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经本人许可,不得擅自抄袭、摘抄、编著、复制等,转贴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说到玩蛐蛐就不能不说蓄养、训斗蛐蛐所要用到的蛐蛐罐(或称盆、缸等等),而蛐蛐罐又被气候、地域等因素分为:北罐和南罐。由于很少接触南罐,所以这里只浅浅的说说北罐,均是实践所言。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教,小弟先谢过大家了。
北罐的特征。
质朴且厚重。用料多为澄桨泥(北罐还有其他材质的,如:紫砂,黑陶,瓷,石制的等等),其经过选泥、多次筛选、洗净、澄桨留泥、摔制揉“熟”等步骤处理,后手工或机加工拉坯打磨制成毛坯,入窑烧制而成。其壁、底较厚,罐体高盖较严,手头重,质地细腻、坚实,密度较高,轻轻敲击犹如“磬声”。
罐体外部大都直上直下,而内部成微微正梯形,也有称“马蹄梢”(成这样是为了方便上底)。没有砸底前的罐内底部有“螺旋槽”或“原底”。罐子由大小分号,大的如一号罐,小的有五号的小提。
北罐根据烧制的具体方法不同又分为“明火”和“套盆”烧制,二者可以从外观直接辨别。明火烧制的罐体出窑即有光泽,好似有一层“油皮”,罐体、盖子很难整体一色或无变色(如图一、二);而套盆烧制的罐体表面无光泽,手感较明火烧制的粗糙,但是罐体、盖子整体一色(如图三)。
一桌蛐蛐罐的组成。
蛐蛐罐二十四只为一桌,另有一王爷罐压桌、一咬缸(咬盆),每罐内配一“过笼”(也称作“蛉”房,其形如扇面,两端相通,上有笼盖,盖顶有提手便于观察),若干水槽、食浅和架盖子的“码子”;还有很多斗具如:戥子(称蛐蛐重量的)、芡子、芡筒、提笼、毛球、牙牌(写上蛐蛐的类型、重量等等)等等;另外还有喂食的小勺、清洁用的小铲、竹木镊子和蛐蛐罩子等等。(部分见图)
我来选购北罐与“收拾”罐子。
现在市场上大多为“套盆”烧制的罐子,所以在选购时首先注意罐子的外观应该完整,无磕、裂且整体一色不要有划痕等;拿起罐子用手指轻敲罐体应有“脆”声如“罄”,这样说明罐子烧制“火口”到位;罐子放置平稳上盖严紧,大小与罐体一致;尽量在一窑出来的罐子中挑选够数的,这样可以保证一桌同色;包罐子的纸有些人用报纸,我个人觉得这是不好的,因为刚出窑的罐子颜色没定,用报纸包裹容易发生“转印”,我习惯用一种成卷的白纸包裹;如无特殊尽量不要选择已“化妆上色”的罐子。
小心运到家后准备能烧水的器具来给罐子“退火”,喜欢原色的可以用白水煮制,喜欢稍稍有些颜色的可以用绿茶或花茶煮制,喜欢红色可以用红茶加儿茶(少许)煮制,注意茶叶等一定要装布袋提前煮制后捞出再行下罐子煮(因为茶叶粘在罐体上,会使局部颜色不均),煮后捞出阴干,如觉得颜色不如意可以再行多次重复煮制。
之后就是“砸底”了,“砸底”的材料有“三合土”、白沙底(用细珍珠盐代替三合土中的砂子)和老城砖底等等(罐内有螺旋槽和内壁成微微正梯形正好能卡住砸实的土底或拼接好的砖底,这样不容易脱离碎裂);有出窑即有底的“原底”罐子可以不再砸底,但是我个人还是喜欢都“砸底”(如果砸瓷罐的底,应该提前在罐底用玻璃胶沾些小石子以增加底的附着力)。砸底后就开始“养底”了,也就是去除底中白灰的碱性,有人用茶水泡底,我不这样,我喜欢用毛笔粘着茶水(也可以加入少量儿茶)一遍一遍的刷,少量多次直到无异味、无反碱。最后就是给罐子外壁抛光了,一般我会找朋友借来汽车漆面手持抛光机,顺便买几个羊毛抛光头,有机器的帮助省力效果好,这样收拾好的罐子摆上桌案十分赏心悦目,爽!
呵呵,闲来无事写了这些不成文的文字,小弟才疏学浅愿这陋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青鸟论坛人才济济高手众多望多多教诲。谢谢!
时逢青鸟论坛第三届文化节,预祝青鸟文化节圆满成功!祝大家在青鸟论坛玩得愉快! |
|