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18|回复: 72

正红旗下 老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6 00: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正红旗下——正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八旗是清代满族的一种军队组织夯Э诒嘀疲*
以旗的颜色为号,有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旗(正即整 字
的简写),凡满族成员都隶属各旗。这是“满洲八旗”,以后又增设“蒙古八旗”和 “汉
军八旗”。八旗成员,统称“旗人”。本文作者隶属“满洲八旗”的“正红旗”, 所以这
篇自传体的长篇小说,即取名为《正红旗下》。

   AA本篇由弥松颐同志注解。
发表于 2006-11-6 00: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没写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00: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若我姑母和我大姐的婆母现在还活着,我相信她们还会时常争辩:到底在我降生 的
那一晚上,我的母亲是因生我而昏迷过去了呢,还是她受了煤气。

   幸而这两位老太太都遵循着自然规律,到时候就被亲友们护送到坟地里去;要不然,
不论我庆祝自己的花甲之喜,还是古稀大寿,我心中都不会十分平安。是呀,假若大姐 婆
婆的说法十分正确,我便根本不存在啊!

   似乎有声明一下的必要:我生的迟了些,而大姐又出阁早了些,所以我一出世,大 姐
已有了婆婆,而且是一位有比金刚石还坚硬的成见的婆婆。是,她的成见是那么深, 我简
直地不敢叫她看见我。只要她一眼看到我,她便立刻把屋门和窗子都打开,往外散 放煤
气!

   还要声明一下:这并不是为来个对比,贬低大姐婆婆,以便高抬我的姑母。那用不
着。说真的,姑母对于我的存在与否,并不十分关心;要不然,到后来,她的烟袋锅子 为
什么常常敲在我的头上,便有些费解了。是呀,我长着一个脑袋,不是一块破砖头!

   尽管如此,姑母可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我大姐的婆婆进行激辩。按照她的说
法,我的母亲是因为生我,失血过多,而昏了过去的。据我后来调查,姑母的说法颇为 正
确,因为自从她中年居孀以后,就搬到我家来住,不可能不掌握些第一手的消息与资 料。
我的啼哭,吵得她不能安眠。那么,我一定不会是一股煤气!

   我也调查清楚:自从姑母搬到我家来,虽然各过各的日子,她可是以大姑子的名义 支
使我的母亲给她沏茶灌水,擦桌子扫地,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她的确应该心安理得, 我
也不便给她造谣:想想看,在那年月,一位大姑子而不欺负兄弟媳妇,还怎么算作大 姑子
呢?

   在我降生前后,母亲当然不可能照常伺候大姑子,这就难怪在我还没落草儿①,姑 母
便对我不大满意了。不过,不管她多么自私,我可也不能不多少地感激她:假若不是 她肯
和大姐婆婆力战,甚至于混战,我的生日与时辰也许会发生些混乱,其说不一了。 我舍不
得那个良辰吉日!

   那的确是良辰吉日!就是到后来,姑母在敲了我三烟锅子之后,她也不能不稍加考
虑,应否继续努力。她不能不想想,我是腊月二十三日酉时,全北京的人,包括着皇上 和
文武大臣,都在欢送灶王爷上天的时刻降生的呀!

   在那年代,北京在没有月色的夜间,实在黑的可怕。大街上没有电灯,小胡同里也 没
有个亮儿,人们晚间出去若不打着灯笼,就会越走越怕,越怕越慌,迷失在黑暗里, 找不
着家。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按照那时代的科学说法, 这叫
作“鬼打墙”。

   可是,在我降生的那一晚上,全北京的男女,千真万确,没有一个遇上“鬼打墙”
的!当然,那一晚上,在这儿或那儿,也有饿死的、冻死的,和被杀死的。但是,这都 与
鬼毫无关系。鬼,不管多么顽强的鬼,在那一晚上都在家里休息,不敢出来,也就无 从给
夜行客打一堵墙,欣赏他们来回转圈圈了。

   大街上有多少卖糖瓜与关东糖①的呀!天一黑,他们便点上灯笼,把摊子或车子照 得
亮堂堂的。天越黑,他们吆喝的越起劲,洪亮而急切。过了定更②,大家就差不多祭 完了
灶王,糖还卖给谁去呢!就凭这一片卖糖的声音,那么洪亮,那么急切,胆子最大 的鬼也
不敢轻易出来,更甭说那些胆子不大的了——据说,鬼也有胆量很小很小的。

   再听吧,从五六点钟起,已有稀疏的爆竹声。到了酉时左右(就是我降生的伟大时
辰),连铺户带人家一齐放起鞭炮,不用说鬼,就连黑、黄、大、小的狗都吓得躲在屋 里
打哆嗦。花炮的光亮冲破了黑暗的天空,一闪一闪,能够使人看见远处的树梢儿。每 家院
子里都亮那么一阵:把灶王像*氲皆褐欣矗?计鸶呦阌氚刂Γ?钔蹙图泵Τ缘愎囟*
糖,化为灰烬,飞上天宫。

   灶王爷上了天,我却落了地。这不能不叫姑母思索思索:“这小子的来历不小哇! 说
不定,灶王爷身旁的小童儿因为贪吃糖果,没来得及上天,就留在这里了呢!”这么 一
想,姑母对我就不能不在讨厌之中,还有那么一点点敬意!

   灶王对我姑母的态度如何,我至今还没探听清楚。我可是的确知道,姑母对灶王的 态
度并不十分严肃。她的屋里并没有灶王龛。她只在我母亲在我们屋里给灶王与财神上 了三
炷香之后,才搭讪着过来,可有可无地向神像打个问心①。假若我恰巧在那里,她 必狠狠
地瞪我一眼;她认准了我是灶王的小童儿转世,在那儿监视她呢!

   说到这里,就很难不提一提我的大姐婆婆对神佛的态度。她的气派很大。在她的堂 屋
里,正中是挂着黄围子的佛桌,桌上的雕花大佛龛几乎高及顶棚,里面供着红脸长髯 的关
公。到春节,关公面前摆着五碗②小塔似的蜜供、五碗红月饼,还有一堂干鲜果品。 财
神、灶王,和张仙③(就是“打出天狗去,引进子孙来”的那位神仙)的神龛都安置 在两
旁,倒好象她的“一家之主”不是灶王,而是关公。赶到这位老太太对丈夫或儿子 示威的
时候,她的气派是那么大,以至把神佛都骂在里边,毫不留情!“你们这群!” 她会指着
所有的神像说:“你们这群!吃着我的蜜供、鲜苹果,可不管我的事,什么东 西!”

