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322|回复: 50

怎样取名字(转自<<中国起名改名实用全书>>)(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1 0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帖有功,跟帖有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08: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1.你的名字代表着独一无二的你

人有名字,一个人有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名字,我的名字作为一个符号是我的代称,而不是代 表你,代表他,也不代表我以外的任何人,这便使一个名字有了个性化的色彩那么,人从动物进化而来,人有名字,也可说是人和动物的区别的一个标志。原始时代 ,人处在从动物到人的进化阶段,直到直立行走,人从动物中“走”出来,在他们 的群居时代,也 曾经是没有名字的,人名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进步,人 们需要有相互的交流,需要有劳作、食物和其他生活用品的分配,于是需要有相互识别的 称谓,当文字产生以后,用不同的文字作为代称这是自然的社会发展的进程。

什么是名字,人名是怎么产生的?东汉时的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一书中有他的说法:“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这个意思是说,在人类的早 期年代,人们本来没有名字,只是到了晚上,天一黑下来,人们彼此看不见对方,无法相互 识别,只好用口来打招呼,相互有了一个什么称谓来称呼特定的人,由此便出现了人的名字 。

这种解释说明,“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会意字,当然也不能排除许慎自己的“望文生义”, 这种说法也许并不完全正确,但它也认同人名的来历、人名的产生是人类生活相互识别的需 要。至于许慎说是晚上需要,而白天似乎不需要识别,也许指的是人类更早期时候的事。在 现代社会生活中这种区别和识别的需要,无论在白天或晚上,是今天的人类不会怀疑的。

在当代社会中,人名作为一个符号,具有人类个体的个性化意义。当你有了一个特定的名字 ,它便传达着一个特定的信息,这个人是你,而不是别的任何人,这个符号首先把你和别人 区别开来,也使别人在人群中识别出特定的你。同样,这个特定的名字作为一个符号,被人 称呼,它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生命的简单代称,而包括了许多你的本质的东西。比如你的性 格 、你的职业、你的出身、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和思想品格等等。生活中,当你提起一个人,你会想到:“啊,他是一个博士生,学计算机的,那小子长得很帅,但脾气太暴躁,经营网 站很有一手,可怎么就对老婆爱瞪眼睛发脾气呢?”这个名字便与他的这些个人特色紧密地 联系着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可见一个名字就不仅是一个个体生命,而且是一个特定的个性特征的代号 和象征。正如说陈景润,我们知道他是我们中国一个证明艰深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 说拿破仑,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小个子的法兰西大军事家;说戴笠,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国民党 统治时期“军统”大特务;说胡长清,我们知道他是原江西省副省长、一个因索贿受贿而被枪毙 的大腐败分子。一个人的名字,在自我的认定性中,在社会的认定性中,跟许多事物的名字 相区别,又是同个体特性与社会特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当代社会中,人名作为一个符号,因为其社会性,同时就又具有其法律意义。一个人的名 字,经公安机关登记,有你的户籍、国籍,你是特定国家的公民和特定社区的居民,同时你 的名字成为你的人身内容的一部分,你的名字代表着你所有的权利,包括你的公民权、 名 誉权等,不容许任何人侵犯、禁止他人盗用、假冒,它证实着、肯定着你这特定个体的尊严 。当然,同时你的名字也代表着你的义务,你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你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 ;你是某个学校的学生或某个职业的从业人员,你必须遵守学校的教学秩序或从事某种职业 的 法规政策等等。否则,你将为社会所不齿,你的名字和你的个体生命就会一起遭到人们的唾 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08: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2.名字负载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个人的名字,既是个体生命的代称,又是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特征的象征。反过来说, 一个人的名字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因为人都是社会的,文字既然是属于社会,借助于 文字 的人的名字,它的意义的好坏,就必然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分不开。一定时期的社会和一 定民族 的社会,都有属于它的特定文化,人的名字体现出一种与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当地民族的文化 难以隔离的联系。首先,从人的命名谈起,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中国人的命名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 德文化。

