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闽高唱

[小说连载]我的习作《谁是凶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8 22: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等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9 23: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誓 凶手一定不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9 23: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桃園北極星2006-08-19 23:00发表的“”:
我发誓 凶手一定不是我
你终于招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0 01: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六小丫2006-08-17 16:13发表的“”:
敬请各位指出宝贵意见。
你很能掌握人物对白!
是剧本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08: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传讯海平
传讯室里,赵正华单刀直入地对杨海平说:“根据我们掌握的线索,你在撒谎。”
杨海平:“我没杀人,我真的没杀人。你们要我说什么呢?”
王丽姗:“有没有杀人,事实最能说明问题。我们要你说真话。3.21那天晚上,你到底做了些什么?请如实回答。”
杨海平:“天哪,我真是倒霉死了。我撒谎是怕卷入此案,毁了我的前程。那天下午公司宣布郑大洋去日本进修后,我非常恼怒……”他抑着头,眉头紧锁,两道浓黑的眉毛皱在一起,眉尾上翘,瞪圆了双眼紧盯着前方,目光发直,陷入了沉思。
林志森刚要开口,就被赵正华制止了:“让他好好想想。”
过了约五分钟,王丽姗说:“怎么样,想好了吗?”
“哦,那天的情况是这样的。”杨海平开始回忆:
夜幕降临后,五光十色的灯光将城市的夜晚装扮的流光溢彩。杨海平站在自己客厅的窗前,望着眼前这座新兴的城市,思绪万千,双眉紧锁。“哎唉。”他叹了口气,在屋里来回踱步。忽然他停在一幅印象派油画前。油画歪斜在墙上,只靠右上方的一根钉子支撑着整幅画的份量。
他弯下腰,从地上捡起钉子,想把它重新钉好。于是他满屋子里找钉钉子的东西,可就是找不到能钉钉子的东西。他生气地把钉子丢在地上:“妈的悔气。”说着,转身走进卧室,怒冲冲地从衣柜里面找出一件浅棕色夹克上衣穿上,他站在照身镜前,望着自己那张憔悴的脸和那双平时大而有神而现在显得暗然失色的眼睛,无奈地摇摇头,对着镜中的人说:“你啊你,叫我怎么说你……嗨。”他站在镜前犹豫片刻,走到沙发前拿起黑色手提包,就出门去了。
杨海平漫无目的地走在人行道上,好象是在欣赏夜景,但有心人不难看出,他此时正心事重重。他一会儿看着夜景,一会儿看着身旁的店铺。
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在一家五金店前面,杨海平停下脚步,走进店里。
店铺里一个中年妇女迎了出来:“朋友,买什么?”
杨海平:“有锤子吗?”
“有。要多大的?”
“能往墙上钉钉子就行。”
中年妇女从柜台下面拿出一个锤子:“这个行吗?太大钉钉子没用,太小了钉子钉不进墙,我看这个正合适。”
杨海平:“那就这个。多少钱?”
杨海平付完钱,把锤子装进手提包里,包小了点,锤子的柄露在包外。
他继续往前走……走到一家咖啡店门前,他抬头看了一下招牌,不加思索地走进去。他找了一个比较僻静的又能看到大街的座位坐下。咖啡店小姐走过来,递给杨海平点菜簿。杨海平点了一杯上等的咖啡。他慢慢地搅着杯中的咖啡,注视着玻璃窗外的景色,还时不时地呷一口杯中的咖啡……。
咖啡店里的数字电子钟响起动听的音乐和一个女孩清脆的报时声:“……现在是二十点整。”杨海平好象突然想起了什么,拿起杯子,仰头喝完杯中的咖啡,做了一个手势,小姐走过来。他付完账,拿起手提包,离开咖啡厅。在路旁他拦下一辆的士,的士很快就溶入车流中。
的士拐进一条小道里,拐了几次弯,嘎吱一声停下。杨海平走下的士,向一幢大楼走去。在一层的一户人家门口,杨海平伸手按了一下门铃按钮。一会儿,没有动静,他又按了一下,里面传出来一个男子的声音:“谁?等一会。”
杨海平蹲在门口约五分钟左右,门前的灯亮了,紧接着门开了。郑大洋头上包着毛巾:“噢,贵客,请进请进。”
杨海平跟着郑大洋走进客厅,环视客厅西周:“唉,装璜满有个性的。没看出来你还有点情趣。”
郑大洋:“什么叫有点情趣,小看人?”