   可是,姑母居然敢和这位连神佛都敢骂的老太太分庭抗591老舍文集 第七卷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00: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③张仙——送子之神。传说是五代时游青城山而得道的张远霄。宋代苏洵曾梦见他 挟
着两个弹子,以为是“诞子”之兆,便日夜供奉起来,以后果然生了苏轼和苏辙两个 儿
子,都成为有名的文学家。碗——供品的单位量词。旧俗,过年时,献给神佛供品的 底
坐,常垫以饭碗,内盛小米,与碗口齐平,并覆盖红绵纸,然后上面再摞月饼、蜜供 等食
品,谓之一碗。

   问心——拜一拜。心字轻读。

   礼,针锋相对地争辩,实在令人不能不暗伸大指!不管我怎么不喜爱姑母,当她与 大
姐婆婆作战的时候,我总是站在她这一边的。

   经过客观的分析,我从大姐婆婆身上实在找不到一点可爱的地方。是呀,直到如今,
我每一想起什么“虚张声势”、“瞎唬事”等等,也就不期然而然地想起大姐的婆婆来。
我首先想起她的眼睛。那是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见到人,不管她是要表示欢迎,
还是马上冲杀,她的眼总是瞪着。她大概是想用二目圆睁表达某种感情,在别人看来却 空
空洞洞,莫名其妙。她的两腮多肉,永远阴郁地下垂,象两个装着什么毒气的口袋似的。在
咳嗽与说话的时候,她的嗓子与口腔便是一部自制的扩音机。她总以为只要声若 洪钟,就
必有说服力。她什么也不大懂,特别是不懂怎么过日子。可是,她会瞪眼与放 炮,于是她
就懂了一切。

   虽然我也忘不了姑母的烟袋锅子(特别是那里面还有燃透了的兰花烟的),可是从 全
面看来,她就比大姐的婆婆多着一些风趣。从模样上说,姑母长得相当秀气,两腮并 不象
装着毒气的口袋。她的眼睛,在风平浪静的时候,黑白分明,非常的有神。不幸, 有时候
不知道为什么就来一阵风暴。风暴一来,她的有神的眼睛就变成有鬼,寒光四射, 冷气逼
人!不过,让咱们还是别老想她的眼睛吧。她爱玩梭儿胡①。每逢赢那么三两吊钱的时候,
她还会低声地哼几句二黄。据说:她的丈夫,我的姑父,是一位唱戏的!在 那个改良
的……哎呀,我忘了一件大事!

   你看,我只顾了交待我降生的月、日、时,可忘了说是哪一年!那是有名的戊戌年
啊!戊戌政变①!

   说也奇怪,在那么大讲维新与改良的年月,姑母每逢听到“行头”、“拿份儿”② 等
等有关戏曲的名词,便立刻把话岔开。只有逢年过节,喝过两盅玫瑰露酒之后,她才 透露
一句:“唱戏的也不下贱啊!”尽管如此,大家可是都没听她说过:我姑父的艺名 叫什
么,他是唱小生还是老旦。

   大家也都怀疑,我姑父是不是个旗人。假若他是旗人,他可能是位耗财买脸的京戏 票
友儿③。可是,玩票是出风头的事,姑母为什么不敢公开承认呢?他也许真是个职业 的伶
人吧?可又不大对头:那年月,尽管酝酿着革新与政变,堂堂的旗人而去以唱戏为 业,不
是有开除旗籍的危险么?那么,姑父是汉人?也不对呀!他要是汉人,怎么在他 死后,我
姑母每月去领好几份儿钱粮呢?

   直到如今,我还弄不清楚这段历史。姑父是唱戏的不是,关系并不大。我总想不通:
凭什么姑母,一位寡妇,而且是791老舍文集 第七卷①

   ②

   ③票友儿——指不是“科班”出身的、偶一扮演的业余戏曲演员。与下文“玩票” 同
义。

   行头——戏曲术语,指演员扮戏时所穿戴的衣服、头盔等。行读作x*?睿纾ㄐ停?*
拿份儿——即“戏份儿”,戏曲演员的工资。最早的工资按月计算,叫“包银”,后来 改
按场次计算,即是“戏份儿”。戊戌年——一八九八年。戊戌政变——指这年六月光 绪皇
帝推行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又叫“百日维新”。

   爱用烟锅子敲我的脑袋的寡妇,应当吃几份儿饷银呢?我的父亲是堂堂正正的旗兵,
负着保卫皇城的重任,每月不过才领三两银子,里面还每每搀着两小块假的;为什么姑
父,一位唱小生或老旦的,还可能是汉人,会立下那么大的军功,给我姑母留下几份儿 钱
粮呢?看起来呀,这必定在什么地方有些错误!

   不管是皇上的,还是别人的错儿吧,反正姑母的日子过得怪舒服。她收入的多,开 销
的少——白住我们的房子,又有弟媳妇作义务女仆。她是我们小胡同里的“财主”。

   恐怕呀,这就是她敢跟大姐的婆婆顶嘴抬杠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姐的婆婆口口声声 地
说:父亲是子爵,丈夫是佐领,儿子是骁骑校①。这都不假;可是,她的箱子底儿上 并没
有什么沉重的东西。有她的胖脸为证,她爱吃。这并不是说,她有钱才要吃好的。 不!没
钱,她会以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名义去赊。她不但自己爱赊,而且颇看不起不 敢赊,不
喜欢赊的亲友。虽然没有明说,她大概可是这么想:不赊东西,白作旗人!

