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3-8-19 19: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我所知道的红子
沼泽山雀
别名:红、红、泥沼山雀。属雀形目,山雀科。分布于华北及以南的广大地区。
沼泽山雀体长约12厘米。体形比常见的白脸山雀(大山雀)稍小,头顶黑色,头侧白色,上体砂灰褐色,下体灰白色,颏喉黑而肋沾棕灰色。 主要栖居在山脚溪河及平原河流两旁的松树林、松树和阔叶树混交林间以及城镇公园和风景区。平时成对活跃在树枝间,不停地啄食。秋冬结小群,有时与白脸山雀、煤山雀等混群。
主食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卵和蛹,如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的角蝉、鞘翅目的象和金龟、鳞翅目的斑蛾、膜翅目的蚁和蜂、双翅目的蝇等,仅吃少量植物种子。
3—5月繁殖,营巢在树洞、石垣和墙壁缝隙中,巢外围以地衣和苔藓,内衬兽毛、棉花等柔软物质,每巢4—6卵,呈乳白色,上有多数棕红色斑环绕在钝端。雌、雄亲鸟轮流孵卵,约12—14天孵化,育雏期14—16天。
1、鸟的选择红是北方笼鸟,南方很少饲养.头顶黑,头侧白;上体褐灰,下体灰白;是一种小型山雀。它那细柔婉转、多变的鸣叫,仔细琢磨十分有趣,令人陶醉。所以养鸟者都希望自己所养的歌鸟学会红叫,故可以说红是所有歌鸟的“教师鸟”。红的叫口俗称“音”,有3—4个音的为中品, 5—6个音的为上品,7个音以上的就被居为奇货。叫口有红、汪汪、唧唧棍、汲汲水、伊得水、呛呛水,旗格呛等。
红“音”的多少和圆润程度,据说与地区和当地环境条件有关。有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之分,其中邢台、新乡的红?最负盛名,但有人们忌讳的“纠、纠、纠....”的叫声。不同地区的红很难区分,据说依体型大小、下体颜色深浅、羽毛的粗细可以鉴别。雌(尾平直)雄(尾稍呈弓形)的区别也不十分明显,但并不苛求,因雌鸟也叫“音”。
在鸟市上选购时,除了解产地外,还应注意鸟的健康情况,是否真正认食等。
2、笼的特点 方笼、圆笼都有,大小也不一。比较讲究的是似黄雀笼的封底圆竹笼,只是条间距要小(l厘米),除食、水罐各两个外,还有一软食缸(食抹)。
3、饲料和喂法 平时可喂黄雀的粉料搓鸡蛋黄(约占1/5),常给些昆虫幼虫、叶菜和水果。夏季是换羽期,宜捕蝉剪开喂,喂蝉蜕粉有助于换羽和羽毛的生长。
4、管理和调教 红胆小怕惊,新捕来时应捆膀放入笼中,罩上笼套置安静处,并以昆虫幼虫或瓜子仁放软食中诱食.平时应避免惊吓,否则会仰头、摆头(俗称“颤头”)。有熟鸟“带食”最好,只要把两笼置食抹的一面相靠近即可,
因红好斗,故决不能放同一笼内饲养。 通常人们喜欢喂花生、核桃,葵花籽、苏子等脂肪性饲料,以促其鸣叫;结果常造成红啃羽毛、啄足趾现象,(虽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这时除减少脂肪性饲料的比例外,还应补充矿物质、维生素。
雏鸟(约10日龄,已长羽芽)可用竹蓖挑食填喂,白天每隔1.5小时喂一次,长大后驯熟。两周龄时就应让它跟成鸟学叫,否则就会没有“音”,而只会“、”地叫,不能做“教师鸟”,失去欣赏价值。
为了“教”其它歌鸟,需要把红笼挂高处,并定时打开笼套使其鸣叫,此时应把歌鸟的笼罩上,以便倾听。
红的日常管理比较简单,粪便少而干松,每周清理1—2次笼子即可。但红喜欢水浴,有时还会把饲料、剩余食物以至粪便叼入水罐中,因此水罐要每天或隔日清洗一次,并把吃剩的水果、菜叶拣出。红在我国虽是分布广泛的鸟,但既怕冷又怕热,冬夏均须特别注意。红经驯调,可学会“翻空钻圈”,“叼烟卷”,“吊桶”等技艺,但人们饲养红主要是为了听其“音”。