杨海平:“就要去日本了,我哪敢呢。”
郑大洋:“别说风凉话了。有什么事直说吧,没事你是不会来找我的,就凭你我平时那一丁点儿的交情,你是不会没事来找我玩的。”
杨海平:“爽!我也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你把去日本的机会让给我……”
郑大洋打断杨海平的话:“笑话,公司宣布了,来不及了。”
杨海平:“这个你就别担心了,没有金钢钻,不敢拦瓷器活。你听我把话说完。你把去日本的机会让给我,要多少钱你开个口,我们做个交易。你想想,即使你去日本后回来,能有多大用处?可对我来说那就大不一样了。”
郑大洋:“你就是喜欢小瞧人。”
杨海平:“不是我小瞧你,是事实。就你那胸中一点点墨水,能学些什么回来?”
郑大洋气的满脸通红:“就你有墨水。太自大了吧?”
杨海平:“好了,好了。上面说的都是气话,我们商量商量,做个交易吧。就目前情况来看,你学成回来也不会派上什么大用场,这是事实,在学习方面你不如我,但在其它方面我不如你。你确实是一个有能耐的人,这次让给我,下次你再去也不迟。你知道,这次机会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学成回来,我就有极大的希望进入公司领导层。那时候我是不会忘记你的。”
郑大洋大声吼叫:“谁跟你谈交易?你给我出去,我不想见到你。我知道你有个在台湾的爷爷,有几个臭钱,可我不稀罕。”
杨海平也提高了嗓门:“给你十万元人民币,你好好想想,现实一点,两天后给我回话。”说完气冲冲地离开郑大洋家。
郑大洋也怒气冲冲地把门“砰”地一声关上。
杨海平对赵正华他们说:“这些就是那天晚上我到郑大洋家里发生的事,从郑大洋家出来后,我就去同学许凡家里,一直玩到他老婆下夜班回来。”
林志森:“就这些?你马上就到许凡家?”
杨海平:“就这些,再要我说,我什么也说不出来了。郑大洋的死与我确实毫无关系。我平时与他不好,甚至恨他,但我还没有蠢到去杀他的地步,这不白白自己断送自己的前程?”
王丽姗:“可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你不是空手去许凡家里。”
杨海平:“哦,对对,我是回家后想起许凡托我买的电饭煲,我就给他送过去,另外也想找他玩玩,散散心,忘掉一些烦恼。”
赵正华:“好了。你可以走了,但你目前在我们调查此案的时候,不能离开本市,若要出远门,必需报告我们,在征的我们同意之后,才能离开。希望你能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
杨海平:“我身正不怕影歪,近段时间不会出远门的。希望早日破案,我不可能整年不出差。”
王丽姗:“我们会很快把凶手绳之以法的。”
赵正华他们三个人回到办公室,林志森对赵正华说:“要不要立即搜查杨海平的住处,找出作案凶器?”
赵正华:“不可操之过急,我们还没有掌握杨海平作案时间的证握。再说按常理凶手不会把作案凶器带回家保存起来。先派人二十四小时监视他。”
王丽姗:“你们两位有没有感觉到他还在说慌话。”
赵正华和林志森互相望了一眼,没有言语。
王丽姗:“信不信由你,反正直觉告诉我。”
八 获取凶器
杨海平家里。杨海平在慌乱地满屋子寻找东西,把家翻得乱七八糟,就象是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抄过家一样。此时的他正探身在一个大衣柜里。一会儿,他在大衣柜里面找到一把锤子,当他转身离开大衣柜时,心里掠过了一丝只能体味,不可言传的轻松。但旋之,他又心慌意乱起来,手里拿着锤子在屋里转圈,“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他边转边喃喃地说。转着转着象是找到了答案,立即停下脚步,向左转身来到沙发旁,他从沙发上拿起一张旧报纸,将锤子包起来,插在后裤兜里。然后他急忙走近窗前,向外张望,而且在喘着粗气。显然他此时还拿不定注意,回到沙发旁,他跌坐在沙发里。他心中在想:“ 这倒霉的锤子,该怎么处理它?扔掉,往哪里扔?不扔吧,查到了有口能辩。嗨,难死我了。哎,埋地里,埋得天衣无缝,对埋得天衣无缝。埋哪里,往哪里埋?不行,这个时候不能出去。我已经成为疑犯了,此时肯定已被监视,不能出去,不能……。”他此刻就象热锅上的蚂蚁,在屋里团团转。忽然,他停在屋中央,右手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对,就这么办,好办法。”他笑了,脸上绽开了花,为自己突发灵感笑了,“哈哈哈!真可谓是急中生智,常言说的好,活人怎会被尿死?”
