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zj060

[原创] 小型鹦鹉品种介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0: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虎皮鹦鹉别名娇凤鸟、彩凤鸟,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鹦鹉,受到大众广泛地喜爱,全世界的总数量超过5百万只,它们常是许多刚对鹦鹉有兴趣的人买的第一只鹦鹉,也是最常出现在鸟展的种类,自从公元1900年澳洲生物学家-癸格曼德对基因工程的重大发现与突破后,各种虎皮鹦鹉的变种即进入前所未有的多样性,现在共有上千种的变种,再加上它们非常容易照顾及繁殖,所以会如此的普遍,澳洲原生种虎皮鹦鹉的羽色主要是黄色、绿色,加上黑色的纹路,而一般所称的“大头”是在英国基因改造培育出来的种类(English Budgerigar),体型比原生种大,头部与胸部较大,前额较突出,胸前的斑点较圆,羽色较鲜明,比较不活泼,一般在鸟展中参展的虎皮鹦鹉几乎全为英国种的虎皮鹦鹉,而其它如原生种大小的变种虎皮鹦鹉(小鹦哥)则称为美国种虎皮鹦鹉(American Budgerigar)价格则比英国种便宜许多,虎皮鹦鹉的确是入门者很好的选择之一,而英国种虎皮鹦鹉也有许多爱好者,由于羽色变化多,外型差异性也较一般虎皮鹦鹉大,且从国外不时都有虎皮鹦鹉选美比赛可看出它们在宠物鸟中的地位。


  虎皮鹦鹉体长18~25厘米,广阔分布在澳洲的内陆地区,但东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区及约克角半岛、塔斯马尼亚岛的数量稀少,曾引进(包括逃脱的笼养鸟)到许多国家,但绝大部分无法成功顺利生存繁衍,包括英国、日本、美国、波多黎各、香港、巴西、瑞士、哥伦比亚、社会群岛、纽西兰、阿曼等国家,可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族群在1950年时引进后却成功地生存与繁衍后代。



  虎皮鹦鹉主要栖息在澳洲干燥的内陆地区,偶尔会在半干燥地区与半潮湿地区发现其踪迹,有些族群会有季节性的迁徙行为,喜爱在草原、灌木丛、河流边的林地、农场田园中活动,平时相当活泼好动,大热天时则活动力较低,主要在地上觅食草类与谷物的种子,平常成群活动,约由20只至数百只,有时会聚集2万5千只甚至更多的庞大数量,虽然整年都能繁殖,但是受食物多寡的影响,主要只在草类种子丰富时繁殖,北部约在冬天,南部在夏天与春天,有集体筑巢的习惯,也就是许多对的巢穴都很接近犹如一个小区,可能有共享巢穴的行为,一次产4~8颗蛋,孵化期约18天。



  虎皮鹦鹉的饲养与照顾很容易,适应能力良好,但对过于潮湿、寒冷或强风的情况可能会较敏感,大部分的虎皮鹦鹉都十分强壮,如想培育出美丽的参赛鸟种,必须多花心血照顾,培育血缘好大头虎皮鹦鹉又是另一门不容易的学问,需长期的经验与研究;若要训练说话能力应单独安置于一个笼子,减少同伴打扰较不容易分心,效果会好很多。



  繁殖虎皮鹦鹉非常地容易,也可群养繁殖,不太需要筑巢所需的材料,虎皮鹦鹉6个月大即可繁殖,但至少等到1岁时再让它们繁殖较理想,全年都能繁殖,是很多产的种类,平均窝卵数约6颗,有时更多,孵化期需18天,约4周后羽毛长成,5~6周时即会断奶。
虎皮鹦鹉.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0: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鲜红胸鹦鹉别名光辉鹦鹉,在野外的澳洲草原鹦鹉中,鲜红胸鹦鹉属于数量稀少的种类,然而笼养的数量也很少,澳洲人工饲养的数量约只有1万只,野外的数量更是只介于5千只至1万只上下;它们是相当温驯的草原鹦鹉,不太怕人,常可接近观察或喂食,母鸟的羽色较暗,公鸟胸前有鲜红色的羽毛,母鸟则无,幼鸟约于在4个月大时羽毛的颜色就很接近成鸟,但须2年才能有成鸟般鲜艳亮丽的羽色,有多种颜色的变种。


