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8-16 23: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林处一他们进来时我正准备在沙发上睡觉,公司积了一堆需要蓁子过目的材料,我困得眼皮下坠,也懒得去处理,看见他们不期而至地打碎了我的睡眠,我恨不得挨个踢他们出去。
“你昨天晚上到那嫖风去了?”林处一一脸贼笑地问我。
“你这个大牲口!”我一把抓起他扔进沙发里说:“狗嘴里没点好话!”
“蓁子昨晚上打电话到我家找你,我想你肯定去干坏事了。”
“什么?她打电话问你了?”我心里一惊,睡意全无。
“是啊,都快12点了,我说我都不知道你在金城,老实交代,你干吗去了?”
我苦笑一下,招呼米二和孟如新坐下了,有些莫名的慌乱,早上我还给蓁子解释我和林处一他们去聊天了,这不是此地无银吗?我忽然想起蓁子在我身上嗅来嗅去还说有了异味的的事,她不会闻出公孙篱留在我身上的气味吧?虽说公孙篱不施脂粉,但女人的味道会不会有呢?
米二点上一根烟说:“你别看我老谷,你也少说昨天晚上跟我在一起,蓁子也给我打电话了。”
“是啊,”孟如新在旁边补充:“给我也打了,你就老实说你干什么了吧。”
我嘿嘿一笑,心想事已至此,只能听天由命了,我说:“还能干什么啊,陪我的一个小丫头去了,一夜没睡,这不正准备睡觉,又让你们搅了,哎,你们怎么知道我今天在这?”
“蓁子早上打电话给我们,说你请我们来喝酒,又装糊涂?酒呢?”
我转身拿出小朱刚提进来的两瓶酒打开,思想却神游物外了。这个蓁子,到底想干什么?借我之口让林处一他们过来,是想逼着我说实话?
刚喝了没几杯,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敲着门问:“请问经理在吗?”
我起身请她进来,说:“经理不在,请问您有什么事吗?”
老太太颤颤微微地坐在办公桌前的椅子上说:“我的孩子在这个公司工作,我想找领导反映点情况。”
我给她倒了一杯水说:“大妈您先喝点水。公司经理最近有事不来上班,我是临时代理的,有事您就给我说吧。”
老太太的儿子是公司某个部门的业务骨干,按她的说法,自从儿子娶了媳妇,就和她分家另住,既不管她,也不给她生活费,她希望公司能帮她讨个公道,教训她那不孝的儿子。
林处一他们也停下喝酒,听老太太眼泪汪汪地向我控诉她儿子的恶劣行径。
老太太一哭,我就犯了瞎激动的毛病。娶了媳妇忘了娘,这样的家伙怎么可以在这个公司混?
我让小田喊来老太太的儿子王达,这厮长得倒还顺眼,看见他妈还问候了一下:“妈,你又来告状了?”
老太太鼻子哼了一下,把脸扭向一边。
我坐回办公桌后面,问王达:“她是你母亲吗?”
“是。”这小子面无表情,没地方可坐,就傻子一般站着。
“按理说你们这是家务事,不该我管的,可老太太找来了,说你不管她,也不给生活费,有这事吗?”
“有这事。”
“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啊,再怎么着,她也是你的母亲对吧,你看,是不是经常给她点生活费?这是你的责任!”
这孙子头也不抬地说:“我不想听你给我说大道理,我妈也不缺钱。”
我的火气被他这一顶撞惹了出来,我说:“不想听大道理?想听处理结果吗?”
“随便你!”
“是你给你妈给生活费还是我把你的奖金扣下来给她?”
“谷总,您是临时代理秦总吧?这些事好像不适合公司管。”
“是的,是不适合公司管,可你现在除了公司能管,别的地方好像拿你没招,也不能说我是临时管理,如果愿意,我会一直管下去。扣奖金你有意见吗?”
“有意见又有什么用?权利在你手上。不过我好像没犯什么错误。”
“你是没犯错误,但我希望公司里的每个人都能孝敬父母。”
“那就随便你扣吧,我不想解释。”王达很不客气地转身出去了。
“看看,看我这不要天良的儿子,对领导都是这样子。”老太太气得直拍大腿,似乎儿子如此真似的她的失职。
我让出纳扣了王达的奖金交给老太太,她千恩万谢着走了。
林处一说:“人家的家务事你在公司这样处理可能不好吧?”
“你就知道废话!”我说:“我处理的时候你不吭声,弄完了你才指导我,什么人啊?”
“我觉得没错,不孝敬父母的家伙就该这样收拾!”米二说。
孟如新问我:“嗳,老谷,你前几个月跟我们说的合作搞书,怎么不见你的消息了?”
我端起酒杯和他们碰了一下说:“最近比较烦,把这事给忘了,你们有好的策划没?”
林处一说:“有啊,我有个想法,如果弄出来,绝对畅销。”
“别卖关子,不是‘你的快感被人携带’那点破事吧?”米二说。
“你的快感才被人带着呢。”林处一说:“我这个想法往大了说叫《中国文坛,我准备跟你翻脸》,往小了说叫逮住一个消灭一个。”
“怎么个翻脸法?”
“我们选100个知名作家,进行有意义的批判。一个人两千字,20万字刚好能出一本书。”
“什么叫有意义的批判?”
“每一个作家,他的作品里都会留下这样那样遭人诟病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总有把柄会留在世上,我们争取往圈子里骂,也就是掏隐私的方式。”
“这法子也太低了吧?就知道揭人家隐私,你又知道几个人的隐私?再说这招数早让人用烂了。”
“我说的隐私可不是他们生活的隐私,是写作中的大缺陷,作品本身的问题加上‘隐私’,就是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我们可以写成文革时大字报那样的。”
“这样弄工程也太大了啊,你至少得把每个人作品读一遍吧?”
“我们几个人分下去,一人也就读20多个人的作品,加上平时已经读过的,应该不费事。”
“这倒也是,这100个作家我们每一省都选几个,书出来这发行范围也就广了,至少读者都会看自己省的文豪是怎么挨骂的。”
“可不?怎么着也得让这100个作家记住我们。”林处一有些得意自己的方案。
“得罪了这100个文坛先驱,我们以后都别想在文学圈里混了。”孟如新说。
“谁还往文学圈子里钻啊?”米二又点上一根烟说:“我们一直提倡的是民间写作。”
我说:“那就这样定了吧,林老师拿出个详细的方案我们再运作,总得有的放矢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