一方面,中国人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合在一起的。姓氏是属于家族的、先天的,只有你 的名字是后天的,是你的父母或其他亲属,或你自己为你特定的。从姓氏而言,我们每个人 一生下来一般从 父姓,当然也有从母姓的,它揭示一种血缘关系、一种家族关系。中国人传统上注重传宗接 代,家族兴旺,希望子孙繁衍、光宗耀祖。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家庭的“香 火”传承,以姓氏继承的方式,表示家族的血脉相连。

中国人的姓名不但在姓氏上,而且在为他起的特定的名字上也反映出很强的传统文化色彩。 比如除姓氏外,中国人长期有按“字辈谱”命名的方式。在一些家庭中,至今存在有一本本 的家谱、族谱。 从这些家谱、族谱中,不但可以看到一代一代的家族世系繁衍的情况,而且 每一代人的人名中都有严格的字辈规定,形成序列明晰的字辈谱。例如江西九江某地的吴姓 家族字辈谱排列极为明确:“伦常呈瑞家,敦厚作英雄,孝友祯祥集,熙康治理通。书香延 祖泽,华耀正兴丰,信义胡钦敬,亲爱东咸雍。”这种序列由家族的祖先预先排定,然后一 辈一字,世代相传,任何家族后代不得随意更改,每一代人起名的时候不但按姓氏,而且按 字辈规定的要求来考虑,表达祖祖辈辈对子孙后代的期望。据此,我们中国人,尤其是长年 居住海外的华夏子孙更热中于寻根问祖,他们往往就是依据家族谱和字辈谱来寻找自己的根 脉。这种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文化特色,表达着人们几代、甚至数十代之间的血缘亲合关系,把人的 个体生命延续的意识和家族亲缘关系传承的意识统一起来,保留下去,成为家庭乃至民族坚 不可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名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很深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讲究道德 、 操行的社会,所谓“三纲五常”,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要求。传统的中国人的 名字多“仁”(如刘仁、高修仁等)、“义”(如卢俊义、蔡义)、“礼”(如周学礼、王恭 礼)、“智”(如王智、贺智慧)、“信”(如李信、李信义)等字来起名,类似用“德”字的 人名如于谦、龚自珍、张自忠、沈德潜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某种道德向往和追求,而女人的 名字又多含有“贞”、“端”、“惠”、“芳”等属于“女德”一类的字。中国传统道德在 人名上的反映,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的道德文化心理。

另外,中国一些老字号的商铺的命名,也很难脱离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北京有悠久历史 的中药店“同仁堂”,还有如“居仁堂”、“安仁堂”等店铺名字,一个“仁”字,不同 的药店,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药店经营者心目中的分量。以经营烤鸭为特色的北京著名 的饭店“全聚德”,不但在北京开了许多分店,甚至发展到了京外、海外,老字号的“全聚 德”取“以德聚全,以德取财”的意思,作为一个饭店,信奉道德在经营中的至上作用,其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其次,中国人起名直接用一些汉语词汇或者典故作为自己的名字,反映了中国文化内涵丰 富的又一鲜明特点。

汉语词汇,特别是一些典故成语,经过历史的发展演进,有了广泛的引申义和丰富的象征意 义,体现出中国语言文字文化的特色。于是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人有了一种根据自己的 姓 氏,或者直用其字,或者谐用其音,借词意、典意起名的倾向,它使中国人名文化与中国语 言文字文化的联系更多了一道有趣的景观。

如借用词语起名:

刘畅(谐音“流畅”) 刘洋(谐音“留洋”)

姚望(谐音“遥望”) 潘峰(谐音“攀峰”)

唐正(谐音“堂正”) 姚远(谐音“遥远”)

如直用词语起名:

高峰、高兴、高远 万里、万千、万山红

远征、远方、远近 康泰、康健、康乐

田野、田间、田中禾 成功、成城、成方圆

如精练成语起名:

周而复(周而复始) 华而实(华而不实)

马识途(老马识途) 叶知秋(一叶知秋)

黄腾达(飞黄腾达) 郑清源(正本清源)

冀开来(继往开来) 邢成思(行成于思)

还有如借用典故起名:

吴三省 (出自《荀子·劝学篇》:“吾日三省我身”)

李德邻 (出自《论语》:“德不孤,必有邻”)

王朝闻 (出自《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孟浩然 (出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张中行 (出自《论语》:“汪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平!”)

