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兰江

国兰的主要形态和特征---春兰(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6 02: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6 02: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2楼兰江2006-07-15 20:29发表的“”:
哈哈,你不怕我骗你!!!
哈哈,人品可以慢慢感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6 11: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说的也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6: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兰蕙小史》补遗--(续四十六集圆)
作者:牟安祥
12,水仙瓣“集圆”
《兰蕙小史》:“亦名十圆。有时亦开梅瓣。外三瓣圆大,捧心略小,分窠观音兜,小刘海舌,色带昏。咸丰初年出余姚。”留下两张黑白照,其中一张称其“集圆”,题字为:“清咸丰初年出余姚。淳白摄景。”另一张称其“老十圆”题字为:“杭州高骏甫植。民国壬戍三月,淳白摄景。”
  记载此种最早的兰书当数清.元和吴传云(此字左侧加三滴水)升之撰《艺兰要诀》,这里的“元和”不是清朝年号,唐朝有此年号。“元和”是指地名,很可能是现在常熟的“元和塘”。《艺兰要诀》成书略早于公元1865年的《兰蕙同心录》,“咸丰初年”是公元1851年,《艺兰要诀》的成书时间按此推断应是公元1851--1865年之间(也有人认为此书成书于公元1865--1876年)。《艺兰要诀》共记载了三品春兰,“十圆”是其中一种,可惜并没有花品介绍。《兰蕙同心录》虽然认为“集圆”与“十圆”是同一品种,但却分列叙述:“十圆:咸丰开出。余姚张圣林花叟携至我禾,常开荷形,间有充头贵者叶梅,余未见也。”又云:“集圆梅:即十圆。杭州高骏甫先生复,其瓣较圆。或云:世所传之种,皆叶梅瓜代第,花有起发开落,未敢遽(逮)定,图此以质方家。”
   关于“集圆”与“十圆”是一个品种,还是两个品,我们在后面再行讨论。现将上面兰著的记述中牵扯到的人和事,简单搞清楚,这对进一步的讨论是有益处的。张圣林是余姚人,与许霁楼是同时代人,他的生平不可考。但是在繁星闪烁的兰艺史上却是很明亮的一颗。除了春兰“十圆”以外,绿蕙梅瓣“后翠蟾”便是张圣林选出:叶厚阔,呈弓形。外三瓣短圆、收根极细,瓣前幅形如汤匙罄口,瓣肉厚,半硬分头合背捧,小如意舌,肩平,花色俏绿如翠,花茎细圆挺直。不易生花,繁殖慢。为蕙兰中著名佳种之一。 旧有“翠蟾”,在清朝乾隆时由江苏宜兴尤姓选出,其后已断种。咸丰七年张圣林携此花至嘉兴,为怀念旧种,又命名为“翠蟾”(此种出绍兴白杨朱姓),兰界遂称为“后翠蟾”,以示其别。最著名的当属绿蕙素梅“圣林素梅”据《兰蕙同心录》载:“花产富阳山。有樵叟折花插担归,圣林张老见诘根株,许以重酬,往复寻遍,不可得。次年谷雨,嘱叟更访,历五日,得于山隈松下。花八萼。张悦买舟携花来我家,寄余种艺。余出二石金并书券与合,不令人知。植三年已长叶至七筒,惜遭庚乱毁去。”此种可惜未曾留传于世。《兰蕙小史》、《中国兰艺三百问》均有记载。