这是一个阴天,刚过六点,夜幕就降临了。守候在杨海平家附近的民警在黑色小车里吃面包。民警甲刚咬下一口面包,就看见杨海平走出楼道门,向柴火间走去,民警甲捅了一下民警乙:“看,他出来了。”民警乙:“看见了。”
俩民警在小车里看见杨海平从柴火间里牵出摩托车,发动一下就开走了。民警甲:"跟上。"民警乙一踩油门,一打方向盘,小车就跟上了杨海平的摩托车。杨海平知道有警察跟踪,在城里转了好几圈后,开进一个小巷,小车没法进去。民警甲:"从前面绕过去,小巷的出口在前面那条街。"小车刚绕过去,就看见杨海平驾车从小巷里出来,向西开去。他加大油门,驾过一条六百米左右的街道,就上了一条通往郊区的柏油路。
摩托车在柏油路上飞驰,车灯光柱在黑夜中划来划去。
小车在后面200米左右紧随,柏油路上的车不多,小车把它们一辆辆超过。
在一个右拐弯处,车灯照着左边人工凿成的山崖,山崖在车灯的照谢下,好似一堵年代久远,布满藤条的旧墙,右边是黑洞洞不知深浅的山谷,摩托车在这里放慢了速度,向右拐,正在这个时候,后面一辆货车的车灯照了过来,。紧随后面的民警在小车里清楚地看见杨海平。
民警甲:“看,他往山谷里扔东西了。”
民警乙:“记住这个地方。”
早晨,阳光灿烂。昨晚看起来黑洞洞不知深浅的山谷,此时却有点迷人。青翠的小树,齐腰深的绿草,还有远处的民房,蜿蜓的道路,在阳光的沐浴下,构成了一幅绝佳的山水画。一群人就在这大自然绘就的山水画里寻找昨晚杨海平扔下东西的东西。公路上站着两个警察,山谷里也有两三个警察和五六个村民打扮的人。这些人手里拿着木棍在拔弄齐腰深的草丛。一个村民用木棍拔弄一下草丛,看见草丛里有一包用报纸包的东西:“我找到一包东西了。”他弯腰捡起来,在空中挥了挥。民警迅速跑过来,几个村民也围过来。一民警接过那东西,打开报纸,里面是一把锤子。
西灶市公安局小会议室里,法医马小娟在对刑侦科的刑察员们说:“杨海平扔掉的那柄锤子,经鉴定是杀害郑大洋的凶器。锤子的柄上有杨海平的指纹,死者头颅上的伤口,与锤子的大小正吻合,锤子上的血迹与死者的血液一样。可以确定这个锤子就是杀人凶器。”
赵正华:“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掌握杨海平杀人时间的证据。”
林志森:“我们再去找一下许凡,让他仔细地回忆一下当天夜晚的情况。”
王丽姗:“这么说许凡可能隐瞒了什么。如果是真的,他为什么要隐瞒?”
林志森:“不能说许凡隐瞒了什么,人麻,有时难免会忘掉一些细小的东西,这是符合生理的。”
局长:“志森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从生理学角度看,人的大脑需要忘掉一些东西,才能记住另一些东西。我们不访找许凡调查。要仔细做好他的思想工作。"
许凡单位办公室里,刑侦科的侦察员们正和许凡谈话。
赵正华:“你的同学杨海平涉嫌杀人。我们想让你再认真地回忆一下3.21那天晚上他在你家的情况。”
许凡:“那天我不是说过了,晚上十点半到我家,我们两人喝酒,一直到我老婆下班回来,他回家,就这些。”还没等赵正华他们再问,他又接着说,“顺便问一下,他为什么要杀人?”