朱自清 (出自《楚辞·卜居》:“宁静洁正直以自清乎?”)

郑板桥 (出自《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周树人 (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人名文化,是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由于汉语言文字在表意、象形、谐音、隐喻等方 面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使得中国人的汉语名字在传意、抒怀、寄情等方面有了丰富的空间, 也使得中国人的名字更多了一些情趣、品位。一个人的名字,往往体现出一种文化修养的高 低,寄寓了人们追求的志趣方向。所以中国人的起名颇有学问,中国人起名也就难怪颇爱有 讲究,颇多想象,颇费周折。

第三,名字成为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词、典故,成为一种文化,又反过来丰富了中国的语言文 化。

一个人起名,借用汉语成语、典故起名,使名字具有了文化内容,而名字作为某个人的特定 代称,随着社会生活中,这个人名的特定意义的引申,被赋予广泛的社会文化内涵,因而又 具有了一般语词的广泛文化意义,这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

走进中国的语言文化宝库,这种由人名形成的典故或成语几乎俯拾皆是。比如说“毛遂自荐 ”,毛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下的一个食客,当国家有难时,他挺身而出,自告奋 勇地担当大任,为国分忧。后来“毛遂自荐”便成为一个人名典故,毛遂成为在社会需要时 那些能够自荐勇为、脱颖而出的人的总的代称。还有如“华佗再世”,华佗是汉朝末年一个 著名的神医,曾发明了麻醉治疗法,当年由于医术高超,治愈了很多疑难病症,在历史上很 有名气,随着社会的流传,后来人们把具有高超医术的人都赞誉为“华佗再世”,华佗的名 字也就成为许多有精湛医术的人的代称。此类人名典故,对人或褒或贬,在汉语词典中确实 不少,比如“再作冯妇”、“员下阿蒙”、“项庄舞剑”、“柳毅传书”、“管宁制度”、 “苏武牧羊”、“韩信点兵”、“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庆 文不死,鲁难来已”……这些人名典故,都是一个人名,一个故事,本来这个特定的故事 为特定的这个人所为,后来因为社会的流传,慢慢地被引申,被赋予社会特定的文化意 义,使这个人的名字成为社会上具有此类特性的人的代称,因而人名作为某个特有 的人的代称,被社会作为一类人的泛称。

除了人名成语、人名典故之外,这类人名词语以各种形式的汉语语词出现,反映了人名词语 的丰富多彩。

如人名俗语有: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因为《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作为乡下老妪,没见过多少世面,头一次 进了贾府大观园,闹出不少笑话,于是此语把刘姥姥这个形象引申为见识很少的那些人的代 称。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此语出于对三国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的智慧的肯定,形容很多 人在一起,只要善于集思广益,有了集体的智慧,就能够有诸葛亮的才智,能成就大事。这 里用集体群众的力量来作为有智有谋的诸葛亮这个智慧化身的代称。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的人名和赤兔一起成为人中才俊的代称。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在这里韩信这个人名,成为那些做什么事情总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人 一种总的代称。

还有许多人名歇后语,更直接地表达了由人名引申出来的社会文化意义,

如: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另外,还有好多的名字,或由于其人本身确有的故事,或由于人们的传说被某种特定的 个性定型,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含的语汇,如:

  阿斗:刘备的儿子,三国时蜀汉后主,降魏后乐不思蜀,个性定型为“扶不起的阿斗”,其 名也就被用作无能无知的人的代称。

  张飞:三国时蜀汉名将,人称“猛张飞”,被用作烈性、勇猛一类人的代称。

  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他劝降周瑜,反中周瑜“反间计”;到曹营献“连环计 ”,又致曹军大败,所谓“蒋干献计”,被指为那些遇什么事总喜欢自作聪明的一类人的的 代称。

