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秦石

驴子写的真慢,来个过瘾的!(杀鬼子的!抗战阻击手~~独孤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22: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打听,原来是碰到了兄弟团的人。这是306团的人马,刚刚从光华门那边撤下来。



笔杆儿连长睁着惺忪的睡眼从屋里跑了出来,迎面碰上了几名军官。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名军容齐整的上校。



  来人是306团的团长邱维达。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之后,邱团长干脆利索下了令:



  305团的部分残余人马,编成一个独立排,暂归306团的辖制,赶赴中华门,参加防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22: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笔杆儿连长传达了新的命令,大伙儿东摇西晃地爬起来,整队出发。

  ?看护兵——即卫生兵。



  ?裹伤所——当时国民革命军的部队,在营一级设有裹伤所,相当于战地救护队。



  ?当时国民革命军部队中的军事主官,包括师长这一级,在作训、演习、作战的时候,经常穿着普通士兵的服装,甚至也穿草鞋。



  这样的装扮,可以避免敌方辨认出己方的战地指挥人员。



  ?87师,为当时国民革命军的主力精锐部队,下辖二个旅四个团,装备精良,曾在“1.28”、“8.13”两次淞沪抗战中浴血奋战。



  南京保卫战期间,该部负责防守城南的制高点——雨花台。师长为孙元良。



  该师于雨花台浴血苦战,重创进攻的日军,自身也伤亡惨重。262旅旅长朱赤、264旅旅长高致嵩、团长韩宪元、华品章等,先后壮烈殉国。



  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陆军第51师卫戍南京战斗之经过》记载:“我第305团于(12月)7日晚将原阵地交由87师接替。当以该团位置于管头左翼构筑阵地,掩护淳化部队之战斗。”



  管头,南京郊区的地名,位于南京城外东南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22: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保卫战期间,日军在夜间比较注意灯火管制,一般不在野外点篝火。而中国军队却为了取暖和照明,经常在阵地附近点起篝火。



  由此可看出当时中、日两军在军事素养、军队纪律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冬青——一种常绿的乔木,树皮灰色或淡灰色,树枝淡绿色,叶子呈皮革质。此树种在南京一带分布很广。



  ?宋墅、下王墅——地名,位于南京郊外东南方向。当时是日军进攻南京的重点进攻方向之一。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陆军第五十一师卫戍南京战斗之经过》记载:



  “八日,我淳化守军虽在硝烟弹雨中,仍拼死撑持,与敌肉搏……是日,我301团代团长纪鸿儒负重伤,连长伤亡九员,排长以下伤亡1400余名。敌亦伤亡极重,尸横遍野。”



  ?参加过当年南京保卫战的国民革命军第51师师长王耀武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空军及苏联空军志愿大队的轰炸机及战斗机,奋勇向来犯的敌机反击,空战甚烈。敌机被我机击落两架,我机也被敌击落一架。”



  ?不大离——东北方言,差不多,差距不大。



  ?咋赶趟哩——东北方言,怎么来得及呢?



  ?小咬——东北密林里的一种蠓科飞虫,叮人非常厉害。



  ?南京保卫战期间,中国当时仅有的一支装甲部队(国民革命军陆军装甲兵团)派出战车参加了战斗。



  萧剑扬所见到的那辆战车,是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的1号A型战车。



  该型战车重5.3吨,高1.72米,长4.02米,宽2.06米。



  ?当时国民革命军装甲兵的领章,其底色为金属铬的银亮色。



  ?撸子——当时中国民间对自动手枪(弹匣在握把内)的俗称。



  ?飞子——东北绿林的黑话,指子弹。



  ?飞子上线——东北绿林的黑话,指让子弹击中目标。



  ?对于当时中国军队装备的德式战车而言,只有钢芯重机枪子弹,才能穿透它的装甲。**军队一般的歪把子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的子弹,并不能射穿它的外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22: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二式重机枪——为侵华日军主要装备的重机枪。它是**神武纪元2592年(1932年)定型出品的,因而被定名为“九二式”。它是**三年式重机枪的改进型,自动方式仍然为导气式原理,冷却方式为气冷式。发射7.7毫米九二式半突缘尖弹,弹头初速为732米/秒,表尺射程为2700米,由30发供弹板供弹,理论射速为450发/分钟,枪身长为1225毫米,枪全重为63.5公斤。