林志森接过许凡的话:“嫉妒吗,有人挡在他升迁的道上。”
许凡沉默了。
王丽姗:“他一直在你家喝酒?请你好好想想,前天我们从216省道5公里处的山谷里找到了杨海平扔掉的杀人凶器。”
林志森:“目前他是重大杀人嫌疑犯,包庇杀人犯,后果可想而知。”
许凡“他会杀人?没想到。让我静一静。”他仰起头开始回忆,“那天……夜晚……十点半……我们一起喝酒……噢,想起来了,喝了一会儿没酒了,他出去买酒,去了好一会儿,还带来了一些就酒的菜。后来我们一直喝到十二点我老婆下班回家。”
赵正华和许主握手,对许凡说:“谢谢你。”
三辆警车拉响警笛,闪着警灯在繁华的大街上急驰。警车拐进小街,又拐了两次弯,在一个居民小区前停下。车门迅速打开,车上跳下几个警察,他们急步向一座楼房冲去,上了楼梯,在一户人家的门前停下。一个民警上前“笃笃笃”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开门的是杨海平。门一开,民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进房间,把杨海平按倒在地上,“咔嚓”一声,就用手铐将杨海平铐起来。
杨海平在地上挣扎:“你们抓错人了。”
不少群众围过来看热闹,附近一个小杂货铺七十多岁的老汉也凑过来,看见被铐起来的人是杨海平,嘴里冒出了一句:“是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1 10: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疑窦重重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1 11: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1 11: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 云遮雾罩
一大清早,港前小区里,一个小杂货铺的老板刘老汉就起来开店门,上了年纪的人就是起得早。刘老汉开门后,开始整理货物,清洁柜台。待刘老汉整理好货物,清洁完柜台,一缕阳光悄无声息地照进小杂货铺。此时小区里大多数人还在被窝里。跟往常一样,刘老汉沏了一壶茶,坐在柜台后面慢慢品尝起来。他一边品茶一边等送早报的小伙子。
“突突突”一阵摩托车发动机的声音从远到近,老汉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站起来走到门口。一辆摩托车开到小杂货铺门前停下,开摩托车的小伙子从挂在车旁的邮件袋里拿出一份报纸,递给刘老汉:“老人家,今天的早报来了。今天早报有看头,本市的凶杀案破了。”
刘老汉接过报纸:“噢,早报办的不错,我就喜欢看早报,谢谢。”说着转身回到柜台里,坐在柜台后面,掏出老花眼镜戴上,边品茶边翻阅报纸。他先把报纸各版的标题浏览了一遍,然后又回到头版头条的位置。在头版头条有一行黑体大字跳进老汉的眼帘“刑警神功,手到擒来”副标题是“本市迅速告破3.21凶杀案”。刘老汉挪动一下身体,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一些,然后呷了一口茶,便开始阅读手中的报纸。他把其中的一段文字轻声念出来:“……3.21凶杀案凶手杨海平因妒忌同事出国深造,怕影响自己前程,遂生杀心,于三月二十一日夜十一点左右杀死被害人……。”老汉念到这里,放下手中的报纸,嘴里念道着:“十一点左右杀人。十一点左右……有些蹊跷……不大可能吧。该不是冤案?”刘老汉呷了一口茶,在小杂货铺里踱着小步来回转。
一个中年妇女来小杂货铺买东西,看到刘老汉这样,感到有些怪:“你这样转着干嘛?该又是一种新的煅炼方法?唉,来包味精,我在等着煮菜用。”
刘老汉停下来从柜台里拿了一包味精递过去:“没啥,没啥。这个你不懂。”
中年妇女刚转身要离开,老汉就叫住她:“哎,你等等。烦你路过我家门前时,叫我老伴来。”
中年妇女:“好的。”
刘老汉继续在小店铺里面踱步,心里在想:“有问题,肯定有问题。是冤案。不行,我得去公安局一趟。人命关天的事,我要管。”
刘老汉的老婆来到店铺:“老头子,有啥事?”
刘老汉:“你看看店,我上趟公安局。”
老太婆一惊:“你犯什么法了?”
刘老汉:“唉。谁犯法了,我这是在救人。”
老太婆:“哟,没看出来,见义勇为,就你这把老骨头?”
刘老汉:“我不跟你磨嘴皮。你看一会儿。”
刘老汉边说边忽忙地走了。他回到家里,推了一辆旧的自行车,寄上便往公安局奔去。
西灶市公安局门口,刘老汉推着自行车,在向门卫询问:“我要反映一个问题,不知道找谁?”
门卫:“你老要反映什么问题?”
刘老汉从衣袋里掏出那张报纸:“我想反映报上登的问题。”
门卫:“那你找错地方了,找报社去。”
刘老汉:“不,报上登的凶杀案。我有重要线索要反映。”
门卫:“哦,找刑侦科。后面那幢楼,三层左边就是。”
刘老汉:“谢谢。”
刘老汉到刑侦科办公室门口,伸长了脖子,瞪圆了双眼往里面瞧。他看见办公室里侦察员们一个个正低头忙着。刘老汉轻轻敲了敲办公室的门,靠门口的一个侦察员闻声抬头看了看刘老汉:“老大爷,有什么事?”
刘老汉走进去:“我想反映报上登的凶杀案问题,我认为凶手不是杨海平。错案。”
办公室里的侦察员们闻声都抬起头,瞪大了眼睛望着老汉。这位瘦高个子,眼尾向下搭拉的老头子,正满面笑容地望着在家说:“我该向哪位反映情况。”
林志森向刘老汉走过去:“老大爷,请进来。”说着,把刘老汉领到后面的科长办公室。对刘老汉说:“这是我们赵科长。”又转过脸对赵正华:“这位老汉要反映3.21凶杀案问题。”林志森请老汉坐下,并给他倒了一杯茶。
赵正华站起来,走到刘老汉身边对他说:“老大爷,今年高寿?”
老汉:“七十有二了。”
赵正华:“请坐下,喝茶。想反映什么问题?”