   我说她“爱”吃,而没说她“讲究”吃。她只爱吃鸡鸭鱼肉,而不会欣赏什么山珍 海
味。不过,她可也有讲究的一面:到十冬腊月,她要买两条丰台暖洞子②生产的碧绿 的、
尖891老舍文集 第七卷①

   ②暖洞子——温室。

   子爵——古代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的第四等。清代子爵又分一二三等,是比 较
小的世袭爵位。佐领——八旗兵制,以三百人为一“牛录”(后增至四百人),统领 “牛
录”的军官,满语叫做“牛录额真”,汉译“佐领”,是地位比较低的武官。骁骑 校——
“佐领”下面的小军官。203

   上还带着一点黄花的王瓜,摆在关公面前;到春夏之交,她要买些用小蒲包装着的,
头一批成熟的十三陵大樱桃,陈列在供桌上。这些,可只是为显示她的气派与排场。当 她
真想吃的时候,她会买些冒充樱桃的“山豆子”,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既便宜又过 瘾。
不管怎么说吧,她经常拉下亏空,而且是债多了不愁,满不在乎。

   对债主子们,她的眼瞪得特别圆,特别大;嗓音也特别洪亮,激昂慷慨地交代:“ 听
着!我是子爵的女儿,佐领的太太,娘家婆家都有铁杆儿庄稼!俸银俸米到时候就放 下
来,欠了日子欠不了钱,你着什么急呢!”

   这几句豪迈有力的话语,不难令人想起二百多年前清兵入关时候的威凤,因而往往 足
以把债主子打退四十里。不幸,有时候这些话并没有发生预期的效果,她也会瞪着眼 笑那
么一两下,叫债主子吓一大跳;她的笑,说实话,并不比哭更体面一些。她的刚柔 相济,
令人啼笑皆非。

   她打扮起来的时候总使大家都感到遗憾。可是,气派与身分有关,她还非打扮不可。
该穿亮纱,她万不能穿实地纱;该戴翡翠簪子,决不能戴金的。于是,她的几十套单、
夹、棉、皮,纱衣服,与冬夏的各色首饰,就都循环地出入当铺,当了这件赎那件,博 得
当铺的好评。据看见过阎王奶奶的人说:当阎王奶奶打扮起来的时候,就和盛装的大 姐婆
婆相差无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00: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直到今天,我还摸不清她的丈夫怎么会还那么快活。在我幼年的时候,我觉 得
他是个很可爱的人。是,他不但快活,而且可爱!除了他也爱花钱,几乎没有任何缺 点。
我首先记住了他的咳嗽,一种清亮而有腔有调的咳嗽,叫人一听便能猜到他至小是 四品官
儿。他的衣服非常整洁,而且带着樟脑的香味,有人说这是因为刚由当铺拿出来, 不知正
确与否。

   无论冬夏,他总提着四个鸟笼子,里面是两只红颏,两只蓝靛颏儿。他不养别的鸟,
红、蓝颏儿雅俗共赏,恰合佐领的身份。只有一次,他用半年的俸禄换了一只雪白的麻
雀。不幸,在白麻雀的声誉刚刚传遍九城①的大茶馆之际,也不知怎么就病故了,所以 他
后来即使看见一只雪白的老鸦也不再动心。

   在冬天,他特别受我的欢迎:在他的怀里,至少藏着三个蝈蝈葫芦,每个都有摆在 古
玩铺里去的资格。我并不大注意葫芦。使我兴奋的是它们鱼面装着的嫩绿蝈蝈,时时 轻脆
地鸣叫,仿佛夏天忽然从哪里回到北京。

   在我的天真的眼中,他不是来探亲家,而是和我来玩耍。他一讲起养鸟、养蝈蝈与 蛐
蛐的经验,便忘了时间,以至我母亲不管怎样为难,也得给他预备饭食。他也非常天 真。
母亲一暗示留他吃饭,他便咳嗽一阵,有腔有调,有板有眼,而后又哈哈地笑几声 才说:
“亲家太太,我还真有点饿了呢!千万别麻烦,到天泰轩叫一个干炸小丸子、一 卖木樨
肉、一中碗酸辣汤,多加胡椒面和香菜,就行啦!就这么办吧!”

   这么一办,我母亲的眼圈儿就分外湿润那么一两天!不应酬吧,怕女儿受气;应酬
吧,钱在哪儿呢?那年月走亲戚,用今天的话来说,可真不简单!

   亲家爹虽是武职,四品顶戴的佐领,却不大爱谈怎么带兵与打仗。我曾问过他是否 会
骑马射箭,他的回答是咳嗽了一阵,而后马上又说起养鸟的技术来。这可也的确值得 说,
甚至值得写一本书!看,不要说红、蓝颏儿们怎么养,怎么蹓,怎么“押”,在换羽 毛的
季节怎么加意饲养,就是那四个鸟笼子的制造方法,也够讲半天的。不要说鸟笼子, 就连
笼里的小磁食罐,小磁水池,以及清除鸟粪的小竹铲,都是那么考究,谁也不敢说 它们不
是艺术作品!是的,他似乎已经忘了自己是个武官,而把毕生的精力都花费在如 何使小罐
小铲、咳嗽与发笑都含有高度的艺术性,从而随时沉醉在小刺激与小趣味里。

   他还会唱呢!有的王爷会唱须生,有的贝勒①会唱《金钱豹》②,有的满族官员由 票
友而变为京剧名演员……。戏曲和曲艺成为满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他们不但爱 去
听,而且喜欢自己粉墨登场。他们也创作,大量地创作,岔曲、快书、鼓词等等。我 的亲
家爹也当然不甘落后。遗憾的是他没有足够的财力去组成自己的票社,以便亲友家 庆祝孩
子满月,或老太太的生日,去车马自备、清茶恭候地唱那么一天或一夜,耗财买 脸,傲里

   夺尊,誉满九城。他只能加入别人组织的票社,随时去消遣消遣。他会唱几段联珠 快
书。他的演技并不很高,可是人缘很好,每逢献技都博得亲友们热烈喝彩。美中不足, 他
走票的时候,若遇上他的夫人也盛装在场,他就不由地想起阎王奶奶来,而忘了词儿。 这
样丢了脸之后,他回到家来可也不闹气,因为夫妻们大吵大闹会喊哑了他的嗓子。倒 是大
姐的婆婆先发制人,把日子不好过,债务越来越多,统统归罪于他爱玩票,不务正业,闹得
没结没完。他一声也不出,只等到她喘气的时候,他才用口学着三弦的声音, 给她弹个过
门儿:“登根儿哩登登”。艺术的熏陶使他在痛苦中还能够找出自慰的办法, 所以他快活
——不过据他的夫人说,这是没皮没脸,没羞没臊!

