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有事去客户那里,因为是在一个粮库院里,公交车不通,每次去都得打车,而且回来时候还不好打到.正好客户的弟妹和我租住在一个小区,她让我骑她的自行车去.想想来回近20元的车费,我骑上就走了.来去如风,回到办事处就想敲打点文字,说说关于自行车的话题.
记不得上次骑自行车是什么时候了,今天蹬着车行进在马路上自己都感觉熟悉而又陌生.曾几何时,自行车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东西啊!甚至是七八十年代结婚三转一响里的一个大件,.每辆车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故事,这里就从我家的自行车故事说开去吧.
妈妈的自行车
相信和我同龄的朋友在小时候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自行车的大梁上坐着弟弟或者妹妹,自己坐在车后座上.妈妈或者是爸爸努力的蹬踏着车轮.一台车就托起一个家.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一次是在雨天,妈妈驮着我和妹妹从学校往家走,当时我家住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雷声阵阵,细雨绵绵,泥泞的路上妈妈在骑行着,汗水和雨水顺着妈妈的脸流淌.突然,一辆大卡车迎面而来,妈妈慌乱中自行车失控了,我们三口人随着车倒向了路边,幸亏一棵小树的拦挡,我们才没滚进沟里.妈妈迅速的爬起来,先看妹妹,然后又看我,当确认我们都没什么事时,才发现自己的胳膊由于奋力支撑磕坏了.望这吓的哇哇大哭的妹妹,顿时泪水和着雨水下来了.多少年了,我都难以忘却当时的情景.
爸爸的自行车
我父亲在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分配到县政府工作,也就是那时享受到了政府配备的公车,一台28型的加重孔雀.当时的县长好象也就是212吉普吧,所以算的上比较大的福利了.我们家的煤气罐,粮食等一应家用都靠着这台车呢.在80年代好象出品的东西质量都不错,绝对结实耐用.不存在什么超载,只要能挂靠上去,一律驮之.有时东西多实在不方便骑行,干脆就推着,没有出租车可以打,下岗的人也很少,所以连蹬三轮的都没有,一切都靠自己.有一年春节,妈妈单位分东西,12瓶玉泉啤酒<可见那时的生活水平,现在哪个单位会按瓶分啊>爸爸采购完年货车上已经很多东西了,当啤酒放上去时骑起来已经很艰难了.爸爸小心翼翼的骑着,可还是在一个上坡路上被冰给滑倒了,在他的抢救下还是打了三瓶啤酒.记得爸爸回家磨叨了好几遍,可惜了.现在谁还会为三瓶啤酒的损失而叹息呢?有时过年我和爸爸提起当年的这个事,爸爸总是感叹的说:那时不是穷吗!
我的自行车
小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什么事情大人越阻拦越想尝试,谁让孩子的好奇心重呢!小学三年级我们一群男生就开始练车了,最初是掏挡骑,因为个子小够不着大梁.随着个子的增长,可以在大梁上骑了,当接近小学毕业时已经可以勉强坐在车座子上骑行了.从此,随着清脆的车铃,一帮半大孩子飞驰在小镇的每个角落,这种半自动的交通工具使得我们的活动半径无限增大了.我养鸽子所需要的苞米,都是我和同学从远在20公里外的大姨家驮回来的.热电厂,黄土山,不管多远,几个男孩子商量下就走,我们有车啊!当然,在我那短暂的中学时代还有过驮着女同学,带着吃的长途春游的故事.几个少男少女,畅谈着单纯的理想,飞驰在柳丝飘曳的公路上,没有疲倦,因为青春的动力在燃烧.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感觉那么纯真,那么美.
参加工作前,爸爸给我买了两样礼物,一块手表,另外的就是台凤凰牌的自行车.那是我的第一台新车.伴随了我8年.从崭新到破旧,从每天一擦到锁都不上,它的老旧见证了我的成长,从我每天清晨刮胡子开始,我告别了自行车.到哪里去宁可走也不骑了.而我身边的人们好象也都在告别它.是楼房多了还是丢怕了呢?是人们的虚荣心理或是其他呢?反正现在随处可见的是电动的越来越多,踏板摩托越来越多,而伴随我成长的自行车越来越少了.除了在学校,一般的聚会场合再也没有那大群的自行车了.
后来进入销售部,在北京跑业务的时候,无奈于公交的拥挤和等候,我又骑了段自行车.周末去官园鸟市,烦心时去长安街遛弯,它忠实的陪了我一年,直到调离.
现在,我女儿的幼儿园离家很近,出行采购也基本打车了,看来自行车真的离我越来越远了.
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夜行记脍炙人口,若干年以后,还有多少人能体会得到骑车的乐趣呢?也许李金斗的新夜行记里的汽车更加为人们所喜爱.可是,我还是难忘的自行车和那个属于它的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