刘老汉从衣袋里掏出那张早报,指着头版头条的报道:“这上面说的案件我看了好几遍了,觉得有些问题,想向你们说说。”
赵正华:“澳。什么问题?你说说看。”
刘老汉:“报上说的被害人十一点左右被害。可是十二点的时候,他还来我的小店买过干电池。”
赵正华:“老大爷家住什么地方,认识被害人?”
刘老汉:“我家就住在被害人同一个小区,而且我还在小区里开了一个小杂什店,每天都营业到十二点多。那天晚上被害人到我的小店里来买干电池……”
赵正华:“哟,那你说说那天晚上的具体情况。”
刘老汉坐在沙发上,向赵正华和林志森叙述。
那天晚上十二点,刘老汉偶感风寒,人有些不舒服,想早些休息,正准备关店门,郑大洋走过来,对刘老汉说:“有电池吗?”
刘老汉:“有,有。几号的?”刘老汉递给他一对小电池。
郑大洋:“5号的,质量怎么样?”
刘老汉:“没问题。我的石英钟就是用它。”刘老汉看了一眼墙上的石英钟,钟的指针正指向十二点。
刘老汉接着又说:“在这之前,我还见过报上说的凶手杨海平。”
林志森插话:“你认识杨海平?”
刘老汉:“认识,我住旧区的时候和他家是邻居。我看着他长大的,他可是一个好孩子,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
林志森:“老大爷,你看见杨海平是什么时候?”
刘老汉:“也是那天晚上,具体时间我不知道。我就觉得离郑大洋来我店买电池时相隔好长一段时间……他来我店买一包香烟。离开的时候我看他向大街方向去了。”
刘老汉离开公安局后不久,赵正华桌上的电话响了。他接起电话:“喂……噢,继续监视到中午,如果上个上午都没见到他,下午我们就撒回。”他放  十 各抒己见
西灶市公安局有一个传统的做法,每个星期一上午上班前一个小时,局长要亲自招集各科室负责人在一起开会。各科室负责人在这一小时的班前会上,要简单扼要地汇报上星期的工作情况,说明本星期的工作打算以及如何安排。
今早又是星期一。昨晚下半夜开始滴滴哒哒地下起小雨,早晨雨还在继续,看这阵势雨是不想停了。赵正华匆匆忙忙吃完早饭,披着雨衣,踩着自行车就往局里赶。本来为这宗案子操碎了的心,被这小雨一和,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不可言状的滋味。他机械地往前踩着自行车,突然一阵急刹车声把他惊醒。司机破口大骂。赵正华很不好意思地对司机说:“对不起,对不起。”当他到局里的时候,局长办公室后面的小会议室里已经来了不少人。
赵正华到会后大约五分钟,人都到齐了。局长走进会议室,问大家:“人都到齐了没有?”
局办公室主任点了一下人数回答说:“局长,人都到齐了。”
局长说:“那会议就开始。”
这种会议在这个局里已经就象是一种制度了,科长们已经习惯了,大家不用叫,按照贯例,一个科室接着一个科室汇报工作。刑侦科是最后一个科汇报工作。
轮到赵正华汇报工作了,却他正在发呆。坐在他旁边的户籍科科长轻轻捅了一下赵正华,悄声对他说:“轮到你汇报工作了。”
“哦,对不起。”赵正华回过神来,局长却望着他在微笑。赵正华清了清嗓子,开始汇报上周的工作:“……上周我们抓捕了犯罪嫌疑人杨海平,第二天本市的早报就以‘刑警神功,手到擒来’为题发表了破获此案的消息。消息一出,港前小区开杂货铺的刘老汉就来反映情况,说是案发当晚十二点钟的时候,郑大洋还到他老人家的铺子里来买了一对5号的干电池。他认为杨海平不可能杀人,有极大的可能我们抓错了人。下周的工作我现在还没有想好,想请示局领导予以定夺。”
局长说:“好了,时间也到了,今天的汇报会就到这里,散会,赵正华留下。”
与会的人都走了,局长对赵正华说:“正华,看来这宗案件是一块硬骨头,你可得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通知刑侦科全体干警来我这里开会。”
“是。”赵正华回答完,转身离开局长室,到自己的办公室去通知大家,“全体干警们,马上到局长办公室后面的小会议室去开会。”
刑侦科的干警们说说闹闹走进局长办公室后面的小会议室,一踩进小会议室,大家立即停止了说闹,原来局领导一班人已经围坐在椭圆形小会议桌前。看见领导们都已经坐好了,大家也就很快入座。局长见大家坐定后就开口说:“首先,我在这里代表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向你们说:‘大家辛苦了。’”局长停下来,深情地望着大家,然后点点头,“真得辛苦大家了。根据刚才班前会赵正华汇报的情况,我看咱们遇到更大的困难了,也就是说遇到了更狡猾的对手了。说白了,就是我们抓错人了。接下去的工作是考验我们干警才智和勇气的时候。现在我们就这个案件,请大家说说看法、想法、大家各抒己见。”
“……”会议室里静得让人难受。
“怎么了?”副局长打破沉静,“平时我看大家挺能说会道的,今天怎么一个个就象是霜打的茄子——蔫了。”
“大家高姿态,那我就先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林志森接过副局长的话茬站起来。
