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去来兮
从小生活在新加坡,家教极严,在印象里,红色的院门永远的是关闭的,很少有人走动。
当时还小在幼稚园里,自己感觉家好象很异类。也许是我天生有着叛逆不羁的个性,
不喜欢被那么多的家法约束着,所以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折磨着父母及外祖母。极
不喜欢书本和钢琴,对于父母提出的要求全部用哭喊等无理的方法去阻止抵抗。所
幸叛逆的小女儿却得到了父母以及亲人无尽的爱。
长大了,终于回到日夜盼望的北京祖母家,体味了一下北京风情。我被北京沉甸甸
的历史、文化所感动;为那一座座极尽铺陈的皇宫大院、为磅礴蜿蜒的长城和望不
到尽头的长安街发出声声惊叹;更为天桥里的小人物,老北京的人情味儿着迷。每
次读到《故都的秋》里那一句“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
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心弦便会为之一动;尤其是
晨昏暮色中匆匆走过一片树林、街心的交叉处,提笼遛鸟,票友吊嗓子,打太极拳,
五花八门,喜欢的就是这种很平民、很生活、很自由的日子。
再回到新加坡,小叛逆已经长大懂事的淑女。眼前不再是阴暗的天空和房子,宁静
的午后,做在院子里的石椅上悠悠然任思绪舞动着。更多的时候,小院给我的是断
桥处回归的感觉,是一种真实,一种亲情最确切的感觉,与简洁与平淡相掩映。深
隐多少“日暮相关何处是”的感慨,包容多少“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情怀!…….
馨香自弥,斯境良多!新加坡永为我所有暖色调语素中最温润的一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