   他们夫妇谁对谁不对,我自幼到而今一直还没有弄清楚。那么,书归正传,还说我 的
生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00: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降生的时候,父亲正在皇城的什么角落值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①,自古为
然。姑母是寡妇,母亲与二姐也是妇女;我虽是男的,可还不堪重任。全家竟自没有人 主
持祭灶大典!姑母发了好几阵脾气。她在三天前就在英兰斋满汉饽饽铺买了几块真正 的关
东糖。所谓真正的关东糖者就是块儿小而比石头还硬,放在口中若不把门牙崩碎, 就把它
粘掉的那一种,不是摊子上卖的那种又泡又松,见热气就容易化了的低级货。她 还买了一
斤什锦南糖。这些,她都用小缸盆扣起来,放在阴凉的地方,不叫灶王爷与一 切的人知
道。她准备在大家祭完灶王,偷偷地拿出一部分,安安顿顿地躺在被窝里独自 享受,即使
粘掉一半个门牙,也没人晓得。可是,这个计划必须在祭灶之后执行,以免 叫灶王看见,
招致神谴。哼!全家居然没有一个男人!她的怒气不打一处来。我二姐是 个忠厚老实的姑
娘,空有一片好心,而没有克服困难的办法。姑母越发脾气,二姐心里 越慌,只含着眼
泪,不住地叫:“姑姑!姑姑!”

   幸而大姐及时地来到。大姐是个极漂亮的小媳妇:眉清目秀,小长脸,尖尖的下颏 象
个白莲花瓣似的。不管是穿上大红缎子的氅衣,还是蓝布旗袍,不管是梳着两把头, 还是
挽着旗髻,她总是那么俏皮利落,令人心旷神怡。她的不宽的腰板总挺得很直,亭 亭玉
立;在请蹲安的时候,直起直落,稳重而飘洒。只有在发笑的时候,她的腰才弯下 一点
去,仿佛喘不过气来,笑得那么天真可怜。亲戚、朋友,没有不喜爱她的,包括着 我的姑
母。只有大姐的婆婆认为她既不俊美,也不伶俐,并且时常讥诮:你爸爸不过是 三两银子
的马甲①!

   大姐婆婆的气派是那么大,讲究是那么多,对女仆的要求自然不能不极其严格。她 总
以为女仆都理当以身殉职,进门就累死。自从娶了儿媳妇,她干脆不再用女仆,而把 一个
小媳妇当作十个女仆使用。大姐的两把头往往好几天不敢拆散,就那么带着那小牌 楼似的
家伙睡觉。梳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万一婆婆已经起床,大声地咳嗽着,而大姐 还没梳好
了头,过去请安,便是一行大罪!大姐须在天还没亮就起来,上街给婆婆去买 热油条和马
蹄儿烧饼。大姐年轻,贪睡。可是,出阁之后,她练会把自己惊醒。醒了, 她便轻轻地开
开屋门,看看天上的三星。假若还太早,她便回到炕上,穿好衣服,坐着 打盹,不敢再躺
下,以免睡熟了误事。全家的饭食、活计、茶水、清洁卫生,全由大姐 独自包办。她越努
力,婆婆越给她添活儿,加紧训练。婆婆的手,除了往口中送饮食, 不轻易动一动。手越
不动,眼与嘴就越活跃,她一看见儿媳妇的影子就下好几道紧急命 令。

   事情真多!大姐每天都须很好地设计,忙中要有计划,以免发生混乱。出嫁了几个 月
之后,她的眉心出现了两条细而深的皱纹。这些委屈,她可不敢对丈夫说,怕挑起是 非。
回到娘家,她也不肯对母亲说,怕母亲伤心。当母亲追问的时候,她也还是笑着说: 没
事!真没事!奶奶放心吧!(我们管母亲叫作奶奶。)

   大姐更不敢向姑母诉苦,知道姑母是爆竹脾气,一点就发火。可是,她并不拒绝姑 母
的小小的援助。大姐的婆婆既要求媳妇打扮得象朵鲜花似的,可又不肯给媳妇一点买 胭
脂,粉,梳头油等等的零钱,所以姑母一问她要钱不要,大姐就没法不低下头去,表 示口
袋里连一个小钱也没有。姑母是不轻易发善心的,她之所以情愿帮助大姐者是因为 我们满
人都尊敬姑奶奶。她自己是老姑奶奶,当然要同情小姑奶奶,以壮自己的声势。 况且,大
姐的要求又不很大,有几吊钱就解决问题,姑母何必不大仁大义那么一两回呢。 这个,大
姐婆婆似乎也看了出来,可是不便说什么;娘家人理当贴补出了嫁的女儿,女 儿本是赔钱
货嘛。在另一方面,姑母之所以敢和大姐婆婆分庭抗礼者,也在这里找到一 些说明。

   大姐这次回来,并不是因为她梦见了一条神龙或一只猛虎落在母亲怀里,希望添个 将
来会“出将入相”①的小弟弟。快到年节,她还没有新的绫绢花儿、胭脂宫粉,和一 些杂
拌儿②。这末一项,是为给她的丈夫的。大姐夫虽已成了家,并且是不会骑马的骁 骑校,
可是在不少方面还象个小孩子,跟他的爸爸差不多。是的,他们老爷儿俩到时候 就领银
子,终年都有老米吃,干吗注意天有多么高,地有多么厚呢?生活的意义,在他 们父子看
来,就是每天要玩耍,玩得细致,考究,入迷。大姐丈不养靛颏儿,而英雄气 概地玩鹞子
和胡伯喇③,威风凛凛地去捕几只麻雀。这一程子,他玩腻了鹞子与胡伯喇, 改为养鸽
子。他的每只鸽子都值那么一二两银子;“满天飞元宝”是他爱说的一句豪迈 的话。他收
藏的几件鸽铃都是名家制作,由古玩摊子上搜集来的。

   大姐夫需要杂拌儿。每年如是:他用各色的洋纸糊成小502老舍文集 第七卷①

   ②③胡伯喇——一种小而凶的鸟,喙长,利爪,饲养者多以其擒食麻雀为戏。北京土
话,称无所事事者为“玩鹞鹰子”,作者以这个细节寓刺游手好闲。杂拌儿——各种果 子
做的果脯。

   出将入相——“出将”和“入相”是传统戏剧舞台上的“上场门”和“下场门”, 这
里借用“将”“相”,有盼成大器的意思。210

   高脚碟,以备把杂拌儿中的糖豆子、大扁杏仁等等轻巧地放在碟上,好象是为给他 自
己上供。一边摆弄,一边吃;往往小纸碟还没都糊好,杂拌儿已经不见了;尽管是这 样,
他也得到一种快感。杂拌儿吃完,他就设计糊灯笼,好在灯节悬挂起来。糊完春灯, 他便
动手糊风筝。这些小事情,他都极用心地去作;一两天或好几天,他逢人必说他手 下的工
作,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在不断的商讨中,往往得到启发,他就从新设计,以 期出奇制
胜,有所创造。若是别人不愿意听,他便都说给我大姐,闹得大姐脑子里尽是 春灯与风
筝,以至耽误了正事,招得婆婆鸣炮一百零八响!