局长挥挥手对林志森说:“坐下来谈,大家随便点,大胆谈自己的想法、看法,以及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林志森重新坐下来,接着说:“这个案子一开始,我就参与了侦破工作,而且,大家知道,我还是主要办案人。首先杨海平,这里我就不称他为凶手。”大家笑了起来,林志森也跟着笑了一下,接下说,“他有作案动机。他的动机就是要铲除防碍自己升迁道路上的拌脚石,而被害人正是这块拌脚石。因怕别人抢了自己各种机会,影响自己以后好生活的动机而杀人的案子,大家都知道,国内外都曾发生过。杨海平的杀人动机就是上面说的那种,所以他是有杀人动机的。第二,作案工具我们经过监定是真的,上面有死者的血迹,凶手的指纹,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事实。最后一点就是作案时间问题,而恰恰就是这一点,被一个老头子一句话,便轻而易举地否定了。我们经过科学监定出来的被害人被害时间,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我不禁要问,这老头是谁?跟凶手有何关联?所以我认为,目前还不能轻易地说我们抓错了人。这对我们局多年来保持的荣誉有多大的损害啊!”
“我说两句。”王丽姗说,“今天我要把我参与这宗案件侦破过程心里的感觉在这里讲一讲。也许有人说我这是犯了侦破的大忌,那就是侦破工作中掺入了个人情感。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想,有怎样的想法,我都不在乎。我非说不可,不然这种感觉它会搅得我心里不宁。一开始接触这宗案件,我就从杨海平的目光中窥见他是清白的。而且直觉明确告诉我他不是凶手。于是我极力否定这种直觉,提醒自己在这种时候不能有半点的个人情感。可是随着侦破工作的深入,各项证据能证实他是凶手的情况下,这种直觉并没有消失,相反更加明显了。因此我痛苦彷徨。上周刘老汉提供的情况,证实了我的直觉是正确的。我想,直觉并不全是坏事,正确的直觉可以引导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去……。”
王丽姗还没有讲完,就被急性子的小刘抢过话头:“我简直是在听人讲故事。我们破案都靠直觉来破,那我们的工作会非常轻松,天下的冤案要用火车拉。”
“我还没有说完吗!你抢我话干嘛?”王丽姗生气了,“我说的意思是刘老汉提供的情况有可能是正确的,我们可能就是抓错了人。我们应该查实刘老汉提供的情况,找出更有力的证据。我的话完了。”
“这不就结了,干麻那么多废话。”小刘悄声嘀咕着。
“……”王丽姗白了一眼小刘,没说话。他俩一开会就爱抬杠,这是全局人都知道的事,可是会后他俩又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小黄见小张要发言的样子,就抢在他前头说:“我认为王丽姗说得对。直觉并不是什么坏东西,没有直觉的人是一个低能的人。正如刚才王丽姗所说的,正确的直觉可以引导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去干什么?去获取更有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这样才能做到减少冤案或没有冤案。我认为我们应该重新勘查凶案现场,也许我们漏掉了什么蛛丝马迹,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
小黄刚说完,小张就接上说:“我想提醒一下大家的是我们恰恰漏掉了一个重要的证据。这就是经过科学监定出来的被害人死亡时间。”
“对,小张说得对。这难道是可以靠直觉否定掉的证据吗?难道有直觉的人就是神了?我的直觉就常常出错,也许我真是一个低能儿。”林志森自地说。
法医马小娟腾地站起来说:“刚才有人提到了被害人死亡时间。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从会议一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我们确定死亡时间是科学地根据尸腐程度和蝇蛆生长发育情况。但在获取监定死亡时间所需要的气象资料时,忽视了室内与室外的气温差。因此就会使得在确定被害人死亡时间时出现一点偏差。我们在做死亡时间监定的时候,使用的是气象局提供的,案发前后一段时间当时的气象资料,没有考虑到室内的温度要比室外的温度高一些。这是我在工作上的失职,请求局领导予以处分。”
会议室里又一次死一样寂静,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满脸惊讶,满脸疑惑。局长环视一下所有的人,打破寂静说:“我们不怕犯错误,就怕犯了错误不肯改,没有勇气改。小娟同志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勇于改正错误,才能及时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综合刚才同志们的意见,我们下一步有三方面的工作必须要做。第一,散会后立即审问杨海平。第二,重新勘查凶案现场。第三,调查刘老汉与杨海平有什么关系,以及刘老汉的为人处世。”
散会回到刑侦科办公室,赵正华对王丽姗和林志森说:“丽姗带两个人负责调查刘老汉,我和志森去审问杨海平。”
下电话,向还在办公室里的林志森说,“我们保护陈丽媛的人说,这几天一直跟踪监视陈丽媛的那个男人不见了。”
林志森望着赵正华说:“哎,到现在我真是有些迷茫了,这杨海平与陈丽媛和跟踪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
赵正华双手一摊:“你问我,我问谁?我要是知道,这案子不就结了?”