  鲜红胸鹦鹉体长20厘米,分布面积广大,栖息在澳洲中南部,范围东从昆士兰的西南部、新南威尔斯西部、维多利亚西北部经北省南部与南澳大利亚,西至西澳大利亚东南部。主要栖息在干燥的澳洲内陆地区,喜爱在开阔的林地及草原活动,平时多成对或10~20只成群活动与觅食,主要以草类种子为食,大部分都在地面上觅食,觅食时十分安静,它们很少到水源区喝水,因为所需的水份主要都由露水或植物中的水分获得,有季节性的迁徙行为;繁殖期主要介于8月至1月间,但可能发生在任何季节,通常好几对会一起筑巢在同一颗树上,而彼此的巢穴距离都很相近,它们偏爱筑巢于尤佳利树的树洞中,以小树枝、树叶、羽毛、木屑铺于洞穴中,一窝产3~6颗蛋,母鸟只有被公鸟喂食的时候才会离巢,孵化期约18天,30天后羽毛长成。



  笼养鸟叫声柔和悦耳,不会吵人,刚饲养时对于寒冷与潮湿的天气较敏感,很快能适应新环境及饲主,饲主最好能定期地为它们除虫,与一般草原鹦鹉一样,它们也喜欢到地面上活动,食物的供应主要以各种混合种子与谷物为主,新鲜的青菜水果也应适量供应。



  成对繁殖效果较佳,繁殖难度不高,整年都能繁殖,一窝通常产4~5颗蛋,孵化期约18~19天,幼鸟约4周大时羽毛长成,7~8周时即会离巢独立活动,若将幼鸟抓出手养,一年可望能繁殖好几窝
鲜红胸鹦鹉.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0: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伯克氏鹦鹉别名秋草鹦鹉,是常见且可爱的草原鹦鹉,安静、温和与友善的个性很适合做为家庭宠物,体型约和一般虎皮鹦鹉一样大,容易饲养与繁殖,个性相当温驯与和善,声音柔细悦耳,能和平地与其它体型差距不大的鸟类共处,是入门者相当理想的选择;别于一般草原鹦鹉,它们是唯一主要羽色非绿色的种类,而且无法与同属的鹦鹉杂交,母鸟前额的蓝色羽毛明显较公鸟少,翅上的蓝色分布较少,喉部粉红色较少,母鸟的体型与头部也比公鸟小,幼鸟约在8个月大时羽色会发展至成鸟一样,已发展出许多不同颜色的美丽变种。


  伯克氏鹦鹉体长19~22厘米,分布地区从昆士兰西南部深入新南威尔斯西部地区经澳洲中部一直到西澳大利亚的最北部及一些内陆地区。在30年代时,伯克氏鹦鹉的数量曾一度危急,但在今日是常见的鹦鹉,常可于相思树林、尤佳利树林、灌木丛与一些河边的林地中发现它们的踪迹,通常都是成对或一小群一起活动,但在长期干旱时会有大群甚至上千只聚集在水源地的情形,一般都在晨昏时刻觅食,主要在地上找寻各类草类种子与嫩芽为食,在天亮前与日落后才会到水源区喝水,日落后会开始显得比较活跃;繁殖季节大约在8月至12月间,喜爱筑巢在1至3公尺高的树洞内,雄鸟求偶时会贴近母鸟拍打双翼与摇动尾巴,母鸟一窝产4至6颗蛋,幼鸟约18天后孵化,母鸟育雏期间一天只会离开巢穴一次让公鸟喂食,幼鸟约4周后羽毛长成。



  伯克氏鹦鹉是容易照料的鹦鹉,很快即能适应周遭环境与天气,而且适应之后会相当强壮,但仍需防范太冷与过度潮湿的气候变化,它们喜欢飞行,最好能饲养在大的笼子内或是鸟舍中,由于生性温和友善,可以与其它体型相当不具攻击性的种类一起饲养于较大的笼舍里面,笼养鸟安静,没什么破坏力,傍晚时会显的较活泼一点 ,由于它们喜欢待在地面上所以定期的除虫措施会对其健康较有帮助。



  繁殖伯克氏鹦鹉很容易,它们是相当良好称职的父母,所以也常被用来当代理父母来孵化养育其它种类的幼雏,非专业繁殖者不建议使用群养繁殖的方法;它们相当多产,刚刚抚育完一窝幼鸟后很快会开始准备下一胎,所以须小心观察有无难产的现象,繁殖期间可多提供一些蛋类食物、蔬果与一些谷类食物,可使用规格20 ×20×30~35厘米的巢箱,母鸟一次约生下3~6颗蛋,孵化期18天,幼鸟约在4周后羽毛长成离巢,但仍会被公鸟继续喂食两个星期。
伯克氏鹦鹉.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0: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双眼无花果鹦鹉是十分可爱迷人的小型鹦鹉,价位较其它的无花果鹦鹉便宜,数量并不多,其繁殖与饲养较其它小型鹦鹉困难,成功饲养无花果鹦鹉的关键在于食物的供给,这类鹦鹉常因为缺少维他命K而死亡,性格上不像吸蜜鹦鹉般爱玩及驯服,购买前除了须先确定为人工繁殖鸟以防止野生鸟的高死亡率外,需多加留心注意,约有7种亚种。


