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长今》时我看过的唯一的一部韩剧。现在回想起来,给我印象最深不是她与闵大人的真情,不是险恶的宫廷斗争,不是那美味的菜肴。而是在最开始,她妈妈临终前对她的希冀。一方面,作为一个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女儿会平安幸福。另一方面,她作为一个“内人”又希望得到“最高上宫”的荣耀,为自己洗刷冤屈。她把这种愿望加给了年幼的长今。而长今也就自然而然的接受了,并成为了她成长的动力。这种理念在我国的文艺作品中是不多见的。我们作品在对复仇时的阐述时,多数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远离是非,放下仇恨,特别是在他们临终前,更希望以自己的死来了解恩怨,不希望孩子再去复仇。我想这是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分不开的。我们总是讲求一个“仁”字,对自己“仁”,对敌人“仁”。
相反,在韩国,他们的文化则是一种“恨文化”,有仇必报是他们的特点。长今的母亲应该很清楚宫廷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年幼的孩子到了那里可能会遭遇的什么。但她依旧把自己的愿望当着长今说了出来,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幼小的长今。而长今,到了宫廷中有好几次复仇的机遇,但是她都放弃了。因为那不是“光明正大”方式,是不可取的,是卑鄙的手段。
“复仇”必须合理化,才能更广泛的为大众所接受。剧中的“金英”由于嫉妒,由于家族的压力,总是使用一些阴险的招数来向长今报复,但是,这种复仇与恨缺乏合理的根基,也就注定了在作品中她的失败结局。
近年来,韩国开始清算“韩奸”,也是其恨文化的一种表现。一种国家的文化既然能存在,就有它合理的一面。恨有恨的好处,仁有仁的优势.,两种文化,各有所长
最后说一下\"恨文化\"非我原创,记得是一韩国人对自己文化的总结,这里借用了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