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一下对联及诗词中的“平仄”
前面讲了对联的对仗, 下面讲一下平仄问题。什么叫平仄?一般是指诗词或对联中所用字的声调。在普通话中,字的读音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两种发音悠长,称为平声;后两种发声低沉,短促,称为仄声。(古仄声尚包括入声,现北方已消失,如仍沿用古读,会不上口。)
对联产生于汉,发展于唐,在与唐诗的相互影响下,格律基本同步。形成了平仄协调、对仗公整、格调典雅、品位高超、吟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的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
所谓平仄协调,是指每个单句中,相邻的两个音步(也称音节,由两字组成,如句中第一第二两字、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两字)平仄必须相反;如:“难学语法”(平平仄仄)。相对的两联中,对应的平仄也必须相反。比如我对个下联:“擅写文章”(仄仄平平)。“
这里\"擅写”对“难学\",仄仄对平平;“文章”对“语法”平平对仄仄
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七言的对联和律诗的格律要求一样,非五、七言的按上面小节所述。
在实践中人们发现,一味的追求平仄严谨,会损伤诗词、对联的意境。所以在音步(音节)中对声调影响较小的前一个字(即一、三、五),放宽,可以变通;而音步中的后一个字(第二、四、六字),必须符合格律。此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不绝对如此,还有个“犯孤平”问题。二、四、六字也可变通,需“拗救”。)
五言对联
出句 对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对联
出句 对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于初学不要求对的很严格,作到宽对即可。前文已叙及(见“与初学者谈,怎样写对联……”)
此不赘述。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会问:不考虑平仄会怎么样?
请大家按标准声调,反复慢吟下面含义完全一样的两句:
军人胸前英雄花 (平平平平平平平)
战士胸前血染花 (仄仄平平仄仄平)
感觉一样吗?是不是下面一句有起伏跌宕,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感觉呢?
当然写好对联和诗词,仅明白格式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体会,谬误难免。想到哪说到哪,全无章法。如能对初学者有所启迪,则余愿足
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