  双眼无花果鹦鹉体长约13~16厘米,分布于印尼的新几内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及其周围的小岛,澳洲东北部也有其族群。栖息于中低海拔的雨林、森林边缘地区、干燥森林、溪河旁的森林、开阔的尤加利树林等地,在澳洲也会出现在公园、灌木丛、农作物区及红树林林地等地区,食物中无花果占了最重要的部分,觅食时安静,动作敏捷快速,不会到地上活动或觅食,繁殖期外通常成对或一小群一起活动,在栖息的树木上会聚集200只左右,而其主要的天然食物除了无花果以外, 也会食用水果、花蜜、昆虫幼虫,或由树皮上刮食一些青苔与真菌类植物,觅食时也会与其它的无花果鹦鹉、玫瑰鹦鹉、吸蜜鹦鹉群集在一起,在新几内亚繁殖期约在3月,澳洲则在8~11月,主要由母鸟负责筑巢的工作,一窝约有2颗蛋,母鸟在2天内会下完,18天左右后孵化,母鸟单独喂食雏鸟约3~4星期,幼鸟约7~8星期后羽毛长成;源自澳洲的亚种柯森氏双眼无花果鹦鹉由于栖息地遭严重破坏,已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一级保育类鹦鹉。



  双眼无花果鹦鹉在国际上的鹦鹉养殖中数量非常稀少,饲养照顾不易以及幼鸟不易存活是主要原因,刚引进饲养时十分敏感,常常因压力、紧迫与不安而死亡,尤其是野生鸟,笼养的双眼无花果鹦鹉很安静,啃咬力虽不强但最好提供树枝供啃咬以防止上喙部的过度生长,它们对于低温也很敏感,一般温度最好不低于15度,巢内有幼鸟时不要低于20度,食物的提供最重要,避免像饲养小型鹦鹉般只提供种子谷物,蔬菜水果、花蜜、昆虫、维他命补充剂等食物也都应适量供应,也可以把进口吸蜜鹦鹉粉状饲料当为主食之一;公鸟面部颜色为鲜红色,母鸟则是浅黄色,但幼鸟时期羽色皆像母鸟一样,公鸟在14个月大时面部羽色才会完全呈现如成鸟般的红色。



  大型的无花果鹦鹉(如爱德华、萨瓦多利氏、岱斯马瑞斯特氏无花果鹦鹉)均较小型的无花果鹦鹉容易繁殖,双眼无花果鹦鹉的繁殖并非很容易,而且幼鸟的死亡率非常的高,往往活不过几天,而且这种情形常一再地发生,如果遇到这个问题,在幼鸟孵出后将日常提供的食物改为软性食物(如芒果、木瓜等)可能会有改善,成对分开繁殖,将巢箱安装于暗处,一窝产2颗卵,孵化期约21天,亲鸟对饲主检查巢箱很敏感,不宜时常打扰它们,羽毛长成约35天,幼鸟一般约40天左右会离巢,公鸟对幼鸟有时有攻击性,不宜太晚移出幼鸟。
双眼无花果鹦鹉.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0: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德华无花果鹦鹉是较大型的无花果鹦鹉,可由外表分辨其性别,公鸟的胸部及腹部为红色,母鸟为蓝紫色,幼鸟羽色与母鸟类似,笼养的数量并不多,无论是在国内或国外,全世界总数量应超过10万只,与其它无花果鹦鹉一样,饲养上较困难,除定量蔬果外应喂食吸蜜鹦鹉用或嗜果性鸟类用的粉状饲料;若饲养不当,常发生不明原因而死亡的案例。


  爱德华无花果鹦鹉体长18厘米,分布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北部与艾利安爪哇的小部分地区。主要栖息于潮湿的低地森林内,开阔林地、森林边缘地带与人类居住地也有它们的踪迹,活动范围通常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成对或一小群一起活动,且吵杂,在有果实的树上有时会大批聚集400只左右,行动快速敏捷,经常倒挂在树枝间取食,主要食物是无花果、花蜜、昆虫、水果等,常和双眼无花果鹦鹉集群活动,繁殖期约在1至5月间。



