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049|回复: 20

紫砂壶知识之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31 23: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趣谈紫砂茶具艺术性发展和泡茶趣味优点


《阳羡茗壶系》说:\"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砒,汤力香茗,俾得团结氤氲。\"冯可宾在《?茶笺》中也说:\"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太早则未足,大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宜兴紫砂壶自明代中叶勃兴之后,经过不断的改进,最终成为雅俗共赏,饮茶品茗的最佳茶具。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战国时代称\"荆溪\",秦汉时置为\"阳羡\",晋时又改为\"义兴\",隋唐一直沿革\"义兴\"这个名称,宋时为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在太平兴国年间改\"义兴\"为\"宜兴\"。宜兴制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对宜兴古窑发掘证实,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开始制陶,到了汉代则更大量生产日用陶器。

   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北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欧阳修也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的诗句,说明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1976年宜兴鼎蜀镇羊角山发掘出一处宋代龙窑窑址,出土了许多紫砂陶残器,考古发掘的实物和文献记载互相印证。至于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

  紫砂茶具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根据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录》的\"创始\"篇记载,紫砂壶首创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沙寺一个不知名的寺僧,他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 嘴、柄、盖,放在窑中烧成。 \"正始篇\"又记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龚春(供春)。龚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传说寺院里有株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供春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前人单纯用手捏制的方法,改为木板旋泥并配合着竹刀使用,烧造的砂壶造型新颖、雅致、质地较薄而且又坚硬。供春在当时就名声显赫,人称\"供春之壶,胜如金玉\"。有一把失盖的树瘿壶,造型精巧,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是供春唯一传世的传品,但也有人疑为赝品。这位民间紫砂艺人最早地把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境界,供春壶成为紫砂壶的一个象征,其作品也被后世所仿造。

  明清两代,宜兴紫砂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名手所作紫砂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彩夺目,成为艺术作品。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龚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名贵可想而知。

  从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器发展的高峰,前后出现\"四名家\"、\"壶家三大\"。\"四名家\"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壶家三大\"指的是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时大彬为时朋之子,最初仿供春,喜欢做大壶。后来他在游娄东时与名士陈继儒交往甚密,共同研究品茗之道,根据文人士大夫雅致的品味把砂壶缩小。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更加符合饮茶品茗的趣味。他制作的大壶古朴雄浑,传世作品有菱花八角壶、提梁大壶、朱砂六方壶、僧帽壶等。他制作的小壶令人叫绝,因此当时就有\"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的赞誉,被誉为\"千载一时\",他为紫砂发展 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李仲芳制壶风格趋于文巧,而徐友泉善制汉方、提梁卣等。他晚年自叹说:\"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也\"。

  另外,紫砂艺人李养心,是万历时人,他擅长制作小壶,朴素带艳,世称\"名玩\"。李养心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壶乃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的匣钵装烧法。还有欧正春、邵氏兄弟、蒋时英等人,他们借用历代陶器、青铜器和玉器的造型、纹饰制作了不少超越古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也广为流传。另外被誉为\"桃圣\"的项圣思也非常著名,他制作的大小桃杯,制作的精细入微。

