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名人辈出,成名的途径也是花样倍出,让人目不暇接。但细细数来,在这如过江之鲫般的名人中,想要找出一个名士,却如海中捞针、沙漠寻米,真的是难上加难。
是真名士自风流,名士与名人之别,可能就在“风流”二字上。但此“风流”不是彼“风流”,此风流乃诗酒风流、文采风流、品操清流,和花天酒地的裙下风流有着质的区别。
名士风流,是那种多才多艺的风流倜傥,是那种风度气质的高贵典雅,是那种不慕荣利的清傲风骨。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何等的闲适;陈与义“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何等的幽雅;左思“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是何等的恬淡;而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又是何等的洒脱。
“千首诗轻万户侯,不知身外有浮名”,名士之所以为名士,大约正是因不为浮名所累,渐而得人尊重推崇,不“名”而“名”,终成名士。
再观当前,名之在前,必有利之在后,名气愈大,则利益愈大,故不择手段,只求一“名”惊人者多多,只要能够成名,无论是骂名也罢,臭名也罢,统统来之不拒。正是虽学不得曹孟德之雄才大略,但亦不妨遗臭一世(曹操的遗臭万年,这些人是学不来的)。
于是乎,便有了张维迎之流的“改革受害最大者为领导干部”之语,便有了某官员“不能剥夺低收入人群交纳税收光荣”妙论,便有了芙蓉以下的群丑乱舞,便有了“下半身写作”之一代美女作家……。
人之趋利,无可厚非,然君子生财,取之有道,若为了名利置礼义廉耻于不顾,则何以为人?别的不说,何以面对子孙后代?
每看当今“名人”,就不由想起过去名士,人品道德,差别何止天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