   伝 《兰蕙同心录》说“集圆”(十圆)“间有充头贵者叶梅”,“皆叶梅瓜代第”。其意为以“集圆”(十圆)冒充“叶梅”。老种春兰中我们现在无法查到这个“叶梅”的记载。1999年《兰韵》这本书确实有一彩照,称其为“叶梅”,可惜无此兰来源之介绍,细观此花,很象“集圆”。《兰蕙同心录》说“充头贵者叶梅”,为何称“叶梅”为“头贵者”呢?只有两种可能,其一,“头”为首、第一的意思,“贵”为高贵、贵重的意思,连起来便是:“叶梅”是第一个最为高贵的名品;其二,这里的“头贵者”是指春兰老种名品“头贵梅”,《兰言述略》中说:“头贵梅 五瓣着根结圆,大圆舌,边极紧,只开一半,如罄口,细干,平肩,嘉庆时出杭州,咸丰庚申遂无。”可惜书中并未提到“头贵梅”是否便是“叶梅”,且存质疑。称其“叶梅”这个名称的确实有,但那是蕙花“叶梅”,是1946年落山新蕙,由兰客王九售与苏州叶寄琛,起名“叶梅”,《兰蕙同心录》所说的“叶梅”显然不是指的这个品种。
  《兰蕙小史》将“集圆亦名十圆”列进“水仙瓣”中,这与现代兰人对“集圆亦名十圆”的瓣型归类不同,现代兰人将其列进“梅瓣”中去,似乎已成定论。《兰蕙同心录》是如何归类的呢?书中没有直言,我们通过叙述可以认为归到梅瓣中去了。怎么看出来的呢?第一,“集圆”称其“集圆梅”;第二,叙述“十圆”时说“间有充头贵者叶梅”。先人们在命名兰花名称时将瓣型加进名称中去,己经成为一种民约俗成,另外一个品称抵顶另一品种时也大都在同类的瓣型中进行,例如“瑞梅”抵顶“万字”。《兰蕙小史》将“集圆亦名十圆”列进“水仙瓣”中是否受其《兰言述略》的影响呢?《兰蕙小史》对此品的记载应当说与《兰言述略》几乎相同,《兰言述略》将此种列入“赤水仙”类中去,称其为“集圆仙”。《兰蕙小史》将“集圆亦名十圆”列进“水仙瓣”应该承认一方面是吴恩元受其《兰言述略》的影响,这种因素是有的;另一方面,他对此种的捧瓣与舌瓣的认定上也存在着矛盾。我们现在人认为“集圆”或“十圆”其捧为“软蚕蛾捧”,舌是刘海舌;而吴恩元认为是“观音捧”,舌也是刘海舌。吴恩元在描述梅瓣花时说:“外三瓣短圆,捧心起兜,而唇瓣质硬不舒的为梅瓣”,从普遍的角度来看“观音捧”要比“蚕蛾捧”、“硬捧”的雄蕊化程度弱一些,例如水仙瓣中的“龙字”、“春一品”等,再说古兰谱记述此种“常开荷形(水仙)”、“有时亦开梅瓣”,也就是说此种水仙、梅瓣都能开出的品种,故在这一点上尊重前人所认定,将其列入水仙瓣中。那么为什么说吴恩元也存在着矛盾呢?“贺神梅”也是“观音捧”,舌也是刘海舌,是否也该列进水仙瓣中?对这一品种,吴恩元没有照搬照套,而是列进梅瓣中去了。对于“西神梅”,吴恩元也将其列进梅瓣中,但在其兰品介绍中将其更正过来:“实则水仙门之无上品也。”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先人与今人对兰品瓣型归类发生认定上的差异呢?兰花的瓣型学说同其他的理论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没有终点。我们现在认为正确的,但对于将来未必就正确。道理是一样的。兰花瓣型的认定虽说是一个综合性的,但是认定的主要客体,各时代是不相同的,最早的梅瓣是不谈中宫的,“梅瓣如梅”,仅仅是相对外三瓣而言;现代兰人认为只要“中宫”具备梅瓣要求,“长脚圆头”也无妨;“拳头”梅也就更不必看外瓣了。此处非讨论瓣型之地,且打住。