  ?照门 ——枪械瞄准具的一部分,靠近射手一端的装置,可分为觇孔照门和开放式照门。



  中正式步枪的设计,源自德国1924式毛瑟步枪。它的缺口照门,是典型的V字型缺口照门。



  ?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陆军第五十一师卫戍南京战斗之经过》记载:“八日晚,我军奉命放弃淳化,该团(305团)即负责掩护我第一线部队之转移,在管头、上方镇附近与敌激战甚烈,该团团长张灵甫负伤,连长伤亡五员,排长以下伤亡600余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22: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中华门








  就在这个早晨,萧剑扬第一次看见了南京的城墙。



  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哪里是城墙啊?简直就是一道山岭。






  在清晨的阳光里,南京的城墙就像是一条青灰色的龙脊,沉默地躺卧在刺骨的晨风中。它似乎还没有从昨夜的酣睡中苏醒过来。四野里不时响起的枪炮声,没有给它造成丝毫的打扰。



  望着这道整齐的山岭,萧剑扬的心底升起了几分信心:就凭这么高这么厚的城墙,总能把**人挡在南京城外吧?



  队伍朝着城墙越走越近。萧剑扬渐渐看清楚了,城墙由巨大的青砖和条石砌成,有的部分还比较完好,而有的部分却显得残破。



  城墙上长出不少野草,枯黄的草茎在寒风中瑟瑟抖动。城墙上不少地方裂开了口子,有的裂口处竟然长出了小树。



  萧剑扬刚刚生长出的几分信心受到了一些打击,他吃不准这么古老的城墙,能经受得起多少发**人的炮弹。



  一条护城河出现在面前。河很宽,起码不下一百米。河面上架着一座桥。



  队伍走上桥面。萧剑扬发觉这座桥是用木头架起来的。桥面宽,桥身挺结实。



  他探出脑袋往桥下瞅了一眼,桥身下的护城河水呈现出一种深绿的颜色,有的地方结了一些冰凌子,散发着一股逼人的寒气。



  走过这架木桥,迎面是一座巨大的城堡。在萧剑扬眼里,这城堡就好像一个巨人的头颅,正一言不发地朝南面凝视着。



  城堡正面的城墙相当高,估摸着要在20米以上。萧剑扬扬着脑袋,费了好大劲儿才能看清城堡的顶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22: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城堡的顶部,立着一幢三层高的城楼。城楼的高低、大小,跟整座城堡的体量不成比例,给人的感觉是在大脑袋上扣了个小帽子。



  城堡的下部,开了一个圆拱形的城门。城门的上面,刻着三个大字——



  中华门。



  萧剑扬一下子记起了笔杆儿连长曾经跟他们讲过的话——这就是金陵城的南大门啊。



  走在前面的四班长吴铁七,捅捅身边的二排长,挤了挤眼:



  “排长,这回才算是真正到南京城了吧?”



  二排长何进财一手扶着当拐杖的步枪,一手兴奋地抹了把鼻子:



  “操!老子这下要开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22: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原本趴在地上的**兵,纷纷爬了起来。他们慢慢围过来,大笑着,嘴里开心地喊叫着什么,同时不停地冲战车打着手势。



  看情形,他们是想叫战车里的中国兵爬出来投降。



  然而,战车毫无动静。战车顶部左侧的舱门一动不动。



  很快,大火吞没了整个车身。
战车的舱盖依旧纹丝不动。



  **人的笑声打住了。他们安静下来,呆呆地瞅着这辆快要化为火窟的战车。



  爆炸声开始响起来。

好样的中国士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21: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部队正要开进城门,突然从前面传下了命令:停止前进,就地待命。

