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7-21 19: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兰蕙小史》补遗--(续九十六杨氏素荷)
作者:牟安祥
79,荷素“杨氏素荷”
《兰蕙小史》:“三瓣短圆,捧亦端正。陈义室主人植。民国庚申新种也。”留下黑白照一帧。
“杨氏素荷”也有人称为“杨氏荷素”。沈渊如父子《兰花》中便称之为“杨氏荷素”:“杨氏荷素,瓣型荷形素,历史1920年由陈陈义室主人选出。特征三瓣短阔、头圆,收根放角,瓣尖微有紧边,浅蚌壳捧,大圆舌、微白绿色,花葶短,一般都在三厘米左右。苞叶淡绿,叶宽阔、半垂,较短。为春兰素荷中上品。”
关于陈义室主人,我们在前面己经介绍过了,即宁波的杨祖仁先生。春兰中“逸品”、“素蝴蝶”等都是杨祖仁先生选育的。“杨氏素荷”最先出自于宁波的任成耀,这在《续兰蕙同心录》中有载:“杨氏素荷庚申春出,宁波任成耀得,杨祖仁先生手植。捧舌圆整,开时潮燥得宜,则短圆可爱,过湿则脚即伸长,肩落一二分矣。”《佚名兰蕙图谱》也有相同之记载。庚申春即1920年春。
“杨氏素荷”叶较短,20cm左右,很少超过25cm,宽0.8cm,叶片有光泽,叶尖钝,叶缘密齿,叶姿斜立,边叶短而半垂,中心叶长而收尖细。花葶淡绿色,较短,6cm左右,花苞也是淡绿,有深绿色筋麻,花苞圆整,小苞衣白绿有沙晕,外三瓣长卵形,收根细,缓放角,瓣端紧边,初开三瓣端正,久开脚略长,落肩一二分,花瓣有隐绿筋,浅蚌壳捧,花色翠绿,白绿色大圆舌,舌端后卷,花形中等,瓣质糯润,极具高洁风韵,是春兰荷素的佳品,深得艺兰人之喜爱。国内流传不多。近些年从日本大量引归,按照《中国兰艺三百问》中所言,多数是“白翠”也称“杨子素”。
“白翠”又称“杨子素”叶姿斜立,叶端起兜承露形,叶沟深,叶缘锯齿细锐,叶长可达25cm,宽0.8cm,叶色深绿,叶质厚硬少有光泽,叶尖钝。叶形比“翠盖”稍大一些,脚壳高,甲尖硬。花苞圆结,淡绿色,外三瓣短圆,近似“翠盖”,光洁蚌壳捧护抱蕊拄,大而白的圆舌,非常耀眼,久开舌端微后卷。花形十分端正,接近素舌的“翠盖荷”,有人称之“素翠盖”中窠与外轮相配适宜,荷瓣花非常周正,花品在“杨氏素荷”之上。“白翠”据日本兰界记载,昭和43年(1968年)选自千叶县千叶市,昭和57年(1982年)为日本登录品种。还有个称为“白翠”的,叶艺一品,是白黄色的先明后暗虎斑品种,查之为“凤兰”,日本称为富贵兰,此乃风马牛不相及。那么这个称为“杨子素”的“白翠”是否是1968年选自日本千叶县千叶市呢?我对此一直存有怀疑。《中国兰艺三百问》说此品有香气,但不飘溢,我个人感觉香气尚可。从叶形来看,很象是江浙草。日本所产的春兰,虽然叶型较短居多,但总体给人一种金玉其外,华而不实的感觉。《兰华谱》中有“杨氏素”的记载,认为本品即是“杨氏素荷”。从文字的描述和提供的单花、全株照来看,与称为“杨子素”的“白翠”有几分相似。“杨氏素”,“杨子素”,其中“氏”与“子”读音又接近。是否这个称为“杨氏素”的,是否就是“杨子素”,后来又更名为“白翠”?是否产自中国?实在值得推敲。何况此种并没有听说什么组培,按照正常繁殖速度,1968年选出的新品也不会繁殖得那么多。再说也不可能用品位如此高的新品来抵顶一个旧种。属实令人难能理解。当然疑问归疑问,兰也照常养。眼下先放在此。
“杨氏素荷”时下市场有流通,苗价在350元左右。价虽不算太廉,由于花品好,故兰人们多有引进栽培。
最后再谈谈“素荷”与“荷素”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素也好,荷也罢,都是将瓣型加进名称中的一种命名方法。通常一品花归进一个瓣型中,所以常常看到的兰花名称中有梅、荷、仙、蝶、素等单项称呼,这样对于此品兰花的瓣型,从称呼中便一目了然。如果将两种瓣形加进一个名称中,总体上也好理解,两种瓣形体现在一个品种之中,例如“杨氏素荷”,其意为既素又荷。那么素与荷的组合谁为先,谁为后呢?目前有各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谁先谁后都一样,例如沈渊如父子《兰花》中便将“杨氏素荷”称之为“杨氏荷素”;第二种观点是“先为补,后为主”的观点,前面是定语,后面是主语,例如“荷素”是荷形的素心花,“素荷”是素心的荷瓣花;第三种观点是“先为主,后为补”,即排在前面的体现此品主要瓣形,而排例在后的为次要瓣形。以“杨氏素荷”为例,假如“杨氏素荷”不以素入品的话,单从荷的角度讲,不过是个普通的荷形花,名称中体现了它是以素为主、荷为补这一命名原则等等。当然,兰人们对名称中瓣型的重视与理解不同,在“素荷”与“荷素”命名中也较为混乱。无法一概而论,还有待于现代的兰艺家们的规范。
上面的两副彩照均摘自四明兰花网,单花的称为“杨氏素荷”;双花的称为“杨氏荷素”。大概也是以第二种,即“先为补,后为主”的观点排列称呼的吧?这张“杨氏素荷”是不是更象“白翠”?如上仅供兰友们参照。
时间:2004-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