   关于“集圆”与“十圆”是一个品种?还是两个品种?其争论由来己久。古兰谱中《艺兰要诀》没留下争论,文中仅提到“十圆”一种;现代的王叔平的《五十年艺兰经验谈》也记下“十圆”一种,他们没有提到“集圆”。《兰言述略》中只提到“集圆仙”,没有提“十圆”。《兰蕙同心录》虽然将“集圆”与“十圆”分别记述,但认为是一个品种;《兰蕙小史》虽然分列了两张黑白照,但在文字叙述中归为了一个品种。沈渊如父子的《兰花》与吴恩元相同。将“集圆”与“十圆”各自单列,分别叙述的是诸友仁先生,他在《我的搞兰生活》的梅瓣品种中,将“集圆”与“十圆”分列;在他编著的《兰花》一文中将这两个品种进行了对比:叶芽出土时间“集圆”5.12;“十圆”5.1。新芽颜色“集圆”绿茎带红;“十圆”红紫。老叶姿态都是半垂。叶的色泽“集圆”有光;“十圆”无光。叶的长宽“集圆”36.3cm与1cm;“十圆”31cm与0.7cm。叶尖形态都是钝。叶脉深浅都深。叶质厚薄“集圆”厚;“十圆”薄。脚壳高低集圆”高;“十圆”低。关于花品的比较他没有说。吴应祥在1993年第二版的《中国兰花》一书中将“集圆”与“十圆”合称为一个品种。1999年11月,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吴应样、吴汉珠合著的《兰花》,已把两者分开介绍。卢思聪所著的《中国兰与洋兰》中引用吴应祥将“集圆”与“十圆”分成两个品种的对照表;福建许东生先生在《兰花赏培600问》中也有其两品的对照,内容基本与吴应祥的差不多,且引用如下: “1、叶质软硬有别:集圆叶厚而软,夹有狭细叶,而十圆叶硬,也无夹细叶;2、芽色不同:集圆芽色淡绿而有淡紫脉纹,而十圆芽色红而略带紫脉;3、莛鞘与苞片色泽不同:集国莛鞘绿带红彩,苞片翠绿,基部紫红;两个圆莛鞘淡紫红,缀绿彩;苞片深紫红,端带绿彩;4、花莛色泽不同:集国莛色淡紫红,而十圆莛色深赤红;5、萼片形异:集圆萼片短而阔,而十圆侧萼略窄而长,且有放角状;6、唇瓣斑形不同:集圆唇瓣有较紊乱的红点,而十圆唇瓣红点少;7、一花瓣型之稳定性不同:集圆梅瓣花型欠稳定,有时开出梅形水仙瓣,而十圆的梅瓣花型却十分稳定。鉴此,集圆与十圆应是两个不同的品种,应该分别对待,以免产生误解。”按照许先生所言,“花钱引种之集圆,与照片上的集圆相符,而兰友赠送的集圆,正好与十圆梅相符。”以两盆花进行比较,下的结论未免太伧促。当然留下的疑问也就太多了。朱和兴老师在他的《兰蕙小史新版》中,对“集圆”与“十圆”以专章进行了比较,其结论仍是“集圆又名老十圆”,说得有些道理,兰友们不妨一读。尽管很多方家们找出某些差异来,包括叶质、叶芽、苞片、萼片长短、茎的深浅、舌的点状等等,应当说从总的花器上来看,两者的区别不是根本的。同兜草的前后陇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叶芽来,这又该如何解释?!这个问题如同“大富贵”与“郑同荷”一样,尽管有些个别的差别,但是无法从基因的方面来彻底证明它们的不同,那么还是尊重先人们的论述是否更有道理?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紫梗、绿梗“翠桃”的方法来进行交流或备案,实际上兰友们己经采用了这种方法。从总体上看“集圆”和“十圆”其叶型与宋梅相似,壮苗时开花也极似宋梅,只是花形较小一些,是难得的梅瓣佳品。
   目前己出现了“集圆”爪艺,刘清涌先生在《兰花花叶多艺品鉴赏》中留下一帧彩照。“老十圆”覆轮艺又名“关羽”(台湾阿妙先生手中也有此种)、缟艺又名“玄德”等,见《春兰铭品写真集》。去年在兰花之乡浙江省兰溪市举行的浙江省第三届暨兰溪市首届兰花博览会上,一盆名为“老集圆出缟艺”的春兰名品,以12万元的成交价,据说被一广东兰友拍得。
   借用“集圆”或“十圆”名称的兰花还有“后十圆”是指春兰水仙瓣的“翠一品”,称为其后十圆的人也很少了,(《乃安居笔谭》认为“后十圆”是单独一个品种);王叔平称为“绿柄十圆”的“翠圆”,我们常叫它“春程梅”或“春申梅”,春兰梅瓣品种,民国初年浙江宁波选出;蕙花中还有个“夏集圆”,赤壳类梅瓣(实则是梅形水形瓣),抗战前在绍兴选出。花形与春兰的集圆相似。