  弟兄们蹲在城门边,都有点不开心。



  小苏北嘴里嘟嘟囔囔地:“都到南京大门口了,反倒不让人进了……”



  他以前告诉过萧班长,自己长这么大,连老家的涟水县城都没去过。



  二排长何进财跟四班长吴铁七对了个火,低低地骂了一声:



  “操!当兵的就这个命,让进茅坑不敢进饭堂……”



  笔杆儿连长走过来了:



  “别吵吵!让咱们到南京是来守城的,又不是来耍的。”



  他在萧剑扬的身边找了个地方,也蹲了下来,指了指面前的护城河说:“这就是书上常说的秦淮河。”



  提到秦淮河,二排长来了精神:



  “这就是秦淮河啊?”



  他四下张望了一下,很困惑地摇了摇头:



  “不对吧?不是说河边到处是窑子吗?还听说那帮娘们儿日日在河边上打扮,脸上的粉把河水都染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2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笔杆儿连长笑了:



  “这是外秦淮。你说的那是内秦淮,在城里,离这儿还远着呢。”



  二排长撇撇嘴,把脸扭过去了。



  自从几天前的那次重机枪事件后,他跟连长就一直不对付。



  萧剑扬没有参与大伙儿的唠闲嗑。他想起昨晚又忘了记日子,便赶紧从挎包里掏出皮绳,在上面系了第四个疙瘩。



  办完这事,他蹲在地上,身子靠着城墙,手拢在袖口里,中正式步枪搂在怀里,眯缝着眼睛,打量着四周的景物。



  在护城河的对面,也就是正对着城墙的地方,是一排一排的民房。房子大多是青瓦灰墙,一间一间排列得很紧密。看样子在没打仗的时候,这城墙外也是个人烟稠密的地界。



  眼下,不少民房被炸得东倒西歪,有的地方还冒着烟。显然不久前日机轰炸过这一带。



  抬眼朝更远的地方望去,在离中华门大约两三里路的地方,伫立着一座山冈。这山冈不大。由于距离的关系,给人的感觉,它比中华门城楼也高不了多少。



  从那个方向,传来阵阵的炮声。山冈上不时升起一股股硝烟。似乎能听到隐约的喊杀声。



  萧剑扬倾了倾身子,朝身旁的笔杆儿连长问了一声:



  “连长,那座小山包叫啥名字啊?”



  连长毕铭成也正望着那座山冈出神。萧剑扬连着问了两遍,他才回过神来:



“哦,那叫雨花台。别看它不高,可却是中华门外最要紧的制高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21: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眉头紧了紧:

  “以前南京有句老话:‘守门必守台’……”






  旁边的几个弟兄这会儿也慢慢凑过来了。四班长吴铁七插了一句:



  “连长,这‘守门必守台’是啥意思呢?”



  “就是说,要想守住中华门,就一定要守住雨花台。”



  说着说着,笔杆儿连长忍不住站起来了。他朝着雨花台的方向踱了两步,嘴里的声调放低了,既像是冲着大伙儿说,更像是在喃喃自语:



  “不知道守雨花台的是哪个部分的弟兄。他们的担子可不轻啊……”



  从中华门的门洞里伸出来一条大路,穿过护城河上的木桥,一直向南边的雨花台延伸。此刻,从雨花台那个方向,不断地有灰蓝色的身影沿着这条大路撤下来。



  他们大多是伤兵,有的躺在担架上,有的被自己部队的弟兄搀扶着,艰难地朝中华门移动。



  萧剑扬眼尖,等离得近了,他最先看清楚了这些弟兄左胳膊上的臂章——长方形的臂章蓝边灰底,中间印着“88D”。



  看样子,守在雨花台上的,是88师的弟兄。



  大伙儿正瞧着,从中华门门洞里跑出来一名矮个子传令兵。他传达了306团团长邱维达的命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