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3 05: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津葫芦高 高琪(津门小龙)
引用第20楼当代那五于2007-01-01 22:10发表的:
技艺精湛 美妙绝伦 开眼了 !!!
斗胆请问一下老师 作者为何许人也 ?为什么在葫芦市场没看见过 ?也没听摆摊的商贩们提起过 ?可否上传一张照片开开眼 见见庐山真面目 ?(我很想与他交个朋友)
[s:9] [s:9] 这就是 (津门小龙) 高琪
葫芦器,又名匏器,是一种将天然美与人工匠意合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品。自康熙一朝起,清代制匏工艺便受到皇家重视,设专人管理,在宫廷的督造下,生产出诸多典雅的模制匏器,制作工艺精巧,种类纷繁。清代中期后,宫廷范模匏器渐趋衰落,而勒扎、烙花、押花、刀刻等制匏工艺相继出现,姿态横生,境界各异。
高琪 男 生于1977年,祖籍天津,身高180公分,职业:健身教练。于1982年开始学习美术,1987年开始学习木雕、石雕、骨刻、泥塑、火绘、镶嵌等工艺, 1991年开始钻研押花艺术, 从其父天津葫芦高(高德铭)和一些老艺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中国传统雕刻艺法, 系统的学习了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 无论是任何材料的雕刻、绘画都是基础, 从图案的组织到作品的造形, 透视联系都离不开绘画基础。从而为雕刻技艺增添了翅膀, 为今后的押花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和葫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几年来在这个领域里刻苦研究,创作一个又一个的精品。开始时自己烙花(用烙铁在葫芦器具上火绘)初出茅庐的他以此技艺充实业余生活,后来发现了葫芦押花艺术,此工艺起源清中期,盛于清末民初。当时公认押花(砑花)技艺最好的是陈锦堂老先生,陈为天津人氏。多年来他潜心研究陈锦堂老先生的押花风格、技术。源于古人,不泥于古人,高于古人,青出于蓝,而要胜于蓝,是他一直努力的目标。砑花葫芦首先是图案的组织,一把完整的押花葫芦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副精美的图案。其次就是雕刻的技法,因为押花是浅浮雕,既要有明显的层次感,有立体感,又不能伤皮。因此要用玛瑙或翡翠刀一遍一遍的押、砑、赶、挤、按、刮葫芦表面,使之呈现出浮雕花纹。线条要流畅既要有传统艺术的韵味, 又要有当今人喜爱的现代气息。葫芦造型要以图案匹配,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深得海内外人士喜爱。
从古到今,天津的葫芦制品不管是养虫儿的器具,还是摆件工艺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一流水准, 享誉海内外。但在历史上葫芦工艺尤其是押花工艺曾一度出现空白。著名学者王业?曾呼吁“工艺美术界,尤其是主管工艺美术的各层领导要重视我国独有的这一传统工艺”(《燕都》一九九二年第五期)。随着改革开放,天津的葫芦工艺大放溢彩,同时也使葫芦押花这一传统工艺得以传承下来,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押花葫芦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因其制作难度大,工艺复杂,成品、精品极少,更显珍贵。
十几年来,经过(津门小龙) 高琪的刻苦努力,在葫芦押花工艺上取得一些成绩,在这一领域中有了一些小小的影响,从而使他的作品深受广大收藏家的喜爱及好评。
押花工艺的最高境界:押则皮、肌尽在,并无所失,体现立体感,且皮表不破不裂,方为高手。
年轻就是本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伯乐访贤 *****独具慧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