  “集圆”暂记到此。《兰蕙同心录》有附诗两首,取一首附后:
月样团栾花样娇,金钱争买暗魂销。
如何鱼目珠同混,铜崔春深有二乔。

注:《兰蕙小史》中两张图片又发不上了,请力波帮忙。
发表于2003年10月2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6: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兰梅瓣的代表品种只介绍二种。梅瓣万字也是春兰四大天王之一,花确实也比较好,但这花现瑞梅有点搞不清的地方,所以届不介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6: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去聊聊春兰荷瓣,荷瓣春兰名品存世的不多,只6-7个品种,主要有大富贵、环球荷、翠盖荷、端秀荷、宪荷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6: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荷瓣花应当具备的条件
1、外三瓣收根、紧边,花瓣前部尤为厚实。其外形酷似盛开的荷花花瓣。“荷瓣”花分为大、中、小三种。标准是“荷瓣”型花的长与宽约为:1:0.8一2:1,越接近,档次越高,所谓“八分长兮四分宽”。若达不到上述标准的,不能称为“荷瓣”花。这里也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对素心“荷瓣”花要求稍低些,这主要是素心花达到标准的十分罕见。有些所说的荷瓣,外三瓣是宽阔的,但开了2一3天,瓣子拉长,比例失调,也就谈不上宽阔了;或者是瓣子薄,或者是开后两天就呈大落肩,这都称不上是合格的荷瓣花。至多只能说是“荷形”花罢了.
2、萼片必须有明显的放角、收根。这是区别荷瓣,还是竹叶瓣的重要标志。   
何谓放角呢?放角即萼片端部或萼片的中部两侧各有个明显的钝角。大部分荷瓣兰,是萼片端部两侧呈现钝角,
何谓收根?收根就是从放角处开始向萼基逐渐明显收小,其萼基的宽度约等于放角宽度的1 / 3许。收根又有短收根、长收根和两端收根之别。
3、萼顶端的中心处,允许有波浪形凸起,但其凸起体,必须向内微扣卷。
4、萼端缘,包括中放角处的叶缘必须紧缩,并微向内卷,即紧边。若无紧边,只能称为荷形水仙瓣。
5、花瓣(捧)要求较宽阔、短圆或略长圆状,不起兜,无“白峰”。即要求花瓣似半个空蚌壳,内凹外隆,盖住蕊柱。以双捧紧挨合严盖蕊柱之态为佳,“开天窗”为次;花瓣呈蒲扇状而有兜的,同为优品。以蚌壳捧与短圆捧为佳,剪刀捧次之;捧瓣狭长向外翻就算不上真荷瓣。
6、唇瓣必须圆正、丰满、舒展,有时微卷。以大圆舌、大刘海舌为佳。那些方缺舌、吊舌、柿子舌等,是不符合荷瓣要求的。荷瓣绝大多数构成“U”形红斑。舌大而下挂反卷者居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6: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介绍几个荷瓣的代表品种。
先说大富贵

大 富 贵
  
瓣型:荷瓣
历史:1909年上海花窖选出。大富贵、 团荷。湖州双林郑同梅与杭州吴淳白君分别所得。
