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网上流传着要把愚公移山以文移出课本,我听了甚是欣喜。我是一直不大欣赏这篇文章的。
记得上学时,愚公移山是一片重点学习的文章。文中借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激励人们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作斗争的勇气。然而那时我却十分讨厌愚公那老头子,觉得他真是蠢到了家,搬家不就完了?挖山做什么?还要“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挖山,自己蠢,还要子孙跟着一起受苦,简直是无可救药的“愚’。
直到现在。我依旧喜爱上“愚公移山”。就寓言本身而言,第一,移山就是一个不尊重大自然的做法。山,好好的在那,以它做什么?只因为它挡了愚公的路?那山里的动植物怎么办?整个自然生态系统怎么办?我以为人和自然的关系不应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应该是和谐相处,合理利用,利用后回馈的关系,人与自然不应是敌人,而应是朋友。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犯了多少野蛮开发的错误?如今,大自然便以它的方式惩罚我们了。第二,我不理解,愚公为什么不选择搬家?这不是回避困难,而是换种方式解决问题。记得有句这样的话:当上帝为你关上门时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有时,换条路,就会通向一片新天地倘若愚公率领他的同乡,越山而居,说不定会当选村长呢。
再从寓言的言外之意看,这篇文章就是要我们以“愚公”精神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作斗争。然而,这两座大山不同于愚公的“太行、王屋”是可以战胜的,尽管推翻它们是万分艰难的,但是,是合理的,是可以成功的。。也许有人要问,在故事的结局,太行、王屋不是被大罗神仙一走了吗?但是,革命不同于寓言,国际歌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我们艰难的地推翻了“两座大山”,靠的是我们的奋斗,我们的自强不息。靠的是我们自己。
比起终日移山的愚公,我更喜爱托体同山阿的夸父,应为踏象征着对光明,对希望的永恒追求。或许用这个形容革命中的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究更为恰当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