   他们玩耍,花钱,可就苦了我的大姐。在家庭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他们不能不吵嘴,
以资消遣。十之八九,吵到下不来台的时候,就归罪于我的大姐,一致进行讨伐。大姐 夫
虽然对大姐还不错,可是在混战之中也不敢不骂她。好嘛,什么都可以忍受,可就是 不能
叫老人们骂他怕老婆。因此,一来二去,大姐增添了一种本事:她能够在炮火连天 之际,
似乎听到一些声响,又似乎什么也没听见。似乎是她给自己的耳朵安上了避雷针。可怜的大
姐!

   大姐来到,立刻了解了一切。她马上派二姐去请“姥姥”,也就是收生婆。并且告 诉
二姐,顺脚儿去通知婆家:她可能回去的晚一些。大姐婆家离我家不远,只有一里多 地。
二姐飞奔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00: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姑母有了笑容,递给大姐几张老裕成钱铺特为年节给赏与压岁钱用的、上边印着刘 海
戏金蟾的、崭新的红票子,每张实兑大钱两吊。同时,她把弟妇生娃娃的一切全交给 大姐
办理,倘若发生任何事故,她概不负责。

   二姐跑到大姐婆家的时候,大姐的公公正和儿子在院里放花炮。今年,他们负债超 过
了往年的最高纪录。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他们理应想一想怎么还债,怎么节省开支, 省得
在年根底下叫债主子们把门环子敲碎。没有,他们没有那么想。大姐婆婆不知由哪 里找到
一点钱,买了头号的大糖瓜,带芝麻的和不带芝麻的,摆在灶王面前,并且瞪着 眼下命
令:“吃了我的糖,到天上多说几句好话,别不三不四地顺口开河,瞎扯!”两 位男人
呢,也不知由哪里弄来一点钱,都买了鞭炮。老爷儿俩都脱了长袍。老头儿换上 一件旧狐
皮马褂,不系钮扣,而用一条旧布褡包松拢着,十分潇洒。大姐夫呢,年轻火 力壮,只穿
着小棉袄,直打喷嚏,而连说不冷。鞭声先起,清脆紧张,一会儿便火花急 溅,响成一
片。儿子放单响的麻雷子,父亲放双响的二踢脚,间隔停匀,有板有眼:噼 啪噼啪,咚;
噼啪噼啪,咚——当!这样放完一阵,父子相视微笑,都觉得放炮的技巧 九城第一,理应
得到四邻的热情夸赞。不管二姐说什么,中间都夹着麻雷子与二踢脚的 巨响。于是,大姐
的婆婆仿佛听见了:亲家母受了煤气。“是嘛!”她以压倒鞭炮的声 音告诉二姐:“你们
穷人总是不懂得怎么留神,大概其喜欢中煤毒!”她把“大概”总 说成“大概其”,有个
“其”字,显着多些文采,说完,她就去换衣裳,要亲自出马, 去抢救亲家母的性命,大
仁大义。佐领与骁骑校根本没注意二姐说了什么,专心一志地 继续放爆竹。即使听明白了
二姐的报告,他们也不能一心二用,去考虑爆竹以外的问题。

我生下来,母亲昏了过去。大姐的婆母躲在我姑母屋里,二目圆睁,两腮的毒气肉 袋
一动一动地述说解救中煤毒的最有效的偏方。姑母老练地点起兰花烟,把老玉烟袋嘴 儿斜
放在嘴角,眉毛挑起多高,准备挑战。

   “偏方治大病!”大姐的婆婆引经据典地说。

   “生娃娃用不着偏方!”姑母开始进攻。

   “那也看谁生娃娃!”大姐婆婆心中暗喜已到人马列开的时机。

   “谁生娃娃也不用解煤气的偏方!”姑母从嘴角撤出乌木长烟袋,用烟锅子指着客 人
的鼻子。

   “老姑奶奶!”大姐婆婆故意称呼对方一句,先礼后兵,以便进行歼灭战。“中了 煤
气就没法儿生娃娃!”

   在这激烈舌战之际,大姐把我揣在怀里,一边为母亲的昏迷不醒而落泪,一边又为 小
弟弟的诞生而高兴。二姐独自立在外间屋,低声地哭起来。天很冷,若不是大姐把我 揣起
来,不管我的生命力有多么强,恐怕也有不小的危险。二

   姑母高了兴的时候,也格外赏脸地逗我一逗,叫我“小狗尾巴”,因为,正如前面 所
交代的,我是生在戊戌年(狗年)的尾巴上。连她高了兴,幽默一下,都不得人心! 我才
不愿意当狗尾巴呢!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即使没有罪名,也是个过错!看,直 到今
天,每逢路过狗尾巴胡同,我的脸还难免有点发红!

   不过,我还要交代些更重要的事情,就不提狗尾巴了吧。可以这么说:我只赶上了 大
清皇朝的“残灯末庙”。在这个日落西山的残景里,尽管大姐婆婆仍然常常吹*缢?亲*
爵的女儿、佐领的太太,可是谁也明白她是虚张声势,威风只在嘴皮子上了。是呀,连 向
她讨债的卖烧饼的都敢指着她的鼻子说:“吃了烧饼不还钱,怎么,还有理吗?”至 于我
们穷旗兵们,虽然好歹地还有点铁杆庄稼,可是已经觉得脖子上仿佛有根绳子,越 勒越
紧!