特征:新芽紫红色,叶长20--25cm,最长可达32cm,宽1。2-1.5cm左右,边叶呈船形,斜立与斜垂叶姿,叶尖钝收,叶端起兜具承露形,叶面较平坦,有行龙,叶缘细齿不明显,叶色翠绿有光泽,叶质厚,短壮苗叶柄较粗,甲壳短圆紧抱叶柄。其草型为标准的荷瓣花草型,成为人们选择荷瓣花的依据。
  花苞紫红缀深紫筋麻,层层马蹄壳,铺满紫砂晕,俗称荷花形彩壳,花苞圆整,花蕊俗称木鱼槌头。花梗绿底浅红色,短圆粗壮,梗高5--10cm,外三瓣短圆,有“八分长兮四分宽”之称,收根放角,紧边,瓣端内兜呈拱抱形,主瓣呈上遮状,侧萼呈一字肩或微落,花质翠绿糯润,外三瓣中偶有红线,蚌壳捧光洁圆润,捧内侧有紫红线,大阔圆舌,舌面红点呈“U”字形并鲜明。花形华贵,花品端正, “大富贵”壮苗之草可开一葶双花为春兰大型荷瓣花的代表之种。,叶易出现黑斑病。
  目前“大富贵”已出现爪艺、大履轮艺叶艺品;出素心品,称之“玉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6: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兰蕙小史》补遗--(续八十七大富贵.郑同荷)
作者:牟安祥     
  
67,荷瓣“大富贵”
《兰蕙小史》:“宣统元年上海花窖出。三瓣长八分阔七分,收根极细,紧边质厚如钱,短圆捧心,大刘海舌,红如元宝式,肩平干长,色净绿。倪敬之购归杭州,赠九峰阁。”留一帧黑白照,四周题字为:“大富贵 团荷。新种。前清光绪己酉年出上海花窖中。三瓣圆短而厚,边极紧,蒲扇捧心,舌大红鲜,花光净绿,外苞衣全紫红色,奇种也。草八、九筒,倪敬之购得只半,归以相赠。余草为双林郑同梅君所得。丁已春日,余处复一花,因摄影并识其由来云。淳白珍玩。”

68,荷瓣“郑同荷”
《兰蕙小史》:“双林郑同梅植。形式与大富贵仿佛,惟有时开落肩,或云即是大富贵,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亦有高下耳。并存之以质高明。”无图。
《兰蕙小史》中虽然将“大富贵”与“郑同荷”单列了出来,但仍然认为是一块草分为两处;“或云即是大富贵,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亦有高下耳。”所以我便将其放置一处,一并介绍。
“大富贵”与“郑同荷”是否是一块草?这还需要从源头说起。
《兰蕙小史》说“大富贵”是“宣统元年上海花窖出”以外,在黑白照四周题字却是“前清光绪己酉年出上海花窖中”。光绪己酉年是光绪末的后一年,也是宣统元年,是指的1909年或是前一年。此兰从上海花窖选出后即以命名“团荷”,这在《续兰蕙同心录》中有载:“郑同荷,出上海,初名团荷,双林郑同梅先生以昂价购得,始名郑同荷。民国丁已年王章友由双林获得一盆,分售与杭州九峰阁主及吾虞严寅庭先生。九峰阁主复名之曰大富贵。”按此所记,吴恩元所得的草应来之郑同梅,“王章友由双林(郑同梅)获得一盆”后又分为两块,一块通过“倪敬之购归杭州,赠九峰阁”;另一块分售与上虞严寅庭。时间是民国丁已年,即1917年。据《兰苑记事》载:“当初有一块落山荷形草,一分为二,一为双林郑同梅所得,一为余姚王叔平得。”这个记载可能有误,但此中记载王叔平也得到此草。这就出现了现今兰著上说的“郑同梅起名为郑同荷;王叔平命名为大富贵”的事了。前面己经说了,此草“上海花窖出”时己经命名“团荷”;郑同梅在1909年--1917年之间以“昂价购得”后又命名“郑同荷”;吴恩元于1917年得到此草“后复名之曰”“大富贵”。而王叔平得到此草的时间应在1917年之后,而且他尊重了以上的命名,王叔平在《五十年艺兰经验谈》中说“品名:郑同荷,别名:大富贵、团荷”。“原产地及发现人:湖州双林,郑氏。”王叔平所得到的草很有可能来之上虞严寅庭之手,即王章友分售与上虞严寅庭的草。至于转售还是分种,现在己是搞不清楚了。]