  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所谓“柳下惠坐怀不乱”, 世传他不好女色,人们尊称严守 道法规范的那些人为“柳下惠”,也是对这些人用柳氏之名代作一种美誉……  综上所述,人名作为一种人的特定称呼,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符号,从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称 谓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具有特定文化意义的语汇,它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特色和丰富性。同 时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人名之所以能有这种文化性的演变,总是与特定人名所代指的特定的 人,不论他是历史中的人,还是文学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不管他是褒是贬,总是与他特定 的 个性、特定的行为所具有的广泛社会意义或典型的社会代表性有关。一种美德、一种高尚的 品行通过一个人的人名固定在一定的人名文化中,同样,一个人的人名也能成为一种丑恶 、虚假、罪孽的代称。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好的名字,一个人总想让自己的名字能流芳百世, 那么就看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言行赋予我们自己的名字什么样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08: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3.名字是一种心理暗示

一个名字的好坏到底对我们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影响?以至于我们对自己的人名、对自己 的公司、店铺的名字那么在意。从某种实质的意义上说,名字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少必 然的关联。比如,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你的名字只不过是你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代号, 就像一个运动员参加体育竞赛的一个号码一样。能否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这主要决定于你 有无崇高的理想目标,有多大的决心 和毅力去为之奋斗,有多少知识、能力和创造的欲 望去为达到你的目标提供可能。这与你的名字是否好听并无关系。一个企业,一件商品的 名字再美,可你生产的东西质量上不去,甚至总是经营一些假冒伪劣商品,你也照样会在市 场竞争中打败仗,甚至落得声名狼藉。

但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1987年2月18日《参考消息》报转载了 来自香港(当年中国还未恢复对其行使主权)的一条消息,醒目的标题是《为讨吉利,港 督正名》:“港府与伦敦方面同时宣布,香港第27任总督魏德巍爵士改名为卫奕信,他会在 4月19日下午抵港履新,陪同他赴港的包括夫人及18岁幼子。在情人节即满52岁的新港督根 据普通话读音改名为‘魏德巍’,被不少港人批评改错名,象征不吉利等。新港督于是根据 港府提供的意见,决定采纳改名建议。而港府发言人解释采 用上述新名字,主要是粤语发音与他的英文名字更为接近。而卫奕信这个名字代表了信任与 保卫,而奕又指神采奕奕。”英国的最后一任港督还未到香港赴任,遇到的就是这种根深蒂 固的中国文化迫使他改名的尴尬。从中可见一个名字的影响又是不可忽视的。

人在社会中生活,我们看不见的一种浓厚的文化传统时刻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 响。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地区的特有的文化传统,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精神使我们的社会 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表现出浓厚的文化色彩。一个“魏德巍”的人名遭 到香港人的拒绝,即说明这个人名与这里的文化环境以及这里的人们的文化心理的格格不入 。 如此说来,一个名字的好坏,确实对人生命运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样可以相信,一家企业 、店铺的名字,对一个经营者的事业命运也会产生一些我们难以想像到的影响。这种影响来 自于文化的环境,归根结底来自于人们的文化心理。儒家理论的创始人孔子有所谓“名不正 、言不顺”的理论,名正不正,实际上就是人们接不接受它,与人们的文化心理能不能对上 号。一个人、一家企业或店铺的名字一旦确定下来,必然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刺激和影响,这 种刺激和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文化的潜在暗示无形地表现出来。

生活中,我们大概都没少听说这样的事例:一个年轻人名叫刘二牛,在省城的某机关工作, 28 岁了一直未找到对象。他长得并不难看,又大学毕业,如今成了部门里的副处级干部,自身 条件很好,所以要求也高,但谈的对象不少,却总难成功,他自己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这天,有人给他介绍省歌舞团的一个女孩,他高兴得了不得,就等着第二天约会,甚至将见 面的情景、恋爱的美好未来美美地憧憬了一番。可没想到,第二天介绍人传过话来,女孩子 不愿见了。原因很简单,一听他这名字就“土老冒”似的,没有一点文化修养。他怅然若失 ,想了许多,也似乎知道了一些他看得上的真正素质较高的女孩子为什么总是不愿接受他的 原因。他有点委屈,甚至为自己愤愤不平:我父母是农民,没文化,为我起了这么个土气的 名字,我有什么错?为什么连见都不愿见?对方为什么就不能了解了解我自身的情况……可是 事实就这样,因为这个土气的名字,让他认为很有希望的一次恋爱擦肩而过。