  到了清代,紫砂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砂艺高手辈出,紫砂器也不断推陈出新。清初康熙开始,紫砂壶引起了宫廷的高度重视,开始由宜兴制作紫砂壶胎,进呈后由宫廷造办处艺匠们画上珐琅彩烧制或制成的珍贵的雕漆名壶。雍正也曾下旨让景德镇按照宜兴壶的式样烧制瓷器。乾隆七年宫廷开始直接向宜兴订制紫砂茶具,至此紫砂壶成为珍贵的御前用品。这一时期紫砂大家有陈鸣远、邵大享等名家,陈鸣远是继时大彬以后最为著名的陶艺大家。陈鸣远制作的茶壶,线条清晰,轮廓明显,壶盖有行书\"鸣远\"印章,至今被视为珍藏。据《阳羡名陶录》记载\"鸣远一技之能世间特出\"。著名现代宜兴紫砂陶艺家顾景舟先生评价说:\"我从事砂艺六十年,明末清初最杰出的砂艺家首推陈鸣远。\"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他的作品铭刻书法讲究古雅、流利。其传世作品也仅有难得的几件。另外此时期的名家还有虔荣、王南林、邵元祥、邵旭茂、陈观候等。乾隆晚期到嘉、道年间,宜兴紫砂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紫砂茶具式样繁多,所谓\"方非—式,圆不一相\"。在紫砂壶上雕刻花鸟、山水和各体书法,始自晚明而盛于清嘉庆以后,并逐渐成为紫砂工艺中所独具的艺术装饰。不少著名的诗人、艺术家曾在紫砂壶上亲笔题诗刻字。《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自制一壶,亲笔刻诗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此时最著名的是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此人工于诗文、书画、篆刻,时任江苏溧阳知县,特意到宜兴和杨彭年制壶,创造了著名的曼生十八式。。杨彭年的制品,雅致玲珑,不用模子,随手捏成,天衣无缝,被人推为\"当世杰作\"。彭年配合制壶。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再由陈氏镌刻书画。其作品世称\"曼生壶\",一直为鉴赏家们所珍藏。所制壶形多为几何体,质朴简练、大方,开创了紫砂壶样一代新风。曼生壶铭极具文字意趣,至此中国传统文化\"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风格至陈曼生时期才完美地与紫砂融为一体,使宜兴紫砂文化内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了咸丰、光绪末期,紫砂艺术没有什么发展,此时的名匠有黄玉麟、邵大享。黄玉麟的作品有明代纯朴清雅之风格。擅制掇球。而邵大享则以浑朴取胜,他创造了鱼化龙壶,而此壶的特点是龙头在倾壶倒茶时自动伸缩,堪称鬼斧神工。在稍后的20世纪初叶,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蓬勃兴起,商业的逐渐发展,宜兴紫砂自营的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诞生了一些制壶名家,其中又以冯桂珍、俞国良、吴云根、裴石民、顾景舟、王寅春、程寿珍、朱可心、蒋蓉等人最为著名。

   近年来,紫砂茶具有了更大发展,新品种不断涌现,目前紫砂茶具品种已由原来的四五十种增加到六百多种。例如,紫砂双层保温杯,就是深受欢迎的新产品。由于紫砂泥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好,所以烧成的双层保温杯,用以泡茶,具有色香味皆蕴,夏天不易变馊的特性。因是双层结构,开水入杯不烫手,传热慢,保温时间长。造型多种多样,有瓜轮型的、蝶纹型的,还有梅花型、鹅蛋型、流线型等。艺人们采用传统的篆刻手法,把绘画和正、草、隶、笼、篆各种装饰手法施用在紫砂陶器上,使之成为观赏和实用巧妙结合的产品。

  紫砂器在世界上称得上造型最丰富的工艺品种,明清两代先后涌现出数十位德高望重的著名陶艺名家,创制出了人类艺术瑰宝,他们为中国陶瓷史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用紫砂壶泡茶之优点:

   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为何独钟宜兴紫砂壶?周高起又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原来宜兴紫砂壶泡茶之佳,在于能尽得茶之色香味。李渔《闲情偶记》也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文震亨《长物志》也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明清一些文人士大夫对宜兴紫砂壶泡茶优点的认识一致。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是由于紫砂壶造型美观,风格多样,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由于它在泡茶时有许多趣味优点

  (一)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二)紫砂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三)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四)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

  (五)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
发表于 2006-9-1 00: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八老指教,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 02: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啦~~多谢谢八老!!!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 02: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教材,值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 17: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乐融融,回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 20: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向你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01: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咬尾2006-09-01 00:31发表的“”:
多谢八老指教,学习了     
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5 12: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咬尾2006-09-01 00:31发表的“”:
多谢八老指教,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2 22: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教材,值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3 15: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学习下...... [s: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