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2-25 22: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否?知否?肉馒头肥那白菜瘦。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养性而心闲。余嗜闲而雅好雀,数十年以饲其而清心乐志,并珍爱此好也.... 传说,大宋朝阳谷县城东南角拐弯抹角的紫石街里,住着一位面点高手,生得五尺三寸,却娶的一位面如桃花的美娇娘。这端的是旷世的绝配。因此终于招惹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官司。半夏先生的中药铺子做了详尽的描述。这里要说的不是那文人骚客编派的传奇故事,而是说武大哥的本行。清朝的施大哥早就说的清清楚楚。那货色的本行,现在的术语叫蒸饼。是因为这蒸字与仁宗皇帝的名讳读音上有些相近,无奈只好避之。于是乎几百年间传承下来,叫了烧饼。按照训诂学家的描绘,谓之饼者,乃并也,溲面使合并也。也就是说水与面合之的集合物。薄的谓之饼,忘记奋力一拍圆者,简而言之--馒头。饼与馒头终有细微的区别。那时的饼允许夹馅,肉菜诸物,皆可入内。而馒头却诚实的只是面与水的混合物。时代至今,馒头以是典型的大众食品。而那时的王公贵族,厨膳滋味,馒头蒸熟顶不裂开十字花是决不肯吃的。这种奢侈现在听来真是觉得可怜。不过开花的馒头而已,那路边小摊一元起码四五个,而且开了花的还不好销售。连最低的生活标准人都不肯青睐。您打着电脑想晕了脑袋也捉摸不清,这开花的馒头那时代算是奢侈品。不知哪年的哪月,津沽好雀者以蒸字为旨火,划亮了养脖子食谱一半的天空,那光是耀眼绚丽无比。若是时珍大爷在天有灵,也会竖起拇指向上一挑。这个蒸字并不单单指的是馒头,而是将绿豆面,少许的玉米面,牛肉馅,胡萝卜绞馅,混枸杞以全蛋为介质合而蒸之。那豆面一定要生的,那牛肉却来不得半点肥腻。胡萝卜色深为佳,黄者弃之。此类混合物和匀一并放入锅内,文火蒸透。熟为度。起锅风干末炒,炒者,燥也,易火。饲雀红蓝具佳。只是应四季入料有异量而已。春多入虾而诱阳为鸣音。犹如放纵色魔,情欲瓢泼,一如砍了笼中苹果树的伊甸花园。这蒸物风干为沫,再调那上等货色的鲜牛肉馅,为软食。每日“一起儿”。那鸟是烘托吉祥,捎带肚皮爽快。。。。。。但这种种又易诱火诱燥,此劲上嘴为鸣,入腿那可是跳,使劲地跳了。 公元二百六十二年的刑场,即将被砍头的嵇康,鼓琴一曲,那曲便是著名的《广陵散》。曲罢,其叹息道,“《广陵散》从此绝矣。”言罢,昂头便割,年仅四十而已。这不在为司马氏做官服务的嵇康,平日里却是一向生活很讲究的,并专著养生一论。其主要的不是营养学索索告白之荤素搭配中占据半壁江山的肉类,而是那吃了能归五脏,清肉毒,健脾胃的萝卜白菜。传说,从前来大唐的东来中士。看见这边人肆意狂啖大麦面条块肉,惊曰:“此类物最是发内热,怎可狂吃?”再凑前细看,里面颇有不少萝卜白菜,方才释然,“原来由他们在这救急了。”这口耳相传的绝妙,被用在养雀的啄青一法中。。。。您家冬季吃菜剩下的菜头和萝卜根,千万末弃。至于浅碟水中发其新叶,寸高入笼,让雀去啄,而解食毒,去滞。那,时珍大爷以本草为本,立举白菜萝卜消食去火,果然是目光锐利,造就了千百年后的啄青一法,决非浪得虚名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