无独有偶,从南方千里迢迢考入北京,上了研究生的一个女孩子,毕业后在一家报社做编辑 工作。少年时期,她立志将来要有所作为,要比男性们更有出息,她在上中学时把自己“毕 如兰”的名字改为“毕胜男”。她有南方女孩白净、水灵的模样,性格文静。可找起对象来 ,好多男性一听她的名字,就正如她自己所说,“如同遇到了瘟神”。有的男孩说,她是个 “克夫”命,不敢交;有的男孩也说,好像男人在她面前就该矮一截似的,谁跟她?也有一 个男子,都已经跟她相处一年多了,似乎什么都很满意,也几次承认从心里很喜欢她。可他 最后还是跟她分手了,其理由是:“一听她的名字,作为男人就叫我觉得别扭,觉得晦气。”

因为名字,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这种遭遇,也许是有一些人,至少是当事者没有想到的。这种 命运的打击不能不使我们深刻认识名字的重要性。对一个人是这样,对一个企业公司也是这 样。

有一家房地产公司经营了一个项目,承建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商品房住宅社区。社区应该说是 建设得相当不错,欧式风格,公寓式和别墅式住宅很有特点,社区里面还规划了人工湖和 周围的绿色公园,无论从地段和社区其他配套设施来说,它的价格也并不比附近相关项目 差。 可奇怪的是从经营效益来看,却比周围许多社区明显地落后。不出3公里的另一个社区 在销售期房,而这里的现房推销起来都似乎很困难。几次社会问卷调查和大量的访问都使他们越 来越清醒地认识到,90%以上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为社区起的名字“太平苑”犯了人们消 费心理上的一个大忌。“太平”二字在原词意上是很吉利的字眼,可是经过长期文化心理 积淀,在人们的心里它成了一个与“死亡”相联系的词。一个客户跟他们讲:“我一看见这 名字,马上想起的就是医院里的太平间,你让我怎么买这房子?”? 也有一个资料,说到在香港曾发生过法国的“白兰地”和英国的“威士忌”两种酒的 销售 大战。结果,在那里“白兰地”售出了400多万瓶,而“威士忌”在同样时间里只卖出10万 余瓶,要从质量上说,两种酒实在难分伯仲,在世界别的地方,“威士忌”也并不比“白兰 地”销售差,而“威士忌”的知名度比“白兰地”也差不到哪里去。为什么偏偏在香港的竞 争, 会败得这么一塌糊涂呢?原来问题就出在“威士忌”这个中文译名上。“威士忌”这个译 名 让中国人看起来,连“威士”都忌怕,哪能买来喝呢?相反,“白兰地”的名字,让人们 想到的是“白兰花”,让人觉得是一个清新而富有诗意的名字,销售情况自然要好得 多。

以上的例子都是在反复地证明一个值得人们引起重视的道理:名字,包括人的名字、企业公 司和商家店铺的名字,甚至项目名称、产品名称实在马虎不得。这个道理或许会让一些人觉 得难以接受:你找对象是去找一个你喜欢的人,何必在意他(她)叫什么名字?同样,你买一 套房子,适合你的居住要求;你买一瓶酒,很对你的口味,一般情况下人们又何必想到去计较它 的名称?但是让我们想一想,任何名称既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件商品的符号,同时又是 一种文化的体现。我们的年轻人找对象,要找一个素质较高的人、有点文化品位的人,这是 当代人择偶经常要考虑到的一个条件。一个姑娘找一个小伙子,觉得你的名字很“土气”, 显得没有文化素质,由此她也许联想到很多,在对你别的方面不是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这种 凭简单介绍的联姻忽然遭遇失败也是并非意外的。这样的事实说明,一个人的名字它不只是 简单的一个符号,人的社会交往很多的时候都是以你的名字为载体,代表着你整个的人,包 括你的优点、缺点,你的品格、形象在进行着人与人的交流,在传递着你的各种信息。就像 你的一张名片,当你把它递给别人的时候,你甚至把名片上没有介绍到的某些玄妙的信息都 传递给了对方。何况你的名字从文字上说比一张名片更简单,传递给人的信息也许更微妙, 所以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就显得愈加重要。