   以我们家里说,全家的生活都仗着父亲的三两银子月饷,和春秋两季发下来的老米 维
持着。多亏母亲会勤俭持家,这点收入才将将使我们不至沦为乞丐。

   二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谴,也忘了自励。我们创造了一 种
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这么沉浮在有讲究的一 汪死
水里。是呀,以大姐的公公来说吧,他为官如何,和会不会冲锋陷阵,倒似乎都是 次要
的。他和他的亲友仿佛一致认为他应当食王禄,唱快书,和养四只靛颏儿。同样地, 大姐
丈不仅满意他的“满天飞元宝”,而且情愿随时为一只鸽子而牺牲了自己。是,不 管他去
办多么要紧的公事或私事,他的眼睛总看着天空,决不考虑可能撞倒一位老太太 或自己的
头上碰个大包。他必须看着天空。万一有那么一只掉了队的鸽子,飞的很低, 东张西望,
分明是十分疲乏,急于找个地方休息一下。见此光景,就是身带十万火急的 军令,他也得
飞跑回家,放起几只鸽子,把那只自天而降的“元宝”裹了下来。能够这 样俘获一只别人
家的鸽子,对大姐夫来说,实在是最大最美的享受!至于因此而引起纠 纷,那,他就敢拿
刀动杖,舍命不舍鸽子,吓得大姐浑身颤抖。

   是,他们老爷儿俩都有聪明、能力,细心,但都用在从微不足道的事物中得到享受 与
刺激。他们在蛐蛐罐子、鸽铃、干炸丸子……等等上提高了文化,可是对天下大事一 无所
知。

   他们的一生象作着个细巧的,明白而又有点胡涂的梦。妇女们极讲规矩。是呀,看 看
大姐吧!她在长辈面前,一站就是几个钟头,而且笑容始终不懈地摆在脸上。同时, 她要
眼观四路,看着每个茶碗,随时补充热茶;看着水烟袋与旱烟袋,及时地过去装烟, 吹火
纸捻儿。她的双手递送烟袋的姿态够多么美丽得体,她的嘴唇微动,一下儿便把火 纸吹
燃,有多么轻巧美观。这些,都得到老太太们(不包括她的婆婆)的赞叹,而谁也没注意她
的腿经常浮肿着。在长辈面前,她不敢多说话,又不能老在那儿呆若木鸡地侍 立。她须精
心选择最简单而恰当的字眼,在最合适的间隙,象舞台上的锣鼓点儿似的那 么准确,说那
么一两小句,使老太太们高兴,从而谈得更加活跃。

   这种生活艺术在家里得到经常的实践,以备特别加工,拿到较大的场合里去。亲友 家
给小孩办三天、满月,给男女作四十或五十整寿,都是这种艺术的表演竞赛大会。至 于婚
丧大典,那就更须表演的特别精采,连笑声的高低,与请安的深浅,都要恰到好处, 有板
眼,有分寸。姑母和大姐的婆婆若在这种场合相遇,她们就必须出奇制胜,各显其 能,用
各种笔法,旁敲侧击,打败对手,传为美谈。办理婚丧大事的主妇也必须眼观六 路、耳听
八方,随时随地使这种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耍弄与讽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同时,她还
要委托几位负有重望的妇女,帮助她安排宾客们的席次,与入席的先后次序。 安排得稍欠
妥当,就有闹得天翻地覆的危险。她们必须知道谁是二姥姥的姑舅妹妹的干 儿子的表姐,
好来与谁的小姨子的公公的盟兄弟的寡嫂,作极细致的分析比较,使她们 的席位各得其
所,心服口服,吃个痛快。经过这样的研究,而两位客人是半斤八两,不 差一厘,可怎么
办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00: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不怎么,不但必须记住亲友们的生年月日,而且要记得落草儿 的时辰呢!这样分
量完全相同的客人,也许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呀!可是二嫂恰好比 六嫂早生了一点钟,
这就解决了问题。当然,六嫂虽晚生了六十分钟,而丈夫是三品顶 戴,比二嫂的丈夫高着
两品,这就又须从长研究,另作安排了。是的,我大姐虽然不识 一个字,她可是一本活
书,记得所有的亲友的生辰八字儿。不管她的婆婆要怎样惑乱人 心,我可的确知道我是戊
戌年腊月二十三日酉时生的,毫不动摇,因为有大姐给我作证!

   这些婚丧大典既是那么重要,亲友家办事而我们缺礼,便是大逆不道。母亲没法把 送
礼这笔支出打在预算中,谁知道谁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生呢?不幸而赶上一个月里 发生
好几件红白事,母亲的财政表格上便有了赤字。她不能为减少赤字,而不给姑姑老 姨儿们
去拜寿,不给胯骨上的亲戚①吊丧或贺喜。不去给亲友们行礼等于自绝于亲友, 没脸再活
下去,死了也欠光荣。而且,礼到人不到还不行啊。这就须于送礼而外,还得 整理鞋袜,
添换头绳与绢花,甚至得作非作不可的新衣裳。这又是一笔钱。去吊祭或贺 喜的时候,路
近呢自然可以勉强走了去,若是路远呢,难道不得雇辆骡车么?在那文明 的年月,北京的
道路一致是灰沙三尺,恰似香炉。好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在香炉 里走十里八里,到
了亲友家已变成了土鬼,岂不是大笑话么?骡车可是不能白坐,这又 是个问题!去行人
情,岂能光拿着礼金礼品,而腰中空空如也呢。假若人家主张凑凑十 胡什么的,难道可以
严词拒绝么?再说,见了晚一辈或两辈的孙子们,不得给二百钱吗? 是呀,办婚丧大事的
人往往倾家荡产,难道亲友不应当舍命陪君子么?