沼泽山雀
别名:红、红、泥沼山雀。属雀形目,山雀科。分布于华北及以南的广大地区。
沼泽山雀体长约12厘米。体形比常见的白脸山雀(大山雀)稍小,头顶黑色,头侧白色,上体砂灰褐色,下体灰白色,颏喉黑而肋沾棕灰色。 主要栖居在山脚溪河及平原河流两旁的松树林、松树和阔叶树混交林间以及城镇公园和风景区。平时成对活跃在树枝间,不停地啄食。秋冬结小群,有时与白脸山雀、煤山雀等混群。
主食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卵和蛹,如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的角蝉、鞘翅目的象和金龟、鳞翅目的斑蛾、膜翅目的蚁和蜂、双翅目的蝇等,仅吃少量植物种子。
3—5月繁殖,营巢在树洞、石垣和墙壁缝隙中,巢外围以地衣和苔藓,内衬兽毛、棉花等柔软物质,每巢4—6卵,呈乳白色,上有多数棕红色斑环绕在钝端。雌、雄亲鸟轮流孵卵,约12—14天孵化,育雏期14—16天。
1、鸟的选择红是北方笼鸟,南方很少饲养.头顶黑,头侧白;上体褐灰,下体灰白;是一种小型山雀。它那细柔婉转、多变的鸣叫,仔细琢磨十分有趣,令人陶醉。所以养鸟者都希望自己所养的歌鸟学会红叫,故可以说红是所有歌鸟的“教师鸟”。红的叫口俗称“音”,有3—4个音的为中品, 5—6个音的为上品,7个音以上的就被居为奇货。叫口有红、汪汪、唧唧棍、汲汲水、伊得水、呛呛水,旗格呛等。
红“音”的多少和圆润程度,据说与地区和当地环境条件有关。有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之分,其中邢台、新乡的红?最负盛名,但有人们忌讳的“纠、纠、纠....”的叫声。不同地区的红很难区分,据说依体型大小、下体颜色深浅、羽毛的粗细可以鉴别。雌(尾平直)雄(尾稍呈弓形)的区别也不十分明显,但并不苛求,因雌鸟也叫“音”。
在鸟市上选购时,除了解产地外,还应注意鸟的健康情况,是否真正认食等。
2、笼的特点 方笼、圆笼都有,大小也不一。比较讲究的是似黄雀笼的封底圆竹笼,只是条间距要小(l厘米),除食、水罐各两个外,还有一软食缸(食抹)。
3、饲料和喂法 平时可喂黄雀的粉料搓鸡蛋黄(约占1/5),常给些昆虫幼虫、叶菜和水果。夏季是换羽期,宜捕蝉剪开喂,喂蝉蜕粉有助于换羽和羽毛的生长。
4、管理和调教 红胆小怕惊,新捕来时应捆膀放入笼中,罩上笼套置安静处,并以昆虫幼虫或瓜子仁放软食中诱食.平时应避免惊吓,否则会仰头、摆头(俗称“颤头”)。有熟鸟“带食”最好,只要把两笼置食抹的一面相靠近即可,
因红好斗,故决不能放同一笼内饲养。 通常人们喜欢喂花生、核桃,葵花籽、苏子等脂肪性饲料,以促其鸣叫;结果常造成红啃羽毛、啄足趾现象,(虽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这时除减少脂肪性饲料的比例外,还应补充矿物质、维生素。
雏鸟(约10日龄,已长羽芽)可用竹蓖挑食填喂,白天每隔1.5小时喂一次,长大后驯熟。两周龄时就应让它跟成鸟学叫,否则就会没有“音”,而只会“、”地叫,不能做“教师鸟”,失去欣赏价值。
为了“教”其它歌鸟,需要把红笼挂高处,并定时打开笼套使其鸣叫,此时应把歌鸟的笼罩上,以便倾听。
红的日常管理比较简单,粪便少而干松,每周清理1—2次笼子即可。但红喜欢水浴,有时还会把饲料、剩余食物以至粪便叼入水罐中,因此水罐要每天或隔日清洗一次,并把吃剩的水果、菜叶拣出。红在我国虽是分布广泛的鸟,但既怕冷又怕热,冬夏均须特别注意。红经驯调,可学会“翻空钻圈”,“叼烟卷”,“吊桶”等技艺,但人们饲养红主要是为了听其“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