林志森耸耸肩:“真够快的,昨天刚抓杨海平,今天早就见报。”
赵正华好象悟出了点什么,点点头对林志森说:“这就叫信息时代。媒体真实客观的报道,对破获案件有帮助。到少目前我认为是这样。”
“是吗?我不懂。不过如果刘老汉说的成立的话,那就意味我们抓错人了。”林志森说完,转身离开赵正华办公室。
赵正华:“……”没有言语,此时他好象自己正走在一团迷雾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2 15: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 各抒己见
西灶市公安局有一个传统的做法,每个星期一上午上班前一个小时,局长要亲自招集各科室负责人在一起开会。各科室负责人在这一小时的班前会上,要简单扼要地汇报上星期的工作情况,说明本星期的工作打算以及如何安排。
今早又是星期一。昨晚下半夜开始滴滴哒哒地下起小雨,早晨雨还在继续,看这阵势雨是不想停了。赵正华匆匆忙忙吃完早饭,披着雨衣,踩着自行车就往局里赶。本来为这宗案子操碎了的心,被这小雨一和,心里突然涌起一股不可言状的滋味。他机械地往前踩着自行车,突然一阵急刹车声把他惊醒。司机破口大骂。赵正华很不好意思地对司机说:“对不起,对不起。”当他到局里的时候,局长办公室后面的小会议室里已经来了不少人。
赵正华到会后大约五分钟,人都到齐了。局长走进会议室,问大家:“人都到齐了没有?”
局办公室主任点了一下人数回答说:“局长,人都到齐了。”
局长说:“那会议就开始。”
这种会议在这个局里已经就象是一种制度了,科长们已经习惯了,大家不用叫,按照贯例,一个科室接着一个科室汇报工作。刑侦科是最后一个科汇报工作。
轮到赵正华汇报工作了,却他正在发呆。坐在他旁边的户籍科科长轻轻捅了一下赵正华,悄声对他说:“轮到你汇报工作了。”
“哦,对不起。”赵正华回过神来,局长却望着他在微笑。赵正华清了清嗓子,开始汇报上周的工作:“……上周我们抓捕了犯罪嫌疑人杨海平,第二天本市的早报就以‘刑警神功,手到擒来’为题发表了破获此案的消息。消息一出,港前小区开杂货铺的刘老汉就来反映情况,说是案发当晚十二点钟的时候,郑大洋还到他老人家的铺子里来买了一对5号的干电池。他认为杨海平不可能杀人,有极大的可能我们抓错了人。下周的工作我现在还没有想好,想请示局领导予以定夺。”
局长说:“好了,时间也到了,今天的汇报会就到这里,散会,赵正华留下。”
与会的人都走了,局长对赵正华说:“正华,看来这宗案件是一块硬骨头,你可得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通知刑侦科全体干警来我这里开会。”
“是。”赵正华回答完,转身离开局长室,到自己的办公室去通知大家,“全体干警们,马上到局长办公室后面的小会议室去开会。”
刑侦科的干警们说说闹闹走进局长办公室后面的小会议室,一踩进小会议室,大家立即停止了说闹,原来局领导一班人已经围坐在椭圆形小会议桌前。看见领导们都已经坐好了,大家也就很快入座。局长见大家坐定后就开口说:“首先,我在这里代表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向你们说:‘大家辛苦了。’”局长停下来,深情地望着大家,然后点点头,“真得辛苦大家了。根据刚才班前会赵正华汇报的情况,我看咱们遇到更大的困难了,也就是说遇到了更狡猾的对手了。说白了,就是我们抓错人了。接下去的工作是考验我们干警才智和勇气的时候。现在我们就这个案件,请大家说说看法、想法、大家各抒己见。”
“……”会议室里静得让人难受。
“怎么了?”副局长打破沉静,“平时我看大家挺能说会道的,今天怎么一个个就象是霜打的茄子——蔫了。”
“大家高姿态,那我就先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林志森接过副局长的话茬站起来。
局长挥挥手对林志森说:“坐下来谈,大家随便点,大胆谈自己的想法、看法,以及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林志森重新坐下来,接着说:“这个案子一开始,我就参与了侦破工作,而且,大家知道,我还是主要办案人。首先杨海平,这里我就不称他为凶手。”大家笑了起来,林志森也跟着笑了一下,接下说,“他有作案动机。他的动机就是要铲除防碍自己升迁道路上的拌脚石,而被害人正是这块拌脚石。因怕别人抢了自己各种机会,影响自己以后好生活的动机而杀人的案子,大家都知道,国内外都曾发生过。杨海平的杀人动机就是上面说的那种,所以他是有杀人动机的。第二,作案工具我们经过监定是真的,上面有死者的血迹,凶手的指纹,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事实。最后一点就是作案时间问题,而恰恰就是这一点,被一个老头子一句话,便轻而易举地否定了。我们经过科学监定出来的被害人被害时间,竟然如此不堪一击?我不禁要问,这老头是谁?跟凶手有何关联?所以我认为,目前还不能轻易地说我们抓错了人。这对我们局多年来保持的荣誉有多大的损害啊!”