《兰蕙趣闻》中说:郑同梅去湖州冯姓兰友家赏兰,在一条巷子里碰到从西沼溪安吉山里来卖兰的老汉,他以“五块龙洋”将一担山兰全部买下,将此兰选出分成两块栽下。花开后,兰友们起名“大富贵”。三年后,王叔平来郑家赏兰,郑同梅将其中一盆赠送给王叔平,王叔平据其花的形象特征遂起了个“团荷”新名。后来郑同梅作古,王叔平为了记念这位挚友又将此兰更名“郑同荷”。书中的故事十分感人,然而,毕竟是一段美好的“故事”,无法作为兰艺的史实。
兰著中认为“郑同荷”(同荷)是“大富贵”、“团荷”或单记“郑同荷”的有《五十年艺兰经验谈》、《续兰蕙同心录》、《佚名兰蕙图谱》、《兰苑记事》、《江浙兰蕙》、吴应祥1992年的《中国兰花》、《春兰谱》、《中国兰艺三百问》、《中国兰与洋兰》、诸友仁《兰花》、沈渊如父子《兰花》、《乃安居艺兰笔谭》、李志亭《养兰》、《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中国兰花名品档案春兰》、姚毓平、徐碧玉《兰花》、《兰蕙宝鉴》、《兰蕙小史新版》、日本《兰华谱》等等等等。即使是《兰蕙小史》也认为“或云即是大富贵,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亦有高下耳。”
将其分成两个品种的有《绍兴兰文化》和《兰花赏培600问》。《兰花赏培600问》中说“郑同荷”与“大富贵”是同物异名吗?“不是。它们是具有不同特征的品种。久负盛名的权威兰花专家吴应祥先生,已分别在1995年2月出版的《国兰拾粹》和1998年11月出版的《兰花》两书中作了介绍。”又说“查阅自此兰发现后的4年许,浙江人士吴恩元在其《兰蕙小史》中说:‘双林郑同梅植的,形式与大富贵仿佛,惟有时开落肩花......,姑并存之,以质高明’。此说肯定了两个品种的存在。”此中有三点值得推敲,其一,《兰蕙小史》成书时间是1923年,“郑同荷”发现的时间是1909年或是前一年,这其间至少也是13年或者14年,怎能是4年呢?其二,文中引用《兰蕙小史》的话,为什么“或云即是大富贵,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亦有高下耳。”的关健之处用“......”这六个点给代替了呢?这样引用吴恩元想必也不会同意的;其三,《兰蕙小史》中确实有“并存之,以质高明”的话,说明了吴恩元没有最后认定而已,怎么能成了“此说肯定了两个品种的存在”这样的结论呢?《兰花赏培600问》将“郑同荷”与“大富贵”叶、花、形、色列了十六项不同之处进行对照。
那么,大富贵与郑同荷是否有差异呢?一般认为大富贵比郑同荷叶片阔大一些,大富贵平肩,花梗略高,苞衣水红色,花色淡绿略有黄色;郑同荷稍落肩,花梗略短,苞衣赤紫色,花色翠绿。至于同物异名还是异物异名,我个人更倾向于同物异名的说法。也就是说大富贵与郑同荷源于一块草,正如吴恩元所言: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亦有高下耳。艺兰的实践早己证实,兰花的遗传基因具有某种不稳定性,或者说遗传基因密码并非完全一致,这是兰科植物之所以能千变万化的原因所在。叶艺草的变化最为明显,这需要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与兰花的开品是有所区别的,异地栽培、栽培方法、客观条件等都能促使兰花的某些方面的微妙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常常仅限于很小的量变的过程,而不能达到质的变化。