  爱德华无花果鹦鹉是活泼的鹦鹉,但刚饲养时会紧张与害羞,适应期间十分敏感,建议减少不必要的打扰与不轻易改变环境,较无法忍受寒冷的天气,温度不宜低于22度,切勿于温差过大或寒流时引进饲养,死亡与生病率会很高,保持环境卫生与提供营养充足的多样性食物很重要,维他命K的摄取尤为必要,各类蔬菜水果、花蜜、种子、谷物等食物,而吸蜜鹦鹉用或嗜果性鸟类用的粉状饲料是很好的选择,也会大大提高其存活率,以及添加维他命的供应会使得它们较健康,因为爱德华无花果鹦鹉容易因不明死因而突然死亡,尤其是野生鸟更是非常容易发生此种情形,照顾上需多费心思。



  爱德华无花果鹦鹉的繁殖较小型的无花果鹦鹉容易,但有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幼鸟死亡率高,很可能孵出后不久即死亡,或是亲鸟不喂食雏鸟,成对繁殖比较理想,对于巢箱的检查敏感,避免时常开翻巢箱,一窝产2颗蛋,幼鸟19天后孵化,羽毛长成约需2个月。
爱德华无花果鹦鹉.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0: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冠吸蜜鹦鹉的笼养数量在国际间很不普遍,体型小,公母无明显外观上差异,亦无相近的亚种,只生存于一些小海岛上,野外数量有逐年下降的隐忧。


  蓝冠吸蜜鹦鹉体长19厘米,分布于南太平洋的斐济诸岛上,在原生地算是普遍的鸟类,但近年可能因为鼠类的掠食而数量下滑;主要栖息在林地、棕榈椰林、海岸区、山区、农耕区等有花树的地区,有迁徙的习性,经常会飞行往返各小岛间,有群居性,通常3至6只或一小群约12只左右聚集活动,但繁殖期时多成对在一起,动作迅速敏捷且活跃,声音尖锐,主要以花蜜、花粉与像芒果这种软性水果为食;约于每年的6~8月开始繁殖期,主要以中空的腐朽枝干以及棕榈树洞为巢,一次约产1~2颗卵。



  蓝冠吸蜜鹦鹉非常小巧可爱,是少见的珍稀种类,人工饲养的数量很少,笼养鸟不太会吵,喜爱冲澡,最好不要在冬季引进饲养,对于环境卫生要求高,饲主应多加注意卫生以免发生疾病感染,刚饲养时较为敏感,对于温度、环境、食物需适应一段时间才会较稳定。



  人工繁殖的资料相当有限,可以群养繁殖,但成对繁殖的效果较好,繁殖期间可补充一些动物性蛋白质,繁殖期间的过度人为干扰可能会导致幼鸟遭亲鸟杀死情形,不要时常开翻巢箱,欲繁殖成功最好能必免所有非必要的打扰,一次约产2颗蛋,约于23天左右时孵化,幼鸟羽毛长成约7~8周。
蓝冠吸蜜鹦鹉.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1: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洋鹦鹉是常见的南美洲小鹦鹉,从小养起可成为有趣的宠物,它们体型虽小,但是胆子却很大,不怕任何人与事物,有些公鸟只让主人触摸接触,排拒陌生人,母鸟则较易和他人亲近,最好自幼就做好互动,虽然大部分的太平洋鹦鹉是很可爱的宠物,但有一些容易起忌妒心,性情不稳定或繁殖期具攻击性等行为,市面上也有多种不同颜色的变种。


  太平洋鹦鹉体长13厘米,分布地区从厄瓜多西部至秘鲁西北部境内安地斯山脉旁的太平洋沿岸地区。主要栖息在干燥的林地,如荆棘灌木丛、落叶性森林、香蕉与芒果园等从海平线至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繁殖期外通常4~10只左右成群活动,在觅食区有时也会聚集数百只,天然食物有种子、浆果、水果、仙人掌的果实等,筑巢于树洞里,通常在1~5月间进入繁殖季,窝卵数约4~6颗,有时一次连续抚养两窝。



  太平洋鹦鹉是安静的鹦鹉,刚买的鸟儿较害羞,但能很快适应新环境,不宜在温差过大或寒冬中引进饲养,它们和爱情鸟等小型鹦鹉比起来脆弱一些,对其它的小鹦鹉有侵略性,如一直关在小笼子中易变得肥胖,喜欢洗澡。



  繁殖难度不高,建议成对分开繁殖,全年都可繁殖,通常一窝产4~6颗卵,孵化期20~22天,羽毛长成需4~5星期,幼鸟约于10个月后就成熟了,但是至少等到它们2岁时再让它们繁殖会比较理想。
太平洋鹦鹉.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2: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2: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眼了,大开眼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 15: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好贴,顶置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4-12-22 10:15 , Processed in 0.0581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