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稳健在 2003/06/29 09:11am 第 3 次编辑]
下面这篇科考队员的日记和上面的照片我保存了多年,每每拿出来始终有兴趣!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给人以启迪和享受。
说实话,捕捉到百灵的喂雏实属不易!人们对百灵的爱护更是令人钦佩!
[转载]
1999年7月25日
早饭后驱车出发,又经过羌塘自然保护区的铁桥,在如茵的原野上跑上一个半小时,来到风光如画的错鄂。远远的,我们就望见钻井塔已经矗立在了湖畔的东南岸上,王教授和他的助手们在此等候我们多时。负责钻塔的青海钻井队也在湖畔搭起6座大型帐篷,远看仿佛一座居民小区,颇为壮观。
我们看着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来来往往,和前些天在兹格塘错的科考相比,感觉就像是刚从游击队来到正规军一般,看什么都透着新鲜、好奇。王教授告诉我们,钻井点位于错鄂东北去湖边100米处,钻塔分11层,高度有18.5米,可以说是青藏高原腹地有史以来最高的钻塔。工人们连日加紧,已搭至第九层,今天下午便可顺利封顶。
我们才从车上卸下行囊,队员小吴就兴冲冲地告诉我们一件趣事:就在昨天,钻井队在钻探点东面10米不到的沙堤上,发现了一个高原百灵鸟窝,里边还有两只才孵出的鸟雏,眼睛还没睁开哪。有趣就有趣在昨天一天卡车运送搭建的材料在沙堤上来来往往,工人们来回搬运材料,居然就没轧着踩着这个鸟窝,最近的一道车轮引子,离鸟窝只有五六厘米。后来大家纳闷,怎么这里老是有两只大百灵鸟绕着不肯走呢?一仔细查看,才发现了这对大难不死的小宝贝。
我们来到沙堤上,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鸟窝,因为有标志指引--善良的工人们担心大家不留神,特意将两只筷子在鸟窝旁插上。高原上没有树,鸟窝都象这样的搭在草地上,只有巴掌大小,一对只比拇指头略大的小雏已经长出灰黄羽毛,眼睛紧闭,酣睡正熟,偶尔发出啁啾声。又见窝边的车辙引子宛然,擦窝而过。
正看得有趣,忽然一旁有人喊老鸟来了老鸟来了,赶紧躲到一旁,换上长焦镜头,对准了鸟窝。只见一只灰羽白腹、脖颈上有黑斑的百灵鸟口衔小虫飞至窝畔,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四周,口里一边发出鸣叫,鸟雏闻得亲鸟声音,立刻双双站立起来,嫩黄的小嘴拼命大张,唧唧有声。老鸟将口中虫喂给其一,又展翅飞去觅食。稍顷,又飞来另一只百灵,如法炮制,也不知谁是爹是娘,情趣盎然。
于是,在错鄂湖畔,一边是两只鸟儿轮流往返喂食,一边是钻井队工人照样施工。双方各忙各的,人声喧闹,鸟儿鸣叫,相距数米而互不相扰。工人闲暇间以观鸟雏为乐,老鸟似乎也不介意。我还听说,昨晚错鄂湖畔忽降冰雹,大的雹子有拇指头大小,两只老鸟都伏在幼雏身上保护,一动不动。工人见状,拿草帽给鸟儿们遮上,而鸟居然也老老实实的不飞走,心安理得地领了这份情,高原动物的单纯和谐可见一斑。
E:\\Documents and Settings\\zs\\My Documents\\My Pictures\\新建文件夹\\百灵育雏.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