)做的即可,大小与竹管筒一样,大批量购买成本不是很高的.优缺点与纸质板材一样.
(四)塑料管,可用家庭装潢时铺埋电线的PVC细管,锯成一寸长的塑料管,堆铺在暖箱里来孵化白虫蟋蟀.它的优点是获取方便,不易发霉,清洗方便,随时可更换并能重复使用.缺点是成本较高,如用电暖器具加热的,要远离热源,以免受热后散发出有毒的物质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塑料多孔板,家庭装潢时吊顶用和隔墙用的PVC隔板,横向锯成一寸宽的条块,平铺或码成蜂窝状来用.优缺点与塑料管一样.
(五)泥陶砖瓦,建筑用的多孔泥质砖和瓦片.优点获取容易,更换方便.缺点是份量重,隔代传下来的病虫害不易彻底清楚掉,不能反复使用,大规模孵化白虫蟋蟀时成本就变得比较高了.
(六)麦草或野干草,麦桔杆或野干草做窝优点是材质自然,获取方便,使用便利,成本极低,有草纤维素可供秧子啃食.缺点是易受潮霉变,再生病菌病毒,孵化秧子其间要多次更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