据说国内近些年选育出的春兰“同荷素”,就是郑同荷的芽变。这就是量变达到质变的结果,正格赤壳大荷花素,正是我们几代艺兰人的追求,当然可以命名为新的品种。即使如此,放任管理,这个“正格赤壳大荷花素”也会跑回郑同荷里去。所以说“大富贵”与“郑同荷”之间的微妙差异,是应当得到理解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的,“郑同荷”与“大富贵”是同源也好,异源也罢,它们目前的商品价格却相差悬殊,“郑同荷”的苗价要超过“大富贵”十倍或更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知道,此草从上海花窖选出后,命名为“团荷”,郑同梅高价购去后命名“郑同荷”,此草分售到吴恩元手里以后命名“大富贵”。正是吴恩元手里这块草东渡日本,《江浙兰蕙》中说:“后被日本兰界引种,故日本只有‘大富贵’这一名称。”情况确也如此,近些年返销的“大富贵”大量涌入国内,量的增加导致价格的平稳,再加上很多兰人对返销草的不感兴趣。而郑同梅手中的“郑同荷”在国内流传下来,由于国内多年动乱,且又是传统的养法,“郑同荷”存世量实在有限,一方面是“郑同荷”出身的迷离;另一方面又是传统草,其价位便高了起来。虽然有些离谱,这种现实也是无奈之事。
也该谈谈“郑同荷”(同荷)又名“大富贵”、“团荷”的兰品情况了:
叶长20--25cm,见过最长30cm,宽1.5cm左右,边叶呈船形,斜立与斜垂叶姿,叶尖钝收,叶端起兜具承露形,叶面较平坦,有行龙,叶缘细齿不明显,叶色翠绿有光泽,叶质厚,短壮苗叶柄较粗,甲壳短圆紧抱叶柄,新芽紫红色。其草型为标准的荷瓣花草型,成为人们选择荷瓣花的依据。花苞紫红缀深紫筋麻,层层马蹄壳,铺满紫砂晕,俗称荷花形彩壳,花苞圆整,花蕊俗称木鱼槌头。花梗绿底浅红色,短圆粗壮,梗高5--10cm,外三瓣短圆,有“八分长兮四分宽”之称,收根放角,紧边,瓣端内兜呈拱抱形,主瓣呈上遮状,侧萼呈一字肩或微落,花质翠绿糯润,外三瓣中偶有红线,蚌壳捧(古谱称其桂圆捧,也有人称其为短圆捧)光洁圆润,捧内侧有紫红线,大刘海舌,舌面红斑艳丽。花形华贵,花品端正,为春兰大型荷瓣花的代表之种。受到艺兰之人广泛的热爱,《兰苑记事》上曾有一例,讲的是“专嗜郑同和的王老太太”,她以莳养“同荷”而闻名兰界。她认为,“郑同荷”叶短而阔,花瓣厚而圆,色绿,花形俏丽,有福相,且清幽香馥,故喜爱之。竞繁殖二十余盆。
目前“大富贵”已出现爪艺、大履轮艺叶艺品;出素心品,称之“玉涛”。假借
“大富贵”名称的也有,“水仙大富贵”、“素心大富贵”等等。在“宜春仙”中我们曾谈到了《五十年艺兰经验谈》与《佚名兰蕙图谱》中有“大富贵”一品,其实都是指的“水仙大富贵”,是不同于“郑同荷”这个“大富贵”。“大富贵”壮苗之草可开一葶双花,培育得当花葶也拔得很高。但由于叶质很厚,叶被易出现黑斑病,在管理上应注意湿度不要过大。
此双花的彩照取自电脑资料库里,己记不得取之哪里。且贴出与兰友们共享。

时间:2003-1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7 16: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富贵的草形
大富贵草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4-11-14 19:35 , Processed in 0.0544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