当然有的名字、名称也许并不缺少文化色彩,或者仅仅就因为人们的文化心理上难以接受, 比如名叫“毕胜男”的女孩名字让一些男性感到压抑,一个叫“太平苑”的商品房社区让人 感到晦气等等,是因为相关对方对这些名字或名称感到不吉利而产生的抵触心理。一个人的 名字或一种事物名称既然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文化作为社会历史的积淀,它有吉祥、喜气和 凶 煞、晦气的区别,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或者在商品买卖中,自然地产生趋吉避凶的心理。如果 一个人找对象不仅仅是在找一个异性伴侣,还在找的是他(她)的事业的、情趣的伙伴不足为 怪;那么一个人买一件东西,不是单纯在购物,还在购买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如一种吉利的 文化等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个人的名字能给人一生的命运带来影响,一个企业、产品的名称甚至给他的经营带来决定 性 的命运,从上面的例子就不难看出,都是与人们的心理暗示有关。文化的影响积淀在我们每 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人们做什么事情,通过心灵的语言和文化,对自己产生强大的内心暗示 力,从而决定你对它的好恶和选择。我们不要忽视名字的心理暗示作用。有时候,这种暗示 作用,不仅仅对别人,甚至对自己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有人认为,这种自我的心理暗示作用 ,体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常使一些人因为名字的好坏,产生绝然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一 个人取一个好名字,事关他的终生;青少年、成年人觉得自己名字不好,给自己改一个名字 ,于是就给他带来了好的人生运道;公司和企业有个好的名字,就相信财源滚滚。这样的例 子历史上也确实存在。清代的大学者、文学家纪昀,字晓岚,官至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 》主编。他的名字有什么意思呢?一个“昀”字,日光的意思。班固的《幽通赋》有“昀而 仰思兮,心蒙蒙犹未察”之语。“昀昕”指天未明之时,故其字称“晓岚”,与名相应,意 即指黎明将在蒙蒙晨雾中破晓,喻其人如一日之晨,初升之阳。纪晓岚自小聪明好学,当然 明白自己名字的意义,后来果然他的诗文大放异彩,成为一代风流才子。

“金利来”是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先生创办的一家誉满全球的生产服饰的公司。“金利来”三个字用 中国人的文化眼光来看,不但名字吉利,而且念起来声调好听,确实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品牌 名称。同时起这么一个名字,既是经营者的希望,也显示一种决心和信念。通过企业的努力 开拓,它也确实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名牌。

相反,一些平庸的名字,也总是反映着一些平庸者的心态。比如有的人的名字确实“土气” 十足,俗不可耐,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的意蕴,也甚至没什么积极的生活状态可言,例如二 牛、二狗、阿太等等之类,给人无聊、滑稽之感,对其本人来说,也可能因为自己的名字的 影响,使他变得懒散、惰性,无所上进,无所事事。这样一类人在我们周围,大概也都是 可以见到的。当然,同样起这类名字的人,也不乏兢兢业业、事业有成者。不是一概而论, 关键在于个人努力,事在人为。 一个人的名字,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企业、一种品牌的经营,一个名字也将伴随着它 的命运。甚至当一个人不在了的时候,他们的名字还将在这个世界上,至少在他的子孙 后代那里存在下去。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说,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名字,重视 起名的学问。

一个人的名字,既是一个个性化符号,又是具有社会特性和个体特性的文化象征。一个企业 、一种品牌的名字不仅是这个企业、这种品牌的代称,而且代表着经营者的某种追求和信念 。我的名字属于我一个人的,我的企业品牌,也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此我的名字、 我的公司企业的名字是我独享的权利,也是我的创造。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好的名字,愿你的名字能给你带来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08: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 姓名与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08: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姓氏与人名
[wmv]http://bbs.cttgs.com/bgm/music/qwhhwq/WithanOrchid.wma[/wm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1 08: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  姓名与文化

第一章  姓氏与人名

   1.中国人的姓和氏?