   母亲最怕的是亲友家娶媳妇或聘姑娘而来约请她作娶亲太太或送亲太太。这是一种 很
大的荣誉:不但寡妇没有这个资格,就是属虎的或行为有什么不检之处的“全口人” ①也
没有资格。只有堂堂正正,一步一个脚印的妇人才能负此重任。人家来约请,母亲 没法儿
拒绝。谁肯把荣誉往外推呢?可是,去作娶亲太太或送亲太太不但必须坐骡车, 而且平日
既无女仆,就要雇个临时的、富有经验的、干净利落的老妈子。有人搀着上车 下车、出来
进去,才象个娶亲太太或送亲太太呀!至于服装首饰呢,用不着说,必须格 外出色,才能
压得住台。母亲最恨向别人借东西,可是她又绝对没有去置办几十两银子 一件的大缎子、
绣边儿的氅衣,和真金的扁方、耳环,大小头簪。她只好向姑母开口。 姑母有成龙配套的
衣裳与首饰,可就是不愿出借!姑母在居孀之后,固然没有作娶亲或 送亲太太的资格,就
是在我姑父活着的时候,她也很不易得到这种荣誉。是呀,姑父到 底是唱戏的不是,既没
有弄清楚,谁能够冒冒失失地来邀请姑母出头露面呢?大家既不 信任姑母,姑母也就不肯
往外借东西,作为报复。

   于是,我父亲就须亲自出马,向姑母开口。亲姐弟之间,什么话都可以说。大概父 亲
必是完全肯定了“唱戏的并不下贱”,姑母才把带有樟脑味儿的衣服,和式样早已过 了时
而分量相当重的首饰拿出来。

   这些非应酬不可的应酬,提高了母亲在亲友眼中的地位。大家都夸她会把钱花在刀 刃
儿上。可也正是这个刀刃儿使母亲关到钱粮发愁,关不下来更发愁。是呀,在我降生 的前
后,我们的铁杆儿庄稼虽然依然存在,可是逐渐有点歉收了,分量不足,成色不高。 赊欠
已成了一种制度。卖烧饼的、卖炭的、倒水的都在我们的,和许多人家的门垛子上 画上白
道道,五道儿一组,颇象鸡爪子。我们先吃先用,钱粮到手,按照鸡爪子多少还钱。母亲是
会过日子的人,她只许卖烧饼的、卖炭的、倒水的在我们门外画白道道,而 绝对不许和卖
酥糖的,卖糖葫芦的等等发生鸡爪子关系。姑母白吃我们的水,随便拿我 们的炭,而根本
不吃烧饼——她的红漆盒子里老储存着“大八件”一级的点心。因此, 每逢她看见门垛子
上的鸡爪图案,就对门神爷眨眨眼,表明她对这些图案不负责任!我 大姐婆家门外,这种
图案最为丰富。除了我大姐没有随便赊东西的权利,其余的人是凡
能赊者必赊之。大姐夫说的好:反正钱粮下来就还钱,一点不丢人!

   在门外的小贩而外,母亲只和油盐店、粮店,发生赊账的关系。我们不懂吃饭馆, 我
们与较大的铺户,如绸缎庄、首饰楼,同仁堂老药铺等等都没有什么贸易关系。我们 每月
必须请几束高香,买一些茶叶末儿,香烛店与茶庄都讲现钱交易;概不赊欠。

   虽然我们的赊账范围并不很大,可是这已足逐渐形成寅吃卯粮的传统。这就是说: 领
到饷银,便去还债。还了债,所余无几,就再去赊。假若出了意外的开销,象获得作 娶亲
太太之类的荣誉,得了孙子或外孙子,还债的能力当然就减少,而亏空便越来越大。 因
此,即使关下银子来,母亲也不能有喜无忧。

   姑母经常出门:去玩牌、逛护国寺、串亲戚、到招待女宾的曲艺与戏曲票房去听清 唱
或彩排,非常活跃。她若是去赌钱,母亲便须等到半夜。若是忽然下了雨或雪,她和 二姐
还得拿着雨伞去接。母亲认为把大姑子伺候舒服了,不论自己吃多大的苦,也比把 大姑子
招翻了强的多。姑母闹起脾气来是变化万端,神鬼难测的。假若她本是因嫌茶凉 而闹起
来,闹着闹着就也许成为茶烫坏她的舌头,而且把我们的全家,包括着大黄狗, 都牵扯在
内,都有意要烫她的嘴,使她没法儿吃东西,饿死!这个蓄意谋杀的案件至少 要闹三四
天!

   与姑母相反,母亲除了去参加婚丧大典,不大出门。她喜爱有条有理地在家里干活
儿。她能洗能作,还会给孩子剃头,给小媳妇们铰脸——用丝线轻轻地勒去脸上的细毛
儿,为是化装后,脸上显着特别光润。可是,赶巧了,父亲正去值班,而衙门放银子, 母
亲就须亲自去领取。我家离衙门并不很远,母亲可还是显出紧张,好象要到海南岛去 似
的。领了银子(越来分两越小),她就手儿在街上兑换了现钱。那时候,山西人开的 烟
铺、回教人开的蜡烛店,和银号钱庄一样,也兑换银两。母亲是不喜欢算计一两文钱 的
人,但是这点银子关系着家中的“一月大计”,所以她也既腼腆又坚决地多问几家, 希望
多换几百钱。有时候,在她问了两家之后,恰好银盘儿落了,她饶白跑了腿,还少 换了几
百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00: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拿着现钱回到家,她开始发愁。二姐赶紧给她倒上一碗茶——用小沙壶沏的茶叶末
儿,老放在炉口旁边保暖,茶汁很浓,有时候也有点香味。二姐可不敢说话,怕搅乱了 母
亲的思路。她轻轻地出去,到门外去数墙垛上的鸡爪图案,详细地记住,以备作母亲 制造
预算的参考材料。母亲喝了茶,脱了刚才上街穿的袍罩,盘腿坐在炕上。她抓些铜 钱当算
盘用,大点儿的代表一吊,小点的代表一百。她先核计该还多少债,口中念念有 词,手里
掂动着几个铜钱,而后摆在左方。左方摆好,一看右方(过日子的钱)太少, 就又轻轻地
从左方撤下几个钱,心想:对油盐店多说几句好话,也许可以少还几个。想 着想着,她的
手心上就出了汗,很快地又把撤下的钱补还原位。不,她不喜欢低三下四 地向债主求情;
还!还清!剩多剩少,就是一个不剩,也比叫掌柜的或大徒弟高声申斥 好的多。是呀,在
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甲午海战等等风波之后,不但高鼻子的洋人越 来越狂妄,看不起皇
帝与旗兵,连油盐店的山东人和钱铺的出西人也对旗籍主顾们越来越不客气了。他们竟敢瞪
着包子大的眼睛挖苦、笑骂吃了东西不还钱的旗人,而且威胁 从此不再记账,连块冻豆腐
都须现钱交易!母亲虽然不知道国事与天下事,可是深刻地 了解这种变化。即使她和我的
父亲商议,他——负有保卫皇城重大责任的旗兵,也只会 惨笑一下,低声地说:先还债
吧!左方的钱码比右方的多着许多!母亲的鬓角也有了汗 珠!她坐着发楞,左右为难。最
后,二姐搭讪着说了话:“奶奶!还钱吧,心里舒服!这个月,头绳、锭儿粉、梳头油,咱
们都不用买!咱们娘儿俩多给灶王爷磕几个头,告 诉他老人家:以后只给他上一炷香,省
点香火!”