“我说两句。”王丽姗说,“今天我要把我参与这宗案件侦破过程心里的感觉在这里讲一讲。也许有人说我这是犯了侦破的大忌,那就是侦破工作中掺入了个人情感。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想,有怎样的想法,我都不在乎。我非说不可,不然这种感觉它会搅得我心里不宁。一开始接触这宗案件,我就从杨海平的目光中窥见他是清白的。而且直觉明确告诉我他不是凶手。于是我极力否定这种直觉,提醒自己在这种时候不能有半点的个人情感。可是随着侦破工作的深入,各项证据能证实他是凶手的情况下,这种直觉并没有消失,相反更加明显了。因此我痛苦彷徨。上周刘老汉提供的情况,证实了我的直觉是正确的。我想,直觉并不全是坏事,正确的直觉可以引导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去……。”
王丽姗还没有讲完,就被急性子的小刘抢过话头:“我简直是在听人讲故事。我们破案都靠直觉来破,那我们的工作会非常轻松,天下的冤案要用火车拉。”
“我还没有说完吗!你抢我话干嘛?”王丽姗生气了,“我说的意思是刘老汉提供的情况有可能是正确的,我们可能就是抓错了人。我们应该查实刘老汉提供的情况,找出更有力的证据。我的话完了。”
“这不就结了,干麻那么多废话。”小刘悄声嘀咕着。
“……”王丽姗白了一眼小刘,没说话。他俩一开会就爱抬杠,这是全局人都知道的事,可是会后他俩又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小黄见小张要发言的样子,就抢在他前头说:“我认为王丽姗说得对。直觉并不是什么坏东西,没有直觉的人是一个低能的人。正如刚才王丽姗所说的,正确的直觉可以引导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去干什么?去获取更有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这样才能做到减少冤案或没有冤案。我认为我们应该重新勘查凶案现场,也许我们漏掉了什么蛛丝马迹,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
小黄刚说完,小张就接上说:“我想提醒一下大家的是我们恰恰漏掉了一个重要的证据。这就是经过科学监定出来的被害人死亡时间。”
“对,小张说得对。这难道是可以靠直觉否定掉的证据吗?难道有直觉的人就是神了?我的直觉就常常出错,也许我真是一个低能儿。”林志森自地说。
法医马小娟腾地站起来说:“刚才有人提到了被害人死亡时间。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从会议一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我们确定死亡时间是科学地根据尸腐程度和蝇蛆生长发育情况。但在获取监定死亡时间所需要的气象资料时,忽视了室内与室外的气温差。因此就会使得在确定被害人死亡时间时出现一点偏差。我们在做死亡时间监定的时候,使用的是气象局提供的,案发前后一段时间当时的气象资料,没有考虑到室内的温度要比室外的温度高一些。这是我在工作上的失职,请求局领导予以处分。”
会议室里又一次死一样寂静,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满脸惊讶,满脸疑惑。局长环视一下所有的人,打破寂静说:“我们不怕犯错误,就怕犯了错误不肯改,没有勇气改。小娟同志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只有勇于改正错误,才能及时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综合刚才同志们的意见,我们下一步有三方面的工作必须要做。第一,散会后立即审问杨海平。第二,重新勘查凶案现场。第三,调查刘老汉与杨海平有什么关系,以及刘老汉的为人处世。”
散会回到刑侦科办公室,赵正华对王丽姗和林志森说:“丽姗带两个人负责调查刘老汉,我和志森去审问杨海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2 15: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又有更新了,接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