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733|回复: 38

(实用收藏常识)关于明清五彩、粉彩瓷器的“蛤蜊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5 18: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蛤蜊光”,是指明清五彩、粉彩瓷器彩料周围轮廓线在”白釉上“的一圈1~2mm的五彩光;或是没有彩料,仅仅是在白釉上形成的不规则圆形五彩光。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因为彩料里含有“铅”,经过近百年的时光,铅被氧化所造成。蛤蜊光一般在明末(指天启往后,嘉、万五彩基本不见)、顺治五彩,老康五彩、斗彩,雍正斗彩、粉彩(官窑的比民窑多见)和乾隆的粉彩等等上都可看到。晚清的五彩、粉彩上也看看到,但出现频率不如三代。民国一些日用粉彩瓷器上亦十分常见。
   “光晕”,在许多陶瓷著作上指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彩料“本身上”产生的一层彩光,不是在白釉上的。这类现象主要产生在明代五彩上(以“枣皮红”为明显)和清代、民国的五彩、斗彩和粉彩上。
   “油光”其实是油污之类在瓷器上的物理呈状,或在白釉上,或在彩料上。理论上讲在历代瓷器上都可以形成。
第二,谈谈三者在鉴定瓷器真伪时的作用:
   “蛤蜊光”,按照经验和了解,目前景德镇还不能仿造蛤蜊光。但有蛤蜊光并不能绝对推断彩瓷为真!只能说“有蛤蜊光,极大多数的彩瓷都是老物”。
   “光晕”,不是鉴定真伪的依据。据知,现代景德镇所烧粉彩瓷器都有光晕。是因为烧造温度的关系。但若能细心比较、甄别和体会,能对老的光晕和新的光晕的物理表现有所区别的话,它亦不失为鉴定彩瓷真假的好依据,尤其是明代五彩。
   “油光”完全不是签定真伪的依据。其形成原理与瓷器本身无关。在此提及油光,主要是不要误把它当作蛤蜊光或光晕。
artron-1067693851.jpg
artron-1067699287.jpg
发表于 2006-12-15 20: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传达给我们这么好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21: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介绍知识,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22: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22: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讲得很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22: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长知识啊 谢谢楼主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5 23: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知灼见!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6 09: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6: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聪明龙2006-12-15 20:36发表的:
谢谢您,传达给我们这么好的知识。
不客气,大家共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16: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tonyshen2006-12-15 21:58发表的:
谢谢楼主介绍知识,学习了~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