   母亲叹了口气:“唉!叫灶王爷受委屈,于心不忍哪!”“咱们也苦着点,灶王爷 不
是就不会挑眼了吗?”二姐提出具体的意见:“咱们多端点豆汁儿,少吃点硬的;多 吃点
小葱拌豆腐,少吃点炒菜,不就能省下不少吗?”“二妞,你是个明白孩子!”母 亲在愁
苦之中得到一点儿安慰。“好吧,咱们多勒勒裤腰带吧!你去,还是我去?”“ 您歇歇
吧,我去!”

   母亲就把铜钱和钱票一组一组地分清楚,交给二姐,并且嘱咐了又嘱咐:“还给他
们,马上就回来!你虽然还梳着辫子,可也不小啦!见着便宜坊①的老王掌柜,不准他 再
拉你的骆驼;告诉他:你是大姑娘啦!”

   “*悖?贤跽乒窨炱呤?炅耍?兴???膊灰?簦 倍?阈ψ牛?艚粑兆拍切┣??*
了出去。所谓拉骆驼者,就是年岁大的人用中指与食指夹一夹孩子的鼻子,表示亲热。

   二姐走后,母亲呆呆地看着炕上那一小堆儿钱,不知道怎么花用,才能对付过这一 个
月去。以她的洗作本领和不怕劳苦的习惯,她常常想去向便宜坊老王掌柜那样的老朋 友们
说说,给她一点活计,得些收入,就不必一定非喝豆汁儿不可了。二姐也这么想, 而且她
已经学的很不错:下至衲鞋底袜底,上至扎花儿、钉钮绊儿,都拿得起来。二姐 还以为拉
过她的骆驼的那些人,象王老掌柜与羊肉床子上的金四把②叔叔,虽然是汉人 与回族人,
可是在感情上已然都不分彼此,给他们洗洗作作,并不见得降低了自己的身 分。况且,大
姐曾偷偷地告诉过她:金四把叔叔送给了大姐的公公两只大绵羊,就居然 补上了缺,每月
领四两银子的钱粮。二姐听了,感到十分惊异:金四叔?他是回族人哪! 大姐说:是呀!
千万别喧嚷出去呀!叫上边知道了,我公公准得丢官罢职!二姐没敢去 宣传,大姐的公公
于是也就没有丢官罢职。有这个故事在二姐心里,她就越觉得大伙儿 都是一家人,谁都可
以给谁干点活儿,不必问谁是旗人,谁是汉人或回族人。她并且这 么推论:既是送绵羊可
以得钱粮,若是赠送骆驼,说不定还能作王爷呢!到后来,我懂 了点事的时候,我觉得二
姐的想法十分合乎逻辑。

   可是,姑母绝对不许母亲与二姐那么办。她不反对老王掌柜与金四把,她跟他们, 比
起我们来,有更多的来往:在她招待客人的时候,她叫得起便宜坊的苏式盒子;在过 阴天
①的时候,可以定买金四把的头号大羊肚子或是烧羊脖子。我们没有这种气派与财 力。她
的大道理是:妇女卖苦力给人家作活、洗衣裳,是最不体面的事!“你们要是那 么干,还
跟三河县的老妈子有什么分别呢?”母亲明知三河县的老妈子是出于饥寒所迫, 才进城来
找点事作,并非天生来的就是老妈子,象皇上的女儿必是公主那样。但是,她 不敢对大姑
子这么说,只笑了笑,就不再提起。

   在关饷发愁之际,母亲若是已经知道,东家的姑娘过两天出阁,西家的老姨娶儿媳
妇,她就不知须喝多少沙壶热茶。她不饿,只觉得口中发燥。除了对姑母说话,她的脸 上
整天没个笑容!可怜的母亲!

   我不知道母亲年轻时是什么样子。我是她四十岁后生的“老”儿子。但是,从我一 记
事儿起,直到她去世,我总以为她在二三十岁的时节,必定和我大姐同样俊秀。是, 她到
了五十岁左右还是那么干净体面,倒仿佛她一点苦也没受过似的。她的身量不高, 可是因
为举止大方,并显不出矮小。她的脸虽黄黄的,但不论是发着点光,还是暗淡一 些,总是
非常恬静。有这个脸色,再配上小而端正的鼻子,和很黑很亮、永不乱看的眼 珠儿,谁都
可以看出她有一股正气,不会有一点坏心眼儿。乍一看,她仿佛没有什么力 气,及至看到
她一气就洗出一大堆衣裳,就不难断定:尽管她时常发愁,可决不肯推卸 责任。

   是呀,在生我的第二天,虽然她是那么疲倦虚弱,嘴唇还是白的,她可还是不肯不 操
心。她知道:平常她对别人家的红白事向不缺礼,不管自己怎么发愁为难。现在,她 得了
“老”儿子,亲友怎能不来贺喜呢?大家来到,拿什么招待呢?父亲还没下班儿, 正月的
钱粮还没发放。向姑母求援吧,不好意思。跟二姐商议吧,一个小姑娘可有什么 主意呢。
看一眼身旁的瘦弱的、几乎要了她的命的“老”儿子,她无可如何地落了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00: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紫薇浪人2006-11-06 00:07发表的“”:
好象没写完吧
是呀,遗憾得很,要是没有文革就不一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青鸟网-青鸟论坛,青鸟文化艺术,花鸟鱼虫,花鸟交易,花鸟图片,综合文化尽在青鸟网 ( 黔ICP备11000405号 )

GMT+8, 2025-1-10 19:52 , Processed in 0.0341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