   在我们见到的一些社会公文里,一连串人名的排列,常常有“按姓氏笔划为序”的说法。这 种说法把“姓氏”当作了一个统一的概念。然而在我们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中,姓和氏是 有严格区别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下面我们简单叙述一下姓和氏的发展和演变。?      

   在家庭、氏族未产生以前的远古时代,人类生活在一种游猎与原始群居状态中。没有确定的 婚姻关系,也没有真正的组织。经过长期发展,原始的游群发展成为一种较高组织的形态,即 母系氏族社会。在这种社会组织中,男子外出游猎,漂泊不定;而女子则往往定居一方(与 现代的定居概念应有不同),从事采集生产。   

   相比而言,女子的食、宿反倒有所保证;而男 子则是饥一顿、饱一顿,成为“投宿者”。由于男女没有一定的配偶,其子、女只知有母,母亲便成为后嗣惟一确认的尊 亲。“古元时,未有三纲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 《白虎通义·三纲六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以女娲为人类始祖之一。女娲人首蛇身, 且 曾因“四极度,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而“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淮南子》)。这 一神话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的影响;人首蛇身,可能是蛇图腾的反映。这种经 母系为中心的氏族,子孙从母而为母系所属。我国最古老的姓氏姬、妫、姒、姚、姜等,或从女旁,或含女字,绝非偶然。这种姓,是母系社会共同血缘关系的标记和表证。?

   在原始氏族的某一时期,有一氏族(或部落)从穴居和洞居中走出来,构木为巢。巢居是人工 的产物,不同于利用自然天成物的穴居和洞居,应该算做一种“发明”。且巢居的环境比穴居和洞居的环境要舒适多了,自然会引起其他氏族的关注、羡慕和摹仿。这一首先发明巢居 的氏族,便自称或被称为“有巢氏”。而第一个发明钻木取火的氏族,则自称或被称为“燧人氏”。?

   由此可见,原始氏族中的“氏”,与先秦时代的“氏”的概念有所不同。当然,图腾氏族中的 图腾标记,有时可能被传递下来,成为后来某一家族的姓氏;但更多的图腾标记没有被传递 下来,其氏族后裔并没有将图腾标记引为姓氏。?      

   上古的姓,源于母系,该是没有大疑问的。即便黄帝和炎帝是由于出生在姬水和姜水,从而 得“姬”和“姜”姓,又从“女”旁和含有“女”字,那么姬水流域和姜水流域可能就是姬姓母系氏族和姜姓母系氏族繁衍生活的场所。?

   黄帝以“姬”为姓,但却不称“少典氏”或“?有虫乔?氏”,而称“有熊氏”和“轩辕氏”。这是由于黄帝所率领的部落群在战胜炎帝所率 领的部落群以后,又打败蚩尤率领的九黎族部落群,然后驻在“有熊”这个地方(相当于后 来的建都)。黄帝的氏族部落,以驻在地而得“有熊氏”。至于“轩辕氏”,一说“轩辕” 也是地名,《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轩辕之立,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还有一说,黄帝(氏族)因发明了以马拉车,而得“轩辕氏”(古代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为 “轩”,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为“辕”)。这与“有巢氏”、“燧人氏”的来源类同。?

   炎帝以“姜”为姓,又称神农氏。《白虎通义》:“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 ,6”SS目?,教民农作。”发明农业的氏族,被称为“神农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原始游群时代、母系氏族时代乃至上古五帝时代(父系氏 族)的姓与氏,不同于先秦和现代的姓氏观念。那时不仅可分支,可以重新命名,就是姓也并非全由其后人承继、续传。?

上古至五帝至西周的帝、王以及其姓、氏如下:?

黄帝,姬姓,有熊氏,高旭氏。?

颛顼,姬姓,名顼,高阳氏。尧,祁姓,名放勋,陶唐氏。?

舜,姚姓,名文命,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夏后氏。?

汤,子姓,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

姬发,姬姓,名发,即周武王,为文王姬昌之子。? ?

   从以上帝、王姓氏中可见,以姓名合一而称,是从西周开始的。姬昌(周文王)传子姬发(武 王),姬发以下为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东周最后一个王为报王姬延。?

