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7-11 21: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来得手枪——就是驳壳枪。当时在中国军队中,这种手枪装备得相当普遍。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军队的精锐部队中(如87师、88师),连轻机枪射手都往往配发有这种手枪。
?关于《申报》对51师战绩的报道及照片,刊登于1937年12月13日的《申报》第1张第7页、第2张第4页。
?“饿”———陕西口音。
?当时,国民革命军以领章的底色来区分各兵种:
红色——步兵;蓝色——炮兵;白色——工程兵;黄色——骑兵;黑色——后勤辎重兵;镀铬的银色——装甲兵;绿色——随军军医
?在当年淞沪战场上的中国军队中,有一支重炮部队——炮兵第10团。
该团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一支炮兵部队,也是中国第一支全机械化重炮部队,装备24门德制32倍口径150毫米重榴弹炮。
这种FH18重型野战榴弹炮,在当时属国际第一流的先进水平。
当年德国国防军装备的是30倍口径的sFH18重榴弹炮。口径:150毫米;炮管长:4440毫米;战斗重量:5512公斤;炮口初速:495米/秒;射程:13.250公里;射速:4发/分钟。
而中国炮10团的32倍口径的重榴弹炮,射程比德军的还要远2公里左右。
据参加淞沪会战的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旅第4团第2营营长贾亦斌(此君曾于1949年在溪口差点刺杀蒋介石)的回忆:他在11月从上海撤退的过程中,曾看到一个现代化的重榴弹炮团,因公路桥被埋了雷,只好将150毫米重榴弹炮全部推入河中。
萧剑扬所见的8门大炮,应是一个重炮营的编制。(炮10团是3营6连制,共24门炮。)
?唠闲嗑——聊大天,相当于四川话的“摆龙门阵”、北京话的“侃大山”。
?贼多——热河一带的方言,很多。(东北话中也常见。)
?白乎 ——北方方言,讲述的意思,有点“信口开河”的味道。
?中山大道——为迎送孙中山的灵柩到中山陵安葬 ,当时的国民政府于1928年8月,动工兴建了一条大马路,原名迎榇大道,后定名中山大道。
中山大道全程约15.22公里,据说比当时号称“世界第一长街”的纽约第五大街还要长。
?热河——民国时期的一个省,辖境包括今天河北、辽宁、内蒙古各一部分。省会承德。
?二四式重机枪——民国时期国产重机枪,于1935年(民国24年)研制,所以叫“二四式”。
马克沁水冷式,以德国的MG08式为基础,同时吸取了英国Vickers式、德国1909式外销型、俄制M1910式的部分优点,在细节上作了一些简化(比如枪架)。总体性能不逊色于德国原版。
该枪主要由当时的金陵兵工厂生产,该厂位于南京城外的雨花台附近。
?1933年,在占领了山海关、九门口之后,日军于2月17日下令开始进攻热河省。日军第6、第8师团和第14混成团旅及伪军,分三路发起攻击。
张学良指挥下的中国军队抵抗不力,开鲁、赤峰、朝阳、凌源、承德相继沦陷。
1933年5月31日,《塘沽协定》签字,实际默认了**对东三省和热河省的占领。
?整补——对战损比较大的部队进行整理、补充。
?麻栎——山毛榉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广布于我国各地,在南京附近的落叶、常绿混交林带有大量分布。
? ——偷偷溜走(在东北话中常用)。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我们所熟知的黄埔军校,在其发展史上,它有过多个不同的正式名称。
1924年在广州成立之初,叫做“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926年3月,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黄埔六期、七期的校址,有黄埔本校、南京本校之分,前者位于广州,后者位于南京。
192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南京本校命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1928年5月,李济深以中央政治会广州政治分会的名义,将黄埔本校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
1929年9月10日,蒋介石曾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将“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改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1930年9月7日,蒋介石电令:“在第七期业后,埔校着即停办。”10月24日,位于广州的黄埔本校彻底结束。
至此,中国只剩下了一个位于南京的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连附——正式的名称是“连部附员”,连长的助手,平时主要负责训练及一些日常事物,作战的时候协助连长指挥。不是副官。附员的军衔一般偏低。总体说来,一支队伍既有副职,又有附员的情况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
?当时的连级指挥官手中有一面小指挥旗,称作“手旗”。接过连长的手旗,即继任连长一职。
?毕连长教的这首歌,叫做《救国军歌》,冼星海作曲,塞克作词。
**战争爆发后,这首歌在**军队中广为传唱。比如国民革命军第13军的战地服务团,就在士兵中教唱这首歌。
这首歌的旋律简洁明快,雄壮有力,曾激励过无数中国人奋起抵御外侮。
?瓜批——四川方言,混蛋。
?唐司令长官——当时的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他曾于1937年11月27日对报纸发表讲话:
“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圆蛋蛋样子的手榴弹——英国的米尔斯(Mills)手榴弹。
它于1915年由英国炸药工程师Mills设计而成。它的许多设计思想(比如发火机构和延期机构),被后来数十个国家的上百种手榴弹所采用,影响深远。
米尔斯手榴弹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使用。
当时中国的抗战主力部队并不是以米尔斯手榴弹为主要装备,但在一些军官的手中保有少量的该种手榴弹。比如据史料记载,南京保卫战中,在教导总队的连级军官身上,就出现过该种手榴弹。
?野战工事 ——野战工事按用途大致分为射击工事(机枪掩体和单兵立、跪、卧掩体等)、观察工事、掩蔽工事和堑壕、交通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