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7-5 22: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胡笳十八拍
蔡琰字文姬,是东汉末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蔡邕的女儿。有这样一位卓越的老爸,再加上自己聪慧好学,所以小蔡自幼“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据《蔡琰别传》载:“文姬,少聪惠秀异,年六岁,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一弦’,邕故断一弦而问之,琰曰:‘第四弦”,就是说她从小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但是天妒红颜,这么一位秀外而慧中的女子,却命运多桀,先是嫁给卫仲道,这个卫仲道不久就死了,文姬和他也没有生子,于是就回到娘家守寡。
汉末年间朝庭衰败,豪强争霸,蔡邕作为文臣,受制于各派军阀势力,被董卓利用,董卓势败,蔡邕被罪处死。这战乱纷飞的年代,匈奴也趁火打劫,袭扰中原,约在献帝兴平二年(195年),文姬竟被入侵的匈奴虏了去,押到南匈奴,据说是就是现在的内蒙古中部地区,在匈奴的逼廹下,作了匈奴左贤王的妻子,留在那里十二年之久,并生育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曹操统一北方后,局势相对稳定,感念旧友蔡邕,得知他的女儿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时,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回来。
此时,已经是35岁的蔡文姬,要结束十二年的羶肉酪浆生活,离开已经产生亲情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点点滴滴涌上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第一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溃死兮无人知。
【第二拍】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虫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悬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第三拍】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氈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从夜达明,风浩浩兮暗塞昏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第四拍】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俗殊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何〈?喜〉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第五拍】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肠断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第六拍】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第七拍】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地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於此。
【第八拍】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转悲愁。
【第九拍】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为传。
【第十拍】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第十一拍】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兮彻心髓。
【第十二拍】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踏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二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第十三拍】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第十四拍】
身归国兮兒莫知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有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得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第十五拍】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心有忆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第十六拍】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兒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徒想忧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生我兮独罹此殃。
【第十七拍】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枯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虺兮骨肉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欢息欲绝兮泪阑干。
【第十八拍】
胡笳本自出胡中,绿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馀兮思未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六合离兮受之应不容。
根据《胡笳十八拍》而创作的同名琴曲,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它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这首曲子在唐宋两代都很流行,据古琴家查西阜先生统计,琴曲共有39种不同版本。《胡笳十八拍》是蔡琰用胡笳十八拍的音调翻入古琴中而创作的乐章,是把汉乐与少数民族音乐风格溶为一体的经典之作。唐刘商《胡笳曲序》曰:“蔡文姬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之。武帝与邕有旧,敕大将军赎以归汉。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
关于现在留传的《胡笳十八拍》是否是蔡文姬所作,郭沫若曾和其他学者有过激烈争论,郭坚持认为就是文姬所作,蒿子不才,认为这个故事应该是这样的:蔡文姬在南匈奴生活了12年,学习吸收了一些匈奴的文化音乐方面的知识,对北方少数民族所创造的形状象笛子的一种管乐器----胡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加上自己对中原琴道有深厚的修养,于是根据大胡笳的曲调,谱写了琴曲《胡笳十八拍》,抒发自己身事漂伶的叹息和远离故土的惆怅。原曲应该也是有配调词的,不过已经失传,到唐代由董庭兰对原曲重新整理,并附上新词,流传至今。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今河南省札县),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屯田校尉董祀,这年是公元208年,也就是爆发著名的“赤壁之战”之年。第三次改嫁的蔡文姬与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后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蔡文姬一生三嫁,这无论如何是悲惨的。这最后一次婚姻,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是这样说的: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嫁给董祀以后,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后来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作为当时的政治家兼大文豪,可谓不拘一格爱慕人才,曹操这样的人也特别的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蔡文姬说自己还能背诵其中的四百篇,为感念曹操的知遇之恩,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呈献给曹操,足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是很具传奇色彩的女子,悲情和才具无一不打动人,她有《悲愤诗》传世(节录于此):
“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
乐人兴兮弹琴筝,
曾相和兮悲目清。”
据传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才女文姬,晚年终于得到好的归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