   姓、氏合一,是旧中国时代逐渐而成的。到了汉代,大多的人便只称姓而不称氏了。这与家 庭的宗法制度的确立有关。?

   宗法,本是古代立宗的法,为古代氏族系统的一种制度。其渊源于祭祀。当时,每个氏族或 部 族,都有他们自身所祀的神,并认定此神为本氏族的先祖和保护神。祭神,也是祖先之祭。宗是祖庙之名,主祭的人称为宗子,主祭人所辖的族人,称小宗、群宗或宗人。?

   周代利用宗法辅助分封制度。周把诸侯分为同姓、异姓两类。周,姬姓,凡姬姓诸侯,奉周 王为宗主。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为大宗,规定嫡长子继承,庶子另给土地,称为别子。别子的嫡子为大宗,别子的庶子为小宗,周以宗法团结同姓,以婚姻联合异姓。?

   西周以前,没有完整的宗法。春秋以后,氏族制度变为家族制度。家族制讲究血统,

从夫居、父权,实行继承制和族外婚制。?

血统:男女结婚,女子便成为夫族的一员,其所生子女属于父亲,叫做父系血统。?

从夫居:夫妇成婚,妇随夫居。?

父权:男人为一家之长,握有一切支配权。父亲的身份及权力,概传于子。?

继承:家中的一切产业,都是父亲传给儿子。?

族外婚制即为父系制下的婚姻,是外姓通婚。既然某氏是一氏族或公族的名号,那么当氏族制度变为家族制度的时候,氏的传递就发生了问题。由于嫡、庶之分和涉及父权的继承和产业的继承,氏族首领或家庭之长的嫡长子在 整 个氏族或本家庭中的名分和地位,有必要与他人(包括本家族以外的人和本家族内部的亲兄 弟等)加以区别和加以强调。这种区别在于强调,最明显最确切也最“名正言顺”的则是父姓、父名的承继(经父姓为姓,或以父名为姓,或以父的封国、封邑为姓)。因为父辈无论属于何氏族,其本人总会有自己的名或姓。由于宗法制下的父系血统、产业、权力继承,家庭的重要性便远远地超过了氏族(原始氏族的人离开了氏族便难以生存);家庭的人可以脱离氏族而独立生存,而且只有独立才可体现其继承优势。因此家族便替代了氏族;氏族已成为一种虚泛的东西,已经不甚重要。于是,姓氏逐渐合一。?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女子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权力(更不要说特权)。这样,就发生了一个 “有趣”的现象;因为男子结婚,妇随夫居,女子便成为夫族的一员;由此, 已婚女子的姓名也发生了特别的变化。首先是在本身的父姓前加夫姓,表示已属夫族的一员,然后在父姓之后加“氏”,表明自身原属何家族,至于本名,就完全被忽略了。如:赵王 氏、夫姓赵,父姓王,后附缀“氏”就是“已属赵家的原为王家的女人”之意。?

几千年来,姓与氏的概念,内涵及源出,都发生了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其间反映了 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观念、习俗的变化过程。即使到了现代,姓氏合一,“姓” 有 了明确的概念,“氏”依旧表现出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比如以旧俗中(有的延续至今),氏 有时与姓完全相同——“张氏兄弟”和“李氏昆仲”,都是“姓张的兄弟”和“姓李的兄弟 ”之意。但有时它又放于已婚妇女的姓后(前边已提到),有时为妇女的自称(多用于书面); 有时它用在亲属关系字的后边称自己的亲属,如舅氏(母舅)、母氏等;有时它又对名家、专 家、学者的称呼,如清代文字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被称为“段氏”。氏在社会中的忽“ 贬”忽“尊”,是不同时期社会形态变化的反映和遗痕。?

由此看来,时至今日,姓与氏并没有完全合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1 08: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那请高人为我取个名字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1 08: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看头像可知楼主对命理有些许研究
姓名学这门课程看似简易实质内容深奥 又关系笔划
又需配何五行八卦及八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1 12: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取名字,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5-1-10